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第104章

作者:小蟑螂七岁了

  毕竟无论是截教还是西方教,对他们来说,手心手背都是刺啊!

  现在俩刺自己撞上去了,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两家斗得越是厉害,便越能显出他们玉虚宫一脉如今在天庭这稳如泰山的地位。

  左右不过是一个凡人的生死轮回,于他们而言,实是无足轻重。

  这出戏,且看下去便是了!

  ......

  眼见着斩仙台上空,仙光与佛光已是泾渭分明,相互冲撞,搅得风云变色,隐隐有雷声滚动。

  截教众仙这边,不少人已是按住了腰间法宝,目中凶光毕露;佛门那边,护法金刚们亦是怒目圆睁,将那降魔杵、金刚圈捏得咯咯作响。

  一场酝酿了千百年的新仇旧怨,眼看就要借着这凡人的公案引爆。

  杨戬立于孙悟空身侧,眉头却是越锁越紧。

  他心中存着一个大大的疑团,这疑团不在这乱哄哄的场面上,而在那佛门阵中,自始至终安坐如山的一道身影上。

  这位佛陀,论起辈分,与阐教、截教的圣人尚在伯仲之间;论起心机手段,当年封神一战,连赵公明都吃了他的大亏。

  这等人物,从来不是个肯吃哑巴亏、任人折辱的主儿。

  可如今之事,佛门已是接连落了两次下风,被一个罪囚顶撞得哑口无言,又被截教众人指着鼻子奚落,颜面扫地。

  燃灯却为何这般坐得住?

  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竟看不出半分恼怒,反倒透着一股胸有成竹的安闲。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杨戬心中一凛,侧过身,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孙悟空,压低了嗓子道:“猴子,你看那燃灯老佛,有些不对劲。”

  孙悟空正看得兴起,恨不得这两边立刻打起来,好叫他老孙也松快松快筋骨,闻言便顺着杨戬的目光瞧了过去,火眼金睛一扫,亦是咂了咂嘴:“嘿,这老和尚是稳当。自家徒子徒孙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他倒像个没事人。莫非是憋着什么坏水?”

  就在二人暗自计议之时,一道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自那天庭仙官的阵列中响了起来。

  “唉,诸位,诸位仙友,都暂熄雷霆之怒,听老道一言可好?”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一位鹤发童颜、笑容可掬的老神仙手持拂尘,自仙班中缓步走出。

  正是那三界闻名的和事佬,太白金星。

  他先是团团作揖,向着四方仙佛都行了礼,这才笑呵呵地开了口:“诸位,诸位,都消消气,消消气。此地乃是天庭重地斩仙台。”

  “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上仙,这般剑拔弩张,若是传扬出去,岂不叫三界众生看了笑话?也叫玉帝与王母面上无光啊。”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此地是天庭,是玉帝的地盘,再大的怨气,再深的因果,也不能在此地撒野。

  截教众人见状,虽心有不甘,却也知晓见好就收的道理,便渐渐收敛了仙光。

  佛门那边,有了这个台阶,自然是求之不得,净念菩萨等人连忙合十一礼,退回了本阵。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仙佛大战,就此消弭于无形。

  场面总算是安静了下来。

  太白金星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将目光转向了这场风波的中心,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审案主官。

  “三太子殿下。”

  霎时间,满场神佛的目光,齐刷刷地,尽数汇聚到了哪吒身上。

  截教的仙家,佛门的菩萨罗汉,阐教的同门,杨戬与孙悟空......

  全场的目光,都汇聚于他一人。

  所有人的意思,都再明白不过。

  各执一词,理说不通,那便请你这主审之人,做个最终的决断罢!

  哪吒立于高台之上,小小的身躯,此刻却承受着来自三教四方的巨大压力。

  实际上,此刻,他的心里,非常难受。

  倒不是因为这压力,而是因为那份沉甸甸的过意不去。

  方才三生镜中映出的一幕幕,此刻又在他脑海中活了过来。

  陆凡初至翠屏山,跪在他那座简陋的神庙前,第一个许下的愿望,求他救一救他的弟弟妹妹。

  可他帮不了。

  那时的他,不过是一缕无所依凭的残魂,连为自己重塑金身都做不到,又哪里有余力,去复活别人呢?

  于是,陆凡退而求其次,只求他能庇佑父母平安。

  结果是李靖一把天火,将他的行宫,连同那个凡人的希望,烧了个干干净净。

  后来,师尊太乙真人以莲花为他重塑了肉身。

  他得了新生,满心满眼,都是寻李靖复仇的怒火。

  他将那翠屏山上的一切,都抛诸脑后。

  他全然忘了。

  忘了自己曾对一个凡人有过许诺。

  忘了在那座被烧毁的庙宇里,还寄托着一家人的生死。

  不只是陆凡。

  那一个月里,前来上香祈愿的百姓,何止百千?

  他们的愿望,或求风调雨雨,或求家人安康,自己又何曾兑现过一件?

  陆凡父母之死,如今回头看去,不过是慢了一步。

  但凡中间有任何一个人,稍稍伸一把手,结局便会全然不同。

  他哪吒若能记起承诺,显灵护佑,那两个妖僧又岂敢放肆?

  可偏偏,这世上没有如果。

  一步慢,步步慢,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血溅三尺的结局。

  再想到此前镜中种种。

  陆凡为救母而独闯天涯,纵是身死亦不悔。

  杨蛟为护弟妹而魂飞魄散,以兄长之身,尽了庇护之责。

  这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坦荡荡的丈夫所为?

  哪吒自己,便是这般刚烈性子。

  恩怨分明,血债血偿,宁可剔骨还父,削肉还母,也绝不受半分窝囊气。

  陆凡在封神这一世的所作所为,当真是对他哪吒的脾气。

  那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他懂,他欣赏,他甚至有些惺惺相惜。

  更何况,还有二哥与猴哥的情面在。

  还有......

  他欠了陆凡的恩情。

第151章 灵山来人!

  旁人或许可以说,陆凡在翠屏山,最终没能帮他重塑金身,此事便算不得恩。

  陆凡自己,或许也从未将那一个月的香火,当作什么了不得的功劳。

  可他哪吒不能这么想。

  他记得分明,陆凡为了给他重塑金身,日日奔走,夜夜祈祷,整整一个月,风雨无阻。

  便是后来回乡救母之前,还不忘寻一块泥巴,为他捏一尊简陋的神像,郑重其事地拜了三拜。

  未能成事,非是不为,实是不能也。

  是凡人太过弱小。

  这其中的情分,他哪吒认。

  他向来如此。

  东海龙王逼他,他便抽了龙王三子的筋。

  李靖辱他,他便追杀千里,不死不休。

  师尊与母亲护他,他便永世感念这份恩情。

  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便是他哪吒的道理。

  如今,对陆凡,亦是如此。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清晰无比地立了起来,再无半分动摇。

  今日,无论如何,定要保下陆凡!

  这斩仙台上,一时间静得有些可怕。

  方才那番唇枪舌剑,已耗尽了众人所有的气力,如今只余下这沉甸甸的静默。

  见他久久不发一言,佛门阵中,净念菩萨终是按捺不住了。

  他向前一步,合十一礼。

  “三太子殿下。此案之是非曲直,经三生镜映照,与方才两番辩论,早已是昭然若揭,再明白不过了。”

  “天条在上,佛法在旁,断无徇私的道理。”

  “非是我佛门与此子有何私怨,定要置他于死地,实是为三界纲纪,为天道正朔,不得不如此。”

  “陆凡此獠,不孝不义不仁,三罪并罚,桩桩件件,皆是铁证。”

  “殿下身为主审,代天行罚,当以天心为心,以法度为绳尺,论其罪,正其法,方不负玉帝所托,不堕天庭威严。”

  “岂能因一时之观感,些许之私情,而乱了这万古不易的规矩?”

  “还请殿下早作决断,将此魔头明正典刑,以安三界,以儆效尤。”

  这话一出,佛门众人皆是点头称是,那一道道目光,便又多了几分审视的意味。

  截教那边,财神赵公明听了,当即便是一声冷笑。

  “净念菩萨这话,说得好听,却未免太不将人情放在眼里了。”

  他抚着长髯,亦是朗声道,“天条固然森严,可天条的根本,不外乎一个‘理’字。”

  “人心里的公道,便是最大的道理。他陆凡为何杀人?为何寻仇?这前因后果,镜子里照得清清楚楚。人家好端端一个家,被你们佛门那两个不肖之徒,伙同凡间恶霸,害得家破人亡,父母惨死。”

  “他若不报此仇,还是个人子么?如今仇报了,他也自刎以谢罪,这桩因果已是了得干干净净。”

  “你们反倒要将他打入九幽,永世不得超生。这天底下,可有这般不讲理的规矩?”

  “三太子是何等样人,我等虽不深交,却也素有耳闻,是个恩怨分明、性情刚烈的真英雄。”

  “想来殿下心中,自有一杆秤,能称得出这人情与法理的轻重。”

  “莫要被这起子满口慈悲、一肚子算计的人给蒙蔽了!”

  截教仙班里,立时便有数人出声附和。

  “不错!若连父母之仇都不能报,那这仙,不修也罢!”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来那许多弯弯绕绕的道理!”

  一时间,斩仙台上又起了嗡嗡的议论之声。

  两边人马,各自引经据典,或是搬出天条,或是诉说人伦,皆是催着哪吒,要他给出一个合乎自家心意的判决。

  哪吒听着这些言语,只觉得是耳畔的聒噪蚊蝇,搅得人心烦。

  他们说的那些大道理,他一句也没听进去。

  他心中那桩决断,非但未曾动摇分毫,反倒因着这外部的聒噪与逼迫,愈发坚固起来。

  他哪吒行事,何曾看过旁人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