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74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第三千九百七十二章 海州沦陷!

  若非高丽前排有盾手保护,早就被大明骁骑给杀溃了!

  “呜呜呜~~~”

  护城河外,号角声响起。

  陆续有三十多骑过来帮忙,还有两三百骑,朝着这面城墙的其他护城河桥冲去。

  感觉援军的马蹄声接近,桥上的五个大明骁骑,立即抓住时机进行反击。

  “杀!”

  他们齐刷刷举着长枪往前冲,不顾敌军的兵刃,冲近了就弃枪拔出副武器。

  全是钝器,抡起就砸.

  负责带队的高丽军官,被一骨朵直接砸破脑袋。

  “快逃啊!”

  高丽兵当即就溃了,他们打五个已是难受,

  后面又冲来三十多骑,哪有半点获胜的希望?

  五个大明骁骑趁机追杀,到了拒马处并不贪功,而是搬开拒马为友军开路。

  后续的大明骁骑鱼贯而入,高丽城楼上有人大喊:“关闭城门,关闭城门!”

  这股高丽溃兵正在往城里逃,眼睁睁看到城门一点点关闭。

  所有城门,都在陆陆续续关闭。

  所有出城接战的高丽兵,全部被他们的友军给抛弃。

  好吧,也不是真的放弃不管。

  城墙上很多箩筐悬下来,同时又朝着追兵放箭。

  但箩筐数量有限,急着逃跑的高丽兵,为了抢箩筐自己打起来。

  战斗渐渐停息。

  折彦质麾下第一批军队,已经全部登陆完毕,海州城也被包围起来。

  所谓的包围,是派骑兵轮番绕城巡逻,不准城内外有任何接触。

  暂时没有攻城,士兵们就在岸边扎营,同时去卸载船上的辎重。

  那些海船,还要回大同江口接来第二批明军。

  折彦质要围城打援!

  这里是高丽首都开京的西大门,

  一旦海州沦陷,开京就暴露在大明将士的眼皮底下。

  郑仲夫如果不派兵来救,那就只剩下迁都,或者带着国王“东狩”,否则随时可能被包围首都。

  ……

  驻扎海州的高丽精锐,编制为右神策军。

  听名字挺猛的。

  高丽其他军队的名字也挺唬人,控鹤、牵龙这种宫廷卫队就不说了,人家的两大禁军分别叫鹰扬和龙虎。

  此外还有京城六卫,金吾卫、千牛卫等等应有尽有。

  刚刚在城外打了一小场,折彦质的部将回来报告说:“总兵,据俘虏供述,刚才那些出城的精锐,正是驻扎海州的高丽右神策军。”

  “他们的兵器和甲胄,比大明驻防军差些,但比大明漕军要好些。”

  “其作战能力,估计跟大明漕军差不多,主要是他们的士气太差了,估计连我大明漕军都不如。”

  折彦质嘀咕道:“一直被克扣粮饷,士气不差才见鬼了。”

  “这种毫无士气的军队,只要有攻城器械,一战就可拿下!”

  “先填护城河,没事轰几炮。别急着攻城,留着围城打援。”

  “只要援军大败,城内守军必定投降。”

  “把轻骑和小船往东撒出去,探查敌军的援兵消息,再试试能否跟本地细作联系上。”.

第三千九百七十三章 发霉的甲胄

  “是!”

  崔道休正在组织百姓守城,还把府库里的军械拿出来分发。

  海州一度是高丽的大都护府驻地,主要是为了防备当年的辽国。

  那时安北都护府(安州)是抗辽前线,安西都护府(海州)则被升级为大都护府,可以迅速调动小半个高丽的兵马出征。

  因此,且不提兵甲维护保养得怎样,反正这里的府库绝对不缺兵器。

  铁甲生锈,皮甲发霉,弓弦断裂,枪杆朽坏……

  一幅幅兵甲被抬出来,发给临时组织起的青壮,这些青壮多为城内的市井小民。

  一半的右神策军来不及进城,已经被大明骑兵给驱散了,崔道休只能这样招募民兵防守。

  就很扯淡.

  战无不胜的大明军队,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而岌岌可危的高丽,却兵甲入库毫无防备,甚至都懒得修复一下军事装备。

  次日,第二批明军运来,大摇大摆的登陆,这里的总兵力已达五千人。

  崔道休根本不敢派兵出城,只在明军首次登陆时,派了几个轻骑去请求援兵。

  下午时分,从黄州逃来的残兵,还未接近海州城,就被一百多大明骁骑击败,黄州都统辛稼也被当场抓获。

  “黄州守军败了?”折彦质问。

  辛稼瞎鸡儿胡扯:“大明天兵实在太厉害了,我本来打算找机会投降的。”

  “还没来得及投降,大明天兵已经杀进成了。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又等半日,张翼带兵从黄州而来。

  他留下三百士兵、一千民夫守城,率领二千七百兵赶来汇合。

  周边没啥好打的,继续围城即可,总得给时间让郑仲夫聚兵。

  明军的总兵力不多,高丽聚兵越多越好,省得层层突破打治安战。

  高丽那些县城,大部分连城墙都没有!

  ……

  郑仲夫已率军走到开州与海州之间,如今那里还只是个小县城,在李氏朝鲜时才升级为郡。

  嗯,名字叫……延安郡。

  等大明吞并了高丽,还得逐一改名字,否则到处都是重复地名。

  广州、黄州这种且不说,还有什么昆明县、文登县、江阴县。

  “什么?你说海州被围了?”

  郑仲夫大惊失色。

  他只聚集了数千精锐,便马不停蹄出发,无非是想火速赶去海州。

  然后依托那里的坚固城防,既可死守,也可寻机决战。

  海州被围是什么鬼?

  求援使者哭声说:“明军坐船从海上而来,我们完全没有准备。”

  “就连一半的右神策军将士,都根本来不及带着兵甲进城,就被明军骑兵杀得四散逃跑。”

  郑仲夫勃然大怒:“一个月前,就有商人带回消息,说大同江北岸的明军正在调动粮草。”

  “我都已经聚兵赶到这里了,海州怎么会完全没有防备?崔氏是不是通敌卖国了!”

  求援使者吞吞吐吐道:“崔都护……他觉得北面有黄州城顶着,明军一时半会儿来不了海州,万万没料到明军坐船从海上来。”.

第三千九百七十四章 高丽崔

  “他怎么可能没料到?跟大明做海贸生意,就属他崔氏赚得最多!”郑仲夫的肺都快气炸了。

  两人说话间,有数十败兵来投。

  那是来不及进城的右神策军,毕竟属于高丽精锐,总有一些不愿投降的。

  陆陆续续,又逃来数百残兵,有些士兵甚至拖家带口。

  郑仲夫派出轻骑去打探消息,很快就跟大明骑兵撞上——两地相距不过七十余里,而且一马平川没有地形阻隔。

  高丽轻骑败回,完全说不清楚敌情,因为他们半路就被拦下。

  郑仲夫把李俊仪叫来商议:“明军已围海州。我们不知明军来了多少,也不知海州是否已破,接下来该怎么应对?”

  李俊仪本来在搜集珍宝和美女,打算入冬之前出海,跑去洛阳贿赂大明君臣。

  结果他还没动身,大同江那边就传来明军调动粮草的消息。

  李俊仪说:“既然海州被围,那么不能在海州打,也不能在这里打。”.

  “海州城的南面是大海,北面又皆为山岭,我们只能从狭窄的傍海通道过去。”

  “明军舰船的火炮厉害,炮弹可以威慑半個傍海道。”

  “一旦在那里作战,估计两军还未交战,我军就被明军舰船的火炮击溃了。”

  “而这里也不能作为战场。只有县城在小山上,四面都是一马平川的地形。一座山城能守多久?”

  “如果明军围而不攻,把我们的大军拖在这里,再派一支偏师杀向开京。”

  “开京城内的豪族文官,多半会趁机作乱献城投降。”

  郑仲夫说:“你讲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

  “带着陛下南狩。”李俊仪道。

  郑仲夫愕然:“南狩?”

  李俊仪点头道:“对,去南京(首尔)。明军的舰船,可以直抵开京外港,我们是很难守住的。”

  “南京虽然有汉江通海,但大型海船进不来,守到冬天完全没问题。”

  “只是冬天吗?”郑仲夫有些失望。

  李俊仪说:“能拖到冬天就不错了,拖延时间等待明军出错,我们寻找机会进行反击。”

  郑仲夫说道:“不能东狩吗?那边的崇山峻岭更多。”

  李俊仪摇头:“如果我们带着陛下躲进山里,明军就能趁势占领两京,然后挥师收服各地豪族。”

  “高丽已经没了西京(平壤),若是再失去开京、南京(首尔),就只剩下一个东京(庆州)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成了贼寇,陛下也成了伪王。”

  “仅剩的东京会支持我们吗?不会,我们刚刚血洗了那里的庆州豪族!”

  郑仲夫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咬牙说道:“那就请陛下南狩汉阳!”

  说撤就撤,高丽援军当即收拾物资,打算入夜之后摸黑撤走。

  患有夜盲症的士兵,可以拉着腰带赶路,只要不跟大军失散即可。

  就在高丽军开拔撤退时,李俊仪的营寨内,有人趁乱牵马往西走.

第三千九百七十五章 沂州

  李俊仪前不久为了保命,拜郑仲夫为义父都干得出来,他怎么可能陪着郑仲夫一起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