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3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这次两国开战,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大明皇子摄政安南,在安南十道兵被打残之后,并没有恢复补充那些兵力。

  反而顺势大搞裁军,直接把安南常备军数量减半。

  这让占城、真腊两国大感安心,既然都不用防备安南,那么就可以彼此进攻了。

  二是占城老国王去年死了,并且没有留下子嗣,由一个旁系宗室继位。

  真腊国王认为血脉有问题,自己儿子的血脉更正统,想把儿子送去做占城国王。

  如今的真腊国王,正是建造吴哥窟那位,叫做苏利耶跋摩二世。

  他接手的真腊吴哥王朝,疆域和财政都达到了极致。

  于是可劲儿折腾,兴建大小寺庙上百座,而吴哥窟则是规模最大的那一座.

第三千八百四十四章 东南诸国

  真腊的国教是婆罗门教湿婆派,这位国王却信奉毗湿奴派,搞得国内的主流僧团极为不满。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接旨!”

  决斗结束不久,就有皇帝行人过来传旨,赵渊懒得亲自处理这种小事儿。

  “……占城、真腊皆为大明属国,两国如同兄弟,不可再互相攻杀……”

  “……占城王位之继承,当由大明天子裁决,真腊国王欲僭越天子权柄乎?”

  “今削去真腊国王除王爵外一切官衔,不再秩比大明亲王……”

  “……真腊从占城抢掠之财货人口,勒令立即归还……”

  占城使者顿时欢呼起来,爸爸果然是向着我们的啊。

  真腊使者却极为愤怒,不再秩比大明亲王,那真腊国王遇到占城国王就矮了一头。

  再愤怒,也得忍着!.

  等传旨人员离开,真腊使者怒视占城使者,他们决定回去就来一拨大的。

  刚继位的占城国王,确实血脉有些问题,其国内就有很多反对者。

  历史上,真腊趁着占城内乱,几年后就会杀到占城首都,抢掠一番顺便把占城国王砍了。

  平清盛全程目睹宣读圣旨,忍不住感慨:“这才是天子权柄,不但能威服国内,还能号令诸多外邦。”

  河内经国问道:“你回国究竟想做什么?”

  平清盛沉默不语。

  他现在的志向是统一日本各郡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武力讨伐不臣。

  大理使者全程无言,默默退回自己院中。

  大明虽然没有直接进攻大理,但把罗殿国、自杞国给灭了,扶持亲近大明的部落统治当地。

  又把有独立倾向的特磨道打了一遍,另立一个亲近大明的特磨道指挥使。

  而且,每年都在往贵州安置罪犯耕种。

  大理已经失去外部屏障,鬼知道大明哪天突然就要发兵。

  现在西夏也没了,不知道下一个轮到谁。

  高丽使者却是不在洛阳,因为洛阳消费水平太高,高丽君臣舍不得派使者常驻。

  尤其是两国敞开贸易之后,没必要再以朝贡为名做生意。

  折腾到最后,武人索性亮刀子,疯狂屠杀文官,并且另立新君。

  高丽的武人时代,其混乱程度,可以联想一下中国的五代。

  现在大明把平壤都占了,再也没有西京贵族争权,开京贵族们比历史上玩得更疯。

  而且大明军队太强悍,反正高丽也打不赢,门阀世家再也不管军队建设,一大半军费都进了文官的口袋。

  可以这么说,高丽现在的中层军官都吃不饱饭,普通士兵更是需要想尽各种办法谋生。

  距离高丽武人亮刀子,只差一个契机来引爆。

  ……

  垂拱殿。

  首相柳瑊端正作揖:“陛下,今年的旱情愈发严重,又在春季征调数十万民夫,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需要调粮赈济。”

  “为了征讨西夏,从三年前开始,各省的粮食就在往山陕运输,南方的往年存粮已经不多。”.

第三千八百四十五章 献俘大典

  赵渊说道:“内阁跟六部商量赈灾事宜。”.

  柳瑊犹豫一二,还是忍不住说:“请陛下取消献俘大典。”

  “灭夏固为大喜事,但年景不佳,还须节俭一些。”

  “朕再想想,你且退下吧。”赵渊说道。

  柳瑊躬身告退。

  国家级别的大典,确实特别耗费钱粮,几百万贯说扔就扔。

  从权贵到小吏,从大将到小兵,所有参与者都得赏赐,而且还必须管他们的饭菜。

  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小冰河期,这些年总是出现南涝北旱,今年陕西、山西、河南又有大旱。

  旱灾把西夏搞得很惨,甚至称其为灭国的原因之一也不为过。

  但现在西夏灭了,旱灾却灭不了。

  着实不是一个庆祝的好年份,举办献俘大典似乎对不起那些灾民。

  赵渊一声叹息,提笔写道:“大灾之年,当行节俭,不宜献俘于阙下。”

  “各军将领皆自回驻地,将士且耐心等待赏赐……”

  毕竟是灭国之战,献俘大典不搞,但其他的赏赐要增加。

  现在大明主要是战后缺粮,金银铜钱还不缺,多给将士们赏赐金钱即可。

  赵渊又仔细看兵部和礼部的奏章,那是关于爵位封赏的。

  岳飞在灭金时立功,已经封为侯爵。

  如今又立大功,按理说应该封一个县公,但赵渊还是决定压一压。

  此举是在保护岳飞!

  他的表现太亮眼了,搞得两路友军功劳锐减,升得太快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又不能让岳飞产生误会,不能让岳飞麾下将领怨怼。

  思来想去,赵渊的决定如下:

  岳飞的侯爵保持不变,但增加封邑和食实封,并提高岳飞的军衔。

  给岳飞的父母和正妻加封荣誉头衔,已经死了的就追封。

  岳飞麾下将领,包括随岳飞奔袭的韩世忠部将,通通在原有封赏上进行增加。

  再赏赐岳飞一匹顶级战马、一套特制铠甲、一杆特制长枪。

  韩世忠的封赏就比较简单,伯爵升为侯爵,其余的赏赐也一个不缺。

  还得照顾老人。

  邓春封为县公。

  陈子翼已经封侯,这次升军职军衔,并食邑拉满,还封了父母妻子。

  其余的早期将领,这次都有额外封赏,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

  ……

  一路路皇帝行人,带着圣旨和赏赐,从洛阳前往不同的省府州县。

  如果是驻地太远的军队,用于赏赐的钱币过多,不可能从京师运过去。

  这种情况就会带大明宝钞出发,在距离驻地最近的宝泉局,将其中一部分兑换成银元或铜钱。

  高级将领赏大明宝钞,中低级将领赏银元,普通军士则赏赐铜钱。

  随着国内外贸易愈发兴盛,大明宝钞的发行非常顺利。

  已经有了五百贯、二百贯、一百贯、五十贯四种面额,主要用于大宗商品的交易,商人也可以用来在衙门交税.

第三千八百四十六章 货币问题

  市井小民基本不用这个,因为面额实在太大,很多百姓的全部家产都不足五十贯。

  赵渊对岳飞的封赏非常谨慎,就连传旨之人都仔细挑选——宗泽的侄孙宗武.

  宗武这大老远跑一趟,不可能只给岳飞封赏。

  他先是在开封停下,并拿着兵部公文,获得一队漕军的指挥权。

  又拿着户部公文,带着漕军去开封仓场领取物资,然后拉着一车车财物赏赐开封禁军将士。

  就连那些奉命留守在开封,没有前去西夏作战的禁军,也都象征性的领到几百文钱。

  赵渊不怕将士们有钱了挥霍,可以活跃当地经济,也可以加快钱币流通。

  旱灾地区全在紧急调粮赈济,粮价就算上涨也可以基本控制。

  中国古代的货币问题,永远都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大家把钱藏起来,导致市面上的货币不足!

  开封赏赐完毕,宗武又前往大名府。

  黄河改道工程,在去年正式完成,吸取北宋治理黄河的教训,大明前后用了好几年时间分流。

  如今黄河的主河道,从大名府南郊流过。

  途经清平、高唐、平原、德州、德平、乐陵、无棣,最终在后世的无棣县与海兴县交界处入海。

  为了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德州的州城都北迁十五里。

  沿途流经的县城,除了高唐县没动之外,其余五个县城全部迁走,最短也是迁到十里外重新筑城。

  开德府(濮阳)和大名府是治理黄河的重点地区,大堤套小堤,大埽套小埽。

  濮阳西北郊的赵村,村民全部搬走,追加修筑好几道遥堤。

  又在商胡埽的对岸,挖人工河进行分流,这条人工河长约200里,直接连通黄河与梁山水泊。

  人工河有堤坝与闸口,平时部分开闸可以通航,洪汛时全部开闸以泄洪,枯水时关闸疏浚人工河道。

  梁山水泊,退田还湖数万亩。并禁止围湖造田,若有违反,跟纵火罪一样判罚。

  大名府的古城镇全部搬迁,挖了一个方圆十余里的大湖用于泄洪储水。

  那里地势略高,丰水期储水,枯水期放水。

  还围湖修了几级堤坝,用于蓄水刷黄,冲刷更下游河道。

  从开德府一直到入海口,定期进行引黄灌淤,既能抬高两岸地势,又释放了河水中的泥沙,还能灌溉附近的农田。

  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只要维护得力,黄河一两百年都可无大患。

  由于黄河水患得到治理,宗武此时见到的大名府,变得更加富庶繁华。

  来自河北和山东北部的商旅,源源不断在大名府停歇卸货,又有无数商旅把货物运往开封洛阳。

  知府正在组织百姓增筑城墙!

  大明统治十余年,这里人丁繁衍兴旺,附廓百姓越来越多,

  常住人口突破三十万,原有的城墙已经不够用了.

第三千八百四十七章 黄河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