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480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哈哈大笑,走过去拍打其肚皮:“三郎,好久不见,你在杭州却是发福了,看来南方大米很养人啊。”

  白彦哭笑不得,连忙吸气收肚子:“年岁渐长,腹生赘肉,陛下见笑了。”

  “怎没把嫂子也带来?”赵渊问道。

  白彦道:“内子在兄长家中。”

  赵渊说道:“明日去金明池划船,你把嫂子带上,伱二哥夫妻也来。还有李含章、孟昭他们,全都带上家属。咱这些洋州旧人,好久没有聚聚了。”

  “是!”

  白彦顿时高兴起来,看来陛下还是那个陛下,过这许多年也没有生分。

  .....

  金明池上,数只画船游湖。

  皇宫和东宫的后妃们,与官员眷属聊得热闹,问东问西甚至都顾不上听曲。

  热闹了半天,赵渊向白彦招手,二人溜达着来到船头。

  春风吹得湖水波光粼粼,赵渊随手撒了些馒头屑喂鱼,问道:“可知让你去河南省做什么?”

  “摊丁入亩。”白彦道。

  赵渊说道:“湖南湖北因为丁少地多,最先把摊丁入亩推开,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少但已足够让地方官头疼。”

  “接着又是京畿、淮南、山东、河北,这几个地方都经历了灾荒和战乱,本来阻力是较小的,但还是无法全面铺开。”.

第三千两百五十八章 兴修水利

  白彦担忧道:“河南没有大乱和灾荒,恐怕阻力重重啊。”

  赵渊说道:“回头给你一些公文都跟摊丁入亩有关。阻力不仅来源于地主,甚至连一些丁多地少的小农也反对。”

  白彦惊讶道:“既然丁多地少,摊丁入亩应该对他们有利才对啊。”

  赵渊摇头:“得看各省的实际情况。因为兴修水利,或者其他原因,有些府县暂时丁少粮重,以前连赤贫无地之人也要分摊丁役。”.

  “现在全部摊入田亩,丁多田少的小民反而吃亏,而丁少田多的地主更吃亏。”

  “于是乎,只要名下有田产,无论大户还是小民,都一起闹事反对。”

  “还有前朝的遗留问题,许多土地并非民田,需要交纳的赋税更少。”

  “摊丁入亩之后,就算手里只有少量土地,需要交纳的赋税总额也会变多。”

  “亦有一府当中,有的州县丁少田多,有的州县丁多田少。”

  “知府在摊丁入亩时,以富县济穷县,导致不但富县百姓反对,就连富县的县令都不配合。可如果不这样支移,又会让穷县负担沉重。”

  “去年,淮南布政使搞通省均摊,差点就酿成民变,使得富县百姓群情激奋。而诸多富县的县令,陆续有二十多人上疏,弹劾布政使残民不仁。”

  “通省均摊是极好的,朝廷也非常支持,但诸多富县官员却不配合。就算强令他们执行政令,也一个个阳奉阴违。”

  “一县均摊有人闹事,州府均摊也有人闹事,通省均摊还是有人闹事。而且,每次闹事的人都不一样。”

  “中央朝廷和地方大员,不断总结经验做出调整,可每次调整之后,总会有另一批百姓利益受损。”

  “真正执行起来,比你想象中更难,河南、江西这种省份尤其难。”

  “至于陕西,我暂时都不敢动。因为陕西有大量贫瘠边地,戍边需要每年征发大量丁役。”

  “大明确实不怕西夏,很多陕西边军也抽调外省,可熙河、横山地区却有大量寨堡,这些寨堡都得全省征发丁役钱来维持。”

  “陕西又丁少地多贫穷,一旦摊丁入亩,百姓负担沉重,必然民变丛生。”

  “朝廷正在让内阁拿出方案,每年由中枢多划拨钱粮,以减少陕西省的丁额,安排妥当之后才敢去摊丁入亩。”

  “当然,摊丁入亩最大的问题,还是彻底清查各地田亩。”

  “这也是闹出乱子最多的原因,必须重新制定鱼鳞册,把乱七八糟的土地归属给理清,田根(田骨)、田面(田皮)得好生捋顺。”

  “否则无数的土地纠纷官司,就能把府县官吏累得半死。”

  白彦听完这一席话,顿觉头大如斗。

  赵渊笑道:“我已让吕本中给你开路,让吕家去查洛阳大族,去年拆分迁徙了一批。”

  “否则的话,你去了河南之后,便在洛阳都举步维艰。”.

第三千两百五十九章 摊丁入亩

  白彦拱手说:“臣必竭尽全力办好。”

  赵渊说道:“不用着急,三年不成,那就六年。等你从河南卸任,至少是一个尚书职位。”

  河南有個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洛阳等少数府县,现状是地少人多,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而又有很多府县,地多人少,甚至是大片土地抛荒。

  如果直接摊丁入亩,必须通省均摊,导致富裕府县的百姓负担沉重.

  如果不通省均摊,人少地多的穷县同样负担沉重。

  因此,白彦需要先安排省内移民,把人口稠密的富县百姓,分批迁徙到地多人少的穷县。

  还得在迁徙移民过程中,各县互相配合,趁机清查土地,捋顺一团乱麻的土地确权。

  在河南摊丁入亩,比在江西还困难,因为它集齐了各省遇到的所有问题。

  江西反而相对简单,只要脑袋硬、胆子大,铁腕打击士绅即可!

  赵渊拍拍白彦的肩膀:“你在河南打开局面之后,我这里就可以放心迁都了。以后,洛阳周边改为京畿,开封变成河南省会。”

  “真要迁都?”

  白彦一惊,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是在为朝廷迁都打基础啊。

  赵渊笑道:“黄龟年能力不俗,又非世家大族出身,我让他去河南给你做副手。”

  “那还好。”白彦认识黄药师。

  清代的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延续。

  其实在明代部分地区,已经有官员这样搞。即进行一条鞭法改革时,顺手把丁役钱也鞭了,当时名叫“丁随田办”、“随粮派丁”。

  赵渊现在搞的摊丁入亩,却不是跟银子挂钩,也可缴纳铜钱或粮食。

  另外,商贾和工匠的徭役赵渊不敢直接往田赋里摊。

  这源于宋代的畸形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化率过高。

  商贾和工匠的丁役钱如果摊进田赋,必然导致农民难以承受。

  明清两朝则不同,由于生产力长足发展,兴起大量的城外市镇。

  又以一个个小镇为中心,孕育出中国独有的乡土经济模式,农民去镇上赶集就能获取生活物资。

  说个数据就清楚了,南宋极盛时期的江南地区,其小镇数量只有明代的四分之一。

  两宋则是失地农民,一股脑儿的往城市跑,没有形成那么多小镇。

  等于是明清的小镇居民,大部分成了城市居民,那城市化率能不高吗?

  造成这种现象,生产力发展不足是一个原因,官府对农民压榨太狠也是一个原因。

  即便赵渊取消了大量苛捐杂税,但宋代遗留下来的重税传统,导致大明新朝的实际税收,相比历朝历代依旧很重。

  白彦拿着一堆摊丁入亩资料,全是各省施行时的典型案例。

  赵渊害怕地方官束手束脚,对于那些搞出民变的官员,只要做得不是太离谱,一律不予严重处罚,只是象征性的罚俸一两个月。

  然后,再寻个时机进行嘉奖。

  甚至有县令派遣差役,出城抓捕闹事百姓。

  吓得百姓惊慌逃命,在护城河边争相过桥,落水溺死八十多人,朝廷也只是罚俸三月而已.

第三千两百六十章 货币改革

  那个县令屁事儿没有,反而是串联闹事者,被举家发配到幽州耕种。

  政治信号释放得非常明显,很多想要往上爬的官员,都莽足了劲推行摊丁入亩。

  白彦来到洛阳,黄龟年率领官吏出城迎接。

  左布政使白彦,右布政使黄龟年,按察使章谊,都指挥使张近,洛阳知府吕本中,

  还有一些参政、通判、县令等,这就是洛阳三级衙门里的官员。

  章谊是章惇的同族后代,平时看似老好人一个,关键时候却能当机立断.

  历史上,他因多次解决钱粮问题,被赵构提拔为户部尚书。

  还在苗刘兵变时提出合理建议,也懂得招商、屯田那一套,属于南宋实干派官员。

  这个时空,章谊因为推行摊丁入亩得力,被赵渊提拔为河南按察使。

  张近则是在金州追随赵渊起兵的老人,担任主将时擅杀不听话的副将,严重影响他后面的正常升迁。

  因为作战断了一根手指,就被赵渊扔去巡检系统,多次军改之后升为河南都指挥使。

  洛阳众官员,为白彦接风洗尘,言谈甚欢,颇为和谐。

  次日,白彦问黄龟年:“德邵兄先来履任对河南更为熟知,哪些官员可以勠力齐心?”

  黄龟年笑道:“皆可。”

  白彦恍然大悟,原来陛下已经安排好了,他立即招来章谊、张近、吕本中等人议事。

  吕本中是最积极的,他被赵渊忽悠到洛阳,身为吕家子负责清查吕家。

  虽然早就分居两地,但二吕同源啊,洛阳吕氏把吕本中恨得牙痒痒,他在洛阳的名声完全毁了。

  一不做二不休,吕本中干脆豁出去,一心一意清理洛阳大族,被他发配去陕西、幽州的各族子弟就有近百人。

  去年又拆分大族,把两千多人迁徙到北方各县。

  “洛阳府各县百姓,还是人多地少,必须往南边搞省内迁徙,把南部州县的荒地都开垦出来!”

  吕本中变得越来越铁腕。

  黄龟年说道:“宜叟兄(章谊)善于理财,迁徙百姓所需的钱粮、种子、耕牛、农具,还须宜叟兄多多筹划。”

  章谊说道:“我只是按察使,无权做这些事。”

  白彦说:“那就临时弄一个差遣,章先生来牵头负责。”

  黄龟年道:“我跟杨将军,盯着移民之事,防止出什么乱子。”

  张近拱手道:“若有宵小生乱,俺就调兵扫平!”

  章谊提醒道:“各地县令和士绅豪强,才更需要安抚,实在不行得用强。”

  白彦说:“俺过几日便动身,巡查全省各个府县,当面跟地方官和士绅交谈。”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诉求,能安抚便安抚,如果安抚不了就用强硬手段!”

  “陛下说不着急,用六年时间在河南摊丁入亩,但咱们做臣子的怎能拖延?”

  “今天便定下一个日期,三年之内要完成此事!”

  四川暂时不搞摊丁入亩,因为货币改革更为棘手。

  朝廷想用银元和铜钱,渐渐代替四川铁钱,但执行起来实在太困难了。

  不能直接废除铁钱,否则四川必然生乱,无数百姓的财产将会清零。

  而如果要循序渐进,富户又成为最大阻碍。

  他们会搜集市面上的银元、铜钱,藏在自家地窖里传给子孙。

  北宋初年改革四川货币,就是这样被搞砸的,扔再多铜钱进四川,都被富户悄悄囤积起来。

  气得北宋朝廷直接摆烂,而且下令铜钱不得入川,以防把各省铜钱卷入四川这无底洞。

  内阁和户部牵头去年制定了四川(及汉中)货币腾换方案。

  第一,关闭邛、嘉、雅、利、夔、眉、益七地铸钱监,今后四川不再铸造铁钱。

  四川(及汉中)七大铸钱监,改为冶炼钢铁、打造铁器。其中五监转为私营,剩下两监转为打造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