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15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黄佐有些高兴,

  又有些不舒服。

  黄佐以前是跟着英宣混的洞庭湖水匪,

  遇到官兵围剿,

  英宣蛰伏一阵继续为盗,

  黄佐却是逃回老家做佃户。

  后来遇到钟相传教,

  黄佐又做了钟相的徒弟。

  刘锐却是安化那边的义军首领,

  响应造反投奔了钟相,

  自称信教却没念过几天经。

  英宣说道:“两位有何打算?”

  刘锐反问:“衡阳真没了?”

  “南方六州皆叛,”

  “还有广西官兵北上。”

  “江西数万官兵,”

  “也从醴陵、茶陵杀来。”

  “衡阳楚军哪里守得住?”

  英宣不愿对朋友说谎话,

  却可以用真话来故意误导。

  黄佐气得拍大腿:

  “我早就说过,南边那些人不能信,”

  “一个个都是投机之辈!”

  英宣又开始说大实话:

  “周伦承诺一个月后投降,”

  “现在还剩二十天。”

  “他是忠义之士,”

  “想为钟老爷拖延一个月。”

  “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刘锐立即就信了。

  英宣继续说道:“大明不是暴宋,”

  “二位在北边有探子,”

  “想必知道大明朝廷是如何治民的。”

  长江到洞庭湖的大片区域,

  是去年才打下来的,

  朝廷选用官吏慎之又慎,

  就是为了用仁政取信于摩尼教徒。

  黄佐、刘锐二人,

  其辖区紧挨着大明地盘,

  他们在安乡和华容都留有眼线,

  对大明的仁政知道得非常清楚。

  普通百姓或许不明白,

  但黄佐、刘锐、周伦等人,

  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周伦愿意一个月后投降,

  就是觉得大明跟赵宋不同,

  麾下士卒变成百姓也有活路。

  如果换成南宋,

  他估计宁死也不降!

  黄佐沉默不语,

  悄悄看向刘锐。

  刘锐造反是日子过不下去,

  起义之后才信教,

  像他这种人非常多。

  英宣问道:“你们觉得,这大楚能撑过今年吗?”

  “今年撑过去了,”

  “明年又如何呢?”

  刘锐忧心忡忡。

  由于行政系统有问题,

  大楚各州的情况非常复杂。

  最初是在州、县、乡、村设立法坛,

  坛主一边宣教一边搞行政。

  收取赋税之后,

  少部分自留,

  大部分逐级上交供应军队。

  由于连年作战,

  上级法坛催粮催得急,

  下级法坛就疯狂催粮。

  老百姓刚开始勒紧裤腰带,

  愿意为大楚军队上交粮食,

  可渐渐就发现这种日子没个头,

  开始有越多越多农民私藏粮食。

  商贾那边也差不多,

  最初是驱逐商贾,

  啥都靠坛主调配。

  但很快就玩不转了,

  各种物资调度不平衡,

  而且总是搞得拖延时日。

  于是又允许商贾存在,

  而且很多商人,

  其实就是义军头领们的亲属。

  因为坛主经常和将领闹矛盾,

  去年冬天再次做出改变,

  洞庭湖周边区域实行军管.

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全民皆兵

  守将可以军政教一把抓!

  像崇孝镇及周边农村,

  就是黄佐说了算,.

  平时需要自筹大部分军粮,

  大楚朝廷每个季度才会调来一批。

  另外,还在前线搞全民皆兵,

  每个农民家庭都要出丁在闲时操练。

  军粮平时还能凑合。

  但现在属于战时,

  附近农民很多都被征召,

  聚集在崇孝寨里扎堆防御,

  对军粮的消耗必然成倍增加。

  英宣问能否撑过今年,

  实际情况却是,

  如果大楚朝廷再不运粮来,

  崇孝寨的军粮最多还能撑一两个月!

  “周伦那般忠义之辈都愿降......”

  英宣没把话说完,

  因为说完了太伤人。

  黄佐和刘锐对视一眼,

  随即都心虚扭头。

  英宣又说:“只要二位愿降,被招来的农兵可立即回家,”

  “今年的赋税全部免除。”

  “大楚分给百姓的田产,”

  “大明朝廷也不会收回,”

  “都由老百姓继续耕种。”

  黄佐纠结一番,

  又看了刘锐好几次,

  发现对方毫无反应。

  他猛地起身跪下:“英大哥,小弟愿降大明!”

  刘锐扭扭捏捏,

  也跟着跪下。

  ...

  刚刚投降的黄佐、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