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正好负责接待西夏使者李仁礼。
“听闻太守乃明国梁王故交,”
李仁礼拱手说,
“吾久慕梁王殿下才名,恨不能当面一见,”
“不知梁王喜欢什么礼物?”
令孤许说:“梁王不喜奢华,寻常礼物即可。”
“贵使既然有诗才,”
“赋诗一首即可为礼,”
“梁王必然高兴得很。”
李仁礼被兄长严加管教,
身为舒王却是个穷逼,
钱财都用来搜罗古玩字画了。
他听到令孤许的建议,
顿时更加欢喜,
认为自己跟赵渊是同道中人。
在令孤许的陪同下,
李仁礼畅游长安名胜,
耽搁十天终于继续启程。
被宋徽宗压榨得多有荒地的关中,
李仁礼已经觉得异常富庶。
等他到了洛阳府地界,
这里未遭什么兵灾,
富裕程度让李仁礼感到震惊(河南府已改名为洛阳府)。
副使叫曹昌庸,乃西夏梁王的族兄。
二人站在甲板上,
沿着汴河往开封进发,
沿途到处可见来往商船。
“中国之富裕,不亲眼所见怎能想象?”李仁礼感叹道。
曹昌庸来一句:“可惜离得太远,没法带兵过来抢。”
李仁礼听得差点栽倒,
这也太煞风景了,
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李仁礼责备道:“你祖上也是汉人,”
“怎就沾染蛮夷习气?”
曹昌庸说:“大夏国内已经穷困疲敝,不靠抢还怎过日子?”
“你能变出钱粮来吗?”
李仁礼说:“只要仁爱百姓、休养生息,不再穷兵黩武,”
“十年之内大夏就能走出困顿。”
“或许吧。”
曹昌庸懒得多言。
西夏如今的缺粮情况,
其实比大明还严重许多。
朱氏父子只是还没疯狂压榨而已,
西夏却逼着百姓交出余粮,
出兵前往汉地抢劫粮食和财货。
特别是定边军、西安州(海原)方向,
那里西夏边民极为穷困。
不管是汉人还是党项人,
种地放牧都无法自给自足,
必须依靠青盐走私才能过日子。
用西夏的青盐,
换取关中的粮食、布匹,
自有汉人商贾把粮食布匹运去。
可在宋徽宗时期,关中粮食就已禁运,
西夏边民不知饿死了多少,
三天两头越界来抢粮吃!
同样的,中国边民也苦不堪言,
朝廷盐税收得太重,
私盐运来也价格昂贵。
没了廉价的西夏青盐,
中国边民连盐都买不起。
官船距离开封越来越近,
遥望那城墙轮廓,
李仁礼的眼神仿佛在朝圣。
东京汴梁,是这位西夏王爷的理想之都!
他希望自己这次能出使成功,
从此两国永世交好,
不再有什么连年战争,
大家一起仁政爱民即天下太平。
这不完全是迂腐想法,
而是近三十年来,
西夏一直在征战。
老百姓种点粮食,都拿去打仗了,
农业衰退,商业凋敝,
内斗不休,全国都盼着能息兵安稳几年。
所以,历史上李乾顺去世,
新君李仁孝继位,
立即开启汉化改革,
并且大力发展内政。
如此凶猛的改革措施,
竟然没有引起太大抵抗,
反而有种众望所归的感觉,
就连党项贵族都想歇歇不打仗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密探
现实比赵渊预料中更顺当,
稍微再抬高一点收粮价格,
就有商贾源源不断运粮而来,
主要来自两淮与洛阳盆地。
鬼知道粮食平时都藏哪儿去了!
朝廷直接买下这些高价粮,
一部分留作战略储备,
一部分折本卖给商贾。
这个操作,让东京商贾大长见识.
只听过朝廷低买高卖的,
还从没见过朝廷高买低卖。
这显示了大明与大宋的不同,
也昭示了赵渊平抑粮价的决心。
哪家粮铺敢高于官方定价出售,
一经查实,就等着被抄家流放吧!
不仅抵京粮商越来越多,
其他商贾也络绎不绝。
东京大大小小的客店,
已经陆续恢复营业,
就连樊楼都开始营业了,
只不过酒水依旧限购且价格高昂。
李仁礼四月底抵达东京,
正好遇到了这番情况。
还未进城,便目不暇接。
鸿胪寺派人把他们引进城,
到达地点之后问明情况,
李仁礼兴奋而又惊讶,问道,
“这里是都亭驿?不是都亭西驿?”
“正是都亭驿,贵使请入内。”鸿胪寺官员微笑道。
受到如此礼遇,
李仁礼觉得谈判肯定成功。
都亭驿是专门接待辽使的场所,
后来变成专门接待金使。
像西夏这等二流国家,
只能住进都亭西驿。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