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被关押了半年多,
也不知朱国祥怎就把他收服了.
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国号
“拜见经略相公!”
张根和高景山领着官民士卒齐呼,
甚至有不少人主动跪下。
那种宏大的场面,
让赵渊生出万丈豪情,.
一种天下尽在我手的感觉扑面而来。
难怪都喜欢做皇帝啊!
赵渊心想,我这还没做皇帝呢,
就已经有点享受了,
权力果然是男人的春药。
……
见过面后,
便开始商议迁都问题。
首都不是说建就建的,
还得有许多前提条件。
如果定都燕京,
并非把一堆百姓,
迁徙到燕京城去就行。
城外乡村也必须有充足人口。
周边州县,同样必须有充足人口。
如此,方能提供维持首都的各种物资供应。
朱棣能够顺利定都北京,
除了金元两朝的经营,
还依托朱元璋连续二十年的移民政策。
因为元帝北逃带走大量人口,
北方显得极为空虚,
辽东、河北全是朱元璋的重点移民区域。
没有朱元璋的二十年移民,
朱棣根本别想把朝廷搬到北京去。
维持一国首都运转,
每年几百万石的漕米,
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它需要周边地区发力,
给予大量的民间物资供应,
形成一种特殊的首都经济圈。
“那就洛阳吧。”赵渊说。
张根说道:“洛阳土地兼并极为严重,”
“还有大量名门望族,”
“跟旧宋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是想要定都洛阳,”
“须得处理那些大族。”
“你打算怎么处理?”赵渊问。
张根说道:“强制迁徙。”
“河南、河北和山东,因为战乱、天灾和重税,”
“都大规模出现无主之地。”
“把洛阳的大族进行拆分,”
“计算他们的土地,”
“打散了强制迁徙出去,”
“用无主之地置换他们在洛阳的田产。”
“空出来的洛阳土地,”
“一部分赏给功臣,”
“一部分赏给将士,”
“一部分配给佃农。”
“这些大族不会反抗吧?”
“而且似乎影响不好。”赵渊担忧道。
赵渊笑道:“他们若是反抗,正好借机抄家。”
“罪名都是现成的,”
“思念旧朝,阴谋迎立旧宋皇室!”
强行将大族拆分迁徙,
这事儿大宋自己就干过。
义门陈氏三百多年不分家,
在朝做官的就有400多人,
严重威胁到地方统治。
在文彦博、包拯的建议下,
宋仁宗决心对义门陈氏下手,
并且由包拯亲自主持相关工作。
陈氏族人被拆分成290多份,
若按后世的行政区划,
就是分散迁往全国16个省市。
义门陈氏也没干啥伤天害理的事情,
还有好几百人正在做官,
面对朝廷还不是说拆就拆?
“至于国号。”
赵渊笑道:“当然是大梁啊。”
“地名都用得差不多了,”
“再换花样也搞不出新意,”
“其实‘元’就挺不错的。”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时乘六龙以御天。”
“只不过国号大元,我总觉得有些膈应,”
“还是大梁听起来更舒服。”.
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三省六部
“先做汉王吧,”
赵渊说道,
“把朝堂班子进一步完善,”
“省部框架充实起来,”
“再寻个合适的时机称帝定都。”
“为了安抚人心和稳定南北,”.
“我觉得可以继续采用四京制。”
“洛阳为首都和西京,”
“开封为陪都和东京。”
“燕京暂定为北京,”
“金陵暂定为南京。”
张根说:“迁都洛阳工程量很大,”
“需要时局安定了再说。”
“洛阳的城墙必须扩建,”
“现在钱粮都不够,”
“至少还要等三五年才能开工。”
“这三五年间,正好用来处理洛阳大族。”赵渊也不着急。
张根道:“今后实行阁部制,还是实行省部制?”
“集权是大趋势。”赵渊说道。
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看似制度严谨,
实则效率低下,
且中书省和门下省依托皇权,
很快就将尚书省边缘化。
到了宋代,
整体趋势是三省合一。
宋代虽然保留三省,
但权力已经虚化,
六部也权力减弱,
大权掌握在宰相和中书门下省的中书五房手中。
熙宁末年,宋神宗没有征询王安石意见,
就自己下令进行官职改革。
把大宋的中书门下制,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