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9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吃辣酱难道不上火?”李易想要从医学角度说一下。

“赶紧的,等再杀牛的时候,给我送牛肉酱,别送政事堂,除非你多准备,他们会抢我的东西。”

毕构不想听医生的话,就想吃辣酱。

“现在就有,给你送家里去,还是你带着?”庄子昨天新得一头死牛。

耕地的时候,突然要顶主人,还好身上有犁,主人跑了,找来人把牛给杀死,送李家庄子。

李易检测过,没问题,能吃。

至于牛为什么要顶主人,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可能是主人对牛太过苛刻了,也可能是牛自己心情郁闷了,不管哪一种,牛必须死。

他那时还有老夫妻两个人,买了牛养着干活。

等要卖的时候,牛就顶人了。

还有单独的人要卖牛,价格没谈好,又带着牛回家,结果被牛顶。

可能是感受到了主人要卖掉自己,自己会被杀。

究竟什么状态,李易不清楚,他又不是牛。

庄子上的牛都很好,说干活的时候,要给牛套犁,牛站着等,套上了开始耕地。

耕完地,要给牛洗澡,牛也站着享受,然后吃饭。

没发过牛脾气,与人相处得很好。

毕构听说了经过,没发表看法,带着牛肉辣酱离开,晚上准备回家吃面条,要宽面,过水的。

不等晚上,关于李家庄子新出了可以贴水面飞的船的事情便传开了。

传到最后是李家庄子的船遇到了岸阻隔,从陆地上飞了一段,又重新回到水中。

这属于比较克制的了,不然都能传出飞到天上,越飞越高,奔太阳飞去。

晚上的时候李隆基一家三口到来,顺便送来一头刚杀的牛。

他知道李易不愿意杀干活的牲畜,心软,胆小,所以他安排人杀,他自己也不动手。

其实这牛不是干活的牛,是专门养着用来给皇家吃的。

比干活的牛肥,用来干活估计会出问题。

一般养牛干活,要从小的时候教,不然牛不懂。

最好是有大的牛干活,小的牛看,在干活的环境中长大,再让它耕地,它配合得更好。

“易弟,壶口瀑布开始行船了,很成功。”李隆基是专门来报喜。

第0873章 华夏亲民后宫问

“听闻许多百姓围观,还跟着在路上走……”李隆基为李易讲解,当然他也是听别人汇报。

船到了有滚轮的板子上,被好手葫芦给拽上去,然后跟着板子一起沿轨道用马拉。

陆地上的一段比在水中还快,观看的百姓们要跟着跑。

到另一边,再放下去进水,不但不耽误时间,甚至还节省了一点时间。

李易听着,心情特别好,看到没,黄河壶口瀑布,哥给解决船只运输问题了。

咱不用水闸门升位,直接上板子和轨道,咱船小。

陆地行舟,谁规定只能把船抬上去加滚木在地上移动?

“三哥你看啊,从吐蕃那里边关运送东西进黄河,一直到大运河,从大运河再进长江。

由长江逆流而上,抵达吐蕃,就问吐蕃怕不怕,这就是水运的便利之处。”

李易脑海中出现了黄河和长江的图。

李隆基点点头:“怕,为兄也怕,那为什么不从陆路走一段呢?反正最后都是到吐蕃。呵呵呵呵~~~”

按照李易的说法,明明陆地三百多里的距离,非要在水上走两万多里,纯粹是闲的。

一年就走一次呗,等来年再回来?

李易跟着笑,他就是开玩笑。

壶口瀑布水运打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和军事价值,还有民心。

像长泽县,长城以北,百姓过日子不容易,无法交租子,当地官府属于维持。

李家庄子过去带领百姓找新的出路,提供帮助。

百姓就有了主心骨,民心凝聚了。

往日没有工作的人有了活儿做,收入提高,跟其他村的人接触增加。

他那个时候的自己国家的党为什么那么厉害?在于组织能力。

告诉百姓怎么干,只要不坑百姓,百姓就信任。

平时看不出来有多优越,当遇到重大危机,以国家名义动员的时候,十几亿人便随之而动。

以前是过年,国人从各个地方采用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回家。

世界上其他国家觉得属于特殊的情况,华夏人确实有这种传统。

可是在不过年,而是承受灾害的时候,国人依旧能够万众一心,这才是让世界害怕的情况。

别的国家领导层嫉妒,怎么华夏民众那么支持政府?全国总动员,只需要一个命令。

大唐的百姓也是一样,只要给组织起来,不去骗他们,他们便会拥护。

等他们收入高了,地里产出多了,再让他们交租子,他们愿意交。

黄河壶口瀑布上面的流域船只往来打通,百姓随时能够利用这条路,就觉得自己离长安不远。

“三哥,要加强地方治安建设,如京兆府一般,衙役们懂得百姓遇到困难帮忙解决。”

李易顺着黄河水路畅通的事情提起地方政府职能。

他那个时候的现在突厥的地方,再往西北一点,当地民众负责巡逻边疆。

然后开春开学的时候,下大雪,民众冒着雪送孩子去学校。

学校和警察随时沟通,有一个信号断了的,警察就立即出动,顶风冒雪去接应。

在这样的政策下,百姓不可能造反或起义。

现在谁敢在京兆府跟百姓说朝廷的坏话,保证被百姓抓起来,送到长安或李家庄子。

黄河几字过了,到上游的其他地方,大唐朝廷与那里的联系不够紧密。

那不行,官府的亲民难以体现。

“具体一些呢?”李隆基认真起来,现在属于问政。

“我给三哥你讲个故事,说是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北面和另一个国家其实多年前属于同一个族群……”

李易给李隆基讲起内蒙古和蒙古国,同样是放牧,同样住帐篷。

遇到下大雪的时候,内蒙古养羊的一看情况不妙,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有当地驻军和其他警察帮忙。

给送草料,问问需不需要迁徙走。

要是电话打不出去呢,等着就可以,因为当地政府看到大雪会联系,信号中断,必须派人。

而另一个地方,下雪就自己挺着吧。

所以边境地区生活的牧民,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什么指望,真遇到危险,就进另一个国家。

李易就用他组织起来的语言讲了个故事,他并没有说,那个内蒙古人家住的帐篷很好,还有越野车。

就算这样,也得救援。

而外面的住的是窝棚,没人管。

“双方百姓感受到的不同,若是打仗,即便官府照料的地方的百姓不亲自冲锋,也会帮忙运输物资。

而另一边的,能跑就跑了,他们才不会拼命。民心不够凝聚,国事必有拖累。”

李易总结一番,他不说君如舟,民如水,这等话。

从实际出发,百姓拥护谁?为什么拥护?

李隆基听着,思忖一番:“折冲府确实损伤太过,当补偿!多年来,后宫消耗过甚。”

说这话的时候他闭上了眼睛,连年打仗,多少人打死了,似乎从隋朝末期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局。

李隆基开始回想往事,包括历史上的事情。

武则天对错他不想说,他认为武则天掌权,难平天下事。

最后还是要找个传位的人,而那个人也只能是子嗣。

权倾天下,未平突厥与吐蕃,终无善终。

总是自己人互相算计,皇室无安宁之日。

到了自己,不想再杀了,可突厥和吐蕃依旧。

“易弟,当今后宫可有缺漏?”李隆基害怕了。

“王皇后管就行,她位置不动,后宫无忧,朝政无忧。”李易通过历史看现在。

“武婕妤要不要杀了?”李隆基咬咬牙。

“啊?杀?不能杀,三哥,武婕妤其实很厉害,尤其是算计,可以展开夫人外交,所谓的夫人外交是……”

李易又开始传授李隆基方法,武婕妤对于政治很会把握,杀了说明男人无法驾驭。

“那王皇后岂不是权利旁落?”李隆基听懂了,让武婕妤给其他外邦的女子举办活动。

“王皇后母仪天下呀,她有决定权,重大的事情她去发表讲话。”

李易不觉得有什么冲突,外交是外交,国本是国本,什么时候外交官可以凌驾在国本之上了?

有了儿子的王皇后会压不住阵脚?那你可小瞧王皇后了。

她为了儿子都会拼的,女人发起狠来,就没有她们干不出来的事情。

第0874章 每当生死皆有痕

“明天为兄不去上班了,春耕的事情多,用不着为兄管。”

李隆基又要请假,他要琢磨一些事情。

朝堂上三个宰相,相互牵扯平衡,还有京兆尹也是曾经的宰相,河南尹,依旧是曾经的宰相。

如今大唐朝堂人才济济,高力士学了许多本事。

自己为什么不休息一天,从上次休息,到现在,都过了十天了吧?

何况自己又不是真的休息,自己不是问政呢嘛!旁边有一个人,随时给出主意。

重大的事情出现,自己不还是要问易弟?

哪怕是吐蕃进攻了,自己在易弟旁边,难道会耽误事情?

休息,这天不好,冷不冷、热不热的。

李隆基说着看李易,若是李易劝说,自己还得去上朝。

李易点头,在哪办公不是办公啊,事情处理好就行呗。

“还去骊山泡温泉?”李隆基像周末放假的孩子一般开心。

“去醉仙居吧,那里的水比较好,有利于呼吸,里面的碳酸多,也就是二氧化碳多。

二氧化碳是刺激脑干急性呼吸的,全是二氧化碳,人就死了。

若没有二氧化碳,人也死了,除非是佩带心肺呼吸机,外力替代控制肺部呼吸。

鼻吸氧气的时候可以是纯氧,戴面罩吸氧的时候,纯氧就是杀人。

当然,死的过程并不痛苦,纯氧啊,呼着呼着就死了,很舒服。”

李易讲着醉仙居的温泉时候,顺带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