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52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只有哪个地方发生洪涝灾害之后,才是朝廷需要管的时候,一般就是减免租庸调。

朝廷能做的就是这些,救灾的话,由当地的州府负责。

实在是太严重了,开常平仓。

而今变得不同了,远的地方管不了,京兆府百姓遇到麻烦,羽林飞骑可以出动。

离着近的州府,这回羽林飞骑也去了。

李旦还是觉得晚了,现在有的州,羽林飞骑还在路上,并没有抵达。

“主要的问题是经费,地方上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经费,还有一支专门的队伍。

等着其他地方开始收税,地方上留下的那部分钱,就可以用在这方面。”

李易知道原因,长安城有专门的救火队伍,地方上有的州府和县里也有相应的部门。

不过那仅仅是衙役们兼职,衙役的数量并不多。

想组织人手,就得有钱。

他那个时候就是如此,专门的部门,然后人员不是专门的,却可以和救火的放在一起,拨经费。

第0768章 部门欲出落谁家

“希望别的州没有事情,房子坏了无所谓,只要不死人就好。”

王皇后看着小家伙在那里慢慢吃馄饨,面色平静。

她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有钱、位置稳固。

别的州的百姓房子坏了,她准备亲自送钱修。

皇后送钱给百姓,百姓拿到实际好处,皇后得到名声。

其他的妃子什么的,想要钱,一个是宫里给,一个是陛下额外赏,还有一个是外面有人帮着做买卖。

王皇后的钱是李易专门给分红,一个买卖不赚钱了,换成另一个买卖。

养兵不用她的钱,她就都攒起来了。

现在准备往外花,她用不着钱,吃的用的东西宫里有,好东西从李家庄子拿。

李旦看一眼王皇后,点点头:“帮百姓是应该的,不过地方上的人员从哪里出?”

“折冲府,以后折冲府全部裁撤,里面有人身强体壮,招募进来。

专门负责救火、房子倒塌、水灾、雪灾、旱灾,拿固定的工钱。

需要专门训练和培养,适应各种情况,有好的工具……”

李易说起来他那时的消防兵,消防兵什么都能干。

门打不开了,消防兵帮忙开锁。

困在什么地方出不来了,消防兵去解救。

小孩子的手卡在哪个地方了,消防兵去破拆。

自行车丢了,这个消防兵不管,找警察吧,当然找警察也没什么用,除非你是外国人。

不过大唐不一样,大唐的百姓丢了东西报官,县尉会负责。

“如此说来,增加的是衙役数量?只是那些人不负责抓人?”

李旦听了很动心,即便他已经不是皇帝了。

李易咽下嘴里的馄饨:“对,职能不同,百姓有需要,就可以找他们,包括修房子。”

“小易。”豆卢贵妃出声:“若县中有专门的钱,连修房子一同管,岂不是可以用修房子为借口,把钱花出去?”

豆卢贵妃所思虑的是贪墨,当县里有钱,额外花销的时候,他们虚设名目。

“想贪怎么都能贪,除非是没钱。县里的人即便是贪钱,该为百姓办的事情却要办好。

给谁家修房子,花了多少钱,用的什么料,让百姓按手印。

县令、县丞、主簿本身就是互相牵制,除非他们一起贪,下面的人也能拿到好处,不然一查保证可以查出来。”

李易对此没有办法,地方上办事,有许多手段能够捞钱。

他那时亦如此,开发票,铁锹、雨衣、冲锋舟,单独买是一个价钱,成批量买又是一个价钱。

冬天买是一个价钱,夏天卖又是一个价钱。

开发票的时候,写的是零售价格,实际给的是批发价格的钱,一笔就留下了。

夏天的时候购买冲锋舟,账走完了,冲锋舟却不买到手,等冬天降价了,商家按照冬天的价钱给补。

还有自己的亲戚开什么买卖。

比如大唐给百姓修房子,属于民政方面的内容。

修房子需要木头,县里就可以自己弄一个木材厂,但不挂县里的名义。

用木头的时候从木材厂中买,账转一下即可。

这种事情永远杜绝不了,关键是看百姓的房子修没修,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县里的特殊部门给不给解决。

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贪腐,而是百姓生活质量提高。

豆卢贵妃露出笑容:“小易,这个税收得好,地方上留下一部分钱,正好办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李易点头。

……

有李易同样想法的还有毕构和魏知古,魏知古没死,负责工部,他想要成立一个部门。

毕构认为大唐需要一个专门的款项,用来救灾,不能说哪地方受灾了就减免一下租子。

今天朝会,二人互相之间没沟通,却都说出来。

“陛下,臣想以工部之名,成立地方工部事部门。大唐地方工部直管。”魏知古要垂直管辖。

凡是涉及到工部的,就从朝廷一下子落到县里。

其他的大臣诧异地看向魏知古,你工部想要权力?

毕构站出来:“陛下,臣请以户部直管地方专项钱财,用来行利民之事。”

“给我工部就行。”魏知古不赞成毕构的想法。

“地方事,并非工部事,乃钱财问题。”

毕构反驳回去,工部只是一个部门,你想啥都管?

“陛下,臣请以中书和吏部行利民事。”宋璟一看两个人都想把这么好的事情放在手里,他也站出来了。

这个事情和以前的不一样,与常平仓更不同,直接管到百姓身上。

朝廷有钱了,往后地方收税要留下一部分。

给百姓修房子成为了可能,百姓感激谁当然要看是谁负责。

涉及到的是留名的事情,谁管着,百姓拿到好出,史书上必须记一笔。

李隆基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没出声。

他同样察觉出来以后有钱,地方官府会给百姓办事,那么……

“诸卿,先说说大雪的事情。”李隆基自己一时间没想清楚,他换个话题。

等着朝会结束,他把奏章扔给高力士,自己跑了,去李家庄子。

“爹!”小家伙看到父亲,张开胳膊,仰头喊。

李隆基一把抱起儿子:“冷不?”

“不。”小家伙扭动身子,显得十分开心。

“午饭是吃不下去了,早上吃了馄饨,嘴就没闲着,干果、水果,换着吃,人不大,肚量却不小。”

王皇后像个普通人家的妇人一样跟李隆基说着话。

小家伙吃完了早饭玩一会儿就吃零食,关键是李易支持,让孩子吃。

小家伙现在长得快,需要许多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并不胖。

只要他不腻味,就说明他对干果和水果有需求,平时他不可能缺吃的,不会说见到东西拼命吃。

“易弟呢?”李隆基亲儿子一口,在小家伙的笑声中找李易。

“上课,给二百二十个学子讲为官之道,一些个当官自己去慢慢琢磨的事情,他都给讲出来了。

包括和同僚、上官的关系,包括做事与犯错误的原因,行政错误之后的改正和辩解。

如何说服其他人相信自己的行政方针,把更多的人拉上那个战车呀。”

王皇后说李易的事情,李易越教越深,把官场上的那些东西都给拿出来了。

他以前是卖医疗设备的,最腐败的地方再哪?他知道的太多了。

第0769章 天下治世可无贪

“易弟才是真正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啊。”李隆基抱着儿子感慨。

他这两年的接触,发现李易办事灵活,除了一条为民的底线不可以突破,其他的全能接受。

官员贪墨一点了、受贿一些了,在李易眼中不是问题。

前提是把事情办好了,本职工作没毛病,那点钱属于小情况。

甚至是亲自行贿,京兆府的官员,就没有没拿李家庄子好处的。

不过行贿的目的不同,李家庄子行贿是给官员额外补贴,生活上的帮助,并不要求官员给李家庄子什么好处。

“会当官也不能让叔叔当官,对不宝宝?”王皇后张开胳膊对小家伙说。

小家伙看看母亲,扭头,继续呆在父亲的怀里。

眼看到中午了,李易结束课程,回来吃饭,下午继续讲课,晚上抄书。

“易弟,今日朝堂上工部、户部和紫薇省都想新成立一个给百姓谋福利的部门。”

李隆基吃口炒羊杂,说朝堂上的事情,他为此专门回来的。

小家伙在那吃红烧肉呢,吃了那么多的干果和水果,还能吃,并且很爱吃。

“沰儿最近要增加运动量,多跑一跑,不用穿那么厚的衣服,体质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过度运动,对骨骼发育有好处。”

李易观察着小家伙,看小家伙大口吃红烧肉,从孩子的生长需求说起。

总不运动会增加脂肪,现在能吃,说明孩子身体有需求。

属于第一阶段,第二生长阶段在六岁到七岁,第三生长阶段是十二岁左右。

每一个阶段控制好了,孩子的骨骼发育会好。

一般从小就练武术的身高平均矮,就是过度训练的结果。

李隆基扭头看看自己的儿子,拿起餐巾帮忙擦擦嘴:“这几天都住在庄子上,你看着安排。”

“新成立的部门,要由陛下直辖,关乎于名义和荣誉,他们接受的训练多,会的技能就多。

将来可以成为军队的辎重后勤人员,包括设备维修,物资运输。

我准备让他们学一点急救的医术,他们属于全能兵种,为陛下宣传,为大唐稳定作贡献。”

李易不想把好处给任何一个部门,这跟他那个时候的武警不一样。

他那时候的军队厉害,武警处在第二位置,然后消防又剥离出来。

社会需要,才有改变。

现在是折冲府要裁撤,进行募兵,地方上新招的人员,属于募兵的一种。

他们会重点培养,一般是处理乱七八糟的事情,若有需要,战争中他们来负责辎重,显然比普通的百姓厉害。

“由陛下垂直管辖?”李隆基感兴趣了,对呀,自己管。

“让太监去管,落实到州府,由州府出令。”李易喝两口汤,把太监推出来。

太监也是人,许多时候太监办事比正常的官员跟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