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21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吏部的人感受到了‘杀气’,暗自警告自己,宁肯不出声,也别说错话。

宋王平时不是这个样子,现在都急了。

然后他们到了晒谷子用的到操场,露天的操场。

脚下是大块的木板,不等上去,一股热气先飘过来。

再一看正中的位置有木头台子,台子上放了许多乐器,还有……南曲一群‘大家’?

好多娃娃们穿着学士服在跟着帮忙摆东西。

‘啪!’一个漂亮的青色瓷盘掉木板上,居然摔碎了。

把分盘子的孩子吓一跳,她赶紧把其他盘子放到面前的小桌子上,跑去取了扫帚和搓子。

哗啦哗啦扫起来,放到一边,继续分盘子。

“那盘子就摔了?”一个官员觉得可惜。

“别多话,李家庄子有钱,不然还能打孩子?你看孩子的样子,根本没当回事儿。”另有官员警告。

众人看去,果然,小丫头还是那么开心的样子。

别的孩子根本未多看一眼,大人同样不理会。

李成器跟过来,四处看看,没见到李易,倒是四十二个学子全在。

还有相对长相清秀的后来的二百二十学子中的一部分人在。

稍稍松口气,他转身去找李易。

来到李易的院子,他听到声音。

“易弟,你这书好,比三十六计好。那边有南曲的大家,不用你去管。”这是李隆基的声音。

李成器为三弟点个赞,说得太对了,南曲大家,活跃气氛、调动情绪是基本功。

对,把易弟拦住,别去参与。

“我怕他们不给面子,或者闹事,比如非要跟南曲的美女那什么……”

李易还是担忧,他想去处理一下。

“不会,易弟你放心。”李成器进来保证。

“叔叔,问一下,武功县最后如何解决?”王皇后找个话题。

“武功县窑的管理层出了问题。一个是对买卖之道没有个完整的计划,一个是对外部形势把握不准。

一个是经营理念过于落后,一个是内部激励不足,一个是对群众消费心理没搞清楚。”

李易语气淡淡地说出五个问题。

乍听着,发现不是很严重,实际上这个评价就决定了一切。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作事乱七八糟,什么都弄不清楚,连跟谁接触都不知道,损失好大,一天天脑袋里想什么了?这么废品你们吃白饭的?以后别人都不买咱们的东西了,要你们有何用?

“嗯嗯嗯!”王皇后听懂了,点头,等着,解决呢?

李易继续说:“从调整组织结构入手,完善中层管理,加强基层人员思想教育,加入审计部门,从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中清理不必须要损耗。

最主要的是,引进外来资金,为本县陶瓷窑产业增加新的活力。

发挥联合发展的优势,打造本县产销一条龙平台,把产业合理化、先进化、科学化。”

“叔叔你换一个说法呗!”王皇后发现自己跟不上节奏。

“就是把上面的人都收拾下去,中层的警告,下面的维护好,然后查一下旧账,我拿钱进去,就算是我的窑了。以后的事情听我的,这样就合理了。”

李易很不好意思地说出来,对,就是收拾人,然后好处自己拿。

王皇后笑了,笑得贼兮兮的。

李隆基在发呆,李成器一巴掌拍在李易的肩膀上:“易弟,厉害呀,原来有些话可以这么说啊。”

通俗来说,李成器要说的是:可以可以,OKOK。

李隆基呵呵笑着伸手摸摸李易的脑袋:“行,易弟,你这个比什么上书用的赋还厉害,听着云山雾罩的,真动起手来却丝毫不含糊。”

李隆基此时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推开了一扇的新的窗户了,简直是踹倒一面墙。

学到了,好,这话说的,简直是收拾人的最好方法。

李易承受着掉头发的风险,同时也觉得文言文算什么?

文言文至少很多人可以看懂,表达的意思清楚。

让你们看看我那时的行政官方语言结构,一点不文,都能说流畅了,然后里面包含的内容……

“叔叔,你再说几个事情,我听着可好玩了。”王皇后此时少了算计人的样子,又是那么活泼。

李易:“……”

他不觉得哪里好玩儿。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外面这个时候遥摇地传来了女子齐唱的声音。

除了李易想要捂耳朵之外,三个人听得都很认真。

待一遍结束,又第二遍时,李隆基、王皇后、李成器三个居然就能跟着唱了。

李易无语,你们记忆力这么好?我带词试唱都做不了如此流畅。

第二遍结束,李易松口气。

“好一个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易弟,正如你写的三国演义前面的那个吧?”李成器感慨道。

李隆基背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李易不想说什么,他琢磨不透,是自己遇到的古代人都这么厉害,还是厉害的人正好被自己遇到。

因为学子们一个个也不差的,背东西快,还通音律、绘画。

第0303章 争斗不休为民官

李易在纳闷,另一边的崔日用等官员却被触动了。

这首曲子他们没听过,换别人唱,他们可以指责什么不遵常规。

不过南曲‘大家’唱出来,代表的是一种新风气。

何况这曲子确实很好听,第一次听就觉得有种力量。

再听歌词,简直唱到自己心里去了。

尤其是女子们唱的‘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道尽了女子的那种缠绵幽怨。

为什么又突然就‘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这曲子是在说一个什么事情吧?争斗、争斗,有男有女,有爱有恨,停不住也难以休。”

有官员从歌词和曲子里感受到了这种东西。

“是呀,给人一种无奈,必须要前行,没有退路,怎么可有这等歌曲?”另有人附和。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差不多是吧诸位?”一个侍郎开口。

“沧海一声笑么?李东主果然大才。”

“无怪乎馨研等‘大家’跑到此处躲着,哪里是躲,分明是又学了许多新东西。”

“我若有这等才情,我一天换一个‘大家’的地方留宿。”

“所以你也只能想着留宿,却留不得。”

“赶紧把那四十二个人记住,科举考试,不能漏了。”

“想想就觉得可笑,前年李东主去找人的时候,那些人多么傲气呀,只这四十二个人愿意打扫家畜粪便。”

“听闻李东主自己也收拾粪便,而且还下地种田。”

“故此才有那么多利民的好东西,李东主是吃过苦的人啊。”

“这等被李东主教出来的人当上官,我们也放心,然否?”

“然!好官!”

吏部的官员一顿吹捧,顺便找理由录取四十二个人。

必须要说明,不是因为每个人身边放着的一个箱子的缘故。

箱子里的东西在长安早就知道了。

无非是香皂、卫生巾、花露水、甘油、打火机、酱油、腐乳,等等什么的阿堵之物。

偶们是吏部官员,偶们有骨气的,绝对不是因为谁送了啥玩意就在科举上给开口子,不是!

是的,确实不是,光送东西不行,关键是人家上面有人。

有人已经偷偷看过箱子里的东西,满意,一年的俸禄买不来,关键有的东西没处买。

至于蔬菜,旁边有筐,说是一会儿自己进大棚里摘,想吃什么摘什么。

用小筐摘,然后放到大筐里,会有人帮忙送回去。

崔日用这个尚书都表示服了,明明有那么大的靠山,还依旧送东西。

事情办得叫人心里舒服,若这等情况还不把四十二个人给选好名次,那么自己被收拾也就不冤枉了。

他承认,李易把事情办得太明白了,带着上面的门路,还有实际的好处。

同时四十二个学子并不差。

再要是往下卡,那属于对李易有意见。

卡下去一个人简单,再想提上来绝对没有机会,因为自己会被弄下去。

通俗说就是好处给了、面子给了,后台说了,你不办事,那就办你。

崔日用头一次遇到这种‘攻势’,再想想武功县窑买不到新釉的事情,他觉得四十二个学子,至少应该有一个进一甲。

至于甲等第一,那确实要看才华。

李东主,不是我不帮你,你庄子上的学子,若才华真不够,我不敢给第一啊。

“易弟,买了武功县的窑,还能忙得过来?”李隆基这边说起正经的事情。

武功县在长安城西边,一百余里的地方,那里有陵,隋炀帝的陵,以及唐高祖的陵。

估计是觉得那里的风水好,其他的还有姜嫄墓、教稼台……

属于一个历史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派去的皇亲国戚,到现在还未把商人交税的事情办明白。

其他县差不多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收税,张不开嘴。

据说是天天联系商人们,让商人们同意,没啥效果。

捐款商人答应,一个个拿到了捐款,在修路、帮百姓修葺房子。

皇亲国戚们已经很努力了,至少比县令都厉害,不过依旧难以让李隆基满意。

要钱,修路修房子能拿来钱?捐款的钱不能收到国库。

李易正在查资料,查武功县他那时的资料,看有什么东西。

辣椒这个不行,那时的有,现在没有。

丰水期的时候水利资源丰富,枯水期差很多。

药材、树木、小动物,都很多,药材好一些,树木使劲砍不行,何况有的不能砍,有陵。

第一产业也就是农牧业一直不行,第二产业工业,现在没有像样的,窑算一个。

至于第三产业旅游业,谁会愿意往那跑?长安难道不好?

“易弟,你要去武功县呆一段时日?”李成器见李易走神,跟着问一声。

“啊?啊,不,派些个人过去。借着窑的存在,优化一些当地的产业结构,让更多的人动起来。”

李易有了一些想法,准备先试一下。

“当地人不会听吧?”李隆基居然听懂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意思。

“没有好处当然不会听,农业不能放,当地并不是所有人都种田,总有人找不到好活。”

李易皱着眉头说,武功县和庄子不一样,考验他行政能力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