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779章

作者:名剑山庄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个理由是不能说出去的。

至于打通商路的理由,更加不能说了。

他怕丢人。

没错,大明传统思想之中,当官高人一等,在武功兴盛的时代,即便是当官的也未必能比得上有爵位的。

让汪直为商人服务,汪直内心之中十万个别扭。

只能假意托词如此。

白古国王却不在意如此。他说道:“阿瓦土司一直以来对大明都不恭顺,屡次北犯,这一次大明来此,无意除此贼乎?”

汪直对缅甸的局面,并不是太了解。

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白古国王见状,让女通译给他解释一二。

汪直这才明白一些。

白古与阿瓦之间的矛盾,还要从很久以前的缅甸古国蒲甘王国说起。

蒲甘王国乃是孟族所建立的王国兴盛一时,在中国的史料之中,都有表露。

只是任何国家都有灭亡的时候。

蒲甘王国也是如此。

蒲甘王国虽然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但是他的统一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蒲甘王国被掸族所灭,建立起了阿瓦王朝。

也就是大明所立的缅甸宣慰司。

而蒲甘王朝的遗民们,不甘如此。纷纷南迁,就形成了白古王朝。

所以双方的矛盾与仇恨,是从两国建立之初,就已经深入骨髓的。

所以在大明初年,也就是朱祁镇出生之前,阿瓦王朝,也就是大明缅甸宣慰司与白古王朝,大明大古刺宣慰司两方之间,打了一场四十年战争。

打得双方精疲力尽。

不得不联姻收场。

不过这是暂时的和平,而今双方恢复的差不多。

只是大明在阿瓦的北方建立立了以麓川为封地的襄王。襄王虽然没有能力大举南下,但是也牵制了阿瓦王朝很大的精力。

总体上来说,白古王朝比起阿瓦要弱上不少。自然想引入外力。这也是他对疑似大明使臣的汪直如此客气的原因所在。

第十四章 缅甸风云

第十四章 缅甸风云

他其实并不是一定确定汪直是大明使臣,只是大明在南洋开拓的事情,也传到了他的耳朵之中。

甚至楚王的封地距离白古王朝很近了。

面对如此局面,白古王不敢得罪大明。

其次,他已经感受到在对抗阿瓦王朝,大明的力量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他并不是没有感受到大明力量的威胁。只是大明的威胁还有一点远,而阿瓦的威胁就在眼前,不解决阿瓦的问题。

他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大明的威胁。

汪直来之前,是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汪直一时间也没有答案。只能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我只能报上去。”

“不能做主。”

白古国王也不在意,依旧仍旧以很高的礼节对待汪直,并且大张旗鼓,让白古王朝很多达官贵人作陪。

并与汪直的商队做生意,还派出身使臣,乘坐大明的船只回大明,将中断近八十多年的朝贡再次捡起来。

这样的事情,汪直自然不会拒绝。

他特别留一艘船从这里带使臣回道南洋。

毕竟多一个外国朝贡,也是给太子脸上贴金的事情。

汪直在白古留了十几日,就重新上路了,转向西面,就要到印度。只是他并不知道,他这一次以大明使臣来到这里,会引起一场大风波。

在汪直走后。

白古王大力宣扬大明使臣来访的事情,并暗中放出风声,似乎大明将与白古王朝联手,从南面进攻阿瓦,与北面的襄王联合,一举拿下阿瓦王朝。

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

自然传到了阿瓦王朝。

阿瓦王得到消息之后,先是不敢相信。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即便大明建立起完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从南洋将消息传到北京也需要一个月上下,甚至更长时间。

而阿瓦情况更加闭塞。

大明南下南洋的消息是有的。

但是阿瓦王朝上下,并没有觉得这对自己有什么威胁。

甚至很多阿瓦王朝的大臣,对南洋与缅甸之间的地位位置,也不是很明确的。但是此刻忽然听到大明很可能南北夹攻。

第一时间,就是不敢相信。

但是随着白古王朝那么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的,让阿瓦王也不得不相信。

随即,他面前就有两条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想办法避免与大明发生战争,第二个选择,就是想办法打赢与大明的战争。

这两个选择,让阿瓦君臣之间议论纷纷。很大臣都反对第一个选择。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大明的强大。而是他们有太多利益是无法割舍的。

襄王的崛起,让北方很多土司都归顺了襄王。这已经影响到了阿瓦的利益。

甚至阿瓦王朝与襄王一直以来的摩擦,就是这种区域利益冲突的缩影。

如果对大明示弱,想办法避免与大明发生战争的话。就要从很多地方做出让步。

阿瓦王朝的北方疆域一些地方的头人土司,其实有两属的成分。

一方面他们是大明的土司,另外一方面他们又向阿瓦王朝臣服。如果阿瓦对大明服软,那么这些两属之地的土司头人,很可能会出现变化。不再臣服与阿瓦王朝了。

之前说过,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权结构,他们都是一个核心区域,外加很多辐射区域。国王所能高度掌控的也就是核心区域,这个区域一定是兴旺发达的,而外围的地区,都是有各种官僚,王公,诸侯掌控,又很大的自主权力。

说起整个缅甸地区,其实都在大明三宣六慰体制之中。

阿瓦王朝作为其中最强大的国王,天然居有反抗大明这种控制的成分。

很多东西都是不能妥协的,即便是阿瓦王看在阿瓦王朝大局上可以妥协,但是下面的贵族也不会妥协的。

所以,避免与大明开战这个选项,一开始就被否决了。

剩下就是如何打赢这一场与大明的战争。

大明体量很大,实力很强,这一点阿瓦上下都是有所觉悟的。

无他,阿瓦王朝其实与大明军队有一次实质性的接触,不是别的,就是正统初年王骥平麓川之战。

当时王骥虽然没有深入南疆,但是麓川距离阿瓦并不远,大明与阿瓦之间的战斗,他们也算是全程旁观。

对大明的战斗力很有体悟。很多阿瓦老将都还有些印象,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大明的战斗力在这几十年之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明军事改革之前,与军事改革之后的战斗力,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阿瓦军队一切判断都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战斗,这一开始就错了。

不过即便是基于几十年的战斗做出的判断,阿瓦王朝上下,也知道自己不是大明的对手,他们提出了先发至人的战略。

就是先覆灭襄国,将大明与缅甸边界至于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然后转攻为守,然后大举南下,一举覆灭白古,东吁等国,重新完成统一缅甸的壮举。

虽然在蒲甘王朝灭亡之后,阿瓦与白古两国称雄,但并不是只有这个两个王国的,东吁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一个。

如果可以,阿瓦其实不想先打大明,毕竟大明太大了,如果能先拿下白古王朝,统一缅甸的话,他也有对抗的大明的底气。

只是襄王对南疆插手太深了,前后两任襄王都野心勃勃,几乎无日不想南下。不拿下麓川,阿瓦就要面对两面夹击。

其次,阿瓦王朝也发现了一个机会。

那就是现任襄王在北京担任宗正,负责宗人府,主持封藩一事。

而今在麓川主政的是襄王世子。

襄王世子不能说是无能之辈,但是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不如他的父亲那么令人放心。

自然被人当成了软柿子。

这个计划让阿瓦国王上下都满意。

在蒲甘王国灭亡之后,整个缅甸范围之内,抱有重新统一缅甸的想法的国家,也只有阿瓦了。

并非白古国没有这个想法。

而是白古国没有这个实力。

当年四十年战争,就是阿瓦为了统一缅甸发起的。

而今距离四十年战争,已经有好些年了。

虽然这些年阿瓦也没有完全修养生息,但是国力也恢复过来了,即便是按照原本的历史上,阿瓦末期也是一段穷兵黩武的日子。

最后因为战争失败而亡国。

而今他不过转变了战争的战略,只是开战是一定的。

阿瓦很快开始准备起来。此刻汪直还不知道,他来到了印度东部重要的港口,吉大港。

不过,这印度乃是地理上的印度。

因为吉大港在现在不属于印度,他是属于阿拉干王国的。这个阿拉干王国是占据后世缅甸西南一部分领土再加上孟加拉一部分领土。

吉大港在未来也不属于印度,他是属于孟加拉国的。

吉大港是一个相当繁华的港口,不仅仅是一个海港,还通航恒河,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恒河入海口。

似乎是在白古王朝遇到的善待,让他有一些大意了。他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就直接进入了吉大港之中。

想要在吉大港进行贸易。

派人交接货物,找人卖出这些杂事,自然有人处置,汪直不会怎么管,他只是带了几个人找了通译,在港口边一个热闹的地方,打听各方面的消息。

汪直听着听着,忽然有一个让他熟悉的名字,传入了他的耳朵之中,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听错了。

他再三确认之后,终于明白,他并没有听错。

他听见的的确确就是和硕特汗国,与范广决战于拉萨城下的和硕特汗国。

第十五章 和硕特汗国

第十五章 和硕特汗国

汪直并没有与和硕特汗国交手。但是朱祁镇规定,本朝各次大战,主将都要将作战经过详细的写出来,供武学学生攻读。

汪直在太子的照顾之下,是经历了大明最好的军事教育。

而大明武学就是大明最好的军事教育。

汪直当初也是读过范广所写的战役经过,对于和硕特汗国还是有印象的。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在距离大明数万里的这里,居然听说了和硕特汗国的下落。

汪直起了心思,立即让人使了一点银子,找来一个当地人,让他来说一些,关于和硕特汗国的消息。

却说在二十年前,和硕特部从西藏翻过喜马拉雅山,和硕特部伤亡惨重,过了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已经伤亡惨重之极,只有两万战兵,还有数万老弱。

当时和硕特部大汗昆图,发现占据恒河流域的德里苏丹国,兵力非常疲软,战斗力低下。于是昆图在和硕特部几乎要灭亡的时刻,打赢了关键一战,以少胜多,大败德里苏丹国。

正是有这一场胜利,让和硕特部有了喘息之机。

昆图以敏锐的政治目光,发现了,德里苏丹国最大的破绽。

所谓的德里苏丹国并非是一个王朝,而是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类似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在短短一两百年来,有五个王朝交替。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第一,就是定都于德里,第二,就是信奉伊斯兰教。

故而历史上称他们为德里苏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