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778章

作者:名剑山庄

朱祁镇说道:“那么朕怎么觉得这么重?”

楼太医说道:“陛下,年纪大了,身体不如当年了”

楼太医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医理,朱祁镇却只听见前面几句,后面只当是嗡嗡乱响。

同样是病,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仅仅是清风过耳,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另外一个处境了。

有些东西,不会因为朱祁镇想承认,他就不来的。

朱祁镇的心情虽然有些不好,但是楼元的话,也解开了他的疑虑。

朱祁镇转过头去,说道:“你们都听见了吧。”

“皇后带几个孩子都回宫吧,安抚好宫中的事情。”

皇后说道:“妾身明白,不过陛下,不召回太子吗?”

朱祁镇说道:“等等吧,今天将太孙留下就行了。”

南洋的情况,寄托了朱祁镇太多的信念了。虽然他在位扩土无数,但是实际上在他看来最有意义的,也只有南洋这一片土地。

他内心之中,其实已经同意让太子回来了。

只是似乎一让太子回来,就是朱祁镇承认自己不行了,自己老了,自己不能掌控天下了。自己将要失去权力。

他心中就百般不是滋味。

再加上太子在南洋这么长时间,南洋事务有牵扯到各方面,关系到藩王,太子的身份天然压着这些藩王,这些藩王才老老实实的配合。

但是太子离开,谁来接任,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事情。

这是朱祁镇犹豫的原因。当然了,朱祁镇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太子继承皇位想法,他也不能动摇。

在朱祁镇将伊王驱赶出去的时候,内阁大佬与枢密院的人不发一言,固然是因为他们对皇家事务不想多参合,但是同样也是因为他们对帝位传承在太子一脉保着支持的态度。

朱祁镇而今对这一件事情,是拗不过满朝武的意见的。

皇后对朱祁镇的决断并不满意,但是皇后从来没有在朱祁镇面前唱过反调。

虽然不满意,但依旧答应下来,就退了下去。

朱祁镇随即对怀恩,说道:“怀恩,将乾清宫附近腾出几间空房子。”他又对内阁的人说道:“内阁大学士以两人三人为一班,在乾清宫值班,处理经济事务。乾清宫侍卫由各国公带队值勤。”

项忠听了,也觉得妥当,说道:“臣等遵旨。”

朱祁镇让内阁的人在乾清宫值勤,是安外朝之心,朱祁镇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接见大臣,为了防止别人内外隔绝。

自然要留大臣在宫中,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了,一般在君王有疾的情况之下,都会有大臣入宫侍疾。

至于国公带队,前也说过这些国公,除却王越这个威国公之外,其他几个国公不过是秉承父荫而已。

不能说一点本事都没有,但是与他们的父辈差远了。

但是他们却代表着军中各方势力。

朱祁镇相信,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支撑他这个皇帝。

无他,这些国公家族,几乎上已经是富贵已极了,而他们又撑不起父祖传下来的基业。他们的一切富贵都建立在大明王朝之上的。

一旦大明王朝不在了,他们的一切都不在了。

更不要说,他们的才能自己造反是决计不可能的,如果替他人卖命,又能有什么好处?

他们已经是国公了。

即便是再封一个郡王,又能如何?

当年太宗皇帝可以答应分宁王一半江山。结果如何?

所以这些人,只要脑子没有被驴踢,就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他们虽然没有父祖的能力,但是让他们守个宫城,给朱祁镇看个大门的能力还是有的。

再加上整个皇宫外围都是朱家最信任的亲军卫所编成的中军。这些公侯家族在别的军队之中影响力惊人。但是在这里却是没有多了。

毕竟真要说起来,这些中军相当一部分都是太监掌管的。

朱祁镇做出妥当安排之后,只觉得浑身出了一身汗,似乎这一番安排,就已经透支了自己的体力。

之后,楼太医侍奉汤药,朱祁镇喝了之后,这才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楼太医有些话给朱祁镇说了,有些话并没有给朱祁镇说。

比如说朱祁镇这一场病如此凶险,让朱祁镇大伤元气。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朱祁镇病的时间也不凑巧,乃是冬季。

中医理论之中,很多病都看时节的,很多老人在冬天病情加重,能熬过冬天,到了春天好多了。

而今朱祁镇的病也是一样。

估计要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能大好。

其次,即便是大好了,朱祁镇像再像以前,弓马骑射一样不丢,恐怕是不可能了。

所以。不管朱祁镇愿意不愿意,他都要面临今后种花养鱼的老年生活了。

如果说,宣德十年到正统七年,朱祁镇没有亲政的时候。是一个阶段,从正统七年到而今正统五十年,整整四十三年。

乃是朱祁镇掌控大明权力,肆意挥洒的时间。

那么从今后起,朱祁镇要面临的就是他当初辛辛苦苦的掌控的权力,一点点的从手中流失。

掌控权力是需要能力的。而且权力又是厌恶真空的。

不管什么原因,朱祁镇负担不起手中的权力的时候,这权力都会一点一点的从自己的手中流落到其他人的手中。

人本来就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

不过,这一辈子朱祁镇拼命抓住了什么,到了这个时候,也到了一点点松手的时候了。

只是朱祁镇依旧不甘心,不愿意,不服输,不承认。

也是。

谁甘心,谁愿意?

特别是掌控过权柄的人。



第十三章 汪直西洋之旅----白古

第十三章汪直的西洋之旅白古

朱祁镇重病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了南洋。

汪直已经从军中挑选了二千好手,并从军中要退下来的船只之中挑选了二十艘大船,再从冼景的船队之中,抽调了不少好手充实船队。

装满了瓷器,丝绸,白糖,棉布,盐,香料等大宗货物,从凌州出发,先到亚齐。

这一段航程是大明水手早已熟悉了。

不过,继续向西就不大熟悉了。

阿拉伯商船都是从亚齐直接西航,横渡印度洋。

这种不靠海岸线航行的技术,大明其实也有的,郑和留下的海图就要详细的介绍。只是大明的商船很长时间不出现在印度洋上了,这一次来的人手,虽然都是海上的老手,但是他们的经验大多是在南洋或者西洋上面的。

而航海这一件事情,却是不敢太过冒险。

汪直决定沿着海岸线先北上,然后再西行。

于是汪直从亚齐进入印度洋向北航行,在中间还能有一处停靠的地方,就是在楚王的封地。

楚王的封地就是在马六半岛最窄的一段。不过楚王的建设要点,都是在南海一侧。对在西洋一侧并不是很重视。

汪直继续向北,就来了大古刺宣慰司。

也就是缅甸历史之中的白古王朝。

大古刺宣慰司对汪直的到来,非常之客气。可以说是关怀备至。这让汪直有些奇怪。

因为虽然白古王朝,有的阿明大古刺宣慰司的名头,但是在郑和之后,再也没有朝贡之事。

而郑和最后一次出海虽然在宣德年间,但是那一次并没有出西洋。

所以,勃固王朝对大明已经有六十多年没有来往了。

几乎是整整三代人没有来往了。

昔日有多少情分,而今也都什么不剩下了。

而今汪直以非官方来的,对外也没有宣布什么官职,算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商人了,白古王朝这边,如此看重,必有所图。

只是图些什么,汪直也不知道。

不过面对白古王朝的殷勤,汪直艺高人胆大,根本来者不拒。

面对白古王请汪直去勃固城,也就是白古王朝的都城。汪直也是稍稍一犹豫就答应下来了。

随即,汪直带着百余护卫,骑上大象向北而去。

走了没有两日,就发现一个大金塔在阳光之下,烨烨生辉。

纵然是汪直见过不少世面,也是进出过紫禁城的,此刻也有一刻失神。

他心中暗道:“真有钱。”他心中有一种攻克这里,将这些黄金都夺过来的想法。

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这么大佛塔决计不都是金子,外面不过是镀金,甚至连镀金都不是,是一些颜料也是可能的。

这个时候,白古王朝士卒远远的行礼,却是见一个中年男子一身华丽之极的衣服,主要以金银为装饰物,简直是一个行走的金银器。

旁边人立即告诉他,这是国王来了。

汪直会意,下了大象。

白古国王与汪直双手合十行礼。白古国王随即引领汪直,进入宫殿之中。

一番歌舞盛宴,却见缅甸的美女,一个个身材火辣,衣服单薄,身上一些金银饰物碰撞在一起,叮叮当当作响,与他们歌舞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总体来说,是多有印度舞的风格,妩媚动人。

酒也饮了,舞也看了,自然该谈正事了。

白古国王拍拍手,让人都退了出去。

直留下一个女子,这个女子肤色有些中国人的感觉。她会汉语正是白古国王的通译。

白古国王说一句,这个女子翻译一句。道:“贵使所来,一切可好?”

汪直说道:“大王如何知道我是大明使节?”

白古国王微微一笑,说了一番话,由这个女子翻译过来道:“贵使气度非凡,这样人才在大明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商人。”

汪直一听,轻轻一笑,也就默认了。

汪直少年得志,在战场之上也是履立战功,在朝廷之上,还有太子这个靠山。

在神情之上,自然是有几分颐指气使。再加上亲临战争的那种杀伐之气,并不是那么容易遮掩过去的。

在这个时代之中,大部分普通人面对强权的时候,都是一种唯唯诺诺的神态,再加上他带来的人,恐怕白古王朝最精锐的战士,也未必能比得过。

很多细节,只要有心是遮掩不过去的。

汪直说道:“大明爪哇伯汪直见过大古刺宣慰使。”

汪直行的礼节,是平级见礼,他这个爪哇伯在南洋数次战役之中,立功所致,在大明的体制之中,并不比宣慰使低,甚至更高。

但是汪直也知道,白古国王虽然挂着大明宣慰使的名头,实际上,是独立一方的诸侯。只是让汪直向他低头却是万万不行的。

因为在大明体制之中,没有白古国王,只有大古刺宣慰使。

白古国王不以为意,让身边的女子翻译道:“爪哇侯这一次来是有何贵干?”

汪直说道:“大明数十年,不来西洋,这一次我为先导,不过是来看看情况如何?好让船队在西洋上不要因为不熟悉情况,出了什么状况。”

其实汪直此次有两个任务。

第一是打通西洋商路,即便不能打通也要看看从南洋到印度之间,有什么问题,好让太子有针对性的举动。

第二,就是将这数千训练出来了。成为精锐士卒。

汪直其实并不是太能理解。

毕竟这些人都是从军中抽调出来的,谈不上优中选优,但本来就是合格的,又有什么可训练的。他虽然也知道,这些军队已经不在大明编制之内了。

但是他一时间没有想明白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