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413章

作者:名剑山庄

“在下代替正西宁百姓,谢大人恩泽。”张说道。

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

第八十三章说客张

于谦说道:“而今却有一个难题。”

张心领神会,说道:“大人请讲,如果用得着我张某人,张某百死不辞。”

于谦淡淡的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无他,于谦就是想起西宁李家举家上京。从此就是西宁李家就是北京人士,至于当地的田产自然不会动。甚至还保证对会宁伯加以照顾,等等。

于谦之所以让张做这个说客。

一来于谦不想将事情闹大,西宁李氏迁居北京之后,虽然还挂着土司的名头,但是只有放一个管家什么的,在这里处置,话语权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李家既然识相,于谦也不想脏了自己的手。

而且通过中间人暗示,尚有讨价还价的筹码。但是如果于谦直接开口,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至于打草惊蛇。

就高看李家了。、

李家估计能有一两千家丁,再加上控制的西宁卫士卒,能拉起几千人马。决计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于谦带了五千士卒来做什么?而且西宁卫其他各家会怎么做?别的不说,祁家可是巴不得李家与朝廷冲突的。

其次,于谦看中了张与李家之间的关系。

什么?你说张与李家没有关系?

那就扯淡了。西宁才多少人口,即便是西宁在册人口加上各土司的人口,顶多十几万,即便是明后期,地方士人说起也不过说西宁三十万人?

区区十几万人,张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岂能不与李家打交道。

而且于谦也知道,李家的权威要比祁家强多了,如果张与李家关系非常不好,张也未必会被李介绍给于谦。

他们的关系或许不是十分亲密,但是作为中间人,还是可以的。

张虽然不知道这后面有多大的内情,但是听于谦一说,就知道李家损失大了,且不说田产上的损失,单单说李家从西宁迁走,他们留下来的影响力,也会很快消散一空。

这样一来李家最少失去了对西宁卫的控制,只能靠自己的家丁了。甚至说主人常年不在,一些家仆如何能管理好领地。

时间长了,恐怕下面的人也起了别的心思。李家在京师能够得着吗?

内里外里的损失不可道计。

只是张偷眼看了一眼于谦,却见于谦笑容不变,但是他却心中一突,暗暗祈祷这一件大事能够平安度过吧。

张说道:“在下这就去。”

张匆匆离开指挥使衙门,也不敢回家,知道这一件事情,自然要万分保密,甚至他感觉身后就有人跟踪自己。

他决定这一件事情不完结,他就不回家了。

张见到了李,将这事情前因后果给李一说,李顿时大怒,说道:“无耻匹夫,我李家一让再让,他以为我家是软柿子吗?”

李见朝廷对茶马之事动了真格了,再加上北京会宁伯在京军之中,也要边缘化的趋势,毕竟李英虽然不算是靖难勋贵,但是与靖难勋贵联系密切。

所以李咏虽然没有被排挤,但也没有什么大好机会。当然了这也与李咏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实力有关系。

这种情况下,李判断出来,不能与朝廷硬抗,忍痛断了每年四五万两银子的进项,将这一件事情,全部卖给了于谦。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却不想于谦恩将仇报。

一时间李又急又气,怒火中烧,但是片刻之后,又颓废的坐了下来。

无他,他已经发现于谦是做了完全的准备,根本不怕李造反,更不要说大明新败瓦刺,余威震慑天下,李不觉得他能抗衡朝廷大兵,甚至连城外的五千京营都打不过。

除非他愿意逃到西番,或者青藏去?

但是怎么可能?

李家在大明也算是顶层几百个家庭之一,荣华富贵享有不尽。但是西番,青藏都是一些什么地方?根本就是荒芜蛮荒之地。

即便在哪里称王称霸,又能有什么好处?

而且即便他想反,家中很多人也不会答应的。

无他,看看就知道了,大多数造反都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真正出身富贵的哪里那么容易造反?

特别是这种完全看不见前途的造反。

谁去做?

即便是李也不愿意。

于谦的手段是让李家难以接受,但是总体上李家不过是失去了西宁。有会宁伯这个爵位在,谁也不敢小窥了李家。

但是在西宁当老大,怎么都比去京城给人当孙子强多了。

甚至李家在西宁的存在,也是给会宁伯一些支持的,别的不说,一旦西番有事,朝廷自然会想到会宁伯一脉。

而今这些好处都不会有。

至于财货上的损失,李根本没有多想。

毕竟李家几十年积累,可真是钟鸣鼎食之家,家底厚实的很,这种地方上的土皇帝,甚至比北京城一些国公还有钱。

如石亨这些新晋勋贵,家底都还薄得很,如何能与西宁李家这样的百年世家相比?

所以在李眼中钱从来不是问题。

“李兄。”张见李心思平定下来,说道:“我观于大人,也是一信人,他既然提了这个条件,就一定会做到,而且李兄如何不满意,还是可以谈的。”

“只是有些念头万万不能有的。”

李苦笑道:“我知道。只是如此大事容我三思。”

张说道:“好,我就在你家住下了,你想好之后。再来找我。”

李让人送他下去安置,一个人紧皱眉头思索,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心中暗道:“家中能与我商议的也只有她了。”

李立即来到后院之中,求见。不一会儿就有两个老婆子说道:“二爷请进。”

李进去,却见一个白发老妪坐在正位之上,他立即行礼说道:“孙儿见过祖母。”

这个人就是李南哥的续弦。而今已经九十多岁了,如果在寻常百姓家根本供应不起,但是李家毕竟不是寻常人家。

而且老夫人一辈子见识过太多大风大浪了。即便是会宁伯李英被弹劾下狱的时候,也是老夫人稳住大局,才让李英安全从诏狱之中出来。

而今老夫人早就不管事了。但是如此大事李也不禀报老夫人。

老夫人也知道这一件,这个孙儿是他养大的,早晚问安自然是有的,但是平日事务太忙,也就少来后院。

今日更听说三边总督来了。想来更忙才是,所以这个时候他来了,定然是有事情。

老夫人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李欲言又止。看了看身边的侍女仆役,老夫人会意,一摆手,这些人都下去了。

李这才上前,悄声将于谦的要求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老夫人听了,眼睛微微一沉,沉吟了片刻,说道:“你之前做的好。”

李说道:“祖母的意思是?”

老夫人说道:“我家在西宁富贵已极,但是终究不能抗拒朝廷大势,所以你壮士断腕,将茶马生意交出去,这一步走的好。”

李苦笑说道:“却没有想到于谦贪得无厌。而今该怎么办,孙儿已经不知道了。”

老夫人说道:“于谦此人的名声,我也听说过,从来不是横征暴敛之辈,所以,于谦之所以对我家,不是窥视我家财富,而是我家挡了他的道。”

“而于谦代表着皇帝,挡了他的道,就是挡了皇帝的道,当今陛下可不是一个善茬啊。”

就如同土木堡传出阴谋论,猫儿庄之战也传出了很多阴谋论的说法。

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

第八十四章李家的决定

比如说猫儿庄之战,乃是皇帝要清除成国公一系,所以做了手脚,否则看看大明与瓦刺诸战,为什么唯独猫儿庄大败,而且败的极惨,而后皇帝就掌控了京营的权力。

所以你品,你细品。

在京师这些传言是没有市场的。

毕竟猫儿庄之战才过去几年,有太多的经历者了。当然知道猫儿庄之战后全局有多被动,皇帝即便是一个傻子,也不会为了政治目的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越距离北京远的地方,这谣言就越有市场。

当然了,普通人也不敢传这谣言。

真正有消息知道这谣言的,都是大家族,比如李家就是。

李家未必相信,但决计不相信皇帝在掌控京营之中,是一朵一尘不染白莲花。所以对朱祁镇的手腕,虽然看不清楚,却是有几分惊惧的。

毕竟比起成国公家族,武进侯家族,等等在猫儿庄丧师的家族,要比李家厉害了不知道多少倍。

都在一场场风暴之中站不住脚,而且三杨当初多厉害,但是没有过几年,他们选中的继承人在云南当巡抚,这几年才调回来。

所以李一听到挡了皇帝的道了,心中不甘似乎涌入舌唇之间,无限的苦涩,犹如痛饮黄连。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李说道:“奶奶的意思是答应于谦?”

老夫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是也不是。既然我家不在西宁,不如一古脑将家中那一点产业给了朝廷,朝廷不是要改土归流吗?我们家的这个土官不做了。”

李听了,大吃一惊说道:“奶奶你之前不说,这里是我家万世之基业,而今怎么要放弃了。”

老夫人虽然还在,但是他并不是李英的亲生母亲,再者他年岁长,将三个儿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不是亲生的,都熬死了。

于是三房之间早就定下协议分家了。

二房三房留在西宁,而大房迁居在北京。

土司一知落到了二房手中,就是老夫人费劲心机为二房弄的,当初老夫人就是李家土司乃是李家万世不拔之基业。

老夫人看得很对,在历史上青海的土司一直世代相传到了民国时期。

如果没有变故,自然是万世不拔之基业。

而今却有变故了。

老夫人咳嗽两声,说道:“孙儿,我们都走了,又如何能守的住,与其将来不明不白的给了别人,倒不是用他再这位于大人那边卖一个好价钱。”

“你爷爷生平做过最大的事情,就是将西宁州卖了一个好价钱。面对这样局面,要善于舍,既然都保不住了,就要下本钱。而且你如果搭上于谦的线,岂不是搭上皇帝的线,其中好处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成败如何?就看你本事了。”

李听了缓缓的点头,说道:“孙儿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夫人心中叹息,其实她并不想如此。

人越老见识越多,越是想求稳。

在老夫人看来,就算你进了内阁又怎么样,你去之后,家族自然也不行了,但是土司这个官职不一样,世袭罔顾。西南很多土司,都是唐宋时期封的。

如果可能,老夫人自然不愿意放弃这番基业

只是事已如此,她又有什么办法,只能劝孙子别钻牛角尖,在各种办法之中,选择一个不怎么坏的办法去做了。

李知道该怎么做了,就当机立断。他立即与张一并去见于谦,张见了于谦当即跪下,说道:“李某乃大明之臣子,陛下所命,无敢不从,既然大人有此以,下官又怎么不从。只是我家世居西宁,搬迁需要一点时间。”

于谦也知道李家多半要妥协的。但是也万万没有想到李如此识趣。说道:“好。李大人不亏忠肝义胆。有什么不便的地方,只管说,我能帮忙的自然会帮忙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有什么条件也提出来吧。

李说道:“下官一家子都要去京师,这土官留之无用,而且朝廷不是说要改土归流吗?下官愿意响应朝廷,将我李家田地专为西宁州治下。”

于谦听了,心中一动,暗道:“李真是好手段。”

朱祁镇确立了改土归流的原则,但是真正改土归流的也没有几家,毕竟而今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北方,对西南,西北地区,都是能不出事就不出事为好。

如果不是因为茶马之事,李家在西宁横霸一方的情况,朝廷也不会多管的。

也就是王骥在云贵总督任上,平了贵州好几处土司,建立好几个县,也不至于堂堂贵州布政使只有一个县。

并与土司并处一城。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