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73章

作者:江河大爷

  山月居的掌柜倒是幸灾乐祸起来:“第二不错了,还是《诗》一房的魁首呐,不过今年这解元与你客来居也无甚干系了。”

  “怎么会有人能压谢大才子一头?”

  客来居掌柜已听不进老对手的嘲讽,只是念叨着。

  谢安也是难掩失落地从客栈出来,又向报喜人确认了一遍,给了赏银,就与方邈遥遥对望。

  两人争斗了两个多月,竟是谁也没夺得这解元。

  两客栈的士子也是纷纷站到两位大才子之后。

  他们倒要看看,能力压两位鼎鼎大名的才子的解元公,究竟是何人。

  最后一支报喜队伍出现在街尾,两锣开道,接着便是两腰鼓、两唢呐。

  待乐器队伍走完,两位腰间系着纸船的艄公跳着旱船舞跟上,再往后便是两只活灵活现的舞狮……

  报喜队伍之庞大,远非其他人可比。

  便是谢安与方邈这些经魁,与之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如此场景,让得一众士子艳羡不已。

  这就是解元的排面。

  若此生能有此荣耀,便是死也无憾了!

  及至庞大的队伍走远,唱喜之人的声音终于传来:“恭贺平兴县陈砚陈老爷,夺《春秋》魁首,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名!”

  声音清脆,响彻整条街。

  两个客栈的所有士子被震撼之余,心中只有一个疑问:“陈砚是何人?”

第118章 报喜

  眼看报喜的队伍渐渐走远,谢安脚步一抬便跟了上去。

  对面的方邈见状,也跟了上去。

  他倒要看看这陈砚究竟是何许人也。

  其他士子见状,都默默跟在了报喜队伍之后。

  渐渐地,报喜队伍后跟随的人越来越多,反倒成了一道奇观。

  锣鼓与唢呐的声音穿透力极强,仿佛要让“陈砚”之名响彻整个镇江府。

  庞大的队伍一路到那偏僻客栈门口,舞狮腾空而起,在客栈门口翻滚两圈,方才跳入客栈之内。

  艄公们也舞着船进入,在大堂门口扭动着喜庆的舞姿。

  锣鼓与唢呐争相比拼,看谁更会贺喜。

  到底还是唢呐胜了一筹。

  在客栈士子们呆愣的目光下,唱喜人头戴红花,满身喜气地上前,高声唱道:“恭贺平兴县陈砚陈老爷,夺《春秋》魁首,喜中庚午年镇江乡试第一名!”

  他一唱完喜,身后的鼓声猛地加快,一个个鼓点横冲直撞入了众人的耳朵,将他们的心也撞得跟着“咚咚”响。

  解元竟与他们是同一间客栈!

  唱喜人又是朗声问道:“解元郎何在?”

  声音落下,众人便见一个黝黑少年郎起身缓缓走向报喜之人,随着少年走动,那身襕衫在空中飞舞,衬得少年郎更是意气风发。

  少年郎走到贺喜之人面前,拱手,一副沉稳姿态道:“多谢!”

  场中为之一静,就连那些锣鼓声也悄然停下,舞狮与艄公们也尽数愣在原地,满心满眼的不敢置信。

  那唱喜之人更是险些连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他报喜多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什么模样的秀才公没见过?

  可他却从未见过如此年幼的少年解元。

  他呆愣愣问道:“你是平兴县陈砚陈老爷?”

  陈砚不急不缓道:“正是。”

  唱喜之人再次哑然,喉咙仿若被什么卡住,话竟怎么也说不出来。

  士子们反应过来后就是一片哗然。

  客栈外的谢安大步走进大堂,双眼紧紧盯着陈砚:“不知兄台年方几何?”

  陈砚拱手,行了个同辈礼:“虚岁已有十四。”

  谢安的嘴角便抖个不停。

  他再开口,声音已因过于惊讶而多了些哨音:“你实岁只十三?!”

  十三岁的解元?!

  陈砚道:“今年快过完了,我也可称为十五岁了。”

  他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完就发觉谢安好像要碎掉了。

  就连方邈都冲了进来,满脸不敢置信地盯着陈砚,仿若要将他盯出一个洞。

  两人从小便是天之骄子,且都是冲着解元来的。

  二十岁的解元已经足够震撼人心,可眼前的少年竟只有十三岁。

  解元公什么都不用说,只需站在他们面前,就能让他们心生绝望。

  他们的天赋才学,在十三岁的解元公面前一文不值!

  外面守着的其他士子也是面露惊骇。

  他们想过解元是谢安与方邈之中的任何一人,甚至也想过也许会有黑马冲出来将解元夺走,却没想到这头黑马竟只有十三岁。

  他们这些人里,读书超过十三年的比比皆是。

  三千多名士子,尽数输给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他太年轻了,年轻到让人绝望。

  若这位解元不出意外,镇江府如此多士子终身都会被其压着。

  在一片惶恐绝望中,李景明站起身,对陈砚拱手,笑道:“恭喜解元郎。”

  鲁策紧随其后,大笑道:“恭喜解元郎!”

  徐彰也恭贺:“阿砚,恭喜。”

  陈砚朝几人回礼,掏了银子塞进唱喜人的手里。

  唱喜人仿佛被银子烫了一下,猛得回过神,当即便是一声惊呼:“文曲星下凡呐!”

  陈砚顿时觉得赏银给少了。

  不愧是吃这碗饭的。

  其他士子又是一片哗然。

  “如此年轻的解元郎,前途无量啊!”

  “三千多名考生,他竟能力压方邈、谢安等大才子独霸一榜,实在恐怖!”

  “为何我此前从未听过解元郎的大名?”

  “自古英雄出少年,此后解元郎陈砚之名必会响彻整个镇江省。”

  一片感慨和赞叹声中,报喜的队伍仿若终于想起自己的职责。

  那艄公当即扭着腰挑了起来,两头狮子更是围着陈砚做朝拜之态。

  便是陈砚此刻也做不到镇定自若。

  寒窗苦读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刻。

  举子可以有一百多位,解元郎却只有一个。人生得意,不过如此。

  掌柜从未见过如此多人报喜,此刻也有些晕乎。

  这天大的富贵总算是轮到他了!

  掌柜上蹿下跳,又是让陈砚留墨宝,又是拿出好酒招待。

  陈砚并不独饮,而是将酒拿出与客栈士子共享。

  行至那中年士子面前,陈砚为其斟满一杯酒。

  那士子起身,举起酒杯,颇为落寞道:“有解元郎倒酒,便是不中也值了。”

  陈砚道:“三年后,兄台可再折金桂。”

  中年士子却是满脸苦涩:“今日得见解元公,方知人与人之差距,我也该谋个出路挣钱养家糊口了。这些年,我的家人太苦了。”

  陈砚无能为力,只能对其举杯。

  三千多名考生,只一百三十五名举子,能上桂榜者十不存一。

  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整个客栈,除了那位韦举人外,其余四名举子均出自陈砚一行人。

  这自是让人惊骇。

  此事便随着解元郎陈砚的名声一同传了出去。

  便有传言解元郎身边的人都能沾上其文气,也跟着中举。

  一时间来拜访陈砚的人极其多,陈砚风头无两。

  此事很快传到王知府耳中,王知府当即派人打了匾额,又送了赏银去平兴县。

  平兴县如今的县令姓秦。

  自陶县令因科举一事被罢官后,秦县令就来了。

  因陶县令就是被高家给牵连的,秦县令对高家始终避而远之。

  此时听说陈砚乃是解元,便大吃一惊。

  来上任前他就已经把陈砚和高家的事查清楚了,不过他虽不理会高家,却不敢得罪首辅,也就当不知道,原本该县衙出的赏银,他也自行贪了。

  府衙报喜的队伍到陈家湾时,陈家湾的人正在田地里忙活,就连族长也戴着草帽,扛着锄头去地里除杂草。

  庄稼需得悉心伺候,收成才能高,若懒上一懒,地里的草不锄掉,来年粮食能颗粒无收。

第119章 贺喜

  日头毒辣,族长年纪不小了,干一会儿便要歇一会儿。

  即便如此,他还是满头大汗。

  村里人来喊他时,他身上的衣服早已全被汗湿了,累得手脚都有些不听使唤。

  “你说什么?”

  族长怀疑自己听错了,便又问了一句。

  那人高兴道:“解元!咱们陈砚中了解元,是整个镇江乡试的第一名!”

  整个镇江的第一名!

  乡试三年才一次,一次只有一位解元,如今竟让他陈家湾给得了!

  陈族长急得跳脚:“还愣着干什么,招呼报喜的人去啊!”

  骂完,他将锄头往肩膀上一扛,大跨步往家跑。这会儿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跑起来还带阵风。

  陈家湾百姓的田地都连在一块儿,这会儿大多数人都在自家田地里忙活,陈族长往田埂上跑一圈,边跑边呼喊:“阿砚中解元了!”

  有人问:“解元是个什么东西?有举人能耐吗?”

  陈族长便大喊:“解元是举人里的第一名,你们说有没有举人能耐?”

  这话瞬间让陈家湾众人停下了手里的活,纷纷扭头看向族长。

  陈族长却是暴怒:“府衙都来人了,还干什么活,回家招待贵客去!”

  族人们大喜,纷纷往家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