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第207章

作者:江河大爷

  “只要牵扯出他们,往后这些家族再不敢明目张胆走私,宁王被抓,整个宁淮终于可以迎来真正的安宁!”

  刘子吟疾步在陈砚面前来回踱步,脚步杂乱。

  “陈大人,这份大功你敢接吗?”

  陈砚仰头看向他:“本官接了,你大可安心。”

  将信与一应证据收好,起身便走,身后突然传来刘子吟的呼喊:“陈大人可缺幕僚?”

  陈砚眉头一抽,毫不犹豫道:“不缺。”

  刘子吟听闻此话,又笑了起来:“陈大人上任时,只带了护卫,并无幕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人想要在官场上走得顺畅,还需养几位幕僚。”

  他拍拍身上的衣衫,挺直了腰杆子,道:“在下可为大人提点一二。”

  陈砚回头看向他毛遂自荐的刘子吟,也笑了:“本官什么时候被你卖了都不知道。”

  听闻那宁王极信任这位刘先生,最终却被这刘先生背刺。

  虽说宁王是罪有应得,不过他陈砚并不想养把刀在身边。

  谁知这位刘先生会不会背刺他。

  陈砚经常拼命,却比大多数人还惜命。

  这样的人敬而远之才好。

  “大人与宁王不同,”刘子吟立刻辩解:“在下出身书香世家,祖父官居知州,因无法忍受此地走私猖獗上疏,却被上面将奏疏扣下,之后随意给他安了个罪名,我刘家至此家道中落。在下此生愿景,便是要完成祖父意愿,将那些走私之人杀光。在下于宁王府忍辱负重多年,为的就是这次机会。”

  “陈大人自来了松奉,在下就知陈大人是真正的豪杰。大人在他们一次次围剿中破局,反将他们逼入绝境。哪怕在绝境中,也未曾糟践百姓,在下敬佩大人已久,愿为大人肝脑涂地!”

  回应刘子吟长篇大论的,只有陈砚的六个字:“本官不要幕僚。”

  旋即打开门快步离开。

第338章 安顿

  陈砚走出门,守在此处的锦衣卫立刻就将门锁了起来。

  薛正缓步迎来,也不与陈砚客气,直接问道:“可有收获?”

  自宁王被抓后,锦衣卫就忙个不停。

  宁王所犯乃是谋逆大罪,凡是如胡德运这等涉事官员尽数被捉拿。

  只要用刑,那些官员都会攀咬出一些人来,这整个松奉城的官吏几乎被抓了个遍,甚至连宁淮的官员都不能幸免。

  再这般抓下去,整个宁淮的官员都要被撸了,必会牵连到首辅徐鸿渐。

  如此震动朝野的大清洗,定然引起朝堂的大震荡,其后果绝不是薛正一个副千户能承担。

  因此,在军队退出松奉之前,锦衣卫需拿到足够多的铁证,还要有条理地抓住主要人物。

  锦衣卫在此地的人数,满打满算也不足四十人,像如今这般审一个抓一个,容易出错,更耽误时间。

  如此一来,他们就要从中心人物下手,譬如宁王。

  可宁王贵为王爷,天子未下令时,就算锦衣卫也不敢轻易用刑。

  既然宁王这条路走不通,薛正就将目光投向宁王的幕僚刘子吟。

  这刘子吟又立下了擒宁王的大功,锦衣卫若对其用刑,就会失了信誉,反倒会让后面被抓的人死不认罪,增加此案审理的难度。

  而这刘子吟极不配合,无论锦衣卫问什么,都只一句话:“我要见陈大人。”

  薛正即便知道整个松奉的政务都落在陈砚一个人的身上,还是不得不将他请过来。

  与锦衣卫相比,陈砚更忙更累。

  整个松奉的官员几乎都被抓光了,光靠陈砚领着三五个官吏安顿百姓,战后重建,忙碌程度可见一斑。

  陈砚看了眼四周站着的人,笑道:“薛大人莫不是连口茶水都舍不得请本官喝吧?”

  薛正心领神会,当即道:“宁王府好茶多的是,本官今日就借花献佛了。”

  说罢,便做了个“请”的手势,陈砚欣然跟上。

  为了搜查罪证,锦衣卫们干脆住在宁王府。

  王府内房间众多,还方便单独关押那些官吏,更便于审问。

  进入前厅,王府内一个年纪偏小的丫鬟端来两杯茶,分别放在陈砚和薛正面前。

  光是闻到那茶的香味,陈砚就知绝非凡品。

  端起来品了一口,唇齿留香,实在不一般。

  陈砚把玩着杯子,嗤笑一声:“能喝这等仙品,宁王竟还不甘心,真是欲壑难填。”

  “并非人人都有陈大人这般胸怀。”

  薛正语重心长道。

  陈砚笑了笑,将刘子吟那个布袋子拿出来,推到薛正面前。

  薛正神情一凛,当即拿过去细细看起来。

  待看完第一封信,薛正猛地抬起头看向陈砚,却见陈砚正悠然品着杯中的茶水。

  他压住狂跳的心,将剩余七封信全部看完,又看了印信等物后,将东西小心地放回去,声音已变得凝重:“这等重要之物,本官必会呈给陛下。”

  陈砚手一顿,便将手中茶杯轻轻拿开,摇摇头:“这些证据该由本官亲自上呈陛下。”

  薛正眸光闪了闪:“陈大人可知这些东西会对你造成何等可怕的后果?”

  “不过明枪暗箭罢了,本官从踏入仕途就没断过,何惧之有?”

  陈砚笑得随意,旋即又道:“此些东西交给薛大人,八个家族只要推脱是族中子弟擅自为之,便可轻易脱身。若在本官手里,本官可用这些东西让那八个家族投鼠忌器。”

  薛正静默片刻,终究还是将那布袋子推到陈砚面前:“既如此,那便还给陈大人,为免夜长梦多,陈大人与我等一同回京。”

  大梁官员上任后,不可越境,违者听抚按官参劾。

  不过若是有锦衣卫拿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此次宁王谋逆,陈砚作为松奉官员,也逃不了干系,大可以此为由被锦衣卫带入京。

  陈砚思索片刻,便笑道:“那就多谢薛大人。”

  薛大人拱手:“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此事既已定下,陈砚便不再耽搁,回了府衙就一头扎进了府衙庶务。

  宁王叛乱,大多数受灾的是城内百姓,损坏的房屋需重建修缮,那些降兵更需安顿。

  海寇岛加上潜龙岛、松奉城、宁王府的降兵有五万五千多人。

  光是这些人的安顿就让人头疼。

  他们因田地不够,才被逼得上岛,如今虽平乱了,还是田地不够他们过活。

  松奉其他没有田地的百姓,也需给他们找长久的营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靠海吃海。

  光是打渔一项,就可养活许多人。

  若能在海边养殖,譬如珍珠、海鲜之类,也足够本地人过活。

  若此地开海禁,必会引来大量的商贾前来,到时需用工的地方极多,也会带起地方经济。

  更重要的,是开海能让整个大梁睁眼看世界,不至于在各方面太落后于西方国家。

  哪怕如今大梁有些地方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可武器并未落后,不用怕被压着打。

  宁王训练多年的水师,稍加训练就可用。

  开海迫在眉睫。

  此次回京,他又有一场硬仗要打。

  离开之前,他需先为本地百姓找个暂时的营生,而陈砚选定的,就是制白糖。

  陈砚与陈知行一起吃晚饭时,将这生意交给了陈知行。

  陈知行险些被呛死,顾不得咳得通红的脸,他不敢置信问陈砚:“我连制糖之法都不知道,如何做糖生意?”

  陈砚淡然道:“我会制白糖,教你便是。”

  前世他画了个穿越到异世界搞钱的漫画,特意查过白糖制法。

  《天工开物》记载,可用黄泥法从蔗糖中提取白糖,他曾尝试过,并未成功,后来尝试用石灰乳提炼成功后,他才画进漫画里。

  如今这流程正好能用上。

  松奉暂未发现石灰岩矿,但松奉临海,能寻到大量贝壳,贝壳通过高温燃烧得到生石灰,再将生石灰加入水中,就可得到石灰乳。

  蔗糖通过石灰乳提炼成白糖后,价格就能翻上好几番,能养活更多松奉人。

  陈砚将自己画的白糖制作分解图拿了出来,陈知行只看一眼,大致就懂了。

  虽费时、费力,却不难。

第339章 制糖

  不过会制糖也没用,陈知行没甘蔗。

  “盐商黄奇志有甘蔗。”

  陈砚理所当然应道。

  陈知行沉默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他愿意将甘蔗让给砚老爷?”

  若他没记错,那位黄奇志就是被砚老爷抓的,还被判了死刑。

  陈砚道:“我会让他愿意。”

  哪怕黄奇志敢拒绝他,难道黄奇志还敢拒绝陆中?

  在收拾人方面,陈砚对陆中有十足的信心。

  陈知行再次被陈砚说服,只是:“要雇人制作白糖,需大量银子,我去哪儿弄?”

  他虽有两个药铺子,日子过得比寻常人富足,可想要做白糖生意还是远远不够。

  按砚老爷的想法,怕是要雇成千上万的百姓。

  陈砚笑道:“我手里还有四十多万两纹银,可先借给你,待以后赚钱了,再还给我就是。”

  多亏松奉各位乡绅商贾鼎力相助,他有第一桶金,后来狂风帮的前任帮主伍正青死后慷慨解囊,单他一人就贡献了六十多万两,加上另外一些被赵驱杀了的副帮主的家底子,扣掉战前大量买粮食的花销和抚恤银、军饷等之外,陈砚手头还有四十多万两。

  想要养整个松奉百姓是有些难,做生意的本钱还是够的。

  天子封他团练大使时,让他自筹军饷,这些银子就是他筹出来的,无需上交。

  可如此多民兵,光靠这些银子也养不了多久,还需钱生钱才行。

  再者:“知行叔,咱陈氏一族如今虽有了族学,可多数人不适合读书考科举,总要为他们谋个出路,族学花销大,我给的那五千两,怕是也撑不了几年,想要长久走下去,还是得有个产业。”

  卖糖就是个很好的产业。

  大梁朝的商贾之子是可以参加科举的,如孟永长,就被他爹送回老家参加科举,因他志不在科举一途,这才放弃。

  陈氏一族便是有部分人从商,也不会影响族人考科举。

  如今松奉急需投资,而陈族也需一个产业来发家,如此一来就是互惠互利。

  陈知行感叹:“还是砚老爷考虑周全,只是我族人大多没做过生意,这白糖又价高,想要赚钱也不容易吧?若亏了,我没那么些钱赔你。”

  “白糖本就稀有,并不愁卖,若你想迅速打开市场,那就要打响名声。我不久后要回京,自是要给各家送礼,若京中各官员都吃我松奉的白糖,其他人岂不跟风?”

  陈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到时候这白糖还会愁卖吗?”

  陈知行听着听着,眼前好像有不少银子长了翅膀往他兜里飞。

  便是一向沉稳的他,此时也因激动而红了脸。

  “好!我听砚老爷的!”

  这么好的捡钱机会,他绝不能错过。

  “知行叔要赶快招人了,一旦锦衣卫将那些官员抓得差不多了,我就进京了。”

  陈砚郑重提醒道:“宁淮的官员抗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