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18章

作者:菠萝蜜多羊

  “父皇,我......我的病好啦。”

  “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吃药了。”

  “这还多亏了皇太孙殿下。”

  李世民一愣,脸上露出茫然。

  他按捺住内心有些激动的情绪,忍不住道。

  “晋阳,你仔细说说,这跟大孙又有什么关系。”

  晋阳公主旋即又将李易交给她丹药的事情细细道来。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面上渐渐露出震惊之色。

  “竟有此事。”

  “大孙竟还有这等本事?”

  晋阳公主小声道。

  “父皇,儿臣刚刚已经请过太医署的太医前来为儿臣诊断,太医说儿臣虽仍然有些气虚,但是先天不足已经弥补,其更是称这是奇迹。”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他一直以来都极为担心晋阳的身体,没想到晋阳却是忽然被大孙治愈了,简直是让他喜出望外。

  这等喜事倒是稍稍盖住刚刚长孙无忌汇报的那则急报带来的阴霾。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笑道。

  “大孙居然还有这等本事,真是......”

  他话音未落,忽然反应过来。

  这莫不是大孙在梦中得那位圣祖传授?

  李世民眉头紧锁,越想越有可能。

  大孙才几岁,当然不可能无师自通掌握这等治病的丹药,想必正是那位圣祖老子梦中传授。

  李世民心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若真是如此,自家这大孙还真是福缘深厚。

  自古以来,凡有如此神迹者,都是千古圣君。

  《山海经》《史记》载,黄帝母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生黄帝于轩辕之丘,自带“北斗星神”血脉。

  大禹是黄帝玄孙,其父鲧为天帝派下的“治水官员”,因治水失败被舜诛杀。

  大禹则是鲧“尸身三年不腐,腹裂而生”,自带“承天命治水”的神性。

  如《史记》载,刘邦任泗水亭长时,醉酒斩白蛇,后见一老妇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种种上古玄奇,李世民本来半信半疑,尤其是自己当了皇帝之后,都不太信这些异象。

  但是自家大孙这等年纪,生而知之,又有远超常人的才能,这特么不是天人转世是什么?

  李世民身为皇帝,也知道天底下有些事情是没法解释的,或许这冥冥之中的确是存在着仙人。

  他有些激动起来。

  自己选大孙作为大唐的继承大统之人,还真是选对了。

  大孙必能让大唐再次伟大!

  吾孙李易有大帝之姿啊。

  此时,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父皇......”

  李治满是郁闷的身影出现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愣,微笑道。

  “雉奴,你来的正好,晋阳那点先天不足的毛病已经治好了。”

  李治一愣,有些惊奇的看着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点了点头,颇为高兴的将刚刚的话又讲了一遍。

  李治闻言,脸上露出复杂之色,不免长叹一声。

  “大侄子帮别人都不出问题,为何大侄子指点我总是出错。”

  李世民和晋阳一愣。

  李世民眉头蹙起。

  “雉奴,你此言何意?”

  李治欲哭无泪,将此前李易指点他的话又仔细道来。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

  “大孙说的倒也没错。”

  “让你给你的王妃送点东西,这不是挺好吗?”

  李治一脸郁闷。

  “听起来是好的,不过我按着大侄子所言去做,拿条绳子量她脖子,半夜她忽然醒来,以为我是要勒死她,所以现在吓的回娘家了。”

  “我现在琢磨琢磨,总感觉大侄子这是给我尽出馊主意啊。”

  晋阳公主:“......”

  李世民:“......”

  这主意好像确实有点馊。

第122章 小龙鰝再现!堤坝危机!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儿,眉头一皱。

  “雉奴,我看大孙的主意倒是不差。”

  “说不定是你执行的有问题。”

  “再说了,你一个成婚的叔叔,还去问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侄子这些问题,就算是不对,也怪不得他啊。”

  李治嘴角一抽。

  老头怎么这么偏心?

  他就是感觉大侄子是故意的啊。

  .............

  约莫两三日后。

  象首渠堤坝。

  伴随着一股泥土的味道弥漫。

  李勣站在高处,看着一众军士和百姓们奋力的加固堤坝,眉头紧锁,眸子始终盯着远处的堤坝。

  他奉旨前来华州,加固华州堤坝。

  连同华州的官员们一起在这象首渠堤坝蹲好几天了。

  一刻也不敢放松。

  眼下外围的百姓都已经疏散差不多了。

  即便是这里决堤,损失也在承受范围内。

  李勣脑海中刚刚闪过这样的想法,忽然便见到远处的堤坝忽然轰的一声被冲开。

  大量的河水瞬间找到了突破口,化作一条狂暴的土黄色巨龙,裹挟着断裂的木桩、巨石和泥沙,以万钧之势咆哮着奔涌而出!

  周围正在作业的民夫和部分士兵瞬间陷入恐慌,丢下手中的沙袋、工具,本能地向着高地或远离决口的方向奔逃,哭喊声、尖叫声被震耳欲聋的水声淹没。

  李勣目睹巨变,心头剧震,当即厉声高喝。

  “慌什么!右武卫听令!”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临阵脱逃者,军法从事!各队正、旅帅,约束本部人马,原地待命!”

  “速调五百人分五队前来!备草袋、木石、绳索!”李勣指着决堤处,“第一队!以木桩、巨石沉底!减缓水流,稳住根基!”

  周围一众将士顿时有了主心骨。

  在李勣的指挥下,一队身强力壮、水性好的士兵,在李勣亲信将领的带领下,扛着巨大的木桩、用绳索捆好的巨石,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冲近决口边缘。

  “第二队!草袋装土沙,快!不惜一切代价,往缺口里填!”

  另一队士兵和部分被组织起来的民夫,迅速行动。

  他们连忙将早就准备好的成百上千的草袋传递过来,士兵们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顶着巨大的水流冲击力,奋力将草袋投向那汹涌的缺口。

  刚投进去的草袋瞬间就被冲走几个,但更多的草袋源源不断,渐渐在沉底的木石后堆积起来,形成一道越来越宽、越来越高的人肉堤坝。

  足足一个时辰后。

  虽然河水仍在奔涌而出,但缺口中央的流速和破坏力明显减弱。

  约莫半日后。

  象首渠堤坝,决堤的地方已经被彻底止住。

  李勣面色严肃,身上沾满了泥点。

  旁边的一众官员也是好不到哪里去,脸色颇为凝重。

  其中身着红色官袍、鬓角微白的中年官员面容苦涩。

  “英国公,华州地处渭水下游,我身为华州刺史,岂能不知道这象首渠堤坝的重要性,年年派人加固。”

  “按照常理,此次暴雨骤至,虽然迅猛,但是这象首渠堤坝本不该毁坏才是。”

  李勣眉头紧皱。

  “若真如赵刺史所言,这象首渠堤坝今日怎么决堤了?”

  “哼,要不是陛下圣明,早就让本官前来防护,疏散百姓,今日恐怕要损失惨重,到时候赵刺史能承担的了这结果?”

  “赵刺史,还是好好想想给怎么给陛下解释吧。”

  赵铸闻言,脸色涨红。

  他心里也有些害怕起来。

  上次华州治下,便出了衙门胥吏为难百姓小龙鰝分红钱,已经让皇帝陛下雷霆大怒。

  如今又出了这等难以辩驳的事情,皇帝该不会以为是他贪污了修理堤坝的钱吧。

  便在此时,远处忽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声,隐隐掺杂着“好多”、“洞”、“还在爬”之类的词语。

  李勣闻言心里一凛,顾不得仪态,大踏步冲向惊呼声传来的方向。

  正是方才决堤口的内侧底部区域,如今水流虽缓,但淤泥深厚。

  数十名士兵和民夫围在那里,指指点点,脸上混杂着震惊、恐惧和不解。

  “让开!”李勣一声低喝,周围亲卫拨开人群。

  李勣上前一步,看到面前的场景,饶是这位久经沙场的英国公,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被洪水冲开的巨大缺口边缘,以及下方松软湿滑的泥土中,暴露出了一个个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洞穴。

  这些洞穴遍布在被冲垮的堤坝根基处,大的足有碗口粗,小的也有拳头大小,显然不是短时间内挖成。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此刻仍有不少洞穴中,正有暗红色或褐色的硬壳生物在泥水中奋力地、源源不断地爬出!

  看的人头发发麻。

  这些硬壳虫子,长约在数寸,挥舞着一对硕大而锋利的螯钳。

  它们数量极多,在浑浊的泥水里、在散落的草袋木桩上攀爬着。

  它们似乎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和人声惊扰,正拼命地向四面八方、向更深处的泥泞中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