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来了个年轻人 第52章

作者:半江瑟瑟

  “快,再快!反坦克壕不够深,至少挖到三米!前面那条太浅,挡不住赤匪的铁王八!” 在此时黑虎隘正在修建工事的阻击阵地上,数百名基层军官正在对士兵们不断发出催促中带着斥责的吼声。

  将眼前的一切收进眼底,杨澄源不住的用马鞭拍打着掌心,一种难以掩饰的焦躁情绪从他的脸庞上浮现。他的部队是昨夜接到绥署严令后,星夜兼程从几十里外强行军赶来抢占隘口的,人困马乏,重武器更是丢在了后面。此刻,数千名士兵和强征来的民夫像蚂蚁一样在隘口前后忙碌着,挥舞着铁锹镐头,在冻土上奋力挖掘。刚刚挖出的浅沟纵横交错,远未达到能阻挡坦克的标准深度。鹿砦和铁丝网只设置了很少的一些,雷区更是只在图上标了几个点,数十名埋雷工兵正在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后方地雷的送达。

  临时架设的电话线嗡嗡作响,参谋脸色苍白地跑过来:“师座!绥署急电!灵石城防已被赤匪装甲部队突破!其前锋正沿公路向我黑虎隘高速扑来!徐参谋长严令,必须守住隘口,一步不退!”

  “知道了!” 杨澄源烦躁地一挥手,心沉到了谷底。灵石失守的速度比最坏的预计还要快!都是一帮饭桶!包轩是猪!张效贤是猪!他灵石城的守军也全他马是猪!

  想到这里,感觉一阵窝火的杨澄源对着摆在面前的,指挥室里的桌子狠狠抽了一鞭。

  “炮兵现在到哪了!?我们的山炮呢!?架好了没有?” 发泄完心中怒气的杨澄源转身对着参谋厉声喝问。

  “报告师座!师属山炮营还在后面路上,辎重队陷在泥里了!现在只有两门老旧的晋造一三式山炮刚刚拖上来,炮弹也不多……” 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的炮兵营长喘着粗气回答杨澄源的问题。

  “废物!平时去训练那帮窑姐的时候没见你们这么磨蹭过!”听完属下的回答,杨澄源狠狠骂了一句,随即强迫自己冷静着开口,“把这两门炮给我架到左翼那个高地上!瞄准隘口前的道路!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暴露位置!”

  面对红军那能打穿碉堡的恐怖火力,杨澄源深知用这两门旧炮抵抗是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依托这险峻的地形和手下士兵的血肉之躯,用人命去填,去迟滞,去等待那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援兵。

  “全体听令!” 杨澄源拔高声音,对着身边几个团长和参谋认真开口道,“赤匪先头部队将至,此隘口乃吕梁门户,更是我六十九师生死之地!阎长官有令:擅自后退一步者,杀无赦!现在我命令,各部队要依托山势,层层阻击!集中所有手榴弹、炸药包!组织敢死队!专打赤匪战车履带和观察窗!就是把命填进去,也要给我把赤匪挡在隘口外二十四小时!”

  命令被层层下达。士兵们默默地将成捆的手榴弹绑在一起,搜集着所有能找到的炸药。敢死队员的名字被匆匆登记,每人领到了十块大洋的安家费,壮行酒也被端了上来,每个人都喝干了属于自己的那碗。

  隘口的风更冷了。杨澄源裹紧军大衣,目光死死锁住灵石方向蜿蜒而来的那条土黄色“细线”——那是赤匪通往这里的公路。

  下午的风缠绵地卷过隘口嶙峋的乱石,扬起细碎的砂砾扑打在晋绥军士兵灰败的脸上。杨澄源的望远镜镜头里,灵石方向腾起的烟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隘口逼近。土黄色公路尽头,几个蠕动的黑点骤然放大——履带卷起的尘烟如同一条巨蟒在贴地疾行。

  “铁甲车!赤匪的铁甲车上来了!”瞭望哨兵嘶哑的嚎叫撕破了隘口的死寂。

  打头的59D坦克炮塔率先从公路拐弯处探出,105毫米炮管下垂如同猛虎低嗅。其后数辆坦克及八九式装甲车鱼贯而出,引擎的咆哮在山谷间撞出沉闷的回响。车体迷彩上沾满灵石激战的泥泞与烟痕,并列机枪枪口随着车身颠簸微微晃动。

  “开炮!给老子打头车!”杨澄源的指令顷刻间便传递到了左翼高地的炮兵阵地。

  两门晋造一三式山炮炮口猛地喷出火光。炮弹尖啸着砸在为首坦克前方十米处,炸起的土石瀑布般泼在倾斜前装甲上,发出噼啪乱响。坦克车身只是微微一滞,炮塔稳定器抵消了震动,105毫米炮管瞬间抬升锁定火光源头!

  “轰!”

  高爆榴弹精准地灌入晋军炮兵阵地。一团裹挟着炮管碎片的火球腾空而起,殉爆的弹药将残肢抛向半空。第二门炮的装填手僵立原地,眼睁睁看着那钢铁巨兽的炮口转向自己……

  “轰!!!”

  “敢死队!上啊!”一个晋绥军连长挥舞驳壳枪从战壕大喊着跃出,带领着身后几十名绑满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的士兵嚎叫着扑下陡坡。

  八九式装甲车顶的12.7毫米重机枪骤然开火。穿甲燃烧弹构成的金属风暴横扫山坡,冲在最前的敢死队员如同撞上一堵无形气墙,身体在弹雨中扭曲撕裂。一发子弹命中炸药包,膨胀的火球瞬间吞噬三人。后续士兵被气浪掀翻,未及爬起便被五六冲的短点射钉死在乱石间。

  一辆59D的履带碾过倒伏的鹿砦。侧翼石缝里突然窜出个满脸是血的晋军士兵,怀抱着炸药包滚向履带。“轰!”卡入主动轮间隙的炸药包炸开的瞬间,这辆59D坦克的车身猛然倾斜,左侧履带哗啦脱落。

  “报告,履带断了!”车内通话器传来驾驶员急促的报告。

  “步兵清场!维修组跟上!”装甲连长狄思勇的声音冰冷。

  车后跃出的红军步兵以装甲车为支点,五六半精准的点射将石缝后的晋军火力点逐个拔除。两名穿着防弹衣的工兵顶着流弹冲向断履的坦克,撬棍和液压千斤顶迅速架起。

  隘口右翼制高点上,晋军两挺马克沁机枪依托石垒工事疯狂扫射,试图将公路彻底封锁。子弹在坦克炮塔上溅起密集火星,却难以阻遏红军步兵的散兵线推进。

  “砰!砰!”

  五六半沉稳的点射声从半山腰传来。红军神枪手王继宗依托岩缝,准星牢牢套住一个不断供弹的晋军副射手。枪响人倒。另一挺机枪的射手刚推开同伴尸体想要补位,又一发子弹掀飞了他的天灵盖。

  八九式装甲车趁机前突,12.7毫米机枪对准失去持续火力的石垒工事持续泼洒弹雨。碎石混合着血肉在工事内迸溅,残余晋军蜷缩在死角不敢抬头。

  杨澄源的指挥部设在山隘反斜面,电话线早被炮火炸断。传令兵连滚爬爬冲进来:“师座!左翼炮没了!敢死队全完了!右翼高地也……”

  话音未落,一阵密集的82毫米迫击炮弹掠过隘口山脊,狠狠砸在指挥部后方集结的预备队人群中。破片和冲击波将整队士兵彻底撕碎,惨叫声淹没在连续的爆炸声中。

  “赤匪步兵摸上后山了!”瞭望哨的哀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指挥部门口的卫兵突然调转枪口,一枪击毙试图枪毙逃兵的督战队军官。“跑啊!”溃兵洪流般涌向深山。杨澄源被参谋架着向后山马道拖去,身后隘口公路已传来坦克引擎的轰鸣。

  狄思勇的坦克率先碾过隘口最高点。履带下是扭曲的晋军军旗和散落的银元,那是敢死队员未及带走的卖命钱。驾驶员推开舱盖,向后方打出“通道打通”的旗语。蜿蜒的土路向吕梁山腹地延伸,远处山脊线上,红军后续部队的卡车长龙正扬起漫天的黄尘。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午前 灵石县城

  弥漫的硝烟裹挟着尘土,将大半个城镇染成浑浊的灰黄色。

  此时城内残余的所有晋绥军士兵都集结在了城东残破的关帝庙前,凭借着由沙袋、街垒和铁丝网构成的防线,同打进城的红军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

  一辆59D坦克出现在关帝庙前的十字路口,伴随着车顶炮塔的转动,一股炽热的火焰从105线膛炮的炮口喷涌而出。

  伴随着“轰”一声巨响,一挺架设在寺庙院墙上,正不断开火的晋造马克沁重机枪阵地连同半堵砖墙瞬间化为残砖碎瓦。

  飞溅的碎石和金属碎片将周围的士兵射出十数枚血洞,一时间整个阵地面前充满了凄厉的惨叫声。

  “装甲连!清剿左翼残敌!二排控制制高点!步战车,机枪压制右侧巷口!”看到场上晋绥军的火力减弱,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己方倾斜,身为装甲连连长的狄思勇通过车载通讯电台迅速向属下下达自己的指令。

  只见一辆又一辆坦克在步兵的保护下,履带碾过滚烫的机枪残骸和扭曲的沙袋,炮塔上的并列机枪持续喷吐着火焰,将远方街角几个试图反击的灰色身影死死钉在墙后。

  穿着荒漠迷彩的大股红军战士们如潮水般从坦克和紧随的八九式装甲输送车后涌出。五六式冲锋枪短促凶猛的连射声和五六半精准的点射声在狭窄的街道里密集回荡,强悍的火力压得晋绥军的六五步枪和一七式冲锋枪(汤姆逊)根本抬不起头。

  晋绥军的本地人相较于红军战士们更加熟悉灵石县城的环境,但是在强大的装甲掩护和凶悍的火力优势面前,残余的晋绥军官兵们知道,现在他们距离死亡只有时间问题,想要他们反败为胜,除非阎锡山长官带着钢盔和他的警卫团亲自参战……

  “砰!砰!” 在红军向前推进的路上,临街一栋二层小楼的窗口突然传来两声清脆的点射,一名正依托装甲车侧面跃进的红军战士随即闷哼一声栽倒。

  “二楼有人!” 看着在眼前的发生的这一幕,紧跟在后装甲车后方的班长岳耀宗,下意识地大声示警。

  在医疗兵开始为受伤战士封闭胸腔,缠绕加压绷带的同时,一辆装甲车顶的12.7毫米重机枪枪口对着枪声传来的方向扬起,随着橘黄色的火焰在重机枪的枪口处亮起,这架重机枪随即咚咚咚地开起火来。

  粗大的12.7毫米穿甲燃烧弹瞬间凿穿了临街的木窗棂和后面的砖墙。那名开枪的国军士兵瞬间被子弹打成两截,伴随着弹药的火药沾染上了他的衣物……在木屑、砖末、血雾等一片混合的粉尘中,一个失去了下半身,肠子流出腹腔的人,在熊熊的烈火中嘶声叫喊起来。

  但此时,一鼓突然激烈的枪炮声从城中心的鼓楼方向传来,期间夹杂着晋造捷克式的猛烈开火声和手榴弹沉闷的爆炸声。

  “团长,鼓楼有硬点子,晋绥军在鼓楼附近放置了许多障碍物,阻止我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前进。现在他们正在用18式88毫米野战炮袭扰我方坦克的侧翼!” 王智渊的指挥电台里传来前方坦克车长急促的报告声。

  王智渊脸色冷硬如铁:“一营坦克向后撤退,发射烟雾弹和高爆弹进行火力压制。步兵爆破组上,清理掉鼓楼阻碍工事,为我们的装甲力量打开攻击通道。告诉同志们,不要恋战,消灭敌军之后立刻向东穿插,吕梁山就在眼前!”

  数辆59D坦克粗长的炮管同时转向那座高大的石砌鼓楼。炮口制退器喷出大团白烟,高爆榴弹带着刺耳的尖啸狠狠砸在鼓楼厚重的基座上。连续的剧烈爆炸让整个鼓楼剧烈摇晃,砖石横飞,底层的晋军工事在硝烟中坍塌了大半。与此同时,几名红军爆破手在重机枪和烟幕弹掩护下,敏捷地穿过街道,开始将手里的聚能爆破装置绑在挡在坦克前进的路障上。

  “轰!”

  沉闷的爆炸过后,城市中心的交火区域一时间只剩下细碎的瓦砾和升腾的黑烟。

  东城门外,通往吕梁山区的土路上烟尘滚滚。先期突破的红军装甲前锋和摩托化步兵,正毫不停留地向目力可及的那片青灰色山峦疾驰。灵石,这座晋西门户,在红军雷霆般的装甲突击和步兵清剿下,从城郊防线被突破到核心抵抗瓦解,仅仅支撑了不到三个小时。、

  同一时间 吕梁山 黑虎隘(ai 四声)

  秋风吹过树叶,摇动出飒飒的响声,带着深山的寒意卷过山间的隘口。

  晋绥军第六十九师师长杨澄源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有些发颤。远处灵石方向升起的数道粗大烟柱在望远镜的视野内如同黑色的狼烟,刺目地戳在灰蒙蒙的天空下。

  脚下的黑虎隘,乱石嶙峋,两侧山势陡峭,一条蜿蜒的土路从隘口穿过,正是通往吕梁腹地的咽喉要道之一。

  “快,再快!反坦克壕不够深,至少挖到三米!前面那条太浅,挡不住赤匪的铁王八!” 在此时黑虎隘正在修建工事的阻击阵地上,数百名基层军官正在对士兵们不断发出催促中带着斥责的吼声。

  将眼前的一切收进眼底,杨澄源不住的用马鞭拍打着掌心,一种难以掩饰的焦躁情绪从他的脸庞上浮现。他的部队是昨夜接到绥署严令后,星夜兼程从几十里外强行军赶来抢占隘口的,人困马乏,重武器更是丢在了后面。此刻,数千名士兵和强征来的民夫像蚂蚁一样在隘口前后忙碌着,挥舞着铁锹镐头,在冻土上奋力挖掘。刚刚挖出的浅沟纵横交错,远未达到能阻挡坦克的标准深度。鹿砦和铁丝网只设置了很少的一些,雷区更是只在图上标了几个点,数十名埋雷工兵正在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后方地雷的送达。

  临时架设的电话线嗡嗡作响,参谋脸色苍白地跑过来:“师座!绥署急电!灵石城防已被赤匪装甲部队突破!其前锋正沿公路向我黑虎隘高速扑来!徐参谋长严令,必须守住隘口,一步不退!”

  “知道了!” 杨澄源烦躁地一挥手,心沉到了谷底。灵石失守的速度比最坏的预计还要快!都是一帮饭桶!包轩是猪!张效贤是猪!他灵石城的守军也全他马是猪!

  想到这里,感觉一阵窝火的杨澄源对着摆在面前的,指挥室里的桌子狠狠抽了一鞭。

  “炮兵现在到哪了!?我们的山炮呢!?架好了没有?” 发泄完心中怒气的杨澄源转身对着参谋厉声喝问。

  “报告师座!师属山炮营还在后面路上,辎重队陷在泥里了!现在只有两门老旧的晋造一三式山炮刚刚拖上来,炮弹也不多……” 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的炮兵营长喘着粗气回答杨澄源的问题。

  “废物!平时去训练那帮窑姐的时候没见你们这么磨蹭过!”听完属下的回答,杨澄源狠狠骂了一句,随即强迫自己冷静着开口,“把这两门炮给我架到左翼那个高地上!瞄准隘口前的道路!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暴露位置!”

  面对红军那能打穿碉堡的恐怖火力,杨澄源深知用这两门旧炮抵抗是无异于杯水车薪。但是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依托这险峻的地形和手下士兵的血肉之躯,用人命去填,去迟滞,去等待那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援兵。

  “全体听令!” 杨澄源拔高声音,对着身边几个团长和参谋认真开口道,“赤匪先头部队将至,此隘口乃吕梁门户,更是我六十九师生死之地!阎长官有令:擅自后退一步者,杀无赦!现在我命令,各部队要依托山势,层层阻击!集中所有手榴弹、炸药包!组织敢死队!专打赤匪战车履带和观察窗!就是把命填进去,也要给我把赤匪挡在隘口外二十四小时!”

  命令被层层下达。士兵们默默地将成捆的手榴弹绑在一起,搜集着所有能找到的炸药。敢死队员的名字被匆匆登记,每人领到了十块大洋的安家费,壮行酒也被端了上来,每个人都喝干了属于自己的那碗。

  隘口的风更冷了。杨澄源裹紧军大衣,目光死死锁住灵石方向蜿蜒而来的那条土黄色“细线”——那是赤匪通往这里的公路。

  下午的风缠绵地卷过隘口嶙峋的乱石,扬起细碎的砂砾扑打在晋绥军士兵灰败的脸上。杨澄源的望远镜镜头里,灵石方向腾起的烟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隘口逼近。土黄色公路尽头,几个蠕动的黑点骤然放大——履带卷起的尘烟如同一条巨蟒在贴地疾行。

  “铁甲车!赤匪的铁甲车上来了!”瞭望哨兵嘶哑的嚎叫撕破了隘口的死寂。

  打头的59D坦克炮塔率先从公路拐弯处探出,105毫米炮管下垂如同猛虎低嗅。其后数辆坦克及八九式装甲车鱼贯而出,引擎的咆哮在山谷间撞出沉闷的回响。车体迷彩上沾满灵石激战的泥泞与烟痕,并列机枪枪口随着车身颠簸微微晃动。

  “开炮!给老子打头车!”杨澄源的指令顷刻间便传递到了左翼高地的炮兵阵地。

  两门晋造一三式山炮炮口猛地喷出火光。炮弹尖啸着砸在为首坦克前方十米处,炸起的土石瀑布般泼在倾斜前装甲上,发出噼啪乱响。坦克车身只是微微一滞,炮塔稳定器抵消了震动,105毫米炮管瞬间抬升锁定火光源头!

  “轰!”

  高爆榴弹精准地灌入晋军炮兵阵地。一团裹挟着炮管碎片的火球腾空而起,殉爆的弹药将残肢抛向半空。第二门炮的装填手僵立原地,眼睁睁看着那钢铁巨兽的炮口转向自己……

  “轰!!!”

  “敢死队!上啊!”一个晋绥军连长挥舞驳壳枪从战壕大喊着跃出,带领着身后几十名绑满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的士兵嚎叫着扑下陡坡。

  八九式装甲车顶的12.7毫米重机枪骤然开火。穿甲燃烧弹构成的金属风暴横扫山坡,冲在最前的敢死队员如同撞上一堵无形气墙,身体在弹雨中扭曲撕裂。一发子弹命中炸药包,膨胀的火球瞬间吞噬三人。后续士兵被气浪掀翻,未及爬起便被五六冲的短点射钉死在乱石间。

  一辆59D的履带碾过倒伏的鹿砦。侧翼石缝里突然窜出个满脸是血的晋军士兵,怀抱着炸药包滚向履带。“轰!”卡入主动轮间隙的炸药包炸开的瞬间,这辆59D坦克的车身猛然倾斜,左侧履带哗啦脱落。

  “报告,履带断了!”车内通话器传来驾驶员急促的报告。

  “步兵清场!维修组跟上!”装甲连长狄思勇的声音冰冷。

  车后跃出的红军步兵以装甲车为支点,五六半精准的点射将石缝后的晋军火力点逐个拔除。两名穿着防弹衣的工兵顶着流弹冲向断履的坦克,撬棍和液压千斤顶迅速架起。

  隘口右翼制高点上,晋军两挺马克沁机枪依托石垒工事疯狂扫射,试图将公路彻底封锁。子弹在坦克炮塔上溅起密集火星,却难以阻遏红军步兵的散兵线推进。

  “砰!砰!”

  五六半沉稳的点射声从半山腰传来。红军神枪手王继宗依托岩缝,准星牢牢套住一个不断供弹的晋军副射手。枪响人倒。另一挺机枪的射手刚推开同伴尸体想要补位,又一发子弹掀飞了他的天灵盖。

  八九式装甲车趁机前突,12.7毫米机枪对准失去持续火力的石垒工事持续泼洒弹雨。碎石混合着血肉在工事内迸溅,残余晋军蜷缩在死角不敢抬头。

  杨澄源的指挥部设在山隘反斜面,电话线早被炮火炸断。传令兵连滚爬爬冲进来:“师座!左翼炮没了!敢死队全完了!右翼高地也……”

  话音未落,一阵密集的82毫米迫击炮弹掠过隘口山脊,狠狠砸在指挥部后方集结的预备队人群中。破片和冲击波将整队士兵彻底撕碎,惨叫声淹没在连续的爆炸声中。

  “赤匪步兵摸上后山了!”瞭望哨的哀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指挥部门口的卫兵突然调转枪口,一枪击毙试图枪毙逃兵的督战队军官。“跑啊!”溃兵洪流般涌向深山。杨澄源被参谋架着向后山马道拖去,身后隘口公路已传来坦克引擎的轰鸣。

  狄思勇的坦克率先碾过隘口最高点。履带下是扭曲的晋军军旗和散落的银元,那是敢死队员未及带走的卖命钱。驾驶员推开舱盖,向后方打出“通道打通”的旗语。蜿蜒的土路向吕梁山腹地延伸,远处山脊线上,红军后续部队的卡车长龙正扬起漫天的黄尘。

第一百零一章 空战告捷

  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拂晓 吕梁山 黑虎隘

  晨雾将整个山谷笼罩期间,硝烟的气息在黑褐色的焦土上升腾弥漫。

  隘口两侧的山坡上,红军战士正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工兵团长戚建辉指挥着士兵回收尚能使用的晋造武器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和炸药包。断裂的反坦克木桩被拖开,临时铺设的通道被拓宽加固,以方便后续车辆通行。

  一野装甲团团长王智渊站在隘口制高点,举着望远镜向东瞭望。通往吕梁腹地的土路上,扬起的烟尘显示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开进。几辆八九式装甲车停在路边,车顶机枪警惕地指向四周的天空。

  无线电员蹲在车旁,此时车顶上的天线已经架设完毕,他们需要和后方指挥部马上进行联络。

  “报告团长,三营已控制前方三岔口,未遭遇成建制抵抗。侦察排报告,发现小股晋军溃兵向东北方向逃窜。”

  一名跑上山坡的参谋向王智渊报告。

  “命令三营就地构筑简易防御工事,建立警戒哨。通知工兵连,优先保障隘口至三岔口的道路畅通。我们的后勤车队到了哪里?”王智渊放下望远镜,语速平稳。

  “汽车运输团三营的先头车队已通过灵石,预计两小时内抵达隘口。车上装载的是弹药基数和野战口粮。”参谋迅速回答。

  “好。让部队抓紧时间休整,检查装备。告诉各营长,阎锡山绝不会甘心丢掉吕梁山,很快会有反扑。我们要做好打阵地战的思想准备。”用目光扫过隘口下方忙碌的士兵和车辆,王智渊对身边的参谋开口命令道。

  与此同时 保安 航空兵前进基地

  三架崭新的“歼一”战斗机被缓缓推出机库,在简易跑道旁一字排开。晨光下,深绿色的涂装覆盖着木质层压机翼和织物蒙皮,机鼻下方粗壮的螺旋桨反射着冷光。金希吾教授带着技术人员进行起飞前最后的检查。

  “发动机试车正常,滑油压力稳定。”

  “检查主翼梁连接点加固件,确认无松动。”

  “武器系统通电测试,六挺机枪联动正常,保险装置可靠!”

  “氧气瓶压力达标,无线电初步调试完毕,通话清晰……”

  正当众人进行着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忙碌的时候,陈赓带着航校的几名骨干教员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金教授,准备好了吗?现在晋绥军的侦察机已经在吕梁前线频繁出现了。”

  听到陈赓期盼的话语,金希吾抹了把额头的汗,抬手指着身旁的三架飞机开口回答:“陈司令,三架歼一状态良好,可以执行转场任务。飞行员刘顺、王海、赵宝桐已完成座舱实习和地面滑行测试,很好地熟悉了本机的各种操作。但初次实战转场,航程较远,地形复杂,我还是建议飞行员同志们谨慎一些。”

  “明白!路线和备用迫降场已反复确认。老卫,油料准备得怎么样?”陈赓转向匆匆赶来的卫辞书。

  卫辞书手里拿着一本文件夹,听到陈赓的问题,卫辞书翻开方面,找到相应的物资清单:“高标号航空汽油已从一号仓库调拨到位,足够三架飞机往返吕梁前线并执行一次作战任务。地勤保障所需的特种润滑油、备用火花塞、机枪弹链也同步配发。这是提取清单和运输车队位置。”

  一边说着,卫辞书一边将手里的清单给陈庚递了过去。

  “好!事不宜迟!”陈赓接过清单扫了一眼,随即对上机的三位飞行员下令,“雷霆,断剑,长空,按计划执行转场!目标:吕梁山前进野战机场!注意隐蔽,保持无线电静默,抵达后立即向我报到!”

  “是!”三位飞行员立正敬礼,随即转身向待命的机械师和地勤挥手:“启动引擎!准备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