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74章

作者:贼眉鼠眼

  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多么巨大。

  这里是真定府,辖下九县,十六万人口,他赵孝骞是理所当然的老大,说是一方诸侯也不为过。

  没想到在他的治下,居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富户,建了一座见不得人的道观,专门骗百姓的钱财,害百姓的性命。

  这对吗?

  赵孝骞的脸色有点难看,不管这富户到底是何方神圣,敢在他的治下干伤天害理的事,连声招呼都不给他打,必须让他见识一下本地的帮派多不礼貌。

  “赵信,这件事继续查下去,皇城司给我交上来的答案,我不满意。”赵孝骞淡淡地道。

  赵信有些惶恐地道:“是,殿下放心,皇城司会继续查的,一定把这座道观出资建造的人查清楚。”

  赵孝骞沉思片刻,道:“能把消息瞒得这么死,不过建个道观而已,还要断绝一切找到他的线索,可见这人是有点能量的,应该不止是商人地主富户那么简单,官场上应该也有关系。”

  “皇城司侦缉的目标不能只盯着真定府的有钱人,也要查一查官场上的人物,我很好奇这位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底细,他干这些狗狗祟祟的事到底有何目的。”

  “是,下官明白,这就去办。”

  事情不大,但赵孝骞坚持要查。

  有些毒瘤的存在,对大人物来说或许比一粒尘埃还渺小,除掉它不过是掸一掸衣袖的事,然而对普通百姓来说,却是一场倾覆家庭的横祸。

  赵孝骞做不到兼济天下,至少在自己的治下,也应做到除恶务尽,不是杀几个害人的道士就完事了,渎职怠政也是害人。

  …………

  真定城的郡王府如今已算是著名景点了,但凡本地人都如雷贯耳。

  这就导致郡王府门前的人流络绎不绝,许多来自辖下九县的百姓进城后,必须要去郡王府门前看一眼,有些感恩戴德的百姓甚至毕恭毕敬在门前叩拜。

  原本只是赵孝骞和家眷的居所,结果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更出人意料的是,府邸方圆的街道和商铺,居然也变成了黄金地段。

  无数商人嗅到了商机,于是将郡王府附近的商铺买下,开张做起了生意,绸缎瓷器,日用百货,铁匠药铺,五花八门。

  不知不觉间,以郡王府为圆心的商业繁华地带悄悄形成,随着商铺的开业,郡王府门外的这条街道更加繁华,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个局面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曾经赵孝骞与李清臣对真定城做过详细严谨的规划,借着朝廷三年免赋的东风,真定府大力鼓励农桑和商业。

  不仅出台了针对商人和农户的地方性补贴政策,而且还在城池里大规模建造仓储,商铺和集市,以及诸如娱乐,住宿,饮食等相关的行业,这些都是吸引外地商人和吸收资本的手段。

  具体的事务都是李清臣在操持,然而令李清臣万万没想到的是,府衙在城池建造的东西两市,商家入驻寥寥,结果郡王府附近的街道却成了黄金地段。

  这个结果让李清臣不知该喜还是该忧,像吃了一坨粑粑形状的巧克力,甜呢,确实很甜,但……它特么膈应啊!

  今日下差较早,李清臣出了府衙,打算顺便去郡王殿下府上蹭顿饭,但凡赵孝骞回城,李清臣每日必去郡王府报到,没别的,郡王殿下对饮食特别挑剔,蹭他的饭绝对差不了。

  府衙距离郡王府很近,都在同一条街道上。

  李清臣出了府衙,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百姓为了生计匆忙奔波,商人牵着骡马和骆驼兜售货物,真定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李清臣心里却堵得慌。

  为了真定城的基建,府衙可是拨出了一大笔钱建造东西两市,结果建好的两市没什么流量,反倒郡王府附近成了香饽饽儿了。

  那么府衙花费的巨资算什么?

  算学到了教训?

  快走到郡王府门前时,街上突然走近一道身影,就这样拦在李清臣面前。

  李清臣脚步一顿,抬头看着此人,眉头渐渐皱起。

  拦住他的人很陌生,李清臣不认识,见此人一身儒衫,腰系玉带,大约三十多岁年纪,倒是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

  李清臣虽只是真定府判官,可好歹也是当过知府,而且还是正经的科考出身,在赵孝骞面前表现谦卑是理所应当,可李清臣在别人面前倒是颇有几分傲气的。

  “你是何人?”李清臣面色冷淡地道。

  来人一脸笑容,笑容里看不出多少讨好逢迎,倒是跟李清臣一样带着几分傲气。

  “在下大名府田镜,拜见李判官。”

  李清臣皱眉,名字没听说过。

  于是李清臣表情愈发冷淡:“有事?”

  田镜含笑道:“有事。”

  “公事去府衙,私事请退避,本官没兴趣。”李清臣道。

  田镜又道:“李判官留步,在下找您既是公事,也算是私事,李判官能否拨冗一会?”

  李清臣有些不耐烦了:“我与你素不相识,有事去府衙说,公事公办,现在,让开。”

  田镜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递给李清臣:“李判官,素不相识不要紧,有些东西能够让你我成为至交好友。”

  “这是一份礼单,礼单上的东西在下已派人秘密送到您的府上,还请李判官笑纳。”

  李清臣接过礼单扫了一眼,见上面列出的礼物五花八门,都是些值钱的东西,价值竟有数千贯之多,李清臣不喜反惊,立马暗暗生出警觉之心。

  “你到底是何人?贿赂朝廷官员是何居心?”

  田镜微笑道:“在下没别的意思,不过是想请李判官开个方便之门。”

  “什么意思?”

  “前几日真定城的差役拿了几名道士,那些道士可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李判官何必赶尽杀绝?不如行个方便,将他们放了,在下与尊驾也能交个朋友,李判官意下如何?”

  李清臣脸色一寒。

  真定城抓了几名道士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那是郡王殿下亲自吩咐下来的差事,据说是在辖下的村庄里干了骗财害命的事,郡王殿下怒而下令彻查,这才拿了玄清观的道士们。

  这件事李清臣只是听说,既然是郡王殿下亲自交代要办的事,李清臣自然不便插手,仅仅只是听说后,便将此事抛诸脑后。

  只不过田镜有一点说错了,拿问道士的人不是真定府的普通差役,而是殿下亲自吩咐皇城司办的,包括后来道士们入狱后审问的差事,也是皇城司在做,府衙的官吏差役们根本没插手。

  现在这个叫田镜的来历不明的人,突然在街上拦住他,送了一大堆值钱的贿赂,提的要求仅仅只是释放那几名道士。

  此刻李清臣已渐渐咂摸出味道,觉得此事有点不寻常了。

  李清臣终于打起了精神,第一次认真地打量田镜。

  端详良久,李清臣道:“你是读书人?可有功名?”

  田镜遗憾地叹了口气,道:“在下元祐二年,元祐五年两次参加科考,无奈皆名落孙山,并未考取。”

  李清臣并不意外,如果有功名在身,至少也是个寄禄官了,不可能亲自出面干这种贿赂官员的事。

  “为何要送我贿赂,为何要我释放那几名道士?你在为何人做事?”

  田镜苦笑道:“李判官何必追根问底,彼此互利,行个方便,事后拂身而去,你我各自了无牵挂,不好吗?”

  李清臣眼中闪过莫测之色,半晌才捋须笑道:“那几名道士,是郡王殿下亲自交代办的,本官可没权力放人,阁下怕是找错人了。”

  田镜微笑道:“没找错人,就找李判官。在下当然知道是郡王殿下亲自交代办的,不过郡王殿下是何等尊贵的人物,在下连见他一面都没资格,更别说求情了。”

  “不过李判官是殿下极为信任的属官,您在殿下面前说话,他必会给几分面子,这件事并不算大案,李判官稍微提几句,殿下定不会让您失望。”

  李清臣迟疑了一下,道:“本官听说,抓那几名道士确实不是什么大案,兴许是那些杀才惹到了郡王殿下,但本官还是先打探一下殿下的口风吧,如果事态不太严重的话……”

  田镜笑着长揖一礼:“李判官仗义之举,在下铭记五内,事若有成,在下还有重谢。”

  李清臣摆了摆手,道:“莫说什么谢不谢的,看殿下的反应再说吧,若是殿下仍未释怀,那几名道士可不能放,你也莫怪我。”

  “自然自然,在下很懂事的。”田镜微笑道。

  说着田镜后退几步,行礼后告辞。

  从头到尾,这个叫田镜的人都表现得温文有礼,不卑不亢,真有几分读书人的气质,现在李清臣确实相信这家伙一定考过科举了。

  盯着田镜的背影消失在大街的人海里,李清臣嘴角微微一勾。

  这个读书人神神秘秘,可以肯定,他是在帮别人做事。

  抓几名道士的小事,好像牵扯出来的人物越来越不简单了。

第591章 顺藤摸瓜

  郡王府。

  赵孝骞坐在李清臣对面,满面忧愁地看着李清臣一手托碗,一手执箸,吃得满嘴流油。

  这货以前来蹭饭时,真真假假还会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忸怩之态,偶尔还会拎点小礼物登门,表达自己不白吃的意愿。

  现在这货不仅空手上门,连忸怩的表情都欠奉了,进门就吆喝着要吃饭。

  真就一点体面都不要了吗?还是我最近太给他脸了?

  虽说自己忙于军务,把真定府的政事一股脑儿扔给他,人家当牛做马操持这一大摊子也不容易,但是……这也不能当做厚颜无耻蹭饭的理由啊!

  “老李啊,你是孤儿吗?你没家吗?”赵孝骞无奈地叹道。

  李清臣擦了擦油嘴,道:“下官赴任真定府,妻儿家眷留在故乡安阳侍奉父母,下官孤身上任,真定城内仅有一间瓦舍遮蔽风雨,家中仅有一老仆服侍,有家没家没什么两样。”

  赵孝骞脸颊微微一抽,这么惨了,再把这货赶出去是不是有点不礼貌?

  算了,喜欢蹭饭就蹭吧,干活勤快的牛马主人家也会给它多喂几把草料,李判官的待遇总不能连畜生都不如吧。

  想到这里,赵孝骞心怀尽释,甚至主动给李清臣挟菜,和颜悦色地道:“老李啊,多吃点,看你瘦的,为了真定府的公务忙得都脱了相,心疼死我了……”

  李清臣感激莫名,急忙道谢。

  吃得差不多了,李清臣才擦了擦嘴,从怀里掏出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递给赵孝骞。

  “啥?”赵孝骞茫然接过。

  展开一看,赵孝骞顿时两眼大亮。

  竟是一份礼单,里面的东西不多也不少,几千贯钱还是有的。

  赵孝骞生平受礼无数,这一次的礼物价值是最低的,然而这居然是李清臣送的,以他的寒酸劲儿,能送几千贯钱已经很了不得了。

  于是赵孝骞心情大悦,狠狠拍了拍李清臣的肩,大笑道:“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老李,总算懂事了!我这人清廉如水,一穷二白,从来不搞什么收贿送贿那一套,不过这礼既然是你送的,值得纪念。”

  “赶紧把礼物送来,我存进库房里作为纪念。”

  李清臣脸色顿时浮上赧然,只觉得脸上臊得慌,低声道:“殿下误会了,这礼不是下官送的,是别人送给下官的。”

  接着李清臣又补充道:“当然,下官亦早有孝敬殿下之心,无奈囊中羞涩,实在拿不出手,殿下若不介意,这礼单上的物事下官这就派人送来,算是借花献佛送给殿下。”

  赵孝骞表情一滞。

  原以为他懂事了,结果还是不懂事啊……

  “别人送你的东西,我怎么好意思要。”赵孝骞义正严词地道,顺手将礼单塞进了自己的怀里。

  “对了,人家为何送东西给你?要你帮忙办什么事吗?”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

  “律法无外乎人情,以咱俩的交情,不是什么大事的话,你不妨应下,我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去,不能让你在人家面前没面子,对吧?”

  李清臣微笑道:“下官与送礼的人毫无交情,今日才初识。这人要下官办的事,下官答应还是不答应,全看殿下的意思。”

  赵孝骞挑眉:“看来好像是大事,你先说说。”

  李清臣缓缓道:“前几日,皇城司依殿下之令,拿了城外玄清观十余名道士,此事殿下可记得?”

  “当然记得,皇城司这会儿还在大牢审他们呢。”

  李清臣笑道:“殿下,求情的人来了,那人送了下官这份厚礼,请下官行个方便,把那十几个道士放了。”

  赵孝骞一怔:“为了十几个道士,送你这么大一笔钱?那人咋想的?”

  李清臣摇头道:“下官不知那人是什么来历,也不知为何要花这笔钱疏通官府,只为了救出那十几名道士。”

  “但下官可以肯定,那人不过是浮出水面的人,他也不过是代人办事罢了。”

  赵孝骞沉思许久,道:“老李,你的意思呢?”

  李清臣道:“如果只是寻常小事,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倒也无妨,可下官听说此案是殿下亲自吩咐皇城司办的,下官虽不知此案始末,但也知道殿下必有缘由,那些道士放还是不放,下官听殿下的。”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老李,我不瞒你,玄清观一事,我已下令彻查到底,我真定府治下,绝不容许出现这等伤天害理的窝点,必须要连根拔起。”

  “皇城司如今还在查玄清观幕后的人,没想到居然有人出动跳出来给你送礼,呵呵,倒真是自己送上门了。”

  李清臣小心地道:“玄清观究竟做了什么恶事,下官对此事糊涂得很,殿下可否赐告?”

  赵孝骞于是将前几日城外祭祀龙王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

  李清臣听完后不由大怒,重重一拍桌案,道:“丧尽天良,其罪当诛!殿下,下官以为确实应该一查到底,否则真定府治下不知还会有多少无辜孩童丧命,多少无辜乡民被骗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