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39章

作者:贼眉鼠眼

  赵孝骞暗叹了口气,默默地扭过脸。

  下人走到赵颢面前,赵颢勃然变色,一记巴掌狠狠扇在下人脸上,然后赵颢跳了起来,像一只被守门员开了大脚的足球,弹跳惊人地朝下人身上猛踩。

  “叫你吓我!叫你吓我!本王刚才魂儿都飞了,去给我找回来!”

  下人双手抱头,蜷缩在地上默默挨揍,惨叫都不敢发出,此刻仍是满头雾水,也不知自己犯了啥错。

  赵孝骞看不下去了,拽了拽赵颢,挥手让那倒霉的下人赶紧滚远。

  “父王,刘贤妃今晚开盘了,咱们去宫门外看看结果如何?”

  赵颢点点头,沉声道:“确实该去看看,老夫也好有个准备。”

  赵孝骞认真地道:“父王,以后这些大逆不道的话,绝对不准再说了,全家人的性命可就在你这张嘴上,你也不想咱全家莫名其妙去九泉之下搞团建吧?”

  赵颢瞥了他一眼,道:“知道了,当老夫傻吗?有些话也就只在你面前说说罢了。”

  …………

  郑春和派宫人秘密报信,赵孝骞有些欣慰,看来这位贴身内侍是知恩感恩的。

  他和郑春和双向奔赴了,感动!

  父子俩当即穿戴整齐出了门。

  到了宫门外,父子俩发现宫门外已聚集了很多朝臣,就连宰相章惇赫然也在。

  看来刘贤妃今晚临盆的消息,几乎已传遍了朝堂,朝臣们挂念大宋的未来,一个个都来宫门外打听消息了。

  赵孝骞将赵颢扶下马车,父子俩一露面,许多朝臣纷纷上前招呼寒暄。

  赵颢也满脸堆笑跟众人行礼回礼,一脸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像是真心为了大宋天家添丁而高兴。

  赵孝骞则来到章惇面前,笑嘻嘻地行了一礼:“章相公如此繁忙,怎还有空关心刘贤妃临盆之事?”

  章惇瞥了他一眼,道:“天家事,天下事,事关大宋储君与国祚,老夫怎能不关心?你们父子不也来了吗?”

  “我不能不来呀,官家的皇子也是我的侄儿,侄儿出生,我怎能漠不关心。”

  章惇微微一笑:“子安也觉得刘贤妃必诞皇子,而不是公主?”

  赵孝骞很有信心地道:“也该是皇子了,官家前面生了俩公主,轮也该轮到生儿子了,不然可就太背了。”

  章惇点点头,叹道:“但愿吧,大宋如今局势大好,若能诞下皇子,就更好了,人心思定,天下太平,国祚延绵不绝。”

  “章相公说的‘局势大好’,至少我有一半的功劳,来,快夸夸我。”赵孝骞笑道。

  章惇瞪了他一眼,道:“飘了?不怕参劾了?你的事儿才刚过去呢,又想惹事?”

  “呵呵,玩笑,玩笑,您就当没听到。”

  章惇难得地嘴角一扯,道:“不过你的功劳确实不小,老夫说局势大好,你与麾下龙卫营居功甚伟,但这话不能由你说,不然就惹祸了。”

  “章相公放心,我又不傻,再说我如今可是无官无职的闲散人员,更不敢说什么居功甚伟的话。”

  章惇一哼,道:“你少装糊涂,官家罢免你的官职不过是堵悠悠众口,等到风声过去,很快你就官复原职了。”

  “复官之后,愿子安能继续抗击辽国,为大宋再立新功……”章惇顿了顿,深深地注视着他道:“你我以前纵有嫌隙,但站在宋臣的立场上,老夫也是盼着你大胜不断,捷报频传的。”

  “你在前线戍边抗敌,老夫身为宰相,定为你妥善安排后勤,绝不贻误你的战机,不教将士们挨饿受冻。”

  “子安,老夫不仅仅只会内斗旧党,老夫也是大宋的宰相,我比谁都希望官家有生之年能一统华夏。”

  赵孝骞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没想到章惇今晚竟能说出这番掏心窝子的话来。

  不得不说,有点感动到了。

  吸了吸鼻子,赵孝骞没大没小地拍了拍章惇的肩,叹道:“收了我家二十万两贿赂后,章相公果然变了,变得会说人话了,早知如此,这二十万两应该早点送您的。”

  章惇一怔,接着勃然大怒,颤巍巍指着他:“你,你你!竖子,老夫不足与言也!”

  说完章惇重重拂袖,脸色铁青转身不再理他。

  赵孝骞无辜地眨眼:“章相公,我错了,您宰相肚里能撑船,莫与我这晚辈计较……”

  “哼!”章惇死活不愿为他转身,傲娇地怒哼。

第539章 国有正嗣

  经历了刘贤真这件事后,赵孝骞与章惇的关系已经缓和很多了。

  当然,主要原因是当初二人的争斗,其实并未涉及利益,赵孝骞与章惇当初差点直接撕破脸的两次争斗,都是为了苏家兄弟。

  章惇是为了除旧党,而赵孝骞,是为了私人情义,两人争斗的出发点与金钱权力并无关系,所以点到即止,双方都很克制。

  这也为日后的关系缓和打下了铺垫,既然不是直接的利益之争,想想也就一笑而过了,若是赵孝骞要跟章惇争权,或是直接站在旧党阵营,两人根本不可能缓和,只能不死不休。

  老祖宗常说“做人留一线”,这句话大约是老祖宗们历经数千年阅历提炼出来的金玉良言。

  而章惇对赵孝骞的印象向来不错,这也是当初争斗时,下手没有太狠辣的原因之一,以章惇的宰相身份和满朝的新党势力,如果真要跟赵孝骞死磕,赵孝骞不死也会脱层皮。

  不过章惇与赵孝骞相识日久,大约了解了赵孝骞这个人的性格,最令他放心的一点就是,赵孝骞对朝政其实并无兴趣,也根本没有任何对权力的野心。

  什么新党旧党,什么争权夺利,他完全不参与,不管封了任何官职爵位,他仍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

  偏偏这个人又极有本事,说是国朝砥柱也不为过,大宋因他而扭转了百年屈辱的局势,逼得辽国从此不敢南下,军事上的胜利往往会延伸到政治,章惇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这样的人,若为友,合则利,若为敌,两败俱伤。

  章惇是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选择。

  刘贤真一案,章惇挺身而出,以宰相的身份居然亲自参与审问,这其实就是他在向赵孝骞释放友善的信号。

  赵孝骞也是聪明人,他收到了章惇的信号,今日才会没大没小地跟他开玩笑。

  二人没说过任何“那么我们立刻开始这段感情”之类中二的话,几句话一来一往,插科打诨一般开几句玩笑,互相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生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没当过爹娘的人或许不知道,不是说孕妇肚子一痛,孩子立马就呱呱坠地,屙粑粑都没那么快,生孩子更没那么容易。

  从腹痛,到宫缩加剧,接着破羊水,开五指以上,孩子才会艰难地生产出来,这个过程里,孕妇就如同在走鬼门关,任何一道关卡过不去,都是一尸两命的结局。

  而这个过程,快则三四个时辰,慢则一天一夜也有可能。

  此时的宫门外,闻讯赶来的朝臣已越来越多,朝臣们各自聚作一堆,小声地窃窃私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盼,不时踮脚望向紧闭的宫门。

  章惇来回踱步,不安地捋着清须,眉头皱得紧紧的。

  赵孝骞倒是很淡定,陈守给他搬来一只小凳,让他坐在宫门外的空地上,接着又搬来一套茶具,赵孝骞慢悠悠地坐在小凳上品起了茶。

  章惇侧目一看,不由失笑。

  果真是纨绔做派,到哪儿都不会委屈自己,看看人家这排场,比他这个宰相享受多了。

  赵孝骞啜了一口茶,朝章惇挑眉:“今年清明前从江南采来的新茶,章相公尝尝?”

  陈守有眼力,立马又搬来一只小凳,章惇犹豫了一下,一屁股坐在赵孝骞的对面,端起茶盏开始品茶。

  手拈兰花指,章惇慢悠悠地啜了一口,茶水含在嘴里,反复体会先苦后甘的层次变化,章惇点了点头,灵魂仿佛升华了。

  睁眼刚要夸好茶,却见赵孝骞跟喝酒似的,端杯就是一口干,咂了咂嘴,示意陈守再来一杯,继续一口干。

  章惇愣了,一脸怒其不争:“这……风雅之物,怎可牛饮?简直焚琴煮鹤!”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道:“茶的本质,是用来解渴的,是你们文化人非要强行给它冠以各种风雅高深的名气和噱头,它才变得这么矫情,还要赋予它什么大道至理,各种儒释道的含义,啧!”

  讥讽地一笑,赵孝骞端杯又一口饮尽。

  章惇皱眉道:“天地精华之物,聪慧灵性天成,它的大道至理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强行冠以的。”

  赵孝骞嗤笑:“章相公,炒茶制茶,是我弄出来的,它有没有大道至理,难道我这个造它的人不知?”

  章惇一滞,对了,好像真忘了,如今风靡汴京乃至整个大宋的茶叶,确实是他发明的,楚王府因为这笔买卖每年赚得盆满钵满,连他这个宰相都有些嫉妒,据说里面还有官家的份子……

  想了想,章惇突然觉得不对。

  “你家在汴京有个明雨茶社,所谓的大道至理,什么儒释道的含义,都是从你家的茶社传出去的……”

  赵孝骞无辜地眨了眨眼:“这都是为了营销,为了增加茶叶销量,简单的说,是骗傻子玩的,章相公……你该不会信了吧?”

  章惇一怔,一股深深的羞耻感涌上心头,老脸顿时一红,幸好夜晚光线暗淡,没人发现。

  “老夫……当然不信!”章惇捋须镇定地道:“茶,不过解渴之物而已,世人以讹传讹,殊为可笑。”

  赵孝骞嘻嘻一笑:“这就对了,做人做事还是踏实一点的好,别什么玩意儿都强行给它升华,升到一个不匹配的高度,反倒会毁了它……”

  “朝廷的政令也是如此,出台政令前,没有充分的调研,没有民间的真实反馈,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庙堂的大人物们一拍屁股就决定下来,根本不管民间百姓是否接受,是否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大人物拍屁股决定倒是轻松,却害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偏偏还觉得这政令毫无瑕疵,吹嘘它是古往今来最令朝堂和百姓受益的善政,百姓接受不了是他们不识抬举……”

  “出台这政令的人,章相公你觉得他是能臣还是奸臣?”

  章惇一惊,这话的指向性太明确了,赵孝骞这分明是在点他。

  “子安觉得新政不妥?”章惇皱眉。

  赵孝骞急忙摇头:“我不过是个闲散宗亲,可不敢妄议朝政,回头章相公心里不舒服,把我当元祐党办了……咱们不是在聊茶叶吗?”

  章惇黑着脸:“你刚才这番话分明是针砭新政,以为老夫听不出来?”

  赵孝骞惊愕:“这都能听出来?章相公简直神人也。”

  章惇:“…………”

  仿佛在夸他,更像在骂他……

  “子安不妨心平气和地说说,新政究竟哪里不对,老夫不记仇……”章惇谆谆善诱。

  赵孝骞瞥了他一眼:“你不记仇才怪,那么多元祐党怎么下去的,章相公难道不清楚?我不过是个闲散宗亲,章相公把我当透明人无视就好,新政也好,旧政也好,你们玩你们的,别拉我下水。”

  章惇心里堵得慌。

  跟赵孝骞确实化敌为友了,但这个朋友是真不好交啊,跟他聊天会气死。

  这种嘴上抹了砒霜的人,也配有朋友?

  此时已是深夜,群臣在宫门外不知不觉等了两三个时辰。

  今夜的宫门外很热闹,汴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基本都到场了,都在等着见证历史性的一刻,刘贤妃这一胎若生皇子,不出意外应该就是未来的大宋储君了。

  多年以后跟人回忆当年,想当年啊,太子殿下出生那一晚,我可是等在宫门外,第一时间等到了消息……

  这话逼味十足,无限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同时还强行跟皇家攀扯上关系,为了多年以后能吹嘘这么一句,群臣纵是困极了,仍舍不得离去。

  章惇与赵孝骞坐在小凳上,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另一边的赵颢像一只穿花蝴蝶,在群臣中飞来飞去搞社交。

  赵颢这人毛病不少,但有个无法否认的优点,那就是社交能力很强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谁都能聊半天,没几句就能处得像亲兄弟一样,至少表面上如此。

  赵孝骞端着茶盏,远远地注视着赵颢。

  作为亲儿子,赵颢交际花般到处与朝臣社交,看似爽朗开怀的表象下,赵孝骞还是敏锐地发现,赵颢的眼神里不时闪过几分焦虑忐忑。

  官家生子,赵颢焦虑个啥?

  快到丑时,宫门外群臣仍在聚集,突然听得宫楼上的钟鼓突然敲响,一下又一下,声音悠扬回荡在深夜汴京城的上空。

  闹哄哄的群臣顿时一怔,众人纷纷望向钟声传来的方向,接着宫门被缓缓打开了一线,郑春和穿着绛色官袍笑吟吟地走出来。

  “官家传旨,好教诸位仁公知晓,绍圣二年七月廿四,刘贤妃诞皇子一,母妃平安,皇子康健。”

  说完郑春和笑着朝群臣躬身行了一礼,转身进了宫门。

  沉重厚实的宫门再次缓缓关闭。

  群臣寂静许久,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国有正嗣,社稷万年!”

  众人纷纷欢呼雀跃,章惇也激动得不行,起身便面朝宫门,双膝缓缓跪拜。

  宰相带头,身后的群臣包括赵孝骞在内,跟着朝宫门跪拜。

第540章 不争即死

  “正嗣”的意思,是皇帝的嫡长子。

  也就是皇帝和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不过大宋这一代的皇帝子嗣不旺,赵煦登基十余年了,直到今晚才诞下第一个皇子,也非皇后所出。

  群臣有人高呼“正嗣”,这个字眼儿是有讲究的。

  众所周知,官家与孟皇后的关系很僵冷,从大婚之日起,赵煦基本就没宠幸过孟皇后。

  究其原因,夫妻性格感情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赵煦的皇后人选,是当年的太皇太后指婚的,孟皇后是太皇太后亲自挑选出来的人。

  就凭赵煦对太皇太后恨之入骨的心思,孟皇后纵是千般好万般强,赵煦打死也不可能宠幸她,让她给自己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