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海山
在他们的后面,则簇拥着5千多名前来围观的民众。要知道,迪基希一共也就不到三万居民,此时城中几乎已是万人空巷。
早上十点,在风琴、短号、竖笛和军鼓混合的乐声中,几面普鲁士黑鹰旗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普鲁士士兵身上蓝灰色的军装虽然破破烂烂,但身后却背着燧发枪以及行军背囊,队列非常整齐,甚至保持着阅兵式的间距,看上去简直不像是败军。
这一方面是因为普鲁士人过分强调队列训练——日常训练的七成以上都是练队列,士兵们对排队形成了极深刻的肌肉记忆。
另一方面则是约瑟夫的要求。他就是要展示出普军的“威武”。敌人越是显得强大,投降时的反差才会带来越强烈的冲击感。
投降的队列非常长,前后耗费一个多小时,才在千余名法军骑兵的“护送”下尽数抵达投降仪式的场地。
实际上这里只有7千多名联军士兵,其他的早就被分散圈在了各地的俘虏营,否则4万多人挤在这里,很容易发生混乱。
而后,一身笔挺的骠骑兵制服,头戴墨蓝色三角帽的约瑟夫在一众法国军官的簇拥下,走上了场地中间的橡木高台上。
四周的乐声顿时变得更加响亮,曲调也换成了威严肃穆的《亨利四世万岁》。
围观的人群跟着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王太子殿下万岁!”
“荣耀归于王太子殿下!”
“天主庇佑着神眷之子……”
“法兰西无可匹敌!”
其实这里大部分都是卢森堡人,他们在三四年前还在奥地利统治之下,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此时全身心地代入法国人的角色。
因为,法国确实太强大了,当法国人是真爽!
好在卢森堡人的“语言天赋”出众,德语、法语、卢森堡语都需要从小就精通,这个时候喊起来没有丝毫滞涩。
约瑟夫抬手示意军乐暂停。
就当众人以为他要发表一番“法兰西的辉煌与强盛”之类的演说时,却听到王太子高声道:“让我们为此战牺牲的法兰西勇士们默哀三分钟,是他们用无上的勇气和毅力击败了敌人。愿他们的灵魂在天堂永享安宁。”
四周瞬间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跟着约瑟夫交叉手指,低头摆出祈祷的姿势。
在场的法国士兵们无不眼圈通红。他们既是在缅怀死去的战友,同时更是感动于法兰西没有忘记他们的付出。
默哀结束,约瑟夫没有进行其他演讲,直接向身旁的贝尔蒂埃点头示意。
后者立刻高声道:“开始‘缴剑礼’!”
一名普鲁士准将面色凝重地缓步走上木台,从腰间解下剑柄上刻着鹰首的黄铜色佩剑,躬身将剑柄递向法国王太子。
台下的法国军官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那个上去缴剑的是谁?”
“不认识,但显然不是费迪南德。”
“好像是默伦男爵,乌克马克军团的指挥官。”
“费迪南德在哪儿?我确定马塞纳将军俘虏了他。”
“可能是他受了重伤……”
此时,站在木台下方,穿了一身普通的黑色礼服,将帽檐压得极低的布伦瑞克公爵却是感激地望向约瑟夫,心中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三天前法国王太子对他说的那番感人肺腑的话来。
约瑟夫义正言辞地说,“这场战争的失败完全不是您的责任,相反,您以出色的指挥,无畏的勇气,展现出了腓特烈大帝传承人的优秀军事能力。
“如果不是因为弗朗茨二世突然将克莱法特伯爵那3万大军调往南尼德兰,我军将面临一场极为艰苦的战争——那时您的军队还处于绝对优势,我并没有太好的机会。
“正是奥地利人自私而短视的行为,葬送了您可能获取的胜利。
“对于您,对于英勇的普鲁士军队,我始终报以应有的敬佩。所以,我认为您不该受到投降仪式的羞辱。”
此时,法国王太子真的兑现了承诺,保全了他的名誉。
当然,约瑟夫这么做绝不是因为敬佩这位普鲁士老将,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分化普、奥联盟——这两国为了争做德意志霸主,原本就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这次也是被英国强行捏合在一起对法宣战的。
只要能抓住契机,其实不难将他们的联盟拆散。
从历史上看,普鲁士也是退出反法同盟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
此外,就是布伦瑞克公爵在普鲁士军界的资历够老,能力又比较废。如果让他体面地返回普鲁士,或许仍会继续掌控普鲁士军队。
这样布吕歇尔那个“咬住就不松口”的疯狗、偏执狂就没有上位的机会了——约瑟夫上周已经得到消息,布吕歇尔竟然奇迹般地甩掉了法军的追击,逃回了普鲁士。
铺着红毯的橡木台上,约瑟夫握住默伦准将递来的佩剑,将折断的剑尖在后者右肩上点了三下。
这是约定俗成的仪式,代表普军将完全放弃抵抗,将军队的控制权交给胜利者。
而折断剑尖则是胜利者留给他们的体面,表示“荣誉未损,仅利刃折”。
周围再次响起密集的鼓点。围观的人群发出比之前更激烈的欢呼声。
木台前的空地上,普鲁士士兵开始依次将武器装备丢入木栅栏中,发出有节奏的“邦邦”撞击声。
不多时,燧发枪和背囊便已堆得如小山一般,黑色的枪管反射着阳光,充满了肃杀的气氛。
在场的记者和民众在这一刻才充分意识到,面前的这支威武的普鲁士大军,已经被法国人,被台上手持敌人佩剑的王太子,所彻底击败了!
第849章 英国人,请看好了
在受降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布伦瑞克公爵带着400名士兵——其中还包含几十名骑兵,以及两门大炮,以彰显“建制完整”——在法军的礼送下,返回了普鲁士。
与此同时,约瑟夫也离开迪基希返回巴黎。
莱茵兰的战局已经没什么需要他过问之处了。
科隆要塞在马塞纳的重兵围攻之下,被法军占领只是时间问题。
等控制了科隆之后,整个莱茵兰地区将彻底断绝与德意志的联系。盖尔登、亚琛、克莱沃等地在没有联军增援的情况下,只有投降一种结果。
眼下约瑟夫所考虑的,是要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然后开始消化战果了。
北至克莱沃、科隆,南至曼海姆,法国此战的收获可谓极大。
包括整个莱茵兰在内,莱茵河西岸已全在法国的手中了。
也就是说,法国人梦寐以求的“自然边界”已经实现。
如果经营得好,未来法国就能据莱茵河而守,国家的战略安全保障成倍提升。
这是能够荫及法兰西的后代子孙们的巨大成就!
以后就是法国周边出现强国,想要对法国发起进攻,首先就得面对莱茵河这道天堑。
而法国再不用劳民伤财地搞什么马奇诺防线。
敌人也别想着能从比利时绕道进攻法国——现在布鲁塞尔也是法国领土了。
当然,如何真正吃下莱茵河西岸,也绝非容易的事情……
正当约瑟夫望着窗外出神之际,坐在马车对面,额头扎着绷带的勒费弗尔开口道:“殿下,您真的打算释放那些普鲁士降兵吗?”
勒费弗尔在罗德斯豪森围攻战中受了伤——炮弹掀翻了他的战马,他坠马时头部撞在了石头上——约瑟夫便让他跟着自己的车队返回法国疗伤。毕竟自己的“宝石XI型”的舒适性和速度都要超过军队的制式马车一大截。
约瑟夫点头:“如果布伦瑞克公爵能说服普鲁士退出反法同盟,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实际上,我原本就打算让塔列朗先生去波兹坦,以释放俘虏为条件,换取普鲁士中立。
勒费弗尔斟酌道:“殿下,可如果普鲁士违背承诺,再次将这些部队投入对我国的战争……”
约瑟夫笑了笑:“您无需担心。对于普鲁士来说,目前法国只是个遥远且不好惹的对手。
“而奥地利则是他们鼻子底下的威胁。
“如果普鲁士只剩下最后一点儿可用的兵力,他们一定会用来对付奥地利。
“其实就算威廉二世不想要这4万俘虏,我还得强行给他送回去。”
勒费弗尔打仗的本事不错,但在国际政治方面就不怎么擅长了,当即疑惑道:“这是为什么?”
约瑟夫道:“在我们没有彻底击败英国人之前,必须要继续维持普、奥之间的平衡。
“普鲁士在卢森堡损失了国内超过一半的兵力,而且大部分都是精锐部队。
“如果奥地利联合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国对普鲁士发起围攻,普鲁士很可能会一蹶不振。那么奥地利将真正掌控整个德意志。”
勒费弗尔握拳高声道:“殿下,那我们何不直接攻入维也纳?让奥地利永远失去统一德意志的能力!”
约瑟夫笑而摇头:“相信我,占领奥地利对法国没有任何好处。反倒会为我们制造出一个强大的敌人。”
他很清楚,历史上拿破仑就是如勒费弗尔所说那般去做的。
法国大军横扫德意志邦国,北平普鲁士,东灭奥地利,看似威风八面,短时间内也确实攫取到大量的战争红利。
但结果呢?
在民族觉醒的十九世纪,想要真正吞并广大德意志地区几乎是痴人说梦。德意志人必将同仇敌忾,将法国赶出德意志地区。
而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四分五裂的德意志邦国不再区分你是普鲁士人还是巴伐利亚人,大家都会在德意志民族的大旗下,跟法国占领军拼命。
最终德意志走向大融合,强大的德国诞生。
或许之后还会有一个“铁血宰相”或是美术学院落榜生对法国发起挑战,令法国整整一代年轻人被搅碎在战场上。
就算法国运气很好,真能一次次压下德意志地区的反抗,一个从大西洋东岸一直延伸到巴尔干地区的庞大的法兰西,也必然会引起俄国的警惕。
俄国立刻就会放下和奥斯曼的恩怨,联手“帮助”德意志人复国。
所以拿破仑当年所面对的国际局势,在他决定横扫德意志地区时,就已经注定了。
总有人说拿破仑进攻俄国是战略败笔,最终导致了满盘皆输。如果他见好就收,稳固占领的德意志领土,跟俄国和平相处,就会如何如何。
但实际上,那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就算拿破仑不进军莫斯科,等俄国缓过一口气来,也一定会兵发德意志的——俄国人绝不可能坐视一个一统西欧和中欧的法国出现。
所以对于法国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德意志地区的碎片化,加大各邦国之间的嫌隙。
在他们不断内斗中,法国借助“调停”来获取利益。
然后,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对付英国这个搅屎棍上。
如果没有英国在欧陆之外策应,法国在欧陆将不再会有任何敌手,经过长时间的稳步经营之后,未必没有重现罗马辉煌的可能!
在约瑟夫的车队行驶到凡尔登时,当地的邮政官员给他送来了凡尔赛宫通过沙普信号塔发来的信件。
信是布里安大主教写的,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伊比利亚-亚平宁峰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只等王太子殿下回到巴黎,就能立刻开幕。
约瑟夫的脸上浮现出微笑。
这场峰会是他用来构筑自家阵营的“发令枪”。
是的,比起在占领地掠夺一点儿财货,还要招人憎恨,这才是获取战争红利的最佳手段!
英国人可以依靠自身的财力和对海洋贸易的控制力,拉出反法同盟。
那么法国也可以借助这场战争的胜利,打造反英同盟!
第850章 超越了太阳王
10月27日。
巴黎。
圣米歇尔大道上铺着猩红色的地毯,一直延伸至圣米歇尔广场前。
身着白底带红色花纹军装的瑞士卫队手持长矛,侍立在道路两侧。
在他们身后,则是不计其数的巴黎市民——这一天全巴黎的人就没有别的事要做,几乎都云集于此等待迎接王太子入城。
很多人在两天前就来到这里排队,这才获得了一个立锥之地。
就连隔着二十几排人,几乎已经看不清大道上情形的围观者,那也是昨天凌晨就等在这儿的。
早上十点,随着持续不断的礼炮轰鸣声,人群开始激动地探头张望。
远处的道路上,50多名军乐手排成方阵,昂首挺胸地走来。
后面则是几十个小孩子,抱着陶罐,将里面的矢车菊花瓣铺在地上。再后面跟着巴黎圣母院的教士,向四周泼洒圣水。
人群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因为他们看到了数百名亲卫簇拥着的王太子殿下的身影。
“王太子殿下万岁”,“愿天主保佑王太子殿下”之类的喊声此起彼伏。还有不少人模仿着近卫军团的鼓点声,敲打手里的铜盆。
随着约瑟夫缓缓前行,道路两侧的人们纷纷躬身行礼——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不只是因为规定的礼仪才这么做,而是对面前的年轻人无与伦比的敬仰与崇拜。
法军在卢森堡取得大捷的消息早已传遍街头巷尾,与之一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尼德兰大捷、意大利大捷和地中海海战的胜利。
法国民众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扬眉吐气地庆祝胜利了。
上一篇: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下一篇:毒誓一九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