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69章

作者:天海山

  中路的俄军在王领第三师悍不畏死的压迫之下疲态尽显,但依靠人数优势,将步兵线列摆得非常厚实,倒还能咬牙和波军保持对射。

  然而,红色的翼骑兵出现了。

  他们身后那些晃动的轻柔羽翼却如同重锤,来回砸在俄国步兵的心脏上。

  左翼的俄国步兵慌忙调整阵型,拉出一个向东的三排横面,以抵挡骑兵冲击。

  不过,俄军的训练水平原本就不高,加上持续急行军之后极度疲惫,直到东布罗夫斯基已经冲到了面前,队形仍旧是歪歪扭扭。

  翼骑兵们纷纷收起骑枪,拔出了马刀。

  红色的洪流从左翼的俄军步兵面前疾掠而过,马刀如同一支支画笔,在战场的画布上涂抹出大片鲜艳的红色。

  俄军后方,卡霍夫斯基很快接到了哥萨克被击溃的消息,顿时脸色铁青。

  他倒是很有经验,毫不迟疑地命令两翼包抄的军团立刻收回,同时将仅剩的两个皇家普隆斯克骑兵中队,大约300名骑兵,派去拖延波兰骑兵的进攻。

  这两个骑兵中队原本是他用来当作卫队使用的,但眼见中路军不保,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终于,在东布罗夫斯基第三次冲向俄军防线时,抓到了难得的空隙。

  十多名翼骑兵迅速从缺口切入,后面的队友立刻跟上,将俄军左翼撕成了大小不等的两块。

  而侧翼的崩溃造成的恐慌很快蔓延到整条步兵线列上。

  王领第三师的士兵们顿觉敌人的火力持续减弱,立刻加强了攻势,在东侧的一小段上,甚至发起了白刃冲锋。

  东布罗夫斯基率队完成了对俄军左翼的穿凿。在他们面前,仅剩下一个慌忙赶来的俄国步兵团,大约1300来人。

  他看了看身后已经略显疲惫的翼骑兵们,又转头眺望远处高地上依稀可见的俄军指挥所,犹豫了片刻,最终重重叹了口气。

  士兵们的体力所剩不多,战马也很累了,不大可能冲破这些步兵的防线。

  就在此时,他身后隐约传来了长号的声音。那是撤退的信号。

  东布罗夫斯基摇了摇头,如果自己手中再多300骑兵,如果大家的体力还够,或许,战争就会在今天结束。

  他遗憾地拨转马头,命令撤退。

  波军临时指挥所里,柯斯丘什科看到己方军队在敌人收回来之前都顺利撤离战场,也是松了口气。

  此时已接近下午4点,以俄军此时混乱的样子,是不可能再发起攻击了。

  明天,还有一天。

  两小时后,参谋向柯斯丘什科汇报了伤亡情况。

  他的士兵们非常英勇,打得三倍于自己的敌人狼狈不堪,但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步兵伤亡1300多人,骑兵伤亡97人,大炮也损失了2门——他这边一共只带了3门。

  也就是说,明天的战斗,他只有8600多名士兵可用。

  俄军那边的伤亡情况不太清楚,但估计应该还有至少2万6千人可用。

  而明天卡霍夫斯基肯定不会再分兵出击,留给自己机会了。

  柯斯丘什科皱眉看向地图,半晌之后,向传令官道:

  “命令全军向萨尔吉尔河移动。帕斯比茨基营负责掩护。”

  萨尔吉尔河就在辛菲罗波尔东侧1英里处,好在克里米亚的冬天比较温暖,那里仍未结冻。

  就在柯斯丘什科与敌军厮杀的同时,什维赫齐茨也开始向巴赫奇萨赖城发起了猛攻。

  巴赫奇萨赖的城防是以前奥斯曼人修建的,看起来颇为华丽,不过并不算坚固。

  清晨时分,守城的俄军就看到上千名波兰士兵正从东侧逼近。

  他们并没有太过在意。

  波兰人之前曾以比这多好几倍的兵力发起过攻击,他们都轻松守住了。

  不过俄军很快就发现,这次波兰人的火力完全不似之前那边稀稀拉拉,而是,极为猛烈。

  千余名波兰士兵以散兵阵型,抵近到城下80步外,不断向城下的俄军步兵线列进行射击。

  俄国人很快就被这密集的火力打得有些发懵,依靠城头的大炮,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就在此时,什维赫齐茨亲自率领炮兵营,拖着5门大炮一直抵近到城下150步远处,这才停了下来。

  对于大炮来说,这几乎算是贴在脸上了。

  俄国人大惊失色,慌忙将城上的大炮瞄向了这边。

  什维赫齐茨大声吩咐士兵们固定炮架,搬运弹药。

  几分钟后,俄军的3枚炮弹落在了他们身侧不远处,砸出了两个深坑,而后蹦跳着向后飞去。

  而波兰炮兵也开始装填弹药。

  俄军指挥官特鲁尼科夫被这种玩命的架势吓得冷汗直冒,想要派步兵去驱赶大炮,但耳边密集的枪声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很快,波兰人的大炮也爆发出了怒吼。

  5枚炮弹猛地拍在城墙上,顿时碎石乱飞。

  尤其是其中还有1门24磅炮——那是从库尔斯克要塞里搬来的——在城墙上留下了一个成年人手臂深的大坑。

  俄军炮兵也拼命加强还击的火力。

  城头发射的炮弹借助下落势头威力极大,即使落在波兰炮兵五六米外的地上,砸出的碎石都能将人重伤。

  两名波兰炮兵当即发出痛苦的闷哼,倒在了血泊之中。

  立刻就有两人从后面跑了上来,一言不发地接手他们的工作。

  波军大炮再次喷出烈焰。

  这次24磅炮直接将城墙上端轰飞,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

  俄国指挥官这才反应过来,对炮兵挥手大喊:

  “蠢货,换葡萄弹!”

第725章 最后的对决

  “砰,砰——”

  几枚炮弹从城头飞来,半途又散成了几十颗鹅蛋大小的铁球,瞬间扫过城下的波兰炮兵阵地。

  什维赫齐茨就听到有炮弹从自己头上掠过,铁球摩擦空气的声音刺得他耳朵一阵发酸。

  但他丝毫没有挪动脚步,只是用最快的速度确认炮兵的损失,并大声对身后的传令官喊道:

  “2号炮的点火手,4号炮的炮长和装填手,5号炮的……”

  随着传令官向更后方传达命令,几名后备炮兵立刻顶了上来。

  实际上,就连什维赫齐茨上校也有替补——如果他中弹,多尔兰中校就会上前,接替他的位置。

  但,大炮却绝不能退后半分!

  就这样,在那门24磅炮射出第27枚炮弹,在它的周围躺满了士兵尸体的时候,巴赫奇萨赖城东侧的一段终于轰然倒塌。

  什维赫齐茨的眼中闪过如释重负的微笑,转身,向传令官挥了一下手。

  无需他多言,战斗部署是早就做好的,四周很快响起了密集的军鼓声。

  “冲啊!”

  “为了祖国!”

  “宰了俄国狗杂种!”

  上千名波兰步兵大声咆哮着,如愤怒的野兽般,迎着漫天的枪弹和炮弹,朝城墙的缺口处,狂奔而去。

  特鲁尼科夫也慌忙喝令俄军赶往那里防御。

  双方很快就顶在仅容四五个人并排通过的缺口前,大声咒骂着,相互举枪对射。

  但只持续了3分钟,俄国人便被压得开始向后退缩。

  就在这时,堵缺口的俄军士兵身后突然传出枪声,三四个俄国人当即后背中弹,扑倒在地上。

  几十名城中的反抗军高喊着奥斯曼语,躲在房屋或树木的后面,向他们不断射击。

  俄军下意识地就转身反击,十多名距离最近的波兰士兵立刻抓住这一时机,纵身从城墙的缺口,跳了进去……

  不多时,城头上的俄军大炮先后停止了射击。

  波兰炮兵们对视一眼,发出阵阵欢呼声,而后三两下钉死炮门,将大炮推倒,也拿起燧发枪,高喊着向城墙上的缺口冲去。

  下午两点多,特鲁尼科夫带着仅剩的400多名俄军士兵,和十几个俄国官员弃城,向南逃去。

  什维赫齐茨和他勇敢的士兵们仅用7个半小时就将巴赫奇萨赖打了下来。

  什维赫齐茨四下打量着这座曾经的克里米亚汗国国都,正和参谋商量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里造成最大的破坏,就突然看到城北冒起了浓浓黑烟。

  很快,一名军官向他报告,说那是奥斯曼抵抗组织的人正在屠杀俄国贵族,并放火焚烧他们的房子。

  什维赫齐茨愣了一下,旋即露出笑容,转头对参谋道:

  “没错,破坏工作交给奥斯曼人才是最合适的。”

  虽然克里米亚的居民大多为来自俄国南部的哥萨克人,但奥斯曼人统治了这里数百年,他们人数虽少,但却有着上位者的骄傲。

  但自从波将金率军占领克里米亚之后,奥斯曼人就变成了被歧视的下等民族。

  眼下,城里已没有俄国驻军,他们积蓄了近十年的怒火,立刻就爆发了出来。

  什维赫齐茨略做思索,对参谋道:

  “让士兵们尽快休整,我们明天清晨出发。”

  “是,营长大人。”后者点头,又问道,“我们是去增援柯斯丘什科将军?”

  “不,”什维赫齐茨抬头向东望去,“我相信,如果将军知道这边的情况,肯定也不希望我们去增援他。我们去喀法港!”

  喀法是克里米亚最东侧的港口,担负着亚速海和黑海之间的中转任务,算是克里米亚除了巴赫奇萨赖之外最重要的地方。

  次日一早,1700名波兰士兵在巴赫奇萨赖城中火光的映照下,排着整齐的队列,向东走去。

  ……

  “注意队列间距!”

  伴着萨尔吉尔河涔涔的水流声,波兰军官在对步兵线列做着最后的调整。

  这两条线列阵紧邻着河西岸,萨尔吉尔河就在他们身后不到200步远的地方。

  柯斯丘什科将军队布置在这里,不是为了搞“背水一战”激发士气——能跟他一起深入俄国的士兵,士气绝对不用怀疑——而是杜绝俄军利用人数优势从背后包抄。

  他要在这里跟卡霍夫斯基进行一场没有任何取巧的正面对决。

  卡霍夫斯基吃了昨天的亏之后,显然也谨慎了很多。

  俄军小心翼翼地缓慢推进,几个军团之间始终保持能够随时相互支援的间距,直到早上10点半,才终于看到了河边的波兰军旗。

  俄国人的4门大炮最先发出了轰鸣。

  炮弹越过战场前方的波兰散兵的头顶,钻进单薄的步兵线列之中,顿时扬起了大片血花。

  但波兰的步兵线列却如同风中的桦树林一般,只在原地站得笔直,狂风纵然能将他们折断,却无法让他们移动分毫。

  20分钟后,炮击停止。

  俄军以两个精锐掷弹兵营为核心,发起了全线进攻。

  伴随着散兵的试探性交火,灰色和白色的两条步兵线列越来越近。灰色的长而厚实,白色的短而单薄。

  终于,在双方相距70步左右时,俄军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停住脚步,举枪瞄准。

  “射击——”

  爆竹般密集的枪声随即响起,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

  对面的波兰人应声倒下了30多人,但整条步兵线列仍是一动不动,士兵们只在硝烟飘到脸上时,才会微微皱一下眉。

  俄军步兵线列再次前进,齐射,继续前进……

  很快,双方之间的相距已仅剩不到40步,波兰人硬扛了4轮齐射,有近300名士兵中弹牺牲,却依旧没动。

  他们在忍耐。

  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