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368章

作者:天海山

  这样一来,莫济里方向的俄军就仅剩下不足4万人了。

  而他们对面的波兰军队却有近5万。

  别说让俄军继续向前推进了,波兰人占据兵力优势之后,甚至可能组织反攻。

  原本速战速决的波兰战略显然已经无法实现。

  而以帝国目前的财政情况,很可能无法支持旷日持久的国战。

  最终俄波战争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已经变得无法预测了。

  ……

  25天后。

  克里米亚。

  波兰远征军指挥所。

  柯斯丘什科翻着手里的编制报告,对参谋道:“把这300人交给什维赫齐茨指挥吧。他们中有不少参加过俄土战争,应该能起些作用。”

  是的,在他兵围巴赫奇萨赖的这段时间里,当地的奥斯曼人纷纷前来要求加入他的军队。

  总数超过了600人。这还是柯斯丘什科精挑细选的结果,否则能凑出上千人的奥斯曼军团来。

  就在这时,东布罗夫斯基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地看向总指挥官,只说了一个单词:“来了。”

  柯斯丘什科点头:“比我预计的晚了几天。有多少人?”

  “接近3万。”东布罗夫斯基道,“指挥官是卡霍夫斯基。”

  “嗯,看来俄国人不敢轻视我们了。”

  “仍按照原计划执行?”

  “是的。”柯斯丘什科上前拍了拍骑兵指挥官的胳膊,笑道,“我们吸引来了莫济里的俄军,已经算是成功了。

  “剩下的,就放手去干吧,不论能取得多少战果,都是天主对我们的恩赐。”

  东布罗夫斯基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这么多敌人,不知道我们能否坚持两天?”

  按照他们最初的预估,俄军最多会派来2万人,现在却多了这么多。

  实际上,卡霍夫斯基从莫济里调了3万5千人南下,但由于一路急行军导致不断有士兵掉队,等赶到克里米亚就只剩下不到3万人了。

  接到柯斯丘什科命令的波兰军队立刻动了起来。

  什维赫齐茨上校指挥2千波兰士兵和6百奥斯曼军团,继续猛攻巴赫奇萨赖城——这回将是真打,而不再是摆样子了。

  柯斯丘什科则率领1万主力部队,前往克里米亚中西部的辛菲罗波尔一带阻截卡霍夫斯基的俄军。

  是的,柯斯丘什科很清楚自己这支部队根本不可能返回波兰,他要做的就是,在被敌军击溃之前,尽可能地对俄国造成重创。

  他给了什维赫齐茨两天时间,攻破巴赫奇萨赖城,并进行破坏。

  也就是说,柯斯丘什科需要拖住三倍于自己的敌军整整两天。

  而克里米亚中部都是平原地带,根本无险可守。

  只能依靠面对面的厮杀,来阻滞敌人。

  当天中午,柯斯丘什科已指挥军队在辛菲罗波尔南侧地势较高的缓坡上,布置起数条步兵线列。

  日后,克里米亚的首府辛菲罗波尔眼下还只是个中转物资的小镇,没有任何可用的防御工事。

  不到一个小时,俄军的前锋便已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柯斯丘什科纵马从士兵们面前经过,并未做什么慷慨激昂的演讲,只是举起佩剑,高声道:“用我们的生命,捍卫祖国!”

  所有波兰士兵顿时都用力挺起胸膛,发出震天的呼喊:“用我们的生命,捍卫祖国!”

  “用生命捍卫祖国!”

  他们所有人从离开波兰的那一刻起,就根本没打算活着回去。

  这句话其实早就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眼下,只是去实践它而已。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却又如烈焰般在胸中燃烧!

  下午三点,卡霍夫斯基率先发起了进攻。

  由于俄军是一路急行军而来,导致他们的大炮并不比波兰人多。

  所以在简单对射了一阵之后,俄国人便发起了正面突击。

  与此同时,卡霍夫斯基仗着巨大的兵力优势,还分出了7个步兵团,从两翼向波军进行包夹。

  然而,令卡霍夫斯基没想到的是,柯斯丘什科根本没准备死守,在俄军开始移动的瞬间,王领第三师便从正面对攻了上去。

  波兰人以决死的心态,伴随军鼓声,如同冰冷的机器一般,坚定地一直冲到了距离俄军中路不足60步外。

第723章 血战克里米亚

  几乎俄军士兵都认为,自己这次是千里迢迢赶来克里米亚“虐菜”的,所以当波兰人骤然怼到了他们脸上时,不禁都有些懵。

  “瞄准——”

  波兰的阵形在高速移动之下,显得有些凌乱,但士兵们举枪的动作却整齐划一,充斥着一往无前的肃杀气势。

  俄军那边显然慢了一拍,也不知是被这气势所影响,还是之前长时间赶路,导致体力下降的原因。

  “射击——”

  波兰军官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大声下达命令。

  “为了祖国!”近5千名波兰步兵不约而同地爆发出雷鸣般的咆哮,同时扣动扳机,将胸中的仇恨与怒火,用燧发枪宣泄向对面的俄国人。

  密集的枪弹如暴雨般扫过俄军阵地,带起大片碎肉和血花,顿时惨叫声响成一片。

  “装弹——”波兰军官们的命令再次响起。

  而俄军这边足足用了十来秒钟才从慌乱中反应过来,开始纷纷举枪反击。

  由于人数优势巨大——卡霍夫斯基的中路军足有8千多人——所以齐射虽显得稀稀落落,但仍令上百名波兰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但波兰人似乎根本看不到战友的伤亡,甚至鲜血溅到了脸上也不去擦一下,只是默默地完成一个个装填动作。

  他们没有什么悲伤的情绪,因为他们已做好了随后就去陪伴牺牲战友的准备。

  “向前7步!”

  “瞄准——”

  当波兰人再次齐刷刷地举起燧发枪时,俄军士兵的心中竟不由得涌起了阵阵恐惧感。

  阳光照耀下,他们已能看到那些波兰人的神色,冰冷而刚毅,完全就是来搏命的架势。

  “发射——”

  “为了祖国!”伴随着响彻战场的喊声,火光迸射,硝烟弥漫,数千发铅弹瞬间钻入俄军阵中。

  数十名俄国士兵哀嚎翻倒,似乎是受不了波兰人那巨大的压迫感,竟有人开始向后退缩。

  是的,仅仅两轮齐射,就令俄军中路军出现了动摇!

  就在此时,400多名身着红色军装,背插威风的羽翼的波兰翼骑兵出现在了战场东侧。在他们身后,还有300名普通游骑兵,但此时也是高举马刀,气势丝毫不弱于翼骑兵。

  东布罗夫斯基亲自冲在最前面,用手中的马刀指向俄军左翼,大声喊道:

  “保持阵型!冲啊!”

  骑兵们立刻跟着兴奋地喊了起来:

  “冲啊!”

  “让俄国佬知道厉害!”

  “啊哈,我们来了!”

  东布罗夫斯基趁俄军侧翼还未完成合围,直接从敌军内侧的间隙,插了上来。

  这一行为虽然极为冒险——合围的俄国步兵很可能堵死他们的退路——但如果能完成对俄军中路的穿插,就有可能直接击溃卡霍夫斯基军团。

  卡霍夫斯基作为俄军成名的老将,此时通过望远镜看到这支不要命的波兰骑兵时,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当即命令在步兵后方待命的两个哥萨克骑兵营前去拦住波兰骑兵,想了想仍觉不放心,又从后备军中抽了一个步兵团,去填堵中路步兵线列可能出现的缺口。

  十多分钟后,近两千名哥萨克骑兵绕到了中路军的左翼,草草整理了一下阵型,便朝着对面的波兰骑兵,冲了上去。

  东布罗夫斯基立刻就听到了1里外的隆隆马蹄声。

  他没有丝毫惧色,示意士兵们压住速度,调整为箭头阵型,而后用马刀向前方漫天的尘土一指,嘶声怒吼:

  “祖国正在注视着我们!跟我击溃敌人!”

  数百名骑兵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

  “为了祖国!”

  “撕碎他们!”

  “冲啊!”

  翼骑兵组成的红色箭头开始逐渐加速,骑士们纷纷俯下身子,将骑枪夹在腋下,直指向前。

  哥萨克骑兵起初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试图直接冲垮波兰人,但此时却发现,对面竟如同一道红色的雷霆,正劈向自己这边。

  最前面的百余名骑兵不由自主地收慢了速度。军官并未斥责他们,而是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一拉马缰,喊道:

  “这群疯子!快,向左前方转向!贴着波兰人右侧交错!”

  是的,电影里常见的那种两队骑兵面对面轰然撞在一起的情形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骑兵一旦对撞,双方就会立刻变成后队踩踏前队的“事故现场”,因为后面疾驰的骑兵根本停不下来。

  结果必然是两队蠢货都被自己人踩得稀烂。

  所以在骑兵正面交锋时,双方会选择交错而过,并趁机砍杀对方。

  当然,意志力不够坚强的一方通常会先行转向,这样就会令自己的腰腹位置,暴露在对方面前。

  而这次,波兰骑兵似乎根本没有转向的意思,直接将速度拉到最高,笔直朝哥萨克砸了过来。

  直到双方相距不过六七十步时,东布罗夫斯基才稍稍拨转马头,从哥萨克骑兵的右侧疾驰而过。

  翼骑兵作为波兰最优秀的精锐,骑枪刺出几乎就没有落空的——要知道,骑枪可比马刀难掌握得多,但在骑兵对攻之中,也能利用长度取得巨大的优势。

  在双方交错而过的短暂瞬间,就有上百名哥萨克骑兵惨叫着被刺落战马。

  主要是左侧的翼骑兵够不着敌人,否则这个数字至少得翻番。

  就连跟在后面的波兰游骑兵,也利用敌人提前转向而带来的优势,收获了十几个人头。

  待双方交错而过,东布罗夫斯基命令重新整队,转头看了眼东南方向的哥萨克,露出不屑的冷笑,指向俄军步兵中路,高声道:

  “跟我击穿他们!”

  哥萨克指挥官原以为波兰骑兵会掉头来追击自己,跑出了近两公里后,才发现对方竟然直扑己方步兵而去,顿时心中一惊,来不及整队,便慌忙下令转向,去救中路步兵。

  然而,当他们乱糟糟地完成了掉头,速度还没跑起来,就愕然看到,远处的红色骑兵队列划了个优美的弧线,从左前方朝自己疾驰而来。

  哥萨克指挥官顿时惊慌失措地嘶吼:

  “列队!不要乱,窄纵列……”

  只是,哥萨克虽然悍勇,但军事素质却真心不怎么样。

  恰逢骤变,有人在朝步兵那边赶,有人开始列队,还有人不知所措地愣在原地。

  仅仅几分钟后,红色的雷霆便再次劈了下来。

第724章 攻城

  队形对于骑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队形整齐的打队形散乱的简直就是老子打儿子。

  东布罗夫斯基率领翼骑兵如同热刀切黄油一般,毫无阻滞地从乱糟糟的哥萨克骑兵之间穿凿而过,将俄国骑兵“切”下了一大块。

  在锋利的骑枪威胁下,哥萨克开始慌乱地四散奔逃。

  东布罗夫斯基见状,当即吩咐300名游骑兵追击人数最多的那股哥萨克——骑兵一旦形成崩溃,就算后面跟两条狗也能撵得他们到处乱跑。

  他自己则聚拢翼骑兵,再次用马刀一指俄军中路的步兵,沉声喝令:“击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