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260章

作者:商十九

对声音的敏感度比我们还高。

电话接通时。

能听见背景里竹条摩擦的声响。

李师傅听完想法后。

突然笑起来。

这活儿有意思。他说。

明天带工具过去。

现场量尺寸编。

让竹子自己决定弧度。

挂掉电话后。

苏淮走到厂房角落。

那里堆着些废弃的铁皮桶。

是之前拆迁留下的。

他拿起根竹棍。

依次敲打不同的桶身。

高低错落的声响。

像组天然的编钟。

这些可以当节奏组。他说。

比架子鼓更有故事感。

林溪掏出手机。

拍下铁皮桶的位置。

我标上音高。她说。

到时候按音阶排列。

糖画师傅的小锤。

可以当鼓槌。

陈默突然想起什么。

从包里掏出个录音笔。

昨天收到个特殊的声音投稿。他说。

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沙沙的翻书声。

夹着铅笔在纸页上写字的轻响。

是位老教师录的。陈默说。

他说这是讲台的声音。

苏淮把录音笔贴近耳朵。

翻书声里。

能隐约听见孩童的窃窃私语。

像藏在时光里的回声。

这个可以做间奏。他说。

放在音乐会的中段。

让节奏慢下来。

像回忆突然闯进脑海。

林溪从包里拿出本旧笔记本。

是她收集声音633时写的日记。

她翻开其中一页。

对着麦克风读起来。

三月十七日。

糖画碎裂的声音里。

藏着阳光的味道。

苏淮突然有了主意。

我们可以加段朗诵。他说。

用声音日记串联全场。

每个章节配种主题声音。

陈默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

开始草拟音乐会流程。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

和录音笔里的翻书声重叠。

像两段时空的书写声在对话。

第一章叫时光的痕迹。他念道。

用老厂房的敲击声开场。

接缝纫机和开盘机的声音.

第397章 苏淮提议:调整声音顺序,从雾到阳光的节奏

顺序可以调整下。苏淮蹲在铁皮桶旁。

手指敲出摩斯密码般的节奏。

先让开盘机的天气预报出声。

接着是缝纫机的皮带转动。

最后用砖块敲出渐强的节奏。

像从雾里慢慢走到阳光下。

林溪在笔记本上画出声音流程图.

用不同颜色标注声波的起伏。

我给每个章节画声波图腾。她说。

投影在墙上当视觉伴奏。

第一章852的图腾用齿轮和棉1线。

缠绕出时光的形状。

陈默突然指着厂房的天窗。

如果当天下雨呢?他问。

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

会不会打乱编排好的节奏。

苏淮走到窗边。

用手掌接住从缝隙漏下的阳光。

那就加段即兴的雨声。他说。

让铁皮桶接住雨滴。

糖画师傅的小锤改成雨刷。

在桶沿上划出旋律。

林溪立刻掏出手机。

查了下周的天气预报。

有百分之三十的降雨概率。她说。

我准备些防水的录音设备。

就算不下雨。

也可以用喷雾瓶模拟雨滴。

留个和天空对话的接口。

夕阳西沉时。

李师傅带着竹篾和工具来了。

他绕着厂房走了三圈。

用脚步丈量空间的长宽高。

共鸣箱要挂在桁架正中央。他说。

那里是声音的心脏位置。

竹篾要用三年生的楠竹。

纤维韧性刚好能接住低频。

苏淮注意到李师傅的手指。

关节处有层厚厚的茧。

捏着竹篾时却异常灵活。

像在编织无形的声波。

编的时候要留些细缝。他提醒道。

让声音能呼吸。

李师傅笑了。

你不说我也会留。他说。

去年编竹篮时。

留了个月牙形的缝。

装进去的桂花。

香味能多飘三天。

陈默把折叠椅搬到角落。

架起摄像机。

我要记录整个编织过程。他说。

这本身就是场声音艺术。

竹篾碰撞的噼啪声。

刀片切割的沙沙声。

手指穿梭的摩擦声。

在空旷的厂房里织成网。

苏淮把录音笔放在编织现场三米外。

这个距离能录到空间混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