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下次我们去海边录音,”他举起贝壳哨,“录真正的海浪声。”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
像已经听到了大海的召唤.
竹编坊的团队收拾东西时。
小宇的妈妈走过来。
递给苏淮一张纸条。
上面是小宇画的波浪。
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谢谢”。
苏淮把纸条放进文件夹。
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
夕阳西下时。
团队扛着设备往回走。
身587后的广场上。
互动装置还在偶尔发出声音。
像大海在轻轻呼吸。
苏淮回头望了一眼。
觉得那些声音。
会一直留在广场上。
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就像海浪永远会记得沙滩的形状。
接下来的几周。
他们开始准备海边录音之旅。
苏淮列了长长的设备清单。
防水麦克风,便携录音笔,防风罩。
李师傅在做新的皮影。
用防水的材料做了条美人鱼。
尾巴能发出沙沙的响声。
钢琴女生改(bgab)编了《海的声音》。
加了更多自然的元素。
张师傅的孙女收集了好多空瓶子。
准备做成简易的海浪鼓。
电子合成器男生调试着便携音箱。
确保在海边也能清晰播放音乐。
出发那天。
团队带着孩子们坐上大巴车。
每个人都背着自己的设备。
张师傅的孙女举着贝壳哨。
一路吹着不成调的旋律。
小宇望着窗外。
手指轻轻敲打着自己做的陶哨。
像在和大海打招呼。
苏淮举着摄像机拍摄。
镜头里孩子们的笑脸。
比车窗外的阳光还亮。
“我们今天要录十种海浪声,”他对着镜头说,“还要捡最特别的贝壳。”
电子合成器男生突然播放起《海的声音》。
车厢里顿时响起欢快的歌声。
李师傅的美人鱼皮影从包里探出头。
随着歌声轻轻晃动。
像在海里游来游去。
大巴车到达海边时。
孩子们立刻欢呼着冲下车。
沙滩上顿时响起各种声音。
踩沙子的沙沙声。
海浪拍岸的哗哗声。
孩子们的尖叫声。
苏淮举着摄像机跟在后面。
觉得这是最动听的自然交响曲。
“先分组行动,”他拍手召集大家,“一组录海浪,二组捡贝壳,三组做沙滩乐器。”
孩子们立刻分成小队。
张师傅的孙女带着捡贝壳组。
蹦蹦跳跳地冲向海边。
小宇跟着录音组。
手里拿着个小录音机。
认真地对着海浪录音。
李师傅在沙滩上搭起简易幕布。
美人鱼皮影在阳光下。
投下美丽的影子。
钢琴女生和电子合成器男生在调试设备。
把便携音箱放在礁石上。
播放着《海的声音》专辑。
音乐混着海浪声。
像真的有鲸鱼在唱歌。
苏淮举着摄像机在各组间穿梭。
镜头里孩子们的小手。
捧着贝壳的样子。
像捧着易碎的星星。
有个小男孩把耳朵贴在贝壳上。
突然惊喜地喊:“我听到大海的心跳了!”
其他孩子立刻围过去.
第323章 男孩贴耳贝壳喊,听见大海心跳了
争先恐后地把耳朵贴在贝壳上。
沙滩上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李师傅的美人鱼皮影突然跳进海里。
被浪花轻轻托起。
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
觉得皮影真的活了过来。
苏淮对着海浪中的皮影拍摄。
阳光透过海水。
给皮影镀上了层金边.
像条真正的美人~鱼在游动。
录音组的孩子们正-在收集各种声音。
海浪撞礁石的声音。
贝壳摩擦的声音。
孩子们踩水的声音。
电子合成器男生把这些-声音实时混音。
通过礁石上的音箱播放出来。
沙滩上顿时响起奇特的音乐。
像大海自己在唱歌。
午餐时。
大家围坐在沙滩上。
吃着带来的食物。
张师傅的孙女举着自己捡的贝壳。
给每个人看里面的花纹。
“这个像音符,”她指着贝壳内侧,“这个像海浪。”
小宇突然把自己的录音笔递过来。
里面录着海浪的声音。
大家安静地听着。
觉得这比任何音乐都动人。
下午。
孩子们用捡来的材料做乐器。
贝壳串成的风铃。
沙子装进瓶子做成的沙锤。
海浪冲上来的木头做成的鼓。
苏淮教孩子们用这些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沙滩上顿时响起欢快的音乐。
混着海浪声。
像场热闹的沙滩派对。
李师傅的美人鱼皮影也加入进来。
随着音乐在幕布上跳舞。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