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186章

作者:商十九

苏淮没有说话,继续往下看。企划案的最后一页写着:“若苏淮导演参与执导,可获得项目30%的分红,并享有部分内容决策权。”

“30%的分红,”林夏倒吸一口凉气,“这比《声音记忆》的收益还高。”

苏淮关掉文档,走到录音棚里。

那些收集来的声音还在音箱里循环播放,磨剪刀声、钟表滴答声、童谣歌声,像一群被遗忘的老朋友,在角落里轻轻交谈。

“苏导,您在想什么?”林夏跟了进来。

“我在想,”苏淮摘下墙上挂着的录音笔,“如果我们有了这笔钱,能做多少个声音档案项目。”

·······求鲜花0·

林夏愣住了:“您是说……答应他们?”

“不一定。”苏淮转动着手里的录音笔,“但我们可以谈谈条件。”

三天后,苏淮坐在投资方宽敞的会议室里。

圆桌上摆满了各种文件和资料,对面坐着几位西装革履的高管。

...............

“苏导,我们很欣赏您的才华。”

投资方代表开门见山,“《声动青春》这个项目,我们希望能借助您的影响力,把它打造成现象级综艺。”

苏淮放下手中的企划案:“我可以参与,但有几个条件。”

“您请说。”

“第一,节目里必须设置一个‘非遗声音’环节,每期邀请一位传统手艺人来展示他们的声音。”

苏淮的语气很平静,“第二,我要保留这部分内容的绝对创作权。第三,项目分红的20%,必须用于设立一个声音文化保护基金。”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几位高管交换着眼神,投资方代表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一.

第294章 苏淮蹲地录音被拍:太拼了!

“苏导,您的前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考虑,”他终于开口,“但第三个条件,涉及到资金分配,我们需要再商量。”

“这是我的底线。”苏淮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不能接受,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气氛一时有些紧张。林夏坐在苏淮旁边,手心微微出汗。她看到投资方代表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五七三”击着,像是在打拍子。

“好吧,”对方终于叹了口气,“但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我们需要派人监督。”

“可以。”苏淮点点头,“但具体的项目筛选,由我们的团队负责。”

接下来的谈判进行得相对顺利。

苏淮坚持要在真人秀中融入非遗声音元素,而投资方则希望增加更多的竞技和娱乐环节。经过反复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离开投资方大楼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橘红色。林夏看着苏淮的侧脸,忍不住问:“苏导,您真的愿意做真人秀吗?”

苏淮停下脚步,看着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反射的夕阳:“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更‘热闹’的形式,去传播那些‘安静’的东西。”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而且,我们不是说好了要做声音档案吗?现在,我们有资金了。”.

林夏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明白了。

也许真人秀只是一个外壳,而苏淮真正想做的,是借着这个外壳,让更多人听到那些被遗忘的声音。

“那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林夏问。

“首先,”苏淮拿出手机,“我们得给这个声音文化保护基金起个名字。”

“基金名字得和声音有关。”

苏淮靠在出租车后座上,指尖在手机备忘录上敲出这行字。车窗外的霓虹灯掠过,在他镜片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林夏凑过来看,忽然指着窗外一家旧唱片店的招牌:“叫‘留声基金’怎么样?像老唱片一样留住声音。”

“留声……”苏淮重复着这个词,忽然想起盲眼大叔的二胡琴筒,“再加两个字——‘留声记忆’,既关联声音,也暗合我们第一部电影的主题.......”

手机屏幕的光映亮林夏的笑脸:“就这么定了!”

一周后,《声动青春》的筹备会在投资方的演播厅召开。

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服装师举着设计图汇报赛制服装,导演组在争论镜头运镜方案,只有苏淮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手艺人名单。

“苏导,关于‘非遗声音’环节,”执行制片敲了敲桌子,“投资方希望每期时长控制在八分钟内,还要加入明星互动环节。”

苏淮抬起头,目光扫过名单上“皮0.1影戏操纵师”的名字:“互动可以,但必须是明星学习传统发声技巧,比如皮影戏的唱腔。”

“可是明星档期很满……”

“那就找真正愿意学的。”苏淮打断他,“如果只是摆拍,这个环节就失去意义了。”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戴着棒球帽的年轻艺人走进来,助理跟在身后不停说着什么.

第295章 苏淮:这唱腔得像爬梯子,一步不能少!

苏淮把皮影戏操纵师的资料推到会议桌中央.

纸张边缘被反复折叠过,留下深浅不一的折痕。

“这位师傅能同时操纵六个皮影,”他指尖点在资料里的照片上,“唱腔里还保留着三十年代的调子。”

执行制片拿起资料翻了两页。

眼镜滑到鼻尖上,他抬手推了推:“但观众更想看明星飙高音。”

“那就让他们在飙高音前,先学三分钟皮影戏唱腔。”

苏淮端起桌上的冷茶喝了一口,“我看过他们的彩排视频,有个男团成员的转音技巧,和皮影戏的假声很像。”

林16夏忽然翻开笔记本:“我整理了非遗声音和流行音乐的对照表。”

纸页上用红笔圈着“唢呐与电吉他失真音色”“古琴泛音与合成器垫音”等词条。

“比如这首童谣的旋律,”她指着其中一行,“和现在排行榜上的某首情歌,音阶走向几乎一致。”

执行制片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

“我得和台本组再沟通下。”他站起身时,西装外套的下摆扫过椅子腿,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会议室的门被带上后,林夏看着苏淮:“真的能说服他们吗?”

苏淮望着窗外掠过的云影:“我们有录音笔,还有那些老声音。”

三天后的录音棚里,设备线像藤蔓一样缠绕在地板上。

当红歌手握着麦克风站在录音室中央,耳机线在胸前绕了两圈。

“这段皮影戏唱腔太高了,”他摘下耳机,喉结滚动了一下,“能不能降个调?”

操纵皮影的李师傅坐在调音台旁,手指捻着系在皮影上的细线。

“当年我师父教的时候,”他声音带着烟嗓的沙哑,“说这调子就得像爬梯子,一步都不能少。”

苏淮按下暂停键。

推开门走进录音室,拿起备用麦克风:“试试用假声顶上去,像你唱海豚音那样。”

歌手皱着眉试了两次,高音处总像被什么东西卡住。

李师傅忽然站起身,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皮影。

“看着它唱,”他抖动细线,皮影在灯光下做出仰头的动作,“想象自己站在戏台子上,底下全是等着听你亮嗓子的人。”

歌手盯着皮影看了半分钟,重新戴上耳机。

这次的高音里,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韧劲。

李师傅忽然笑了,皱纹里盛着欣慰:“这就对了,唱戏得有精气神。”

录音棚的玻璃窗外,执行制片举着手机在录像。

林夏碰了碰苏淮的胳膊:“他好像在拍素材。”

73苏淮望着录音室里晃动的皮影:“让他拍。”

真人秀开机那天,摄影棚的灯比平时亮了三倍。

道具组在舞台两侧摆了二十个老式收音机,机身上的木纹被擦得发亮。

“苏导,嘉宾们快到了。”助理举着对讲机跑过来,线绳在手腕上缠了三圈。

苏淮蹲在舞台中央,用卷尺测量麦克风的高度。

“把893非964遗展示区的灯光调暖一点,”他头也不抬地说,“像老茶馆46零那种黄澄澄的光。”

第一个到场的是组合出道的女歌手.

第296章 深夜录音棚!老艺人与歌手的声音博弈

她穿着镶钻的外套,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嗒嗒作响。

“这是要做什么?”她指着角落里的织布机,睫毛上的亮片随着眨眼的动作簌簌发抖.

林夏递过一杯温水:“等会儿要学织布机的节奏,给你的新歌打拍子。”

女歌手的经纪人立刻走过来:“我们合约里没说要接触这些……”

“看看这个。”苏淮忽然按下播放键,织布机的咔嗒声混着她新歌的伴奏从音响里涌出来。

女歌手的眼睛慢慢睁大了。

轮到说唱歌手录制时,胡琴师傅正在调试琴弦。

“这些老古董和说唱不搭吧?”他拽了拽宽松的卫衣帽子,金链子在颈间晃了晃。

苏淮把录音笔递过去:“听听这个。”

笔里传出老艺人用方言唱的数来宝,节奏比他最新单曲还快半拍。

说唱歌手突然把耳机摔在调音台上:“给我十分钟,我要改编这段`.!”

收工时已是凌晨,摄影棚的灯暗了大半。

苏淮蹲在地上整理录音带,每盘带子上都贴着标签:“李师傅皮影戏腔”“张奶奶织布节奏”“王大爷数来宝”。

林夏抱着暖手宝走过来,看见他指尖缠着创可贴——是白天整理道具时被铁片划破的。

“投资方发来数据,”她声音带着雀跃,“非遗环节的彩排片段,在内部平台的点击量最高。”

苏淮把最后一盘录音带放进箱子:“明天去拍李师傅的皮影戏班子。”

箱子上的锁扣咔嗒一声扣上,像在给这句话盖章。

混音室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秒针走动的声音格外清晰。

苏淮把李师傅的唱腔采样拖进音轨,与说唱歌手的flow重叠在一起。

老式收音机的杂音像雾一样漫过音轨,把两个时代的声音裹在里面。

林夏趴在调音台上打盹,头发垂在设备按钮上。

苏淮伸手把她的头发别到耳后,指尖碰到她耳尖的温度。

电脑屏幕突然弹出消息框,是执行制片发来的:“台本组想把非遗环节改成闯关游戏。”

他指尖悬在键盘上,迟迟没有落下。

窗外的月光漏进混音室,在地板上投下设备的影子,像一排沉默的哨兵。

林夏忽然醒了,揉着眼睛:“.ˇ别答应。”

苏淮转过头,看见她眼里还蒙着睡意:“我们有录音为证,他们不能改声。”

第二天的例会上,执行制片果然提出修改方案。

“观众喜欢看明星闯关,”他把新台本拍在桌上,纸张边缘微微卷起,“非遗内容可以做成背景板。”

苏淮把录音笔放在台本上:“听听这个。”

笔里传出昨天录制时,女歌手跟着织布机节奏哼唱的声(李赵好)音,跑调却认真。

会议室安静了半分钟。

执行制片的手指在新台本上划来划去,最终叹了口气:“保留一半,总行了吧?”

苏淮按下停止键:“全部保留,否则我们放出原始录音。”

走出会议室时,林夏忽然笑出声:“您什么时候学会威胁人了?”

苏淮望着走廊尽头的窗户:“因为那些声音不会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