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食神判官!专打黑心店! 第214章

作者:念旧歌

“飞哥,按规矩办事。”

钱飞早就准备好了,比了个“OK”的手势,兴奋地喊道:

“收到!【镇店之宝】,奖金五万!三百四十二位推荐者,平分!我这就去后台发私信,保证明天一早,红包到账!”

这番话,让本就沸腾的直播间,再次炸锅。

【卧槽!我也推荐了!我发财了!五万除以三百四十二……等于一百四十六块!晚上的酒钱有了!】

【感谢品神!感谢崔家!这钱我不要,我明就去买一百四十六块钱的扒鸡吃!】

崔建国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凑过来:

“陈老师,这……这咋还发上钱了?俺们这鸡,不值当……”

陈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崔大哥,这钱不是给你的,是给那些心里还记挂着你这口味道的街坊四邻的。”

“你这手艺,值!”

第239章 开局一张嘴!孔圣人竟然是无齿之徒?

德州扒鸡的直播大获成功,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惊人的。

庆功宴上,林晚抱着平板,双眼都在放光,连声音都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

“品哥!后台炸了!”

“你辟谣‘德州扒鸡杀人狂’那一段,直接把咱们送上了好几个平台的热搜第一!”

“更夸张的是,关于下一站的推荐,孔府菜这个关键词,已经出现了超过三万次!”

钱飞在一旁拿着手机,手舞足蹈地补充道:

“十几家打着‘孔府菜正宗传人’旗号的老字号都被反复提及,粉丝们已经为了哪家最正宗,在评论区吵了九万多楼了!”

陈品慢条斯理地吃下最后一口油润的鸡肉,满足地擦了擦嘴。

他看着团队成员们亢奋的脸,又瞄了一眼后台那堪比数据洪流的推荐信,心里那股寻找真正美食的火苗,被烧得更旺了。

“既然民意如此……”

他站起身,大手一挥,一锤定音。

“那下一站,就满足家人们的愿望!”

“目标,齐鲁省,曲城!”

“咱们去会一会,这华夏官府菜里的活化石——孔府菜!”

……

两天后,曲城。

跟省会济城的古朴大气不同,这座因圣人而闻名天下的小城,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宁静与书卷气。

团队根据后台数据的最高票推荐,来到了一家名为【衍圣楼】的饭店门前。

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飞檐斗拱,朱漆木门,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

门楣上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笔力雄健,透着一股子被岁月反复打磨过的厚重感。

“就是这儿了。”

周斌扶了扶老花镜,对着手里的资料确认道:

“粉丝票选第一名,据说传人是孔氏第七十六代,一脉单传,手艺最地道。”

陈品刚想说点什么,那扇厚重的朱漆木门向内打开。

一个穿着中式对襟褂子,身形微胖,看起来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他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

可当陈品的目光落在他那双大手上时,却发现上面布满了常年劳作留下的薄茧。

这是一个读书人,更是一个厨子。

中年人一眼就看到了扛着摄像机的林晚,以及被团队簇拥在最前面的陈品。

“哎呀!欢迎欢迎!”

他快步走上前来,热情地伸出手:

“你就是‘品一口’陈老师吧?俺可算把你给盼来了!俺在网上看你好几期节目了,讲得那叫一个透彻!快,里边请!”

【我靠!这老板也是粉丝?品一口这张脸现在是全国通用的VIP卡吗?】

【别看老板这么儒雅,你们看他那双敦实的大手,这绝对是天天在后厨颠大勺的练家子!】

陈品笑着跟他握了握手,心里暗道,这面子是越来越好使了。

“老板你太客气了,叫我品一口就行。”

“俺叫孔繁印,你喊俺老孔就行,啥老板不老板的,就是个做菜的厨子。”

孔繁印乐呵呵地把一行人迎进去。

“早就听说你们为传统美食正名的事了,干得漂亮!俺们这些老骨头,就缺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来给嚷嚷几声!”

这份不带任何客套的朴实与热情,让陈品对这家店的初始印象极佳。

安顿好团队,架好设备,直播正式开启。

陈品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笑道:

“家人们,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本次‘寻味之旅’的第二站,齐鲁曲城,衍圣楼!”

“咱们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推荐这家店的家人们是怎么说的。”

他拿起手机,念了其中一条点赞最高的推荐:

“‘品一口,我墙都不扶就服你!一定要来曲城尝尝真正的孔府菜!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不是简单的菜,那是文化,是传承!’”

念完,陈品放下手机,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弧度。

他那副准备开课的乐子人表情,让直播间的老粉们DNA都动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圣人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咱们华夏美食圈逼格最高的一句话了。”

“那么问题来了,”

他看向镜头,抛出了今晚的第一个议题,

“家人们觉得,圣人当年说这话,真的是因为他老人家嘴巴特别刁,特别讲究吗?”

这个问题一出,弹幕瞬间滚过一片。

【那肯定的啊!圣人嘛,贵族,吃饭肯定有排面!】

【我觉得就是单纯的凡尔赛!‘哎,今天的米煮得不够精细,肉切得不够薄,吃不下啊!’】

【哈哈哈哈,楼上的是魔鬼吗?孔子听了都想拿戒尺抽你!】

陈品看着弹幕,笑而不语,只是缓缓摇了摇头。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可能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也最扎心的原因。”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敲在观众的好奇心上。

“圣人之所以这么强调食物要做得精细,一个很重要的可能性是——”

“古代人,普遍牙口不好!”

此言一出,直播间安静了一瞬。

随即,无数个问号和感叹号刷满了屏幕。

【???啥玩意儿?牙口不好?】

【品一口你又开始了是吧!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圣人牙口不好,你咋知道的?你给他老人家看过牙?】

【这个角度清奇!我开始有点信了!快,拿出你的证据!】

“别急,我不是瞎说,咱们用事实说话。”

陈品清了清嗓子,表情认真起来,开始了他的“引经据典”。

“唐宋八大家,韩愈,够有名了吧?大文豪!他在自己三十五岁那年,写过一篇《祭十二郎文》,里面有句话,叫‘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家人们,翻译过来就是:我才三十多岁啊!眼睛就花了,头发也白了,牙齿都开始晃荡了!惨不惨?”

“后来,他还专门给自己的牙写了首诗,叫《落齿》,诗里说:‘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意思就是去年掉一颗,今年又掉一颗,掉着掉着,‘dUang’一下掉了六七颗,剩下的也都摇摇欲坠!这哪是掉牙,这是牙齿在组团离家出走啊!”

【我靠!三十多岁牙就晃了?我现在三十五,天天啃排骨,感觉牙还能再战五十年!】

【难怪韩愈的文章那么有劲儿,感情是把啃骨头的力气都用在写字上了!】

【牙齿:罢了,这肉我嚼不动,先走一步,你自己拿汤泡饭吧。】

陈品继续道:

“还有诗魔白居易,也深受其苦,牙疼得‘三日卧’。后来掉牙了,他也写了首诗,叫《齿落辞》,对着自己掉下来的牙是又叹气又不舍。”

“最惨的,当属南宋大诗人陆游。据不完全统计,他老人家一辈子写了一百五十多首跟牙病有关的诗!在《龋齿》里,他写‘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脸都抽抽了!”

这番科普,让直播间的观众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一丝牙疼。

【别说了品一口,我后槽牙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了!】

【看完这段,我马上去下单了我购物车里最贵的那个电动牙刷!】

一旁的孔繁印听得连连点头,津津有味。

他补充道:

“陈老师说的太对了!俺们孔府菜,还真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府里头人多,上有老下有小,开席吃饭,为了照顾那些牙口不好的老太爷、老太太,还有没长齐牙的小娃娃,很多菜都得做得特别软烂、精细,让他们不费劲儿就能吃。”

“所以啊,这‘食不厌精’,一半是讲究,另一半,其实是关怀。”

孔繁印这番朴实的话,一下就让陈品的观点变得有血有肉。

陈品顺势接话:“孔大哥说得太好了!那今天,能不能就请你给我们做一道最能体现这种‘不厌其精’的菜,让我们和直播间的家人们开开眼?”

孔繁印一拍大腿,脸上是藏不住的自豪。

“那必须的!”

“别的不好说,论‘精细’,俺们孔府菜还没怕过谁!”

他想了想,说道:“那就给你们做一道俺们的招牌菜,‘神仙鸭子’!”

“神仙鸭子?”

“对!”孔繁印嘴角一扬,“保证让你们看看,啥叫真正的功夫!”

说着,他对着镜头一招手:“走,陈老师,各位,跟俺到后厨来!”

镜头紧随其后。

后厨的地板能照出人影,灶台光亮如新,空气中只有食材的清香。

孔繁印来到一个巨大的不锈钢案板前,上面已经放着一只处理干净的肥美白条鸭。

他拿起一把小巧而锋利的尖刀,对着镜头说:“神仙鸭子,妙就妙在,它有鸭子的形,但没有鸭子的骨。”

“今天就让大伙儿瞧瞧,俺们家传下来的‘整鸭脱骨’。”

话音刚落,他左手稳住鸭身,右手持刀。

手腕一抖,刀尖便从鸭脖颈的开口处,精准地探了进去。

直播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孔繁印的手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只是手腕在轻微地、有节奏地转动、切削、挑拨。

那把小刀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

像一条灵活的游鱼,在鸭子的皮肉之间游走。

他神情专注,刀尖贴着骨头,一点一点地将骨肉分离。

锁骨、翅膀骨、肋骨、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