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第83章

作者:李蒹葭

  杆子秤,是这个年代常见的计量工具,

  大多数用木棍子制成,里面雕着秤花,每十个小秤花,就是一斤。

  李大海“哦”了一声,很快跑去了厨房,拿来了秤和秤砣。

  他也是个老猎户,经常和野兽打交道,狩猎队打到了肉,就要分肉,这分肉,每家每户分多少,那是有讲究的,

  必须精确到几斤几两,

  不然这家多分了二两,那家多分了半斤,

  村民们可是要吵架的!

  于是,秤和秤砣就派上用场了。

  李浪正好有一个杆子秤,还是他爷爷传下来的,老古董了。

  李大海把挂钩扣在麻袋上,又去找了个扁担,穿在杆子秤上的圆圈上,把秤砣穿了进去。

  “儿子,来,帮把手。”李大海把扁担另一头递给李浪。

  李浪一把接过,放在肩膀上。

  “1,”

  “2,”

  “3!”

  “起!”

  李大海大喝一声,父子俩用力,抬起了这一麻袋子的大鱼。

  李大海把秤砣在秤花上滑动,

  当杆子秤和麻袋子,处在90度,也就是杆子秤处于水平线时,就能算出来这一麻袋子大鱼的重量了。

  “不多不少,刚好160斤。”李大海沉声道。

  “好,我记下来了。”张卫民点点头,也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和铅笔,在本子上认真记录。

  “城里的国营菜市场一斤鱼卖4毛钱,咱们这是松花江里的河鲜,叔一斤多给你一毛钱,”

  “按五毛钱一斤收,可以吧?”张卫民开口,看向李浪。

  “可以。”李浪点头,同意了这个单价。

  一斤鱼五毛钱,那可是顶天的好价格!

  别的就不讲,城里的人,一天工资才不到一块钱,一斤鱼四毛钱,一条鱼顶多三四斤,

  城里人干一天,去菜市场逛一圈,一条鱼都买不起!

  当然,那些国营工厂的干部领导厂长,不算在里面。

  当领导的,工资高的呢!

  可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比的了!

  “一斤五毛,一百六十斤,八十块钱。”

  “大侄子,你数一数。”

  张卫民点出八张崭新的大团结,递给了李浪。

  “不用数了,卫民叔我放心。”李浪笑着点头,随手把钱收了起来。

  “对了,卫民叔,我那个表修好了吗?”李浪想起一件事来。

  童玉书当初给吕安娜买飞龙,是拿一块坏表跟他换的。

  “哎哟,差点把这事忘了,”

  “修好了修好了,给你。”张卫民往裤兜里一摸,摸出一块表。

  表有点泛旧,但表盘里的指针分钟,在顺时针转动。

  修理工还给搭配上了一块颜色相似的表带。

  这原本的破表,经这么一改造,俨然变成了一块新表。

  李浪神色一喜,把这块表带上了手腕上,

  “一块手表,这回可真是捡大漏了!”

  一块手表换一只鸡,太值了!

第109章 灵芝?鹿茸?为民叔的私人订单!

  手腕传来冰凉的金属触感。

  李浪把手表贴近耳朵,能听到细微的“滴答”“滴答”声。

  这块手表,被彻底修好了!

  不光正常转动,还配了个表带,方便带在手腕上。

  李浪如获珍宝,此刻很是激动。

  这一块表,是他花一只鸡,从女知青那里换的。

  “有了这块表,回头盲盒开出情报,就能准时赶过去了。”李浪心声道。

  盲盒开出情报后,为了准确用上情报获取奖励,李浪每次都要提前过去,蹲守一小时半小时。

  冬天外头冷,零下几十度,蹲个十几分钟,人都冻得受不了。

  现在有了手表,以后就不用蹲了,计算一下路程和时间,就可以赶过去,准时抵达。

  “卫民叔,这表修好花了多少钱?”

  手表是这个年头的奢侈品,一块就要一百多两百多,还要珍贵的手表票!

  “三转一响”,那妥妥的高档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因此,维修手表的费用,也特别高昂!

  李浪这块表,换了零件,还配了个新表带,这修理费少说也得几十块打底。

  李浪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才开口问道。

  “我刚好在城里认识个修手表的朋友,修理费没多少,给个十块钱就成。”张卫民抿了一口浓茶,淡然道。

  “十块,光这表带就不止十块钱了……”李浪摇头,知道张卫民少报了。

  “哎呀,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张卫民摇头。

  “再说了,就这半麻袋子的河鲜,你卖给叔,那就是帮叔一个大忙,这些算什么。”

  张卫民还真没说谎。

  这袋子河鲜,是厂长指定的任务,他们主任也都放话了,谁要是把这事干好,那就升谁当副主任!

  这可是副主任啊!

  采购部的副主任!

  张卫民眼馋这个位置很久了,心心念念,这次总算要摇身一变,变成真正的“张主任”!

  他自然十分高兴,这点修理费,他少报了三分之二,权当是给李浪帮他升官的报酬。

  “那好吧,就十块钱。”卫民叔都这样说了,李浪也不好再坚持。

  他掏出一张大团结,递给了张卫民。

  张卫民接过,随手收了起来。

  “那一百个煤,马老三送过来的?”张卫民在进院子时,看到柴房里整齐码放着一堆黑黝黝的蜂窝煤。

  “嗯,马师傅今天送来的,刚走没多久。”李浪点头。

  “哦,晚了几天,不过也能理解,这里到镇上不方便,路不好走。”

  “哦对了,这煤钱……”

  “不用,没几个钱。”张卫民摆手。

  “马老三那个煤厂,跟我们轧钢厂有业务往来,算是合作方。”

  轧钢厂要炼钢,需要大量的煤炭,

  张卫民是采购员,这个任务自然也落到了他头上。

  因此,他和煤厂来往比较多,算是个大主顾。

  这大主顾,给自家亲戚弄点蜂窝煤,捞点油水,随手的事。

  “还是卫民叔厉害,认识的人多。”

  “你小子少拍马屁。”张卫民笑呵呵道。

  “这煤叔给你包了,但你得再帮叔一个忙。”

  “叔,你说。”

  “是这样的……”张卫民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隔壁屋子的李大海,

  他似乎有点难以启齿。

  李浪顺着他的目光,也朝隔壁屋子看去。

  他默契道:

  “怕我爹知道?”

  “放心,我爹最严,不会说出去的。”

  “不是不是……”张卫民叹了一口气。

  最后才仰起头,悠悠说道:

  “叔年纪大了,这段时间经常下乡采购,来回太折腾,精力有点跟不上了……”

  张卫民比李大海小十来岁,但也四十多岁了。

  四十多岁,正值壮年,但他干的是采购员的活,

  只要厂里有采购指标,他就得骑着二八大杠,下乡采购,风里来,雨里去,严寒酷暑,吃着是辛苦饭。

  别看采购员这工作油水多,但除了要跟人老乡磨嘴皮子讨价还价,体力方面也得跟上。

  不然大冬天吹个风,身体跟不上,就感冒发烧,不光伤身体,还耽搁了工作。

  张卫民这段时间,为了单位的采购指标,没少往乡下跑。

  别的不说,就附近几个村子,双水村草甸子村三火村,他都跑了一个遍。

  每家公社,和他都是有合作的,需要采购猎物。

  李浪这边,只是其中一个。

  这工作劳心劳力,再加上又是冬天,吹寒风多了,身体就受不了了。

  “叔,你是想让我弄点药材?”李浪试探问道。

  “对,最好灵芝鹿茸啥的,飞龙也行,我要补一补身体。”张卫民点头道。

  “灵芝……鹿茸……”李浪咂舌。

  这大冬天,山上的雪都及腰深,哪还有灵芝?

  鹿茸更不可能了,现在又不是山上的鹿长茸的时候,

  新茸弄不到,老茸人都当宝贝藏着,鬼知道谁家有?

  至于飞龙,那就看运气了,他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套到。

  这时,李浪脑海灵光一闪,

  “叔,肾精草你看行不行?”张卫民想到了马老三那五斤嗷嗷叫。

  “嗷嗷叫?也行啊,不过我要新鲜的,老的不要。”张卫民摇头。

  当年的肾精草,补肾壮腰效果最好,老草放久了,药效就差点意思。

  “这个没问题。”李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