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74章

作者:志鸟村

  江远没好意思再说,确实,就眼前这个场景,虽然活是不少,但确实不用喊两个法医过来。

  DNA检材可以由现勘来做,本县的不好用了,就从市局申请着调派,这种命案级别的案子,通常还是会得到尽可能的支持的。

  当然,就目前来说,江远和吴军其实是这个“尽可能”。

  江远应该是指纹方面的技术被看中了。全省指纹会战的冠军,而且是一口气的破获了10起命案积案的,可以想见,以后的日子里,都会有人不断的邀请江远的。

  隆利县主要就是跟宁台县太熟了,熟到清楚江远和吴军的关系,也不好意思就邀请江远,而不邀请吴军……

  吴军同志的作用自然也是有的,反正多一名法医,多一个人手,总归是好的。

  可要说到最初的诉求,那还是想请江远搞指纹,搞现场勘查。

  吴军属于是被连累了。

  吴军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更没有要证明自己的意思。

  他的技术早已经成熟了,今后只会持续的走下坡路,跑到别的县里来当基本劳动力,搞那么卖力做什么。

  “我去点个肥肠猪肚鸡吃一下,你要是有空,就过来一起吃。县里面估计招待个简餐,最多自助餐简餐就差不多了。”吴军一根烟抽完,将烟蒂自个儿收好,安步当车的前往店铺。

  江远赶紧追一步,道:“那我尽量过去。能走过去吗?”

  “看导航就几百步的距离,开车还要放停车场,就当散步了。”吴军摆摆手,给隆利县的人打了声招呼,就自己摇晃着去了。

  现在本来就是下班时间了,虽然警察都是没有加班的,但隆利县的人还是不太好管理宁台县的法医的。

  愣愣神的功夫,吴军已经在了巷子尾,像是一尾解忧纾困的小娘子。

  江远回到院子里继续忙活。

  带血的物件都已经擦完了,被判断有可能接触到凶手的物件,也都提取了检材,接下来,江远的任务就是提取指纹了。

  提取指纹和提取DNA,在某些时候是冲突的。比如所谓的汗潜指纹,就是汗液形成的指纹,不像是血指纹这种,能够一眼看到,还需要用紫外灯之类的照看后,才能找到该指纹。

  但另一方面,汗液也是可以用来提取DNA的,这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才有的技术。

  那把汗液一擦,用来提取DNA了,指纹不就提不到了。

  尽管说,有一些方法,还可以无伤提取汗潜指纹,可总的来说,难度都会高一些。像是隆利县自己的技术员,在这方面基本是没什么想法的。

  倒不是说他们完全不懂得相关技术,但听说过和做过,做过和熟练掌握都是天差地别的。尤其是这种命案,根本不是给技术员练手的地方。

  所以,平时没练出来的技术员,也不会在命案现场去做尝试。

  在场搞指纹的技术员,基本还是全程靠撒粉的节奏。

  或者换一个角度看,他们要是日常就愿意做各种尝试,愿意参加各种培训,积极的提高自己……那位置能力本身就会不一样。

  在隆利县,也轮不到江远做指导的。

  他就自己做指纹,做完了指纹,拍照完成了,再做DNA。

  这样一来,速度就更慢了,眼见着天黑了,明亮的大灯打了起来,江远的活计反而更难做了。紫外线灯之类的,都会受到干扰,拍摄也不好拍清楚指纹的乳突和纹线。

  江远伸了个懒腰,陷入了沉思。

  看着这满目狼藉!

  这别说72小时了,七天都做不完的活。

  要说一个拾荒老人的院子的物件有多少,可以参考囤积癖相关的新闻。

  比如某位老人在两室一厅的房间内,囤积了大量的快递等物件,周边邻居忍无可忍之后,物业帮助清理,派出十几人,也要用两天时间,才能将之清出房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十几人将之清出房间,仅仅是把东西搬运出去了。

  如果将这十几人转化成技术员,然后让他们给每块物件扫指纹,擦DNA,取检材,还不止一处,想想这需要耗费多长的时间。

  江远在忙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是悟了:

  这边隆利县负责现场取证的刑侦,有点傻啊。

  甭管他是喜欢傻方法的,还是就真的傻,江远都有些熬不住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去吃肥肠猪肚鸡的师父,赶紧打一个电话过去。

  “恩,味道挺好的,你想吃就自己过去吃,那边做的就是夜宵。我再睡会,明早过去帮忙。”吴军嘟囔几句,将电话给挂了。

  江远这才注意到,现在已经是凌晨了。

  在宁台县都没这么熬过。

  不过,再想想也是很合理的,他并不是隆利县的人,自然是要使劲用,榨干了再说的。

  “你们也不去休息的?”江远看看身边其他的技术员们。

  在场的技术员年纪都比他大,则是齐齐用看傻孩子的表情看着江远,就有人道:“我们都换过班了。”

  “唔……说的也是。”江远感觉自己被喊过,似乎也没被喊过……

  所以,综合来看……他挺傻的。

  “歇会吧,一会一起吃夜宵。”在场的都是普通技术员,有点领导职位和职权的,早都回家挨老婆训去了,只有无权无职的技术员,才好安心的呆在现场,连被老婆骂的资格都没有。

  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点,普通县局的基层组成,就是由和尚庙组成的。

  每年虽然都有女警加入其中一个或多个和尚庙,但是,考虑到每年都有命案,都有上级交办的经济案件,熬到掉头发的时候,女警也会被吓的上蹿下跳的。

  江远也确实干不动了。

  他从院子里退出来,脱了口罩和手套,就坐在小院对面,有点呆呆傻傻的看着院子里。

  人太累的时候就会这样,脑子都不想动一下。

  江远也是如此,他现在就不太愿意去想,为什么一个拾荒老人会被人殴打致死——

  拾荒中产生的矛盾?那又为何发生在其家中。而且,财物没有受到损失,里面的房间连翻动的痕迹都没有。

  更大的可能,凶手是冲着谋人来的。

  但依然,一个拾荒小老头,值当换一次谋杀吗?何至于此。

  这才是这个案子最难的地方,也是隆利县为什么急忙忙的喊人来增援。因为除非用技术手段,单刀直入的指向凶手,通常的破案策略,都不好使。

  常见的分析利益?不存在利益;见财起意?不存在财物;见色起意?也不存在色。

  江远看着院子门,回忆着之前看到的血迹,下意识的做起了分析。

  凶手很可能是跟着拾荒老头入院的,但进去以后就将之给揣翻了,这是因为开头的血迹,主要是溅落在地面上的,是自上而下的攻击动作。

  而在之后,拾荒老头并没有进一步的反抗,只是逃窜,并在逃避中,撞倒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覆盖到了地面上,形成了第二波的殴打……

  接着,是第三波。

  江远拍拍自己的脑门,持续的殴打,很大程度上,是报复和泄愤,拾荒老头得罪了谁?

  江远拿起了手机,又放下了。

  这么浅显的刑侦路线,隆利县的刑侦人员不会想不到的。虽然从刑事科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挺笨的,但技术以外的部分,不至于这么基础的内容都想不到。

  江远进而将想法延伸到自己所掌握和擅长的领域……

  一场持续的殴打和泄愤,可以假定,凶手会留下大量的痕迹。

  在剧烈的运动中,汗水会低落,头发会掉,头皮屑会飞,打的痛快了,说不定还会流鼻涕,打喷嚏,若是报复的话,说不定还会痛哭流涕,狂吼两声“我报仇了”?

  但痕迹在哪里呢?

  或者说,现场这么多的痕迹,如何证明,哪个痕迹就是凶手的,而不是拾荒来的物品所带来的?

  凶器和血迹!

  这两样,绝对不能是拾荒来的物品所带来的。

  现在,凶器还没找到,那首选就是血迹。

  大部分物品上的血迹,都是做了采样的,其中部分,还是江远做的。

  至于物品以外的,墙面和地面上的血迹,并不属于江远此前的工作范畴。

  问题重新回到了江远刚刚抵达,入门时看到的场景,他那时候正在看墙面上抛甩状的血迹,来自清河市的王澜法医当时说,“血迹有做采样”。

  江远现在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一天一夜的疲惫感首先涌上心头,脑海中不由升起一个念头:就隆利县的技术员的水平,他们有没有给这些血迹做采样,又有什么关系!

  还不如自己再做一遍。

  怎么都比把拾荒院子里的所有物品擦一遍来的划算!

第133章 重建现场

  凌晨2点钟。

  没有路灯,马路上,时不时的会有一辆车经过,大灯刺目,声音刺耳。

  天上星星点点,总数大约比在市区里看到的能多几颗。只是很少有人会抬头去看,还有闲情逸致数星星的人就更少了,就连孩子们,也埋首于桌前,再无心思。

  四周依旧有燥热的气息传来,不是真实的温度,更多的是一种焦躁的气氛。

  就好像那些下了晚班的工人,多是满脸的疲惫不堪。

  路边做夜宵生意的,脸也都板在那里,硬桥硬马的招揽几下人,就敷衍的收回了胳膊。

  闲逛的野狗,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也都懒得讨要食物,这个时间段下班的,喂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它也不愿冒着风险卖萌。

  路过的人里,许多人都在看手机屏幕,有的人骑着电动车,手里依然拿着手机看,握把左摇右拐的,也不在意,时不时的掌握不住平衡了,就停到路边,看一会手机再走。

  拾荒老人的院子里,刺眼的白灯打起来,本应该吸引许多的眼球,但大部分人都只是拍张照就走,连围观的兴趣都欠奉。

  热点太多,瓜太多,大家都来不及吃。

  城中村这边发生点什么事,本地人自己都不是太关心。那些喜欢在网上发朋友圈和视频的人,也不太乐意将地点定位在城中村里。

  一个拾荒老人的离世,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江远不禁回忆起江村未拆迁时的生活,那时候,大家虽然穷,但时间也是真的很多。

  又懒又穷,反而有一种悠闲愉快的气息。

  而隆利县的城中村的生活又不同了,这里的人不仅穷,还没有时间。

  整个城中村是那种拆迁拆剩下来的状况。

  没有盼头。

  空气中都充斥着疲惫和无奈。

  回乡创业的青年们,除了离家近,并没有得到什么额外的东西。

  江远坐在树下,喝了一瓶水,全身还是很疲劳的感觉。

  不过他年轻,也没有感觉要猝死的样子,应该还是能干个通宵的。

  江远看着不远处隆利县的刑事科学技术中队的技术员们,很是无奈,他们兢兢业业,忙忙碌碌的像是蚂蚁窝里的工蚁一般,但工作却看不到尽头。

  江远忍不住叹气。

  这些技术员们的技术,撑死可能才到LV0.8。

  如果他们足够认真,在一片限定区域里找到凶手的DNA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假设凶手确实留下了DNA。

  可是人的精力有限,尤其是长期专注做细节细微的事情,还是很勉强。

  拾荒老人的小院,难度几乎像是加了立方。

  换一个别的案件,可能表现的还不会这么明显。

  普通人家的普通丈夫,普通的家暴一下普通的妻子并致死,那普通的家居环境,通常都是2D水平的。

  如果做了全屋定制,并且在全屋定制的房间内杀人,那充其量也就相当于3D水平。

  假设全屋定制花费了15万,那在全屋定制的房间内杀人,也就多浪费警局5万块钱的办案经费,顶头了。

  但拾荒老人的小院是什么结构?

  4D的!

  不仅有平面,有高度,物件之间还有血迹和DNA等信息。

  也就是说,在拾荒老人的小院里擦证据,你不仅要擦表面的,你还得把那些复杂的物件捡起来,擦里面的部分。

  拾荒老人被殴打的地方,物件反复被冲击,反复覆盖之前的证据,堆叠出了惊人的复杂度。

  若想做的再细致一些,那还得考虑到时间因素,因为各个物件掉落的时间还不同,有先后次序,那就会在先后不同的时间沾染到不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