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506章

作者:志鸟村

  “这种情况,之前有出现过吗?诊所关门歇业好几天,村里人要看病怎么办?”柳景辉询问。

  “镇里还有诊所,距离村子不到10公里的样子。”底下的负责民警代为回答,又道:“李彦民经常短时歇业,他有段时间还很喜欢出国旅游,每年都会在淡季的时间,溜出去玩两三次。平时偶尔停业一两天的时候也有。村里人都习惯了。”

  “他这活儿做的舒服啊,比我们舒服多了。”柳景辉颇为惊讶:“开诊所都不用看店的?”

  “听村里人的意思,李彦民以前结过一次婚,闪婚闪离的那种,也没有小孩,后来也没找过对象了,村里人给他介绍也不要。不婚不育,又有房有诊所的,人家肯定过的舒服了。”负责民警越说越羡慕。

  马继洋咳咳两声,安抚道:“别这么想,他比咱们过的舒服,不是因为不婚不育,是因为谁都比咱过的舒服。”

  负责的民警睁大眼睛望着刑侦队里号称婚姻幸福天花板的马继洋,道:“大队长,您这么说,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是吧。不要恐婚,反正做咱们这行的,结婚本来就难,根本不用担心结婚的事。有人愿意嫁你,那是她昏了头,不怪咱。”马继洋越说越开心。

  “马大队不愧是心理健康天花板。”柳景辉盛赞。

  马继洋哈哈的笑了起来。余温书也在旁边看着笑,没有阻止几人说案情的时候跑题。

  普通的案情分析会都不是很严肃的状态,或者说,松弛的气氛是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的,许多刑侦机关日常讲究纪律,到案情分析的时候,核心决策的几个人围起来,依旧允许没大没小。

  长阳市刑侦支队相对于底下的刑警队来说,本身就是山南省顶格的刑事案件侦破机构了,可以说是在一线的最高刑侦机构了,队内成员也都是有经验有能力的精英成员,对这样的单位的管理,余温书强调的从来都不是纪律。

  短时间的几句说笑后,自然有刑警将话题拉了回来,道:“假设死亡时间修改为六天前,那就是5号歇业,7号或者8号死亡,这两天,李彦民的微信都有跟人发过信息,如果他已经死掉了,手机信息很可能就是凶手发的?”

  “微信的聊天记录呢?拿来看看。”余温书招手。

  立即有警员将打印出来的微信聊天记录交到余温书的手里。现在的案子,利用微信做证据已成普遍现象,许多财物来往,证明关系都是用微信。

  余温书一页页的翻阅微信的聊天记录。他此前关注了这个案子,但还没有细致到每一项证据处。

  柳景辉此前却是看过微信记录的,只道:“李彦民的手机信号是9号才退网的,这期间是否在凶手的控制下,还不好确定,但是一条侦查方向。”

  柳景辉是不太看好这个线索的。

  受害人所在的村子,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经租出去建厂房了,这些厂子大的有一两千人的,小的也有几个人,十几个人的,村里的自建房也多有隔间出租的,有的厂子还建的有宿舍,环境复杂,人员混杂,要从这种地方获得有效的线索,普通的走访根本没用,基本得是排查的水平才行。

  柳景辉倒不是畏惧排查,呼叫徐泰宁的技能,他也是具备的,无非是召唤时间长一点罢了,何况这次有江远在。问题在于,寻找手机距离找到凶手太远了,手机在凶手的手里本身就是一个猜测,连推理都算不上,而就算是找到了手机,也不见得找得到凶手。

  另一方面,手机作为一种高价值的财物,它本身就有极强的流动性。一个很容易理解的设想,假如凶手将手机弃于路边,它能在遍布流动人口的地方呆多久呢?

  而就目前的手机流通模式,捡到手机的人如果将之转手卖掉的话,甚至可能24小时就抵达华强北了。为这样的线索而耗费人力物力搞排查,不到绝望的时候,柳景辉是不建议的。

  “我觉得还是应该在死亡时间上做文章。”柳景辉还是更信任江远的发现。在他心里,对于各种证据是有信任度的,只是这一点,他日常是不会说出来的。

  余温书同样信任柳景辉,问:“柳处有什么想法?”

  柳景辉道:“首先一点,我看马大队这边已经做起来了,那就是死亡时间提前了,那之前的调查,也都应该往前推一下,比如监控录像,比如之前车辆卡口拍摄的内容,还有走访的目击证人,都应该扩展到至少7号以前。”

  马继洋在旁边点头,道:“这方面在做了。”

  “第二点的话,凶手是怎么做到,死亡时间相差如此大的?应该不是一般的手段吧?”柳景辉看向江远,问道:“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说不定案件也就迎刃而解了。”

  推理案件中,如果出现了明显有悖于常理的情况,那解释了该情况,往往就能解释整个案件,柳景辉暗地里的思路就是这个。

  “我今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方法还是有一些的,但具体是哪一种,还要看各方面的检查结果。”江远说到这里,特意说明一句:“毒理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和微量物证实验室,还有DNA实验室,我都送检了大量的检材,队都排满了,看看最后出什么结果吧。”

  “我让人催一下,给你插队到前面。”余温书立即道。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证据的情况下,江远的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

  案情分析讨论到此处,江远飞快的审视了一遍自己的技术表,道:“我去趟图侦好了,看看柳处的监控能不能出点东西。”

第841章 防腐

  柳景辉带着脑子,跟江远一起去往图侦大队。

  长阳市的图侦大队的指挥中心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屏幕,用不用得上不知道,但看起来确实是有点高科技的感觉。几名图侦大队的刑警看着也像是有文化的样子,还有双手操作键盘就能变换角度的。

  柳景辉站在后面,看江远指挥着几名刑警走视频,他的眼睛盯着前方的屏幕,实际上已是走神起来。

  侦办的案子多了,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对柳景辉来说,他做过简单精巧的小案子,做过残忍血腥的大案子,做过领导关心的要案,也做过玄妙的谍报案件,而这些案件,往今天的案子上套,似乎都有可能。

  从凶手的身份来说,既可能是懵懂的激情杀人,也可能是深谋远虑的谋杀,同样排除不了专业人士的专业手段。

  这如果是美国大片的话,柳景辉现在就要考虑的就得是前CIA特工,或者克格勃间谍什么的,恐怖分子都得是比较高级的那种,才能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能打乱死亡时间的秘药。

  当然,如果只是推理小说的话,柳景辉要考虑的就得是一些普通人就能用到的手段了。比如曾经在电影里出现过的,通过降低空调的温度,延迟尸体腐烂的时间,这种方式就类似于把食物放冷藏,比较温和,不注意的情况下,就很难发现了。

  转念,柳景辉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凶手费尽心思的搅乱死亡时间,总得是有目的的吧,通常来说,这都是熟人作案才有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给凶手制造不在场证据。

  非常流行推理剧的日本电视剧里,就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先是凶手在飞奔,争分夺秒的制造不在场证据,之后则是主角开始飞奔,从而证明凶手有作案时间,排除凶手的不在场时间,就见他跑啊跑,向着阳光,向着梦想,那拼搏的努力,正是平成男儿的……爹。

  “受害人的父亲都死掉了吧。还有什么近亲存在吗?”柳景辉将思路拉了回来。

  旁边的刑警飞快的翻了一下卷宗,道:“直系亲属没有了。”

  “把他交流最多的熟人,做个表出来,排列一下。”柳景辉转头对王传星说了一句。这个工作不是听起来那么简单的,他还不放心让不知道的小刑警去做。

  王传星应了一声,问:“您觉得还是熟人作案吗?”

  “很难评啊。”柳景辉叹了口气,将刚刚想到的推测说出来,道:“如果凶手的目的,是制造不在场证据的话,这就是熟人作案才需要的……”

  柳景辉顿了顿,,再道:“目前是不能确定他是怎么做到的,但就常理推测,熟人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那我给马大队反馈一下,他们原本的计划,应该也是先查熟人圈子的。”王传星掏出了手机。

  柳景辉点点头,眉头一点都没有解开。

  这个案子如果这么简单的就能侦破了,它不配!而如果排查熟人圈子没有结果的话,这个案子又要走向何方呢?

  柳景辉就站在大厅里,转动脑筋,疯狂的思考。

  江远也指挥着几个人,不断的刷着几天前的监控视频。

  晚间。

  夜色微浓,江远方才松开鼠标,道:“这个位置,确实很难确定可疑车辆。”

  江远的语气多少有点失望,以他的技术来说,只要监控画面拍到了,即使稍微有点模糊之类的,他也都能用图像增强将之恢复过来。

  除此以外,LV3的技防监控系统,属于是从底层理解监控系统的技能,他都能建设整套的监控系统出来,使用起来自然不是问题。

  然而,所有这些技能都是极好用的,可没有可疑车辆,技能再好也用不出来。

  “这样看的话,凶手对于附近的环境,可能还是比较熟悉的,能够躲开有监控的路口,至少要做到这一点才行吧。”柳景辉说着话,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牧志洋在旁小声道:“这个……之前不是就说,是熟人作案了吗?”

  “熟人作案是以常理推断的,并没有什么证据做支撑。”柳景辉摇头。

  牧志洋的眉头也皱起来了:“推理不是不要证据的吗?”

  “谁说推理不要证据的!”柳景辉一听这个话,那小暴脾气瞬间就给点燃了,撸起袖子道:“你等一下,我给你好好讲一讲这个问题……”

  “柳处……”江远赶紧打断,道:“回去吃饭了。”

  “案子破不了,也没办法好好坐下来吃饭啊。”柳景辉叹口气,道:“回去弄点方便面什么的吃一下算了。”

  “别,吃方便面的机会有的是,想吃面的话……我打个电话。”江远情绪尚算稳定,没能让案情突破的沮丧心情一闪即逝,飞快的打了个电话回来,再道:“我让人送一锅面来警局,咱们一起吃点好了。对了,柳处要回家吃饭吗?”

  柳景辉嘴角抽抽两下,再看看外面的天色,道:“这个时间回家,能吃什么饭,就当我出差好了。”

  江远等人是真的出差,也没有地方好去,一群人就聚集在了刑侦支队的食堂里,等着厨师下面。

  江远让人送过来的是烧好的牛肉汤和牛肉。厨师直接从压面机里出面,丢进开水里煮熟了,再浇汤,放牛肉,然后丢把葱花香菜的,就算是完成了这碗不是牛肉面的牛肉面。

  这份晚餐其实只有一个关键点,汤是用大量的牛肉和牛骨煮出来的浓汤,然后,多放牛肉。

  一碗面,半碗汤,再加三分之一碗的牛肉,剩下的面味如何,调味如何,配菜如何,根本就不重要。

  专案组的警员多的是年轻力壮型的,吃起面来,都是一碗接着一碗,食堂里的三名厨师,一个人压面,两个人煮面舀面,才勉强供应过来。

  江远酣畅淋漓的吃了三碗面,才将碗一推,暂且休息下来。

  这时候,万宝明夹着一个文件袋,匆匆赶了过来。

  “理化实验室新出的报告,给你看看。”万宝明没有说笑,意味着这是有正事的。

  “换张桌子。”江远直接起身,换到旁边一张干净的桌子前,再打开文件袋阅读起来。

  理化实验室主要是做物理和化学测定的地方,这种实验室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它跟毒理实验室一样,都只能读出或认出熟悉的化合物。所以,如果是普通的案件的话,理化实验室就会做常规的测定,然后给出一个结论来。

  但是,遇到了大案要案,或者遇到了江远这样的“高级警员”,理化实验室的检查项目就要被迫拓展,常见的化合物测完了,不常见的也要不断的测下去,以至于实验员也是一直忙到了傍晚。

  而万宝明拿过来的理化报告,就是忙碌至今的成果了。

  文件袋里的第一页,就是理化实验室最主要成果,一条红色的画线,正是理化实验室自述的辛苦。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江远读了一遍,迅速反应过来。这玩意是注射用的,治疗效果极好,而其能杀死的细菌,不仅在活人身上有用,在死人身上一样有用,如果注射的量足够多的话,死后残留绝对可以降低死后的腐败,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第842章 确定死亡时间

  柳景辉也坐了过来:“什么意思?”

  “受害人被输了大量的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还是头孢的一种,三代头孢,最常用的地方应该是医院里,小诊所用的比较少。”江远给柳景辉简单的科普了一下,又道:“但国内的抗生素管理的不严格,头孢哌酮购买起来也是没什么难度的。”

  柳景辉大讶:“死后输入的?”

  “那怎么可能。”江远摇头:“人死了没办法正常输液的,而且,留下的针眼也不一样,如果是死后扎针,早就发现。这个受害人李彦民是生前输液的,而且应该是输了好几天的液体,死亡以后代谢停止,大量的抗生素就会分布在全身组织里,起到抗菌的作用,看这个理化报告,最后用的还是第一天提取的样本……”

  柳景辉这才有点听懂了,道:“就是说,死前多日,李彦民都在输液,他是真的生病了?还是被迫输液?”

  “应该是真的生病了,解剖出来的肺部是有感染的迹象的,但比较轻微了。另外,他手背上的针孔,第一次解剖的时候也是有确认的,只是当时没有往这边考虑,也没有筛查他的用药情况。”江远说着摇头,一般的感冒药的话,几天的时间都代谢干净了,也没必要去筛查。

  理化实验室之类的,也都是忙得要死的单位,不是刑警拿一堆东西过去,让人家全部查一边,人家就会照做的,被骂的狗血淋头倒是有可能。

  要求警方对刑事案件乃至于命案,做事无巨细的调查,归根结底是一种“CSI效应”,属于是公众对于刑事科学技术的过高的诉求,而现实的刑事案件,是不可能得到电视剧水平的技术资源的,有些技术本身甚至都不可行。

  同样的,像是针孔这样的东西一旦出现,法医固然会给予重视,但首先考虑的就是吸毒,样本送检毒理实验室以后,做一遍常规毒品测试,基本就是结论了。除非专案组还有其他的证据或诉求,比如有消息表明死者使用了某新型毒品,那再做比较测试,否则的话,针孔提供的证据的溯源就到此为止了。

  一具尸体能够提供的证据是极多的,但大部分都不会对破案有帮助。

  而在本案中,江远做二次尸检的时候,手背上的皮肤已经不行了,再纠结针孔都没有意义了。同时,肺也已经被摘出去了,不过,就算是他做一次尸检,针孔和肺部轻微感染也算不了什么事,甚至可以说是刚好互相做了解释。

  虽然说普通人说的感冒,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但现在人感冒发展到轻微的肺炎,也是很常见的事。李彦民当日关门歇业,很可能就是感觉到了身体不适,自觉是肺部感染以后,给自己输了液,并用上了强效的抗生素。

  又或者,他可能是前期用了普通的抗生素,感觉效果不佳,又换用了头孢哌酮。要说起来,他用的也没错,而且,在没有CT、血象之类的辅助下,其个人的体感估计是比较难受的,用头孢哌酮注射治疗,也算对症。加上其本人常年在诊所里工作,估计普通的二代头孢已经不太敏感了……

  “李彦民给自己输液,并且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输液,很可能跟他死亡这件事,以及跟凶手没有什么关系。”江远思来想去,放下了理化报告,给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很可能就是凑巧了,死者因为生病输液,正处于药物浓度较高的状态,接着就被杀死了,尸体也因此产生了防腐效果。”

  就算是见多识广的柳景辉,此时都有点无语。

  忙活了这么久,结果得到一个与此无关的结论!

  柳景辉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只要是证据,都是有用的。

  念叨两句,柳景辉缓缓道:“如果李彦民死亡的时候,还处于需要输液的状态,那他当时的身体状态应该是不太好,需要在家静养才对。所以,要么就是有必须要出门的事情,要么,他应该就在诊所吧。”

  李彦民平时就住在诊所楼上的卧室里,他在靠近长阳市的镇里还买有一套小房子收租,想来也是不可能住过去的。

  江远点头,柳景辉的推理自然是有道理的。

  万宝明在旁有点着急,问:“我们去诊所都去了两次了,没有强行进入的痕迹,也没有找到它是第一现场的证据。这样的话,还是熟人作案吗?如果是熟人作案,作案地点又不在诊所,那在哪里?”

  “李彦民如果是生病状态,很可能会有人上门探病?”柳景辉自己掏出本子来做起了记录,再对王传星道:“李彦民有几台手机?把他的通话记录,还有微信短信这些东西都再整理一下,尤其是五六七八这几天的通话记录和信息,着重研判一下。”

  “好的。”王传星也奋笔疾书,这些都是江远积案专班的警员们很擅长的东西,都不用余温书的人去做。

  “死亡时间应该是7号。”江远这时候也低头计算了一下,再抬头,道:“现在确定了造成尸体腐烂的程度与预期不相符的原因,死亡时间也就能够相对比较容易确定了。死亡时间基本可以认定是7号了。”

  LV6的死亡时间鉴定,此时也是火力全开了。

  “这是个好消息。”柳景辉连连点头:“总算是有所收获,这样来看的话,4号晚上,受害人李彦民关门歇业,当时应该就是有不舒服了,然后开始给自己用药,经过五号和六号两天,7号的时候,他体内的药品浓度已经很高了,结果遭遇不幸。”

  “8号的时候,李彦民的手机还发了信息给其他人。”万宝明低声道:“如果是7号死亡的话,8号的信息,就是凶手发的。”

  “是在村里发的?”柳景辉问。

  “对,是在村里发的。7号晚上关机了,8号早上开机后,发送了几条消息,之后就再次关机,继而消失了。”万宝明重复了一下此前的信息,再道:“手机的问题,我们之前也追踪过,没有太好的线索能跟下去。”

  “现在确认了死亡时间的话,就可以彻底确定,凶手至少在村子里出现了两天,很可能就是住在村里的。”柳景辉给出的这个结论并不稀罕,村里因为有厂房宿舍和出租屋的缘故,长期居留的人数超万人,如此繁华的情况下,要寻找凶手并不容易。

  尽管如此,柳景辉说着说着,情绪还是高亢起来,道:“进一步的说,村里的监控也是不少的。至少中心地段,几个交通要道都有监控,一些厂门口也都有监控。假如死亡时间确定为7号的,凶手很可能在7号当日出现在村里。最重要的是,凶手并不是一个人,至少凶手一个人,是无法弃尸的,对吧?”

  “嗯,受害人体重180斤,没有分尸,身上也没有磕碰的痕迹,如果是一个人搬运的话,需要非常强壮才行。”江远也没有完全排除单人作案的可能性,但所谓的非常强壮,从表象上也是能看出来的。

  “犯罪现场和村里的监控视频,我觉得可以再研究研究。”柳景辉再次祭出了监控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