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27章

作者:志鸟村

  “不一定是在本省的,他总需要练习,才能达到目前的成熟度吧。还有出售的途径,如果没有出手的途径的话,也不用一次诱拐4个儿童了。”江远现在做了这么多的案子,对于犯罪分子的等级,越发有了认识。

  高长江沉吟了一下,道:“那通过什么手段来找这些旧案?”

  他也不是听不到江远的建议,但江远的建议,有些明显偏离他的侦查射程了。

  江远其实也不太确定,但他侦破了这么多起案件之后,自信心早就起来了,很自然的道:“先把这些案子梳理出来,然后寻找有相似性的。”

  这个工作的工作量自然不小,但高长江现在是不缺人的。

  他只是有些遗憾的道:“我原本是希望能借用技术手段来快速侦破此案的。”

  “梳理案件的过程,肯定会用到大家的技术的。”江远有什么说什么,反正是在隔壁省的陌生市,他既不在高长江手底下混,也不是卖给高长江的,底气都足了八分。

  高长江看看其他专家,见大家没什么意见的样子,干脆的点头道:“那就回去梳理案子,需要什么?”

  “找些有经验的民警,把最近两年本省和周边的失踪案和诱拐案都找出来。”江远有点接管了侦查的感觉。

  这也是有点形成习惯了,他在宁县的时候地位就高,卖到长阳市以后,又是有单独的积案专班做事,基本形成了指挥和命令的习惯。

  相比之下,其他的专家,虽然成名已久,但因为技术单一,又是好多年才积累起来的技术优势,所以反而偏向于做技术支持,而不是指挥侦查。

  高长江犹豫了一下,还是照着江远说的做了。本来就是刚刚确定的侦查方案,加上部委下派的专家的名头——虽然是市局的局长了,高长江其实也没有做过几次的部委挂牌案件。

  于是,众人重新回转,同时调配人手,开始趁夜筛查案件。

  江远带来的8个人,对于这种模式更加熟悉,进而开始互帮互助,像是组成了一个个小组似的,由江远指挥的那种。

第348章 搜索旧案

  搜索旧案,是江远以前就做过的事。

  当然,做案子是不求新不求怪的,只要能破案的,都是好招数,谁还在乎说以前是不是用过。

  事实上,正常的警察做案子,那都是用过的招数才再用一次的。否则,又新又奇又怪的招数,你用在大案要案上面,成功了是挺帅的,失败呢?刑警的领导骂人,有些是真的狠,又脏又狠。

  江远自己技能更新的快,手底下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如王传星等人,哪怕是搜索起旧案来,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做错了,做漏了,导致这起部委挂牌督办的案件出现问题。

  不过,前半夜度过去,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王传星等人就平和了。或者说,是忧虑的化学素用光了,就剩下麻木和坚持了。

  江远也是一个案子一个案子的傻看。

  做刑案,最累的就是脚手眼,就是要跑无尽的路,写无尽的报告,看无尽的卷宗。

  大部分的案子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做,让刑警变的有点像是公司销售,每天就跑跑业务,写写东西的样子。

  极少数的案子,真正需要用到脑子的案子就非常痛苦了。

  譬如眼下的案子,真要找一起类似的儿童拐卖案,依旧是很困难的。

  最简单的,类似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没人能给这个定义。因为罪犯是不同的,在不熟悉案犯的情况下,只能是侦查人员自己猜度。

  同样在菜市场里拐卖儿童的,肯定是A级的类似。可惜没有同样的案子。

  同样在很热闹的地方拐卖儿童的,而且采用非暴力手段的,大约是C级。可惜找到的几个案子都有明显的不同。

  短时多日拐卖多名儿童的,应该算是B级的,可惜也没有找到类似的案子。

  “没有案子了。”到早晨阳光微明的时候,最后一份卷宗也看完了。

  高长江同样有些失望,叹口气道:“看来此路也不通呐。”

  “再多找几个省的卷宗看看。”江远并没有放弃的意思。

  高长江皱眉,道:“有必要吗?”

  “您有别的方案也可以做,我带着人做搜旧案。”江远的自信是来源于他全面的技术的。谷旗市的案子,能找出来的线索,他都看过了,无论是指纹,痕迹还是影像,基本都无法突破。

  考虑到江远掌握的技能如此之多,且有多个LV3,LV4乃至于LV6的技能,那继续死磕本案的线索,就很不明智了。

  就江远自己的观点来说,他认为找旧案是更聪明的做法,而非笨办法。

  或者说,在没有更聪明的做法的情况下,笨办法至少有走通的可能。

  高长江不具备江远的技术能力,心里对专家们还有期待——当然,不同领域的专家,或许是有其他的突破手段的,但这也是超出江远射程的事情了。

  以江远的能力和技能射程,他自认已经选了最恰当的方式了,且距离撞南墙还远着呢。

  高长江见状,也不能强行指挥江远。再看他带了8个人,只当他是习惯性的自行其是型的。

  这么一想,高长江对江远还多了两分尊重,毕竟,怎么说也算是有经验的团队吧。

  “那行,您自己看卷宗,我们的话……”高长江看向其他专家。

  “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就再扫一遍事发期间的影像吧。”影像专家提出的建议,自然是影像的。

  “可以把足迹再分解一下。追踪一下步态,不过,太乱了……”足迹专家提出的也是足迹的建议。

  江远看着没吭声,说实话,影像他懂点,足迹他也懂点,就照片和现场的情况来看,他觉得都没戏。

  这个案犯选了一条最简单有效的路,就是将痕迹都留给儿童和环境,然后找不容易追踪的环境,并带走儿童。

  这么成熟的犯罪路子,不仅仅要犯罪分子经验丰富,还得适应环境,而且,还得有一定的熟练度。所以,江远才将看案卷的时间和地点,放在周边省份和两年内。

  就江远目前的经验来说,这两个判断大差不差,

  江远揉揉脑袋,回房间继续看卷宗去了。

  这一次,反而没有看太长的时间。

  一桩邻省的旧案,引起了江远的注意。

  案件发生的地点是农村大集,跟菜市场的性质有点类似,但也不能说明多少问题,关键在于带走孩子的方式,人贩子竟是先找到脱离了父母掌控的孩子,再声称带他们去妈妈。

  小孩子一听是去找妈妈,就跟随而去。然后就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的走出去了,连抱着哄骗都不需要。

  不过,这次因为哄骗的小孩年纪略大了一点,六岁的孩子,走着走着自己喊起了妈妈,引起了周围群众的注意。但拐子还是果断的逃走了。

  江远不由回忆起谷旗市的四起案子。有两起案件提到了儿童脱离控制和视线,另两起并没有提到。

  江远立即找到高长江,道:“给受害人家属打电话问问看,他们是不是有隐瞒的情景没说出来。”

  “你想要他们承认儿童是先脱离了控制,然后丢失的?这个是有点难度的。”高长江一听江远的要求,就觉得困难。

  江远道:“这是影响到能否并案的关键因素。而且,也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脱离控制,没有牵着,离开视线几秒钟,十几秒钟,就算是脱离控制了。”

  高长江想想,不由叹口气:“行吧,我去问一下。”

  不得不说,江远拿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有花头的,高长江盯着挨骂,也是分别打给了两家受害人,并顺利得到了结果。

  “竟然真的都有脱离视线。”高长江打完了电话,回过头来,反而有点奇怪的问:“这相当于是人贩子在捡孩子?”

  “也是筛选出最容易下手的。”江远顿了一下,又道:“这样的话,可以先破旧案。”

  破不了新案子,就找旧案子搜查,这是很正常的思路了。

  关键还在于找到了旧案,并与新案建立联系。

  高长江这时候有点意识到江远的强悍了,再一句啰嗦都没有,就顺着江远做事。

第349章 相同痕迹

  “联系到了当日的办案民警。”王传星拿着手机过来,顿了顿,道:“因为是未遂案,这个案子的进度比较慢,基本没有推进下去。”

  “照片之类的让他们传了一份过来,我马上整理出来。”

  “联系到了受害人家属。”

  下属们一个个的过来报告,到了这个时候,江远才抬抬头,道:“我跟受害人家属聊两句,是哪位?”

  “受害人的母亲。”唐佳拨通了电话,将手机直接交给江远。

  江远“恩”的一声,拿到手机,等了两秒,沉声道:“你好,我是江远,您是薛洲的母亲吗?”

  “恩,是我,是有什么事吗?”电话另一头的女人非常的紧张。

  “我们只是了解一些情况……薛洲被诱拐时的情况,你能详细说说吗?案犯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应该保养的有点好的那种,我儿子说她皮肤挺好的,比较白……”

  薛洲母亲在江远的引导下,将案犯的情况做了描述,接着又紧张的道:“她不会再找我们吧?我们家洲洲自从那次以后,我们再没敢去过热闹的地方,好几次,房间里没人了,他就哭起来了……”

  江远尽可能的安抚几句,再交给唐佳,让她继续安慰去了。

  刑事案件在警察这里,只是工作任务,虽然复杂沉重,但毕竟不是切肤之痛。

  而对受害者及家属来说,哪怕是一件未遂案,都可能惶恐不安多年。

  江远摇摇头,回到会议桌前,沉吟片刻,道:“我们分解一下任务。”

  他自己带来的8个人,立即聚精会神的看过来。

  其他几名专家,以及谷旗市刑警队的刑警们也都竖起了耳朵。

  “两个人去现场看一下,当地是农村大集,人流量很大,留下痕迹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农村大集相对偏僻,案犯会选择此处,是否跟她的个人经历有关?是否本地人,或者有亲戚关系在这边?你们好好打问一下。”

  江远没点人名,这也是江远积案专班建立以来逐渐形成的小传统了。最初的时候,江远也不知道谁擅长什么,甚至连名字都没记全。

  警员们自我管理一段时间以后,效果却是不错。事实上,都是非常成熟的刑警了,智商经验都在线上,放到外面去,指挥一个中队之类的都不成问题,8个人自动分配任务,这种小组讨论级别的事情,互相看两眼就搞定了。

  申耀伟和孟成标互相看看,就道:“我俩过去吧。”

  两人都是比较懂得交际的,虽然孟成标的交际方式硬核了一点,但也都用得上。

  江远点点头,道:“派你们去现场,除了要关注现场,重点是寻找目击者,还有,是否有监控,他们的交通工具,是否需要住宿,是否有住宿……”

  江远先将想到的东西说了,再道:“未遂案件,当时没有破的话,他们现在能留下的线索也有限,你们主要靠自己了。”

  “是。”孟成标和申耀伟都应了。

  不等江远再下命令,王传星又主动道:“我根据他们提供的时间和地点,找了些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因为农村大集有很多人都是认识的,又是丢孩子的案子,有不少人发了朋友圈和微博之类的地方,我整理好了拿过来。”

  “好。”江远点头。

  另两人自领了联系网警,以及看监控影像的任务。

  江远也没有继续分配下去,取了现有的照片开始翻开。

  通过旧案来破新案,用最多的是连环杀手的案子。

  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连环杀手因为杀人的次数多了,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就多了,往往可以选择最不容易发现的姿势来作案和处理尸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找到连环杀手做的第一个案子,集中全力于第一个案子,那就有很大的概率侦破。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辛苦练成了学霸,做出的考卷无懈可击,老师一分都扣不掉,这怎么办呢?找出他早前做的那些试卷,根据他的一些答题特征,确定了前面的卷子的所属关系,然后把前面的卷子用一口气扣掉41分,岂不爽哉。

  原理就是这么个原理,但做起来,难度其实不小。

  证明两个案子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批人做的,从而将两个案子并案处理,这件事,本身就挺难得。

  至少,对于一个市局的普通刑警队来说,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另一方面,相对简单的案子,也只是相对而已。

  包括这个农村大集的诱拐未遂案,要是眨眨眼就能做出来的案子,当地警方就算很忙,排着队也就做掉了。

  还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才没有继续做下去。

  而这份难度,本身也是个阻碍了。

  像是江远,现在要立即侦破这个未遂案,依旧有点无从下手。

  积案不论大小,其实都有一定的侦破难度。

  尤其是现案的民警不重视,卷宗整理的不好的话,后续以积案来侦破就更困难了。

  江远的情绪倒是稳定。他在文乡派出所,能挨着积案顺序来做,到这里了,照样有充足的自信,只不过,是需要一些时间来积累信息,筛选信息罢了。

  会议室,进入到了短暂的平静中。

  该出门的出门,该做事的做事。

  嗡。

  江远的手机震动起来。

  江远直接摁了免提模式,道:“我开了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