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五十多岁的送货司机,在大城市里稍微有点超龄,在村里甚至有点年轻。如果有辆车的话,他往往可以揽下许多个村的业务。
这一次,一群年轻人为了抓他,分别揽下了许多个村的业务。
江远则跟宋金友等人一起,直接返回了派出所等着了。
嫌疑人并没有暴露,也没有表现出潜逃的倾向,那抓捕起来就不会太难,几个小伙子应该很轻松的就能摁住了。
毕竟,也就是偷羊罢了。
几乎是前后脚的,王传星和申耀伟一行,就将犯罪嫌疑人给带了回来,唯一有点意外的,是带回了三个人,而非一个人。
“一个捆羊的,一个开车的,还有一个放哨煮肉的。”王传星将人送进审讯室,就出来给江远介绍了起来。
“偷的羊都吃了?”江远不太意外,但还是略有点意外。
现如今,犯罪动机以情感居多,金钱次之,就为了口吃的而故意犯罪的,确实很少见了。
当然,偷羊也是为了非法获得金钱或利益,但这种直接消费模式,确实是有够老派的。
王传星点头,道:“就是标准的顺手牵羊。他们在车里还弄了一个小空间,焊了五十公分宽的地方,就用来藏羊藏狗的。家里搜到的还有大锅,烧毛的火枪什么的……”
“搞成专业的了?”宋金友的表情严肃起来,这是在自己治下的犯罪团伙了。
王传星道:“别的不知道,贪吃是真的,做的也挺香的,我过去的时候,他们正烧鹅肉呢,味道挺不错的……”
“有找到工具吗?”江远没有顺着鹅的吃法问下去。
王传星拿出手机来,打开相片,给江远看。
“钳子能对上,鞋也可以,那就没问题了。”江远只看了几张照片,就安心下来。
这只要没有抓错人,剩下的就是正常的程序操作了。
有孟成标负责审讯,王传星写PPT,江远也不担心再出现什么变故。
坐稳当了喝喝茶,一会的功夫,孟成标果然过来报告了:“交代了。这三个人,是嘴馋了就跑去偷一只羊,或者狗或者鹅,吃了打打牙祭啥的,觉得自己是小偷小摸的不打紧。”
“多次盗窃了,还不打紧。”宋金友哼哼了两声,又道:“20次的盗窃金额要是累计起来,够得到数额巨大了。”
多次盗窃和入室盗窃,适用同一个法条,包括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都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三年以下听起来好像还过得去,起诉一通,最后的实刑可能就是一年多,不到两年的程度。
但是,法条里的数额认定,跟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所谓“数额较大”在盗窃中,基本就是几千元。而到了3万元以上,就可以认定是数额较大。
同一个法条的后半段,数额巨大就是三到十年的判刑了。至于更多的“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地区不同,通常指的就是三十万或者四十万以上,而数额特别巨大,是要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
等于说,谁要是入室摸别人一块鹦鹉螺,直接就奔着十年往上去了。
这三个偷羊贼其实也蛮惨的,20多只的羊、狗和鹅,要是都能定下来,应该刚好迈过3万元的坎,差不多就是“数额巨大了”,量刑三年起步,很容易就判出四五年的时间。
孟成标接着交代案情:“他们是经常跑文乡这边的,每次送货到一个村子,都会提前看好位置,到了嘴馋的时候,就接一单来这边的运输,过来送了货,偷了羊,然后就回去煮着吃。”
“而且,他们还自称不会多偷,他们的原话是不会多拿,只拿自己吃的,属于盗亦有道。”
“负责偷羊和狗的家伙,以前是养过羊的,所以动作很熟练,年龄和身高体重,都符合脚印……”
“放风的是个厨师,开车的是出主意的,再一个,他有车。”
“他们对摄像头都熟的很,每次都找别的路走。”
孟成标一口气将审讯来的情报都说了出来,接着才小声道:“这个案子,是不是就算是侦破了?”
“当然,就是侦破了。”江远接着有点好奇的道:“一个人一次偷一只羊正常,三个人偷羊,每次还只偷一只,为什么?多头两只存着不好吗?或者就做笔大的,以后买羊吃……”
“他们应该也不是那么缺钱。就是为了吃。”孟成标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简单来说,三人都是耙耳朵,赚的钱都交给老婆了,打牙祭的钱都没有,所以就自己偷了吃,吃剩下的也不敢拿回去,就第二天第三天接着吃,所以根本不想多偷……”
“怪不得。”江远瞬间就理解了,余温书也是耙耳朵,没什么稀奇的。
宋金友也是啧啧有声,接着又笑道:“你们这等于是一口气破了二十个案子,哈哈……其实这么算起来,你们来的人也不算多,有二十多个案子的证据要固定下来……”
现在起诉案件,口供和物证都是需要的,虽然不是必须要有,但最好要有。
以宋金友的经验来说,整理20个案子的证据,绝对是超级苦逼的活计。
就像是做20份课后练习,不是不会做的那种,但做起来依旧要抓耳挠腮,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江远这时候也是进入了思考状态,点头道:“20多个案子的证据,确实不少。”
宋金友这时候极其警醒的看了江远一眼,开始在脑海中思考拒绝的话语。
“把你们找到的工具的照片都整理出来。”江远的思考,更多的是从哪个方向来固定证据。
工具痕迹是他目前的超强技了,现在可以拿出来做终结技了。
很多窃贼都是习惯一个工具用很久的,这是跟杀人凶手截然不同的做法。可能是因为盗窃还有一定的技术性,大家还要追求顺手这件事。
再者,盗窃的单场案值有限,案犯几乎不可能偷一次东西就换一次装备,那就不是犯罪了,是给工具店老板打工。
很快,唐佳就将涉及到的卷宗和照片都给拿了过来。特别是从抓捕现场找过来的工具,数量不在少数。
江远看了几张,就开始给照片上的工具编号。
唐佳一看就懂,连忙上前帮忙。
等给照片上的工具编号完成,江远开始一排排的写工具。
宋金友被他们的操作搞的迷糊,不由问:“把这些数字弄到一起,是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案子涉及到的工具吧。像是这个案子,7号案子,他们用了钳子,用了锁链,用了绳索,还有车辙也留下了,这些就当工具吧。”江远边说边做,分分钟就将20个案子的证据分类了出来。
剩下的,无非就是撰写报告的事了。
宋金友就在旁边看着,大为震撼,有种学渣看学霸写作业的感觉。
“宋所长,你们所里,最近有什么案件,我们帮你做一下?”江远随口一句。
兴师动众的来了,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
第343章 投毒案
宋金友突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好机会。
江远的实力毋庸置疑,从他拥有了自己的团队,而且有长阳市刑警支队的年轻人们愿意加入,就可见一斑。
长阳市的编制得多难考,考上了长阳市的编制,又愿意主动跟着江远来宁台县,当这种信任是基于能力的时候,这份能力得有多强?
宋金友原本也没想过能用上江远的这份实力。江远卖给长阳市的时候,卖的价格有多高,宋金友也有所耳闻的。
没想到江远现在主动提出来做案子,四舍五除二,这就相当于免费用一次许愿瓶。
这还客气什么,宋金友脑海中首先划过一个案子,就道:“论案件的复杂离奇,我们乡真的有一个。投毒案做不做?”
就宋金友的预期来说,他更像是邀请人一起做投毒案。
江远点头道:“看看呗。”
派出所是不会有命案的,理论上,大点的案子都会上交给刑警队来做。所以,派出所最多的就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这类的案子。当然,乡镇派出所的案件要复杂一些,特别是在刑警队比较忙的时候,有些案子,派出所就自己做了。
宋金友咳咳两声,道:“这个案子是兰竹村的一个案子,暂时还没立案。”
有报警但无立案,是目前警民矛盾的一个痛点。警方有警方的痛点,民众有民众的痛点。
各级机关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已经设置了多重辅助手段。通常来说,普通人报案,若是遇到警方不立案的情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求当事民警出具不予立案通知书。
在提出这个要求并坚持的情况下,当事民警通常都会重新考虑是否立案的问题,并郑重给予答复的。
若是在大城市的话,除非遇到规定不能立案的情况,比如某些民事纠纷,往往都能得到相对理想的答复。
宋金友所言的兰竹村,显然不是很懂得这方面的技巧。
江远反而有点好奇的道:“没有立案,你还把这个案子记在心里?”
不需要妄自菲薄,江远这种干过十几个命案积案的刑警,在全国范围内都算一流了,山南省内已是名声渐起,宋金友第一时间给他递出了这个案子,却没立案,显然是有点特殊情况的。
宋金友叹口气,道:“兰竹村的这个投毒案,是有点特别的,都可以说是离奇了。第一次报案是去年了,说是他们村里的牲畜,包括鸡鸭鹅,猪牛羊,最近几年,老有死的。报案的这一次,是水塘里的鱼死了,大概值上万块的,才过来报警了。”
“就是说,投毒持续了数年时间?”江远道。
“应该是。问题在于,投毒这件事,我们还没证实。”宋金友无奈的道:“兰竹村这个村子,是我们乡最偏最远的一个村子了,山里面的山里面,路也不好,以前过去一趟要十几个小时,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出来报警,也就是这两年,路修的好一点了,他们村出来打工的人多了,才有被投毒了的意识。”
江远点点头。
“当时报警了,我们还喊了乡里农业技术所的一起去看,但时间过的太久了,鱼死的第三天,他们才出来,第四天才报警,我们过去的时候,都过了一周了,提回来的水里也没检出来毒物,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宋金友说着挠头,又道:“后面几个月,他们村里又死了两头猪,这次我们去的快,但还是一样,也没检查出来毒物。再就是到今年了,死了一头驴。我们这次第三天就到了,一样,还是没检查出来毒物。”
“这还不是说,他们一年多两年的时间,就发生了三次,中间死鸡鸭鹅的情况还有,但就没有人报案了。”
“还有一个问题,兰竹村的部分村民,也不是太支持我们的破案工作。他们觉得是邪气,或者是得罪了山神啥的,总之,就是更愿意跳大神解决问题。要不是村里有几个年轻人出来了,他们怕是连报案都不愿意。”
旁边的唐佳听着宋金友的故事,对宋金友的印象大为改观,不禁道:“宋所长您还一直记挂着他们?这种案子,如果受害人都不想破案的话,确实很麻烦……”
“也不是所有的受害人都不愿意报案。”宋金友有点不好意思的道:“今年吧,就是死了猪的这家人,他们家虽然再没有死过大牲口,但鸡鸭鹅还是又死了的,这家人的儿子,跑我们所来找过我几次。我也去兰竹村去了两次,但老实说,这个案子,我真的是没什么头绪。”
投毒案本身就很难侦破,尤其是不针对特定人的投毒案,在城市环境下,基本就是靠监控的。
偶尔也可以通过毒物的来源来破案,但这种方式的难度其实非常高,需要对毒物的鉴定很准确,基本都得是省会一级的实验室才能做得了。
而在农村,这两个手段都很有限。
监控不用说了,农村基本没有,有的话,肯定也是用不上的。至于依靠毒物的来源,那除非是很特别的毒物,否则的话,农村的农药和杀虫剂,本身就是极佳的毒物来源,而且往往是类似品种类似批次的,查都没地方查去。
不过,江远侦破案件本来就不怎么靠监控和理化,他就直接问宋金友道:“宋所长目前掌握的有哪些证据?”
“水塘死鱼,死猪和死驴这三次,我们都是拍了照片的。我刚刚已经让人去拿了。另外,我们还录了一些笔录。这个案子,我觉得肯定是村里人自己做案,但全村几百号人……”宋金友摇摇头。
“这个村子这么远,现在还有几百号人吗?”
“当地靠山吃山,收入反而不错,有一大半的人是村里和外面来回跑的。就是到山里出东西的季节了,就回来搞一搞,挖竹笋,抓竹鼠的,还有采菌的,还有挖草药的,他们村里也种草药。还有这个养猪养鸡的……这两年养东西的都不行了……”宋金友看起来是真的研究过这个案子,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你们之前是怎么考虑的?”江远还是继续询问,总得知道哪些路,是前人走过的死路。
宋金友说开了,也就不避讳的道:“我最初是将案子列了个表,想着是不是从不在场时间上来找一找,因为当地人出去打工都是有差不多固定时间的,回来的时间也都是有节奏的,结果没什么发现……”
“受害人方面,也是遍布全村的。我想找一下受害人的共通点,也没有找到。”
“最主要是这个毒物。本来我的想法,是等一段时间,看下个案子出来了,能不能有突破。但上次死驴的案子也没有找到机会。”
正说着,照片就拿了过来,江远于是一张张的看了起来。
单从照片上来看,宋金友还是用心了的。想想也是,他会第一时间提出这个案子,肯定是认真思考过的。
但从照片上也看得出来,宋金友的破案能力实在不强。他只是尽可能的多拍了照片。
于是,照片里既有死鱼死猪的尸体,也有犯罪现场的照片,同样有围观群众的照片。
第344章 小剂量
江远将一些照片铺在桌面上,看着照片沉思起来。
这是他惯常的操作了,他的许多积案都是从照片开始做起来的。
房间内的其他警察或者跟着看照片,或者做自己的事,又或者就玩会手机休息一会。
宋金友注意着江远的神色,也站到跟前看。
都是看过的照片,有些甚至还是他拍摄的,宋金友不确定江远能不能看出些东西出来……
“我看围观群众里面,有好些人都是重复出现的……”牧志洋试探着说了一句。
他这个猜测是最简单最自然的。不谈罪犯重返犯罪现场,一般人犯罪了,都会特别关心案件的侦破进展情况。
这是很自然的做法,名下有刑案,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会变成人生中最大的事,不关心是不可能的。
宋金友听着牧志洋的话,则是瞄了江远一眼,道:“照片里的都是村里人,而且,都是我们案发以后两三天去拍的照。”
牧志洋不觉“哦”的一声,也是明白过来。
相隔两三天的现场照片,而且每张照片都是相隔数日的,这时候强行说有案犯在里面,准确度确实太低了。
如果是现场有啥不合适的,案犯有两三天的时间返回去重新搞事情。而围观的村民,出于好奇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毕竟是离城很远的村子,突然有一群外人过来,还是警察,围观是很正常的。
再者,拍摄的时间毕竟不可以完全覆盖大家围观的时间,如此一来,以照片中拍摄的围观群众为蓝本,去做揣测或者分析,实在是意义不大。
“这样的话,案犯还有机会破坏证据了。”唐佳在旁加了一句。
宋金友点头:“这就是很麻烦的一点。兰竹村的环境很闭塞,我们想要蹲守都不行,只要外人进了村子,就会被注意到,消息很快就传遍村子了,一点隐藏的可能性都没有。”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