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41章

作者:志鸟村

  或者叫做自闭。

  用影像来找凶手,是一个特别符合常人思维的路线。

  但对图侦民警来说,选择任何一种方案或路线来追查凶手,都意味着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

  就好像通过摄像头来找小偷这件事,总有人丢了手机去报警,想看监控视频而不得。大部分时间,就是警察或者图侦懒得看。

  因为警察看图像,又不能真的看到小偷的脸就算结束了。首先,他得确定案件确实存在,也就是小偷确实偷走了手机,最好要有清晰的监控拍摄下来。

  这意味着,如果小偷懂一点,稍微遮挡一下,那附近主要的摄像头,就拍不到这个动作。

  当然,失主这时候往往已经确定了,并且喊出“就是他”的口号,但对警察来说,这个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就确定了安全的存在,还要追查小偷。

  如果不想蹲守的话,那就最好沿着监控路线,寻找小偷的住所或者交通工具。假如小偷住城中村,或者中间有一段没有监控,又或者他只要不坐有清晰牌照的车辆,这条路也就算是堵死了。

  最后,抓到人,如果手机的评估价不值3000元或者5000元的话,也基本够不上起诉的标准……

  当然,眼前的命案是一定要追查下去的。

  但选择哪种追查方案,始终是令图侦烦闷的一点。

  江远这时候走过来,道:“能把那个字条的照片,拷贝一份到我邮箱上吗?”

  “哦,没问题。”图侦民警连忙应一声,就地操作给了江远,问:“是要请文检看看吗?就这么几个字,恐怕有点困难的。”

  “恩,我先自己看看。”江远知道清河市都没有出名的文检专家,不过,他自己就有LV3的文检技能,并不觉得字数少,就有什么困难的。

  对文件来说,字数少有字数少的看法。

  字数多,自然有自数多的看法。

  像是眼前这张照片,“微信:14556679”只有两个字,一个符号和一串数字,普通人对比起来,多数是从字的比划等方面去考虑。

  江远最关注的却是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看似简单,特别是跟汉字对比的话,能够鉴定的点似乎很少,但在现代文检的发展中,阿拉伯数字能够提供的信息其实非常多。

  现代人写字的频率是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可供鉴定的文字本来就少,反而是一些数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而且,不仅是中国的刑侦专家们要研究阿拉伯数字,其他国家的刑侦专家们,只要涉及到文检了,总归是要研究阿拉伯数字的。

  大量的研究和各国高手的加入,使得阿拉伯数字的文检,也有了很多的理论和现成的技巧。

  比如说,圆的画法,就是数字符号最基本的形式。从形态上来说,0689都是全封闭式的,235则有半封闭的圆,而圆的运笔方向上,顺时针的有2358,逆时针的有0和6。

  那么,单是考察圆的画法,就可以发现一些人的运笔特点了。

  此外,如14679,它们的起笔收笔,是否延伸出格线,不同数字的倾斜角度等等,也都是鉴定点。

  遇到这种成串的数字,数字之间的间隔,字间的连接方式,数字之间的高低关系等等,也都是鉴定项。

  总而言之,字少,没关系,办法有的是。

  江远转手发信息给黄强民:“黄队,我想要一些建元公司的手写材料做文检比对。”

  黄强民:“请谁做文检?”

  江远:“我会做,我自己先做做看吧。”

  黄强民:<亲切微笑表情>

第224章 写10遍

  建元公司。

  江远坐在一间大会议室里,长长的桌面上铺满了各种文件和报表。

  会议室角落里摆着万年青,打理的很好。

  几名建元的工作人员,一箱箱的搬运着文件过来,就堆在万年青旁边。

  几名警员本来想帮忙,也不知道怎么弄,被江远拒绝了。

  文检的鉴定是很私人的工作,不需要什么团队合作,也不太需要各方面的意见,至少,在鉴定的过程中,是不需要的。

  至于鉴定过后,大家有什么意见的不统一,我不同意你就完了。

  白跃群猜测给自己寄送照片的是袁家老大或者老二,江远也同意此观点,所以,他优先找的就是建元公司的资料。

  当然,此人也有可能是老大或者老二的门客,但就目前获知的信息来说,两人的门客,其实也都是养在公司的。

  这也是中国式公司的通病,为了节税,大家都恨不得买一杯星巴克都用公司的钱来报销,又怎么可能用私人的钱来养人。20%往上的额外开销,就算是富人,他也是尽可能要避免的。

  或者说,越是富人,他越是不愿意开销这种钱。

  至于说,此人是否用打印的方式来打印那段话,其实没什么区别,反而减少了刑警的工作量。

  因为对文检来说,比对字迹出自哪台打印机,其实更简单一些。常见的比如黄点追踪技术,直接可以精确到打印机的厂家,型号,序号,以及打印时间。

  有这些信息,再去找人比江远现在找人还简单的多。

  毕竟,打印机的数量更少,销售渠道又是有迹可循的。

  而且,比起比对字迹,打印机的文检更加难以辩解。

  所以,除非是案子太小,警方懒得深入调查,又或者案子太蠢,用不着高科技的技术,否则,想要做一个大案还要人不知鬼不觉,那是非常难的,至少得有读一个博士出来的决心才行。

  什么处心积虑的思考,自个儿在家里琢磨,都是以勤奋的战术,掩盖懒惰的战略。

  读书!只有读书才真正的有可能做出精巧的犯罪。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全国各领域的专家们,用三十年的功力,将之精巧的揪出来。

  “那个,麻烦大家把这个人的资料整理一下。”

  就在几名现场的民警无聊刷手机的时候,江远取出了一份文件。

  会议室里的资深图侦立即放下了手机,过来看了眼,低声道:“是这个人吗?”

  “五成可能吧,多找一点他签的文件出来,我再比对一下。”江远轻声回答。建元公司的人已经离开会议室了,但在人家的地盘上,大家还是很注意。

  那图侦“恩”的一声,立即忙活起来。

  几个人齐心合力,很快从一堆堆的文件中翻出了十几份,都是有数字笔迹的。

  江远选出几个数字来,仔细比较。

  这人写的数字里面,最明显的是阿拉伯数字“7”,横着的部分,他会写出一个弯折来。

  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习惯。阿拉伯数字的字符总共就10个,重复率这么高,对应到全球七八十亿人,百年间几百亿的总量来说,任何一个数字的任何写法其实都不稀罕。

  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一些特征就不容忽视了。

  比如会议室里的这几千份的文件,会把7的上横部写出弯折的,也就是百十来人,再根据弯折的弧度,就可以匹配到唯一的一个人。

  一名后勤部的小主管,一个很低级的职位,却需要上层资源的注入。

  “应该就是他了。”江远又将他写的其他几个数字比对了一番,基本也都是相近的。

  图侦低头看了看人名,王嵩,于是立即发信息给自家队长。

  接着,图侦才问道:“他写的文字呢?微信两个字,符合吗?”

  “左手写的。”江远道:“他可能担心汉字露底,不过,也是符合的。”

  对于非惯用手的鉴定,确实是比惯用手的困难一些,要求鉴定人员的专业度也要更高,但总的来说,仍然是可以鉴定出来的。

  这是因为笔迹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其实非常多,比如说字的布局,字的笔顺,比例特征,搭配特征等等,一个人许多年形成的运笔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那图侦见江远颇为肯定,也就不多说什么。

  反正就是喊一个人问话罢了,像是这种藏头露尾的文化人,一般问两句,其本人就惊恐的不行了。

  再一个电话打过去,雷鑫十分惊喜,这破案破的按部就班,像是套公式一般,莫名的觉得简单。

  他这边就开始行动了。

  这次的案件,因为实际上牵扯到了好几个案子,所以颇为复杂,有前进区的刑警大队在做事,也有宁台县的刑警大队在做事,还有清河市的警察们在打辅助。

  往常这种情况,就应该成立新的专案组,安排新的组长之类的,以统合工作。

  但这一次,事情发展的速度太快,以至于习惯于开会的干部们,都有些应接不暇,就这么一盘散沙的工作着。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就这样的散沙环境,江远还是连连侦破案件。

  等江远回到前进区刑警大队的时候,王嵩也被抓了回来。

  黄强民同样是刚进门。他刚刚跟宁台县的领导汇报,又跟清河市的几位领导见面汇报,才算是将案件的侦办方向理顺,这边就发现,江远已经把传字条和照片的家伙都给找回来了。

  “你这是硬碰硬啊。”黄强民见到江远,已经不知道该表扬还是提醒了。

  江远心底也有点兴奋,还是谦虚的问道:“怎么就算是硬碰硬了?”

  “就是案子碰到什么硬茬,你就把它给平了,这个就叫硬碰硬。”伍军豪也回来了,他挺喜欢江远这个风格的,合自己胃口。

  黄强民“恩”的一声,道:“我们一般不搞这么硬的,至少以前不搞。尤其是这种给个小纸条就找人的案子,不可能这样做的。咱县都没有一个正职的文检。”

  江远虚心道:“那以前怎么搞?”

  “以前……”黄强民回忆了一下,道:“以前的话,还是先排查袁老大和袁老二身边的人,干这种事,应该都是两人身边的亲信才行吧。这么算的话,人数本来就不多,再可以用文检的方法,也可以一路排查过去,每个都问一遍,看有没有什么破绽。”

  排查这个传统艺能,能成为老刑警的三件宝,那是有深刻的国情在里面的。

  在熟人社会,许多犯罪嫌疑人以为的秘密,在熟人眼里,可能都不是秘密。日常信息更是少不了.

  这就好像村子里,哪怕是没有装监控,也很难有一个陌生人轻轻松松的走进到村子里去。

  现在的社会面,固然是没有那么熟人化了,但在单位,或者是建元这样的大私企,大家十年如一日的相处着,依旧是熟的不能再熟的社会。

  相比之下,欧美社会就没有这样的国情和基础了,所以,他们破案不用排查的手段,不仅仅是警力和制度的关系,也是社会情况不同的缘故。

  江远如果没有逮出这个王嵩,那用黄强民的普版方案,也是有可能找出人来的。

  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一道巨大的推理题。

  一群刑警对着“甲说”,“乙说”,“丙说”,“丁说”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看谁撒了谎,谁露出了马脚。

  以往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找出别的案子呢。

  就有种搂草打兔子,割麦子捞鱼的感觉。

  至于江远,他的方法就相当于机械化种田了,联合收割机轰隆隆的开上去,自动捆扎割草机轰隆隆的开上去,甭管什么类型不类型的,割就是了。

  “你把这段话抄写十遍,速度稍微快一点。”审讯室里,小民警装作威严的样子下命令。

  王嵩是个30多岁的中年人,又是管后勤的肥差,并不会被小民警吓住,他看看有微信有数字的文章,轻声问道:“我要是不想抄呢?”

  今次审讯依旧由牙黄齿黄的雷鑫主持,他笑么么的道:“让你抄写,是怕冤枉了你,所以给你一个帮助我们纠错的机会。你如果放弃的话,签个放弃声明书,也是可以的。”

  王嵩自然不能签这个,于是问:“你怎么帮我纠错?你就不怕我胡乱写。”

  “胡乱写也是可以的。”雷鑫笑笑:“字迹这个东西,不在于内容,在于写什么东西。”

  “那也不用写10遍吧。”

  “我们会分析你自己的字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你的字迹与证物字迹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王嵩再次迟疑了。

  面色凝重又想做出轻松的模样,稍微有些扭曲。

  “写吧,别啰嗦了。”在雷鑫这样把牙都熏黄的刑警队长,一打眼就能看出有没有事,他加重音调道。

  王蒿握着笔,紧紧的,还没写,手心就满是汗,微微颤抖着,甚至笔尖都不知道怎么对到纸上。

  他埋着头,脖子后颈也出了汗。

第225章 节奏

  审讯室。

  里面没有绿萝,光秃秃的。

  四周的瓷砖全是冷色调的,空调的温度却是不够低,以至于房间内燥热不安。

  正面的铁栏杆,看起来就令人恐惧。

  而铁栏杆后的警察,更是让人不自觉的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