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85章

作者:葫芦村人

  作为销售科长,到了任何地方,都是先了解市场、寻求市场机会。

  “而且他们都是按照计划进货、销售。洗洁精即使我们能生产,也很难运到这边,华南市场我们都难以快速占领。何况还要出口创汇……”

  侯国勇点了点头。

  难怪人家不愿意给独家合作权。

  “让你打听的消息,打听到了吗?”

  一支烟抽完,侯国勇把烟头丢在地上,狠狠地踩灭。

  以此发泄胸中的憋屈。

  “化学实验室拿出来合作的项目,都是谢威拿出的配方跟工艺,目前他不在学校。去了哪里,打听不到。”

  赵良玉回答后,神情一变,“厂长,您不会觉得找谢威谈可以打破僵局吧?他只是入学才两个月的新生,他能影响学校的决定?”

  谢威的名字,是当时从康毅口中听到的。

  虽然康毅不愿意跟两人谈合作条件,通过旁敲侧击,两人从康毅口中得到了谢威不少消息。

  这让侯国勇感觉谢威才是关键。

  “总得试试。不管是核心材料配方跟工艺、还是独家合作权、甚至是降低分成比例,任何一项,能谈成,对我们厂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侯国勇深吸了一口气。

  深邃的目光看向窗外。

  “根本无法打听到他去了哪里啊。”

  “直接问李校长。你先在招待所休息,我去找李校长一趟。”

  说完,侯国勇就从挂衣架上取下军大衣,披在身上就向招待所外走去。

  外面,天已经黑了。

  没到李瑞办公室,侯国勇就被李瑞的新助理袁振越拦住。

  “李校长在开会……”

  侯国勇这几天不断找李瑞,跟袁振越早就熟悉了。

  “袁助理,我在这里等李校长。”

  “外面冷,你到我办公室坐一会儿吧。”

  袁振越清楚,虽然因为条件没谈拢,对于这送钱的财神爷,校长也非常重视。

  晚上零下十多度的低温,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冻死人的。

  侯国勇在袁振越办公室等到九点多,李瑞才散会回了办公室。

  刚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回家,侯国勇就跟着袁振越进来了。

  熬不住了?

  接连的好消息,让李校长心情愉悦,脸上浮现着笑容准备亲自给送钱的财神爷倒水。

  不等李校长热情的招呼,侯国勇开门见山:“李校长,能让我们跟谢威同志聊聊吗?”

  跟谢威聊?

  李瑞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就是提供洗洁精配方跟工艺,提出合作方案的谢威同志。”

  “谢威啊?他不在学校。侯厂长,跟我谈也是一样,学校的条件,他不会改变的。”

  李瑞不明白对方找谢威的目的。

  难不成,是因为跟601所的人接触,帮着601来试探自己?

  “谢威同志能提出工艺跟配方,还设计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外包装,说明他非常了解市场情况。我们有一些想法需要从他那验证。如果没问题,我想我们就能签合同了。广交会不远了。李校长,能透露谢威同志去哪里了吗?我们可以去找他。”

  侯国勇平静地说道。

  同时也在暗中打量李瑞的反应。

  李瑞是校长。

  谢威只是学生,还是刚入校的新生,即使上学前有着几年的工作经验。

  跟领导都谈不妥,跟手下就能谈妥了?

  这可能会给谢威带来麻烦。

  谁让谢威这混蛋提出对合作者一点都不友好、如此苛刻的合作条件!

  “他在沪市无线电14厂。要是不着急,最好在这里等他回来。路上需要好几天,要是他那边顺利,指不定你们在路上就错过了……”

  给谢威上眼药?

  李瑞看了一眼侯国勇,心中暗笑,这家伙怕是不知道谢威那小子比自己还坑,到时候被他卖了还会帮着谢威数钱,鞠躬说感谢。

  他要去找伤害,就让他去呗。

  “谢谢,学校能帮我们明天给他拍一封电报吗?我们明早上就出发去沪市,要是没问题,我们就回来跟学校签合同。”

  侯国勇自然不想白跑一趟。

  这年头联系不方便,侯厂长也怕从学校出发去了沪市,谢威又在他们没到达之前就返回,到时候还真是麻烦事。

  想到出来这么长时间,要是无法谈妥,就麻烦了。

  侯国勇心中已经有了后悔。

  没办法。

  谁让他担任厂长时向化工局领导立军令状:让花都油脂化工厂在3年内拥有洗洁精、洗发香波等生产配方跟工艺,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创汇!

  化工局收到电报第一时间就转给油脂化工厂。

  收件人连名字都没有!

  侯国勇也不会在拿到电报第一时间召集厂里开会讨论,第二天就跟赵良玉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行,明天我让人给那边拍一封电报。”

  ······

  此刻。

  谢威跟于国峰两人刚刚在沪市无线电14厂的招待所住下。

  到车站接两人的是14厂技术部的副总工覃秋华。

  哈工大校友。

  一开始于国峰介绍了覃秋华的身份后,谢威高兴不已。

  从覃秋华口中了解到14厂的真实情况情况,心情沉到了谷底。

  14厂拥有生产谢威所需芯片的能力,却不具备大规模制造的条件。

  谢威刚开口说,初期阶段实验室生产也能满足需求。

  覃秋华却告诉他:谢威的芯片设计太过复杂,合格率不会超过2%。

  更如同一盆冰水泼到脑袋上的是每块合格成品,价格会超过28000元!

  导致这么高成本的原因很多:硅晶圆的纯度、尺寸、光学镜头、光源、光刻过程中涂层等等。

  14厂现在最先进的光刻机是去年中科院刚研制很出的最先进GK-3型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效率低,精度差。

  美帝在67年就投入使用的投影式光刻机精度更高:同等工作效率下,良品率比接触式光刻机提升10倍以上!

  听到这些,谢威整个人都麻了。

  难怪,国内在七八十年代光刻机已经快要追上世界先进脚步,后来差距越来越大。

  原本谢威有心理准备,可也没想到会这么离谱。

  知道良品率低。

  可没想到会这么低啊。

  2%不到的良品率,算上不良品的成本,每一块芯片28000!

  谢威手里70万经费,仅仅只能获得二十多枚。

  真生产出来,除了研究,推向市场一台计算器得卖几万才合适?

  “不用想太多,行业内的都知道,国家也知道。”

  于国峰见谢威脸色难看,掏出烟递了一支给谢威,自己点上了一支,安慰着他。

  “基础差,大家都在努力,早晚有一天,会解决的。”

  “于主任,我不是担心基础差的问题。”

  谢威喷出一口烟雾,叹了一声。

  “覃总不是说了,即使我们愿意承受这样高的成本,也得等吗?部队的需求得优先满足。”

  谢威担心的就是这个。

  原本,在知道这年头国内芯片制造底子后,他就考虑过,先用钱砸少量样品出来用于研究。

  研究有成果,看到推向市场的机会,不能能获得更多上级拨款,也能促使生产单位技术升级。

  不然,哪里会问李瑞要那么多经费?

  来到这个时代快一年,谢威比谁都清楚李瑞给的这70万是多么庞大的一笔经费。

  比起几十年后一亿都更有价值!

  “老覃不是也说了除非能提升良品率?14厂一直都在努力,也不过把不足1%的良品率提升至2%不到。各方面的基础都需要提升,相关单位技术无法突破,他们也没办法啊!”

  于国峰叹了口气。

  他之前在路上给谢威打过预防针。

  提醒谢威说,如果14所没法生产,就想办法通过特别渠道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所需芯片。

  却遭到谢威坚决抵制。

  “光学,学校是强项对吧?化学涂层,化学实验室那边也能搞定……”

  “……”

  于国峰诧异地看着谢威。

  本以为谢威了解真实技术水平会被打击,意志消沉。

  结果,这小子反而提出来要利用学校的基础,帮14所解决问题?

  闹呢!

  中科院、清北、以及众多光学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物理所、应用化学所都在搞。

  学校这基础是不差,关键是之前就没往芯片这块发展。

  从没有基础开始搞,得砸多少钱进去?

  就现在谢威手里那点钱,丢水里,泡都不冒一个。

  “谢威……”

  于国峰正准备劝说谢威放弃。

  要研究,还是想法从黑市上搞点,等国内技术突破再考虑国内生产。

  学校,承担科研、教育任务,生产是企业考虑的事情。

  于国峰并不认为自己想法有什么问题。

  不能因为国内基础太差供应不了,就停止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结果,还不等他开口,谢威已经打起了呼噜。

  “呼~呼~”

  无奈之下,同样疲惫不堪的于国峰也只能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

  谢威跟于国峰在招待所用豆浆、油条填饱肚子,直接到了无线电14厂找覃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