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村人
当即问道:“李校长,航空属于三机部管辖,贵校是七机部下属,七机部愿意提供经费用于研究三机部的项目?”
此话刚问出来,原本被唬住的众人,目光“唰”地投向了李瑞。
“呃~”
李瑞心中咯噔一下,怎么把这一茬忘记了?
从一机部到七机部(70年主管农机工业的八机部裁撤,合并到一机部;主管导弹的八机部在79年才会从七机部划出去),各个机械工业部负责的工业领域不同。
国家穷,基础差,经费少。
每个机械工业部都觉得应该优先发展自己。
争经费时有发生。
各个系统内都是僧多粥少,哪有经费支援别的系统?
甚至有些多系统合作的项目,都需要计划委员会或是成立相关单位来协调。
李瑞心思电转,瞬间想到了说辞:“如果是单纯的研发单位,确实存在协调跟经费之争的问题。我们是学校啊!哈工大隶属于七机部不假,哪个机械工业部在我们学校没有相关专业?难不成,除了七机部的专业,学校其他专业都不搞研究了?”
吕奎愣住了,没想到李瑞这么滑头。
他的回答跟自己提出来问题就不是一回事。
可吕奎找不到说辞来反驳。
学校跟专业研究的单位不同,拥有的学科越多,学校实力也就越强。
“还有啊,刚才我介绍了学校现在有自主立项、自筹经费的政策。学校自己筹集经费搞相关研究,上级更不会干涉了!”
“你们怎么筹集?”
顾副所长好奇地问着李瑞。
除了财政拨款,哈工大难道还有别的收入来源?
正在这时,裹在厚厚军大衣中的谢建国出现在了校长办公室门口。
“李校长,您这有客人啊?那您先忙,我一会儿再来找您。”
手里拿着汇款单的谢建国看到李瑞办公室里一群人,有些意外。
自己来,都没人拦着。
“谢厂长,您这是?”
李瑞也意外。
平时谢建国都是在金工车间守着电饭煲的改进。
他看了看601众人,对着门口准备离开的谢建国问道。
601所的人纳闷不已,自己一行人跟李瑞谈如此重要的事,没人拦着,校长的办公室,这么好进?
“剩下的40万汇款到了,我想着赶紧把合同签了,赶回厂里组织生产。要不然赶不上年后的广交会。”
谢建国对着办公室里挥了挥手里的汇款单,说道。
“李校长,要不您先忙?”
顾副所长的目光在谢建国跟李瑞两人身上来回打量了一番,李瑞这安排,太假了一些。
刚刚说到他们自筹经费搞项目,马上就有人当着他们的面送经费上门。
如此假的把戏!
顾副所长都懒得揭穿。
现在见不到他们想见的人,加上对目前的哈工大状况也不了解,索性就先去招待所安置下来,打听了情况再做决定。
“行,我让人安排你们去招待所。一会儿中午我设宴接待诸位。”
李瑞也不希望继续再跟对方谈下去了。
刚才差点圆不回来。
当即让等在一旁的后勤科的人带着601一行人去招待所。
“怎么汇款单这么长时间?”
一行人走后,李瑞问谢建国。
谢建国到哈城半个多月了,除了第一批用旅行袋携带的十万现金,40万汇款单一直都没到。
601众人眼中的演戏,实际上并不是。
“可能是厂里出了什么问题。”
谢建国脸上神色变得严肃,“我来之前,胡局长并不支持合作,加上其他一些单位眼红红光厂的业务……所以,我得尽快回去。”
他把蓉城工业内部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魏国幍跟杜国旺两人是同学,在之前许志辉卡谢威介绍信跟组织关系的时候,同样是因为胡春林,魏国幍才不好帮忙。
如果不是谢建国刚好抓住了许志辉的丑事,魏国幍也没法借着机会把整个红光厂整顿。
红光厂的管理班子更换,算是魏国幍跟胡春林的第一次交手。
谢建国来学校,就是为了躲着红峰厂呢!
“电饭锅涂层喷涂工艺不是还没解决,你把钱给了这边,带不回去技术……”
李瑞听完蓉城的情况,开始担忧起来。
聚四氟乙烯在谢威提供了原料跟配方后,化学实验室夜以继日进行实验,很快就制备出来。
在金工车间,由于喷涂设备的关系,手工喷涂的聚四氟乙烯分布不均匀,喷涂后又没法采用研磨手段进一步加工,从而导致电饭锅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不能再等了。我是这样想的,等这边接着搞,麻烦金工车间徐昌帅或孙少亮先跟我到蓉城,提前筹备生产。这边解决问题后,再派出技术团队到蓉城帮厂里建设生产线、培训技术人员……”
谢建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人,肯定得带几个回去。
50万,可不是一笔小钱。
就这么回去,指不定胡春林就以此发难。
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红光厂这种自己掏钱跟哈工大合作的事情,压力很大。
“没问题,红光厂提供经费,学校提供技术升级跟技术指导。聚四氟乙烯的生产单位,你怎么打算?”
李瑞并不反对。
有谢威在,双方的权利跟义务都在合同上写得非常明白。
不会产生争论。
聚四氟乙烯,属于化工领域的新产品。
学校化学实验室可以生产,无法做到大规模供应。
“谢威走之前交代过,东北这边化工厂的技术实力虽然雄厚,运输起来太麻烦,直接在蓉城附近寻找化工厂,不然这么远的运输距离,会影响到后续生产。”
对于工业布局,谢威清楚未来国家的发展战略。
东北的重工业发达,机械制造技术全国最好;而轻工业,则是需要在珠三角或长三角,目前学校校企联合办都没有正式成立,无论珠三角还是长三角,都没法直接设立校企联合办下属的办事处。
让自己老子在蓉城盯着,比任何人都放心。
“既然这样,你去找徐昌帅,让他带几个人跟你一起。”
“李校长,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准备回去找魏局,让他跟化工局联系,划拨一家有基础的化工厂给红光厂,避免了学校另外跟化工厂谈判。”
谢建国显然是准备把聚四氟乙烯的生产也控制在自己手里。
化工厂跟机械厂归属不同工业局领导,合作过程很容易扯皮。
影响到红光厂生产无所谓,关键谢建国想要快速壮大红光厂,成为儿子跟强力的后盾。
洗洁精等产品,谢厂长也是想掌握在手里的。
“也是谢威提议的?”
李瑞皱起了眉头。
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蓉城离哈城,终究太远了一些。
“红光厂只是机械厂,没有化工基础。”
心中琢磨着谢建国父子两的心思,李瑞提醒谢建国。
“跟谢威没关系。红光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锑锅跟高压锅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别的厂仿制……聚四氟乙烯的配方跟工艺,不容易被仿制,而且属于电饭锅的核心技术……”
谢威上学前告诉谢建国,红光厂是他最后的退路。
在谢建国看来,红光厂发展得越好,谢威将来的话语权才能越大。
在这半个多月时间内,谢建国跟学校领导、教授们接触多了后发现,儿子的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强。
为了儿子的前途,谢建国不介意让红光厂多涉及一些领域。
红光厂越强,谢建国在工业局的话语权越强,同样,谢威在学校的话语权也会进一步增加。
“这想法非常不错!学校也希望跟更强的单位合作。回去后,有什么需要就给学校拍电报,学校不能处理的,我会动用学校关系帮忙处理!”
李瑞顿时明白谢建国为了谢威的话语权才如此。
对方是有私心的,李瑞没法拒绝。
学校不需要寻找化工厂合作,红光厂的生产也能完全把控。
最大的好处是谢建国掌握红光厂会严格按照合同把利润分给学校。
换成别的单位,不分利润,只能旷日持久地扯皮。
谢威向学校领导解释过为什么要求合作单位先行支付一笔技术使用费用:有些单位,到了真金白银赚了钱,不愿意分出来。
赚到钱,那是厂领导的功劳跟政绩。
等领导升上去后,厂里如何跟他们没关系。
对此,李瑞深有感触:钱进了李校长兜里,拿出去?
不可能的!
分李校长的钱,无疑割李校长的肉。
“行,你先去找徐昌帅,让他安排,晚点咱们再聊。”
“这老家伙,一点都没有表现的那么老实啊!”
看着谢建国离去的背影,李瑞摇着头叹了口气。
旋即,就又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601所众人到了招待所很快安置下来。
顾副所长吩咐在哈工大有熟人的人去打探消息,其他几人聚集在他的房间里研究跟学校合作的事。
“所长,李瑞的话有问题。哈工大早些时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建树无可否认,当年哈工大的八百壮士,被哈军工分走一半后,又被其他单位搞走了不少,现在他们学校剩下的应该不足百人吧?”
吕奎率先开口。
建国初期,哈工大承担着为一五计划培养国家急需的重工业各领域工程师、全国理工科学院师资力量的重任。
当年的哈工大,一方面从全国调任、招聘优秀青年教师,另外一方面则是选拔师资研究生、本校优秀研究生跟本科生任教。
一共800多位全国最优秀的高校教师集中在哈工大,不仅担负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科研工作。
在当时,绝对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校。
然而……
哈军工成立时,陈大将军大手一挥,直接把400多优秀教师从哈工大调到了哈军工;61年,601所成立,急需航空领域的优秀人才,哈工大又一批壮士去了601……
后来70年哈军工南迁,哈工大电子系、导弹系、计算机系也跟着南迁,最终又被合并到哈军工南迁的长沙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
在如此情况下,哈工大的科研跟师资力量,还剩下多少?
601的众人,都清楚哈工大的情况。
吕奎现在的提醒,就是想告诉众人:绝大部分优秀教师跟科研骨干被划走的哈工大,现在真的能搞出如此先进的技术?
“唉!”
上一篇:拼爹系男神!
下一篇: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