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777章

作者:熙檬父

由于这些记名弟子在赵国为官也能够增强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在赵国之中的影响力,因此诸子百家的大佬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这件事情。

但是赵丹事先也都已经告诉了这些诸子百家的大能们,无论是哪一家的学子也好,只要当官之后通不过赵国每年的上计审核,那么该撤职的撤职,该查办的查办,不会有任何的通融。

至于开辟科举制度的计划,赵丹眼下其实还并没有。

虽然赵国现在的官员有着不小的缺口,但是其实选官的制度已经是颇为完善的了,一共有举荐、自荐、招贤、功劳、出身、荫子等六种已经完好的运行了几百年的制度,现在的情况只不过是因为赵国的扩张角度太快导致的暂时性不足罢了,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个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除此之外,赵丹主要还是顾忌到另外一点,那就是科举制度虽然有力,但是它的弊端也不小。

先来说说好处,科举制度的最大好处无疑就是在于能够打破世家大族、门阀贵族们对教育的垄断,让知识普及到基层之中,让更多的国民能够参与到整个官员的选拔之中来。

但是科举制度也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他的弊端在于虽然科举制能够粉碎门阀和世家这种东西,但是它又会造就出士大夫阶级这样的怪物。

考虑到士大夫阶级主导的宋朝以及明朝中后期都是整个华夏朝相对较弱、同时扩张性也同样不强的时期,而门阀贵族所主导的汉唐时期却是华夏朝扩张性较强的时期,这不得不让赵丹对科举这件事情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赵丹个人对历史的研究和推演,他觉得如果明末没有满清入关这种事情的话,扎根于东南的士大夫阶层是有希望完全架空皇权,然后搞出类似西方议会制的体系出来的,毕竟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明朝东南广泛的生根发芽了。

如果赵丹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那么他肯定举双手欢迎议会制的到来,但是赵丹现在可是皇帝啊,这就导致他对于士大夫的产生和壮大就不会那么欢迎了。

而且话说回来,现在科举制的物质基础,印刷术和造纸术也都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供应整个华夏的程度呢。

随着赵国印刷术和造纸术的不断进步,赵丹已经在邯郸城郊开了一个官方印刷厂和一个官方造纸厂,如今的产量已经颇为可观,算是能够供应赵国中枢系统办公的要求了。

但就算如此,对于整个华夏几千万人口来说,目前的这点纸张产量还是杯水车薪,更别提是用来普及教育了。

倒是在另外一边,腹真所率领的赵国工匠们给赵丹捣鼓出了新的惊喜,那就是腹真根据赵丹的描述再一次的改进了八牛弩,将八牛弩真正意义上的那种“一枪三剑箭”形态给弄出了一个雏形。

只不过这个八牛弩加强版由于材质成本的原因制造起来花费过于高昂,而且由于全部都需要手工打造,所以说制造的时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以现在赵国邯郸之中工匠们的熟练程度来看,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制作出一具八牛弩加强版,这速度简直慢得没谁了。

不过鉴于前线的将士们反馈这东西能够在攻城战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赵丹还是下令让赵国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好早日将这样东西给弄得越多越好。毕竟熟能生巧,只要做多了,数量总是会上去的。

至于火药嘛,虽然现在是可以爆炸了,但是根据赵丹亲临现场的观察来看,爆炸的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至少距离赵丹心目之中那种效果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而且现在赵国军力强盛,也并不是很需要火药这种东西,所以赵丹也就仅仅是下令继续研究也就罢了。

总的来说,目前赵国的各个方面准备都是冲着战争去的,至于那些什么蒸汽机啊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目前来说赵丹是没有那个心思也没有那个人力物力去投入其中的,只能够等到统一之后再说了。

不过在那之前,赵丹倒是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

在上一次的战争之中,楚国割让了一块土地给赵国,让赵国第一次拥有了出海口,成为了一个临海国家。

“或许等到这一战之后,寡人应该开始尝试一下培养出一只赵国水师了?”赵丹在心中暗自想道。

公元前两百年、比历史上的西班牙要提早整整一千七百年出现的“无敌舰队”?

这种事情光是想一下,似乎都很让人激动的样子啊。

第七百六十三章 候与蔡泽(第三更)

纲成君府。

蔡泽坐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心情并不是很好。

之所以他的心情这么不好,当然就是因为在之前的会议之中,自己提出来的援救魏国的意见没有得到通过。

如今的赵国经过连年征战,不但没有因为穷兵黩武而导致衰落,反而变得越发的强大了起来,让包括蔡泽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非常的忧心忡忡。

“一旦魏国覆灭,则中原泰半已入赵国之手,想当年晋国有六卿之乱尚且能够称霸天下数百年,如今赵国人口国土军力皆远胜于当年之晋国,国中又有赵王丹这般明君,大王却仍不知结好诸国以抗赵,反而去图谋什么义渠,真真是唉!”

蔡泽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在蔡泽看来,什么义渠国根本就是小问题,就好像是小病小痛,就算暂时不去医治也不会导致太大的问题。

可是像赵国这种那可就不是什么小病小痛了,而是一只年富力强,蹲在秦国家门口随时都有可能暴起择人而噬的猛虎!

而且由于崤函通道丢失的缘故,秦国的大门对于赵国这支猛虎来说还属于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舍赵国而去取义渠,简直是再愚蠢也不过的决定了!

一想到这里,蔡泽的心中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名字,并且对于这个名字产生的极大的不满。

“吕不韦这个该死的弄臣!若不是他蛊惑大王的话,那么也不会让事情变成今天这个地步!吕不韦不除,大秦难以崛起!”

蔡泽狠狠的一拍桌子,让桌子上的器具一阵乱跳。

门外突然传来了心腹管家的禀告:“家主,有宫中贵客求见。”

“宫中贵客?”蔡泽十分明显的楞了一下,随后立刻站了起来,说道:“还不快快有请!”

片刻之后,一名老太监出现在了蔡泽的面前。

蔡泽看着这名老太监,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作为秦昭襄王时期的相邦,蔡泽对于这个时常随侍在秦昭襄王身边的老太监并不陌生。

虽然只是个太监,但是蔡泽还是客客气气的请对方就座,然后屏退众人,客客气气的询问起对方的来意。

这个老太监,也就是候笑着对蔡泽说道:“纲成君,某这一次前来乃是为了一件大事情。”

蔡泽微微的直起了身子,正色道:“敢问大王有何吩咐?”

候楞了一下,随后失笑道:“纲成君误会了,这一次某之所以前来,并非是奉有大王的王命。”

蔡泽又是一愣,倨傲的神情瞬间就回到了脸上,淡淡的说道:“那么汝究竟是因何而来呢?”

很显然,在没有王命的情况下,这“区区一个老寺人”在蔡泽这个位居秦国三公御史大夫的重臣心中,显然就不算什么事了。

候显然感受到了这种态度之间的差别,于是便从手中拿出了一枚令牌,放在了蔡泽的面前。

蔡泽先是不以为意的将目光投向了这枚令牌,随后整个人突然一震,下意识的伸手拿起了令牌,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之后,蔡泽这才缓缓的放下了令牌,脸上的震惊表情甚至都还没有完全消散:“汝的身份是”

候的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吾名候。”

蔡泽脸上的最后一丝倨傲也随着穿过房间的春风而去了。

“原来汝便是候”

“是的。”候点了点头,道:“纲成君,现在应当可以讨论正事了吧。”

“当然可以。”蔡泽压下了内心之中的震惊,正色道:“请说吧。”

候对着蔡泽轻声说道:“听说纲成君对于赵国的扩张十分警惕,向来秉持着抑制赵国的态度。”

蔡泽点了点头,道:“赵国才是大秦之头号大敌,义渠只不过小患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