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叫易中河 第174章

作者:晴瑶的小白猫

  说完易中河就出去了。

  前世的易中河开大车的时候,经常经过皖北,知道这地有个特产,中国的四大名鸡,符离集烧鸡,味道相当的好,前世路过这时,都会买很多真空包装的,慢慢吃。

  但是现在肯定没有真空包装,但是他有空间,这玩意不比真空包装还要好。

  所以易中河跟昨天一样,找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询问地址。

第461章 路途艰辛,但有美食相伴3

  招待所的人,告诉易中河,他所说的符离集烧鸡,距离招待所有十来公里的路,在宿县北边的符离镇上。

  易中河也不嫌麻烦,开着车直奔工作人员说的地方驶去。

  一边走,一遍打听,易中河来到了符离集的烧鸡作坊。

  用同样的套路,易中河把人家烧鸡作坊里的一百多只烧鸡给包圆了。

  烧鸡作坊里不仅有烧鸡,还有不少的卤货,不过都是鸡杂和一些素菜,易中河也不嫌弃,全部都给包圆了。

  在作坊老板的帮助下,易中河花了三百多块钱,还有不少的全国粮票,才把这些东西提到车上。

  易中河手里的全国粮票,基本都是黑市那些想黑吃黑的人赞助的。

  刚到京城的时候,易中河还去黑市买东西,后来发现买东西哪有抢的快。

  每次只要他在黑市大批量买东西,总会被人盯上,被人拦路抢劫。

  后来易中河就学聪明了,开始学着钓鱼执法,每次去黑市,他都会不经意间把一沓钱露出来。

  每次还都有不长眼的上钩,不过易中河身手好,每次都能反抢不少的好东西,所以易中河没事的时候,就会在京城各个黑市溜达,而且每次还都收获颇丰。

  这就让易中河空间里的各种票据和钱都不少,能在京城用的,大部分都交给了吕翠莲和宁诗华,全国性的票据,和钱基本上都在他空间里放着呢。

  易中河上车以后,在烧鸡作坊老板的感谢下,离开了作坊。

  易中河留下三只烧鸡,一包卤菜,剩下的全部收进空间。

  回招待所的路上,易中河在路边看到一家酒坊,上面挂着招牌,口子窖。

  这也是皖北的名酒,后世易中河也买过,味道还不错。

  所以易中河把车停在酒坊的门口。

  进去问了问才知道,这酒坊的酒竟然不用酒票,顿时易中河就乐了,这不是掏上了吗。

  在京城除了打散酒,其他的酒无论价格高低全部都要酒票。

  所以这有不要酒票的酒,而且还是不错的酒,易中河哪能放过。

  易中河和酒坊的老板一顿沟通,最后顺利的以六毛钱一斤的价格,买了酒坊三百斤的口子窖。

  因为开车,所以易中河只是浅浅的尝了一口,这口子窖不比其他知名的酒差,甚至口感上面还略好一点。

  老板作为北方人,见易中河这么大气,也不扭捏,送了易中河四坛十斤装的陈酿。

  易中河之前连哄带骗的才从于大勇那儿弄了一坛十斤的陈酿,这一下就得了四坛,怎么能不让易中河高兴。

  老板找两个人,帮易中河把酒搬上车,又送了易中河不少下酒的花生米。

  让易中河不由得称赞老板会做生意。

  每坛酒都是五十斤装的,六坛就摆在车厢里,老板还贴心的在每个坛子中间塞了稻草,防止碰撞。

  易中河跟老板道别之后,就开着车回了招待所。

  半路上把车厢里的酒坛子全部收进空间,才悠哉悠哉的开着车来到县城。

  下车的时候,易中河嫌弃十斤的酒坛子不方便,就没有拿新买的酒。

  就从招待所买了两瓶宿县大曲,加上手里的烧鸡和卤菜就回了房间。

  易中河进屋就对着王三柱和赵锦州说道:“三柱,锦州,今天你们算是掏着了,鼎鼎大名的四大名鸡之一,符离集的烧鸡,我给买来了。

  好家伙的,买这点东西可不容易,我开了十来公里才从符离集买到的,赶紧尝尝。”

  赵锦州接过易中河手上的东西,看着白酒说道,“跟着中河哥出长途,虽然路上累,但是这伙食是真好。

  中国四大名鸡,咱们昨天吃的德州扒鸡,今天吃的符离集烧鸡。

  而且今天还是喝着宿县的白酒,吃着宿县的特产。

  这小酒一喝,全身的疲惫都没了。”

  王三柱也笑着说道:“也就是中河哥见多识广,才能带着咱们吃到这些东西。

  要是换成咱俩,都不知道哪里有什么特产,想吃都没有口福。”

  易中河笑道:“醒了,你俩别拍马屁了,赶紧吃。

  现在这个天气,放不住,要不然多买点,咱们路上吃也是好的。”

  几人开始倒酒吃饭。

  三人喝了这宿县大曲,感觉口感和味道还不错,王三柱说道:“中河哥,这烧鸡咱们带不回去,但是这白酒可以啊,这酒味道不错,咱们带点回去。”

第462章 达到目的地

  易中河点了点头,他刚刚买了几百斤的酒,对于再买酒,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既然这两个人想买,也不扫兴。

  “这酒我是在供销社拿的,价格也不贵,一块钱一瓶,而且还不要票。

  你俩想买,吃完饭,赶紧去,明天一早天亮咱们就走,看看明天一天能不能到目的地。”

  王三柱和赵锦州连连点头。

  虽然白天在路上是风餐露宿,相当的辛苦,但是晚上吃着特产,喝着酒,也能消散一天的疲惫。

  这也就是三人的家庭条件好,要不然哪能这么吃喝。

  易中河就不用说了,是个挂逼,还有易中海补贴。

  王三柱和赵锦州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家里又不要他们交生活费,除了赵锦州还算是谈了个女朋友,开销多点,所以两个人都存了不少钱。

  三人也都不是小气的人,于是一路上可以吃的美。

  三只烧鸡,一人一只,一包卤菜,也被三人吃的精光。

  符离集的烧鸡不愧是四大名鸡之一,肉酥骨烂,就是用烧鸡汤卤出来鸡杂和素菜,味道是相当好。

  易中河不由得庆幸买的多,又有空间,要不然下次还想吃这些东西,可就难了。

  毕竟现在不像后世有快递,有真空包装。

  两瓶酒三人也喝完了,酒足饭饱以后,王三柱和赵锦州就出去买酒去了。

  两人出去没有多大会,就每人抱着两箱宿县大曲回来了。

  易中河调侃的说道:“你俩也不怎么喝酒啊,怎么买了这么老些,这一箱是多少瓶。”

  王三柱咧着嘴笑道:“一箱十二瓶,我俩每人一箱,这两箱是给你的。”

  易中河回道:“我不要,你俩分了吧,我还能缺酒吗?”

  赵锦州回道:“中河哥,你缺不缺是你的事,这是我俩的心意。

  你也别拒绝,这两天你管着我俩吃喝,我们可没客气。

  你也别说这是厂里给的费用,咱们厂里出差有标准,吃饱没问题,但是想吃这两天的伙食,那也不可能。

  你贴补我俩,我们心里有数,所以你也就别客气了。”

  易中河听后,也不拒绝,笑着回道:“行,既然你俩有心,我就不客气了。

  赶紧去洗漱,回来我在帮你俩搓一回药酒,明天咱们还得赶路。”

  第二天,还是和昨天一样,天刚亮就凑合着吃一点,就抱着酒从招待所出来,准备接着赶路。

  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易中河没有一口气开很长时间,而是开两个小时,就停下歇一会,防止王三柱和赵锦州扛不住。

  在皖省一路向南,在没过长江以前,都是平原,虽然路况是一如既往的差,但是经过两天的适应,王三柱和赵锦州也都习惯了。

  中午的时候,易中河三人来到长江边上。

  现在可没有长江大桥,过长江靠的还是轮渡,所以三人排队过了长江。

  过江以后,易中河三人也没有急着赶路,而是找了一个小村子,在村里对付了一口。

  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但是靠着长江,一些河鲜也让三人吃的很过瘾。

  略做休息以后,三人接着赶路。

  易中河计划今天就到达目的地,但是过了长江以后,皖南的路就不好走了,主要是皖南的山地多。

  山路肯定很难走,比平原的路要难走的多。

  特别是易中河还带着两个新手,这就更让易中河得谨慎了。

  天刚擦黑,易中河就停了下来,他是一点都不敢带着车队摸黑开车。

  这次连招待所都没有了,三人在一个村里找户人家借住一宿。

  虽然条件不好,但是这荒郊野外有个住的地方就不错了,三个人也没有嫌弃。

  晚上三人就吃着自己带的干粮,凑合一顿。

  第二天上午,十点来钟,易中河带着车队来到了位于赣省和皖省交界的地方。

  也就是这次的目的地,建设食品厂。

  这地距离皖省的红山市不到二十里路,属于赣省的瓷都。

  易中河把车停在食品厂的门口,下车拿着介绍信到门口登记。

  不大会建设食品厂的厂长王向东就出来迎接他们。

  离得老远,王向东就热情的伸出双手,“中河同志你好,我叫王向东,是建设食品厂的厂长。

  赵厂长已经给我发了电报,交代你们这两天应该能到。

  没想到你们比我预计的要早一两天。

  赶紧进厂休息吧,这几天一路开车,也辛苦了。”

第463章 食品厂修车

  易中河客气的回道:“王厂长客气了,这一路上虽然路况不佳,但是还好一路太平,没有出任何的状况。”

  王向东领着三辆车进了食品厂,而且还亲自带着易中河三人来到食品厂的招待所。

  自己厂里的招待所,不用花钱,所以王向东给易中河三人,每人都安排一间屋子。

  而且安顿好以后,还带着易中河三人来到食堂,安排了一顿招待。

  如果是别的地方的驾驶员来到食品厂,王向东肯定不会这么细致的安排,但是易中河三人毕竟是来自京城肉联厂。

  而京城肉联厂的厂长是王向东的老领导。

  在解放初期王向东就是赵德阳手下的兵,那时候王向东才刚刚入伍。

  是赵德阳手把手带出来的,那时候的赵德阳才是排长。

  解放以后,王向东负伤就留在了赣省,一直和赵德阳都有联系。

  而且王向东也凭着自己的能力干到了食品厂的厂长。

  老领导的人过来了,不得热情的接待,所以才会有王向东亲自招待易中河三人。

  食品厂的伙食不错,再加上是厂长招待,所以规格不低,四个人四菜一汤,辛辣的赣菜也让易中河三人吃的直冒汗。

  王向东因为是上班期间,所以就没有喝酒,但是易中河三人并没有什么事,所以王向东酒水备的也足,让三人放心的喝。

  吃饭的时候,王向东对着易中河说道:“中河同志,有个情况我得提前跟你们说下,可能你们并不能这么快的回去。

  因为这段时间,厂里的车子出了点问题,所以原材料有点供应不上,而且你们要的数量也多,所以可能得等几天。”

  王向东既然这么说了,易中河只能回道:“王厂长,这种情况,我们得给厂里汇报一下,要不然厂里都不知道我们得情况,厂里会担心的。”

  王向东笑着回道:“刚才吃饭之前,我已经给赵厂长发过电报了,把我们食品厂的情况和你们已经到我这得情况全部发给赵厂长了。

  估计下午晚会应该会有电报回来。”

  易中河笑道:“既然王厂长已经安排好了,我们没有问题,毕竟没有原材料,咱们也不能凭空变出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