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神雕剧组,出演甄志丙 第272章

作者:十月红日

  “这冯导怎么老是跟我们过不去!“刘一菲气得小脸通红。

  林宇却笑了:“别管他。我们明天用事实说话。“

  国内这边,冯晓钢的言论再次引发轩然大波。

  他的微博评论区成了战场,支持者和反对者吵得不可开交。

  “冯导说出了实话!林宇就是被捧杀的典型!“

  “酸葡萄心理!见不得别人好!“

  “坐等明天打脸!“

  金像奖评委会的官方贴吧突然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动态。

  “期待华语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配图是一张空着的领奖台。

  这条帖子立刻被解读为“金像奖向林宇示好“,转发量瞬间破万。

  网友“电影爱好者“评论:“早干嘛去了?现在知道抱大腿了?“

  而最热闹的莫过于各大电影论坛的预测帖了。

  豆瓣上《寄生虫》的页面下,网友们纷纷押注:

  “我赌五毛,最佳编剧稳了!“

  “最佳女演员有可能!听我在欧洲的朋友说刘一菲在片中的表现确实惊艳!“

  “大胆点!金棕榈奖!“

  虎扑影视区甚至开出了赔率:最佳影片1赔3,最佳导演1赔2,最佳女演员1赔1.5,最佳男演员1赔5。

  天涯论坛上,一篇题为《从组委会特别提醒看林宇能拿什么奖》的帖子被顶到首页。

  楼主“电影老炮儿“分析道:“根据历史数据,收到提醒的影片80%拿了奖,其中50%是次要奖项,30%是主要奖项,20%是大奖。林宇最有可能拿的是...(回复可见)“

  这种吊胃口的操作让帖子回复瞬间破千,网友们一边骂“楼主死全家“一边乖乖回复。

  而在这一切喧嚣之外,杜启锋、娄野和李桉三位导演已经陆续抵达戛纳,准备参加明天的颁奖礼。

  尽管知道自己获奖希望渺茫,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来见证这一时刻。

  “就当是支持华语电影吧。“李桉在机场接受简短采访时说,“林宇的成就是所有华语电影人的骄傲。“

  这句话被媒体迅速传播,与冯晓钢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网友“正义路人“评论:“看看什么叫大家风范!冯晓钢学着点!“

  夜幕降临,戛纳的星光似乎比往常更加璀璨。

  《寄生虫》团队终于结束了疯狂的准备工作,各自回房休息,为明天的“大考“养精蓄锐。

  林宇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电影宫的方向,深吸一口气。

  手机里不断涌入祝福信息,但他一条都没回。

  此刻,他的心情奇妙地平静下来。

  “不管明天结果如何,《寄生虫》已经赢了。“他轻声对自己说。

  而在隔壁阳台,刘一菲也静静地望着同样的方向,手里紧握着母亲给她的护身符,眼中闪烁着期待与不安交织的光芒。

  戛纳的夜,格外漫长。

第239章 红毯直播,林宇去哪了?

  2009年5月25日,法国南部的蔚蓝海岸。

  空气里弥漫着海水的微咸,以及一种近乎实体化的、名为“戛纳”的焦灼与兴奋。

  黄昏正一点点蚕食着白昼的余光,但沿着那条著名的滨海大道,克鲁瓦塞特宫前,灯光已迫不及待地亮起,将一方天地照耀得如同白昼降临。

  那条蜿蜒铺陈开来的红毯,像一条燃烧的河流,静静等待着今夜踏足其上的星光。

  而在遥远的东方,夜幕早已深沉地笼罩下来。

  无数个亮着荧光的窗口,却固执地抵抗着这份睡意。

  客厅里,卧室里,甚至网吧烟雾缭绕的角落,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同一个频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

  屏幕上,那个小小的台标下方,一行醒目的字幕骄傲地宣告着。

  “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红毯盛况,CCTV-6独家全程转播”。

  这行字,在无数个家庭的电视屏幕上跳动着,承载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与躁动。

  对于中国电影圈和无数影迷来说,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戛纳的红毯,那曾经遥不可及的电影圣殿,此刻竟被搬进了自家的客厅。

  兴奋感混杂着熬夜的疲惫,在千家万户弥漫开来。

  “快快快!换台换台!电影频道!”大学生宿舍里,张伟一脚踹醒了下铺睡得正香的室友王胖子。

  眼睛死死黏在屏幕上那个正在调试镜头、显示着“信号接入中”的画面。

  王胖子揉着惺松睡眼,嘟囔着:“急啥……红毯刚开始,明星都还没来呢……呼……”话没说完,脑袋又往枕头里埋去。

  “废话!前戏也是戏!”张伟毫不客气地抓起自己电脑桌上一包刚拆开的薯片,朝着王胖子那圆滚滚的肚子精准投射。

  “起来!精神点!今晚是林宇的关键时刻!咱们‘宇林军’得随时准备战斗!”

  “宇林军”,是林宇粉丝们自发集结的称号。

  这个在柏林崭露头角的新锐导演,凭借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早已在国内点燃了一把火。

  这把火,此刻烧得最旺的地方,无疑是互联网上那一个个虚拟的聚集地,各大电影论坛和百度贴吧。

  “林宇冲鸭!柏林之后就是戛纳!”

  “紧张得手心冒汗,林导一定要拿奖啊!”

  “楼上的,理性点,入围已经是巨大肯定了。不过……林导牛逼就完事了!”

  “开盘了开盘了!赌林宇拿不拿奖!买定离手!”

  “前排出售瓜子花生矿泉水,顺便高价收购林宇红毯帅照!”

  论坛的帖子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刷新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一种混合着期盼、紧张、自豪乃至些许盲目崇拜的情绪在文字间流淌、碰撞。

  无数个“张伟”和“王胖子”守在电脑前,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如同枕戈待旦的士兵。

  空气里弥漫着无声的宣言:今夜,林宇若登顶捧杯,他们将用最华丽的词藻将偶像送上云端。

  若遗憾落空,键盘便是他们的利刃,定要斩尽一切质疑嘲讽,若实在找不到外敌……那便内部也需寻个祭旗的由头。

  这种蓄势待发的狂热,不仅仅属于“宇林军”。贴吧的“菲常美丽吧”里,同样灯火通明。

  “一菲仙女下凡倒计时!”

  “姐妹们截图键准备好!一菲今晚的礼服肯定艳压全场!”

  “祈祷导播给力点,多切我家一菲镜头!”

  “我赌五毛,一菲今晚的耳环价值一套房!”

  刘一菲的粉丝们,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挑剔,等待着自家女神在红毯上惊鸿一瞥的瞬间。

  她们关注的焦点,是那尚未露面的礼服、妆容、首饰,以及……是否能360度无死角地碾压所有同框女星。

  同样的热情也燃烧在“舒暢吧”和“高媛媛吧”里,粉丝们忙着刷屏安利自家偶像的作品和美貌,试图在红毯尚未正式开始的预热阶段,就抢占舆论高地。

  “舒暢演技派!《宝莲灯》小玉永远的神!”

  “媛媛气质绝杀!期待红毯生图!”

  “路人弱弱问一句,舒暢和高媛媛这次去戛纳是干嘛的?有作品吗?”

  “楼上懂什么?受邀出席就是排面!看美女还需要理由吗?!”

  虚拟世界的喧嚣与电视屏幕上的安静形成了奇特的张力。

  终于,CCTV-6的信号稳定下来。一个略带紧张却努力保持字正腔圆的女声响起:

  “各位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为您带来的第六十二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红毯仪式的现场直播。

  我们现在是在法国戛纳的克鲁瓦塞特宫外为您发回报道。

  此刻,离红毯正式开始还有大约十分钟。

  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这条著名的、长达六十米的红毯已经铺设完毕,两侧的媒体区,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摄影师们早已严阵以待……”

  镜头扫过,红毯两侧的摄影区确实如同一个由钢铁丛林(长焦镜头)和闪烁炮口(闪光灯)构成的战场。

  各种语言的呼喊、调试设备的杂音,透过电视信号隐隐传来。

  国内的观众们仿佛能嗅到那片遥远海岸线上弥漫的硝烟味,那是名为“名利场”的独特硝烟。

  “啊!开始了开始了!”某个城市的客厅里,一个女孩指着电视尖叫。

  只见直播画面中,镜头猛地拉近,聚焦在红毯的入口处。

  现场的喧嚣声浪明显拔高了一个层级。

  一辆线条流畅的黑色礼宾车在安保人员的引导下,稳稳地停在了红毯起点。

  车门被穿着笔挺制服的侍者恭敬地拉开。

  一只锃亮的黑色皮鞋踏上了红色的绒毯。

  紧接着,一个穿着剪裁极为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带着标志性儒雅微笑的亚裔面孔出现在镜头中。

  演播室里,解说员的声音瞬间拔高,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激动。

  “观众朋友们!观众朋友们!第一位踏上本届戛纳电影节颁奖典礼红毯的嘉宾出现了!他就是我们华人的骄傲,国际著名导演,李桉!”

  “哗——!!!”

  几乎就在李桉踏上红毯、微笑着向两侧媒体点头致意的同一秒,红毯两侧的摄影区仿佛被投入了镁光炸弹!

  密集得令人窒息的闪光灯疯狂地爆闪起来,连绵成一片刺目而纯粹的白光海洋,瞬间将李桉的身影完全吞没。

  那光芒之炽烈,即使隔着万里之遥的电视屏幕,也能让深夜守候的国内观众感到一阵短暂的目眩。

  “我的天!这闪光灯……太恐怖了!”网吧里有人惊呼。

  “这就是国际大导的排面吗?第一个出场!开场即王炸啊!”论坛上,一个帖子瞬间被顶起。

  负责现场直播的央视记者显然也激动了,他的声音透过嘈杂的背景音传来,清晰而响亮。

  “李桉导演!李桉导演!看这边!看这边!”这声音混杂在无数种语言的呼喊声中,显得格外突出。

  李桉似乎听到了这熟悉的乡音,他精准地转向央视镜头所在的方向,脸上的笑容更加温和亲切,他抬起手,轻轻地挥了挥。

  这个动作立刻引发了摄影区里华语媒体阵营更猛烈的闪光灯风暴。

  “咔嚓!咔嚓!咔嚓!”快门声如同骤雨般密集。

  “李导!这边!李导!”其他华语媒体的记者们扯着嗓子,唯恐慢人一步。

  直播画面适时地切给了李桉一个特写。

  他神情自若,步履稳健,那份经过无数国际顶级场合淬炼出的从容气度,在强光和万众瞩目下展露无遗。

  他偶尔停下脚步,配合着特定媒体的拍摄要求,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着大师级导演对镜头语言的天然掌控力。

  央视演播室里的解说显然也沉浸在一种自豪的情绪中。

  “李桉导演作为国际影坛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其地位毋庸置疑。

  虽然他此次带来的新作《制造伍德斯托克》并未入围本届主竞赛单元,但组委会依然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第一个踏上红毯!

  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誉,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看,李导向我们的镜头挥手了!这份从容,这份气度……”

  导播显然深谙国内观众此刻最想看什么,镜头紧紧追随着李桉。

  捕捉着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将他沐浴在闪光灯海洋中的身影,清晰地传递回国内千家万户的屏幕上。

  就在李桉的身影占据整个电视屏幕,享受着全场最密集的闪光灯“洗礼”时,国内网络的各个角落,如同被投入火星的干燥草原,瞬间爆燃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带着酸涩气息的火焰。

  那个被“宇林军”视为大本营的知名电影论坛,首页最火热的直播讨论帖里,几行字带着尖锐的倒刺,突兀地冒了出来,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