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915章

作者:张围

  “嗯。”张柬之目光幽幽地看着他,“骊山技书院的学子是不入仕的。”

  “所以某卖了尺子与南瓜,从此与骊山再无瓜葛。”

  张柬之狐疑道:“你该不会想要拜在仙人门下,靠着仙人举荐入仕!”

  没等魏哲解释,张柬之怒喝道:“好你个陇右杀才,竟想这等旁门,你这样成不了才的,你不可能与某家这般出类拔萃。”

  魏哲小声道:“其实在下此来长安,还要去见赵国公。”

  “赵国公?”

  “嗯。”魏哲的神情终于恢复了正形,也多了几分严肃,“自天可汗即位以来,屡屡削减陇右兵员,还一次次削减诸多门阀的田地。”

  魏哲越说越失落,“陇右门阀中某家成了最为凋零的一支,就让在下来长安,想问问赵国公的意思。”

  张柬之上下打量他,这人穿着粗布麻衣,衣衫打着补丁,显然是生活落魄,不像是高门子弟的做派。

  不在乎陇右的形势如何,他只听到了见赵国公这句话,酒水倒入碗中,小声道:“能否带在下引见给赵国公,就算是不能引荐入仕,多听一些科举方略也是极好的。”

  魏哲怒道:“好!你也是混账。”

  与张柬之喝了一顿酒,到了第二天,魏哲就带着张柬之一起去见赵国公。

  俩人在门前徘徊了许久,总算是见到了刚下朝的赵国公。

  长孙无忌一边听着身边侍从的话语,目光见到了站在门外的两个小子。

  张柬之自然就不用提了,他混迹长安城与一群权贵弟子玩闹。

  再看另一个,长孙无忌沉声道:“陇右来的?”

  “回赵国公,小子魏哲乃陇右参军府而来,家父乃陇右府参军……”

  “行了,老夫知晓你是谁了。”长孙无忌沉着脸走入府中。

  俩小子先是试探,后见没有阻拦便壮着胆子跟着。

  隋杨起于陇右门阀,李唐江山也起于陇右门阀。

  早在前隋之时,隋帝就深知门阀之害,后来推出了科举制,纳天下可用之士为自己所用,想要制衡门阀。

  而陇右门阀也因此留到现在,虽不及当年了,可他们的声望依旧在。

  念在当初起兵的旧情,李渊会给他们一些安抚与好处。

  可李世民登基之后又是另外一幅局面,现在的陛下正卡着门阀的脖子,等他们咽气的那一天。

  魏哲本就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拿出自己布绢与印信,“小人说不得太多话,这是各家的家书,请赵国公过目。”

  长孙无忌摆手道:“老夫明白了,你们退下吧。”

  语气尽量缓和了一些,不想让这小子看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付陇右那帮人还是要小心翼翼。

  毕竟还是有旧情在的,陛下也觉得没到翻脸的时候。

  赵国公府外,张柬之瞧着他,“原来就是个来送信的。”

  魏哲忧愁道:“柬之兄以为呢?”

  “陇右门阀子弟都是你这副模样吗?”

  “呵呵呵,那些家伙还不如在下,蠢如猪。”

  张柬之哀叹道:“陇右门阀完矣。”

  再一想又不对,张柬之问道:“你在骊山学的是什么?”

  “工匠。”

  “记得骊山学成的学子都会给尺子的,那尺子很是精巧。”

  “……”

  “咦,你的尺子呢?”

  魏哲回道:“当然是卖了,不然在长安怎么活到来年科举那天,会挨饿的。”

  “你……你竟然……”

  “如何?”

  张柬之痛惜地跺着脚,拍着大腿哀声道:“蠢!太蠢了,有子孙如此,陇右门阀完矣,完矣。”

  骊山村前,铁路终于修了三里了。

  张阳正在溜着熊大,看了看不远处的河间郡王,他正在溜着一群狗。

  就连熊大也投去了鄙夷的目光。

  张阳将两颗苹果递给王公公,“这是我们骊山最后的两颗苹果。”

  苹果很小,如鸡蛋。

  而且吃起来很生涩,难吃。

  王公公笑着接过,解释道:“陛下,想要尝尝这骊山的仙果,老奴这就送去。”

  将苹果收下,这位老人家又道:“陛下还说了,过了今年就让老奴来骊山照料太上皇。”

  张阳欣然一笑,“您总不会想着垂垂老矣,还要去守着昭陵吧。”

  王公公躬身行礼,不回答,也不吱声了,便带着苹果离开了。

  作为皇帝的太监,对他来说能够守在昭陵,便是此生最大的荣幸了。

  这也是一个太监最崇高的理想。

  唯心地想,这理想真的崇高吗?

  李泰快步跑来,“姐夫,两位道长来了。”

  张阳在村前的石阶坐下,这头熊总喜欢往身上趴,它的两个壮实的爪子搭在肩头。

  等这头熊的所有重量压在身上,张阳差点没坐稳。

  冬天的熊大像是个孩子,很黏人,也很懒。

  “熊大!”小清清在远处大喊着。

  这头熊也不过去,依旧趴着。

  不远处,李玥和魏王妃,还有红拂女正在说着话,谈话间笑声不断,多半是在聊很有趣的事。

  直到小清清快步走来,拎着熊大的耳朵,这才将这头大牲口给拉走了。

  张阳心头一想,昨晚孩子她娘拎着小心安耳朵的时候,这丫头多半就学去了。

  正想着时,两位道长已走到了眼前。

  张阳拱手道:“见过两位道长。”

  袁天罡抚须道:“你且说说什么是引力。”

  “引力啊。”张阳笑着:“引力就是引力,这片大地上所有的物件都在受着引力,它无处无地不在,不论是在我们脚下,还是天外。”

  说着话,目光看向天空,张阳朗声道:“就算是天外的星辰也逃不掉引力的作用。”

  袁天罡看了看李泰。

  李泰冷哼道一声,表情似在说,这么深奥的话,本王怎么可能听得懂。

  袁天罡又道:“苹果?砸了脑袋?”

  张阳笑道:“其实在下是在梦中与袁道长悟道的,才有了这么一个传言。”

  “这引力也是你在梦中所悟?”

  “是在梦中与袁道长坐而论道,自然也是在梦中领悟。”

  “嗯,难怪近日总睡不好。”

  很好,长安城又能多一个传说了,李泰想笑又笑不出来,这个传说多半是骊山县侯与袁道长虽不见面。

  但可以在梦中相见,在梦中坐而论道,从而领悟天地至理。

  观袁道长神情,还很受用的样子,李泰索然一叹,蒙昧的世人呐,又有多少人会听信这个传言。

  张阳请着两位道长进入骊山村。

  村子里一片祥和,张阳作为向导一边讲着:“您看这水这山,多好呀,李道长可以去书院教授数术,袁道长可以在这里养老,与河间郡王一起逗狗抓鱼,快哉快哉……”

  在吹嘘中,张阳将这里说成了一个养老胜地。

  这里就是养老的绝好所在,首先骊山在长安城的东面,地理位置上就很不错,阳光最先照到骊山,再照到长安城,而且眼下西北的风沙也不会吹到这里。

  给袁道长与李道长安排了宅院。

  张阳问道:“听闻袁道长与李道长此次闭关之后,颇有收获还向陛下进献了一样事物?”

  袁天罡抚须点头,“此生参悟太多,或有朝一日会死于非命。”

  “您老说话怪可爱的。”

  张阳打趣地说着。

  袁天罡又道:“而且那一天不远了。”

  “您老真风趣。”

  这老道士的目光看向了正在与一群同龄女孩玩耍的小清清,熊大趴在地上还睡着,任由这群女娃娃将花花草草铺在它身上。

  “老道想收你女儿为弟子,可她一直不情愿。”

  张阳揣着手解释道:“她的老师很多,她每天的课程也安排很紧,最近才给她玩闹的空闲,袁道长若想做她的老师,还要她自己答应才行。”

  袁天罡叹道:“你这般宠着女儿,会惯坏她的。”

  “其实她的负担已很重了,恐不能学得太多,现在要学的有数术,识文解字,书法,偶尔还有体育课,再要跟着红拂女学习武艺,跟着李靖的大将军学兵法。”

  李泰补充道:“还要跟着本王学物理。”

  “嗯,你也是个严父,贫道像她这么大时……那时都吃不上饭。”

  说罢,沉吟片刻,再看张阳的神情,他颇为同情地言道:“看来你小时候要学的也不少,你是如此,你的女儿也是如此,骊山会兴盛的。”

  张阳面无表情,心说小时候一起床就在读书,从一开始的九年再到后来的高考。

  “我这个做爹的还是很羡慕女儿的,我自幼开始苦读,家境贫寒不敢懈怠。”

  李泰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关于姐夫的过去一直都是一个迷,父皇至今没找到那位秦岭老人。

  还有姐夫的授业恩师到底是何人?姐夫的那些同门师兄妹在哪儿?

  那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找又找不到,真能上天入地了?

  张阳低声问道:“敢问袁道长,此番闭关定有顿悟,陛下可有问询大唐国运?”

  “未曾问过,陛下是明君,是万人敬仰的天可汗,不必问这些,也不会问。”

  张阳很想知道,传说中那谋算未来运数与现在的推背图在何处,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张图?

  李淳风和袁天罡神神叨叨的,只要他们不说,陛下不说,推背图在历史上终究还是一个迷。

第八百六十七章 我眼里有光明

  李淳风将行李放入了宅院中,村子里不建设道院,但可以住在骊山。

  袁天罡抚须道:“其实来时老夫见过郑公。”

  张阳问道:“郑公如何了?”

  袁天罡从院内拿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笑道:“郑公要忧虑的事太多了,他老人家很是忧心陛下。”

  “郑公是何意思?”

  袁天罡叹道:“以往陛下还有诸多顾虑,现在陛下得了火器,才是郑公最担忧的。”

  “是担忧陛下失控吗?”

  袁天罡笑道:“原来你也想到了。”

  又是一群孩子嬉笑着从眼前跑过,袁天罡又道:“骊山是人间最美丽的一片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