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701章

作者:张围

  李世民想要拒绝都不太好意思,只好先写了准许,让人送回骊山,又召见了徐孝德。

  等徐孝德听到这消息也是有些意外,早就听说慧儿说过要种植茶叶,没想到这件事还会联系到太府寺,甚至会到陛下面前。

  本以为就是种点茶叶的小事而已,还能让太府寺写奏章?

  徐孝德走入甘露殿,躬身道:“陛下,此事都是家中妻子在安排,臣也不甚清楚,待臣回去问个明白,来向陛下请罪。”

  李世民颔首道:“请罪倒也不至于,太府寺要做好作物培植,现在张阳一直都在办此事,若是你们东海徐氏可以帮助太府寺也算是为社稷出力了。”

  “为社稷,臣自当义不容辞。”

  李世民又将奏章递给了他,“奏章说这是你们东海徐氏的承诺,朕想过你们徐家也是江南东道一片的望族,如此承诺也不知是不是你的想法。”

  双手接过奏章,徐孝德疑惑着打开看着其中内容,随后便皱眉不解迟疑道:“这是……”

  李世民颔首道:“这是张阳递来的奏章,朕想着如此大的事,你应当知晓。”

  一家望族说以后族中子弟再也不入仕途,这种事情未免太大了。

  女儿的主意越来越大,这哪里是自己会做出来的决定。

  徐孝德连忙行礼,“陛下,待臣与家中亲眷商议之后……”

  李世民笑道:“不着急,如此重大的事情你们家里确实该好好商议。”

  且不说往后的事,就说家中子弟再也不入仕途,这种事几乎是断绝了东海徐氏往后的门第,如此还怎说自己是东海的望族。

  更不要说有以后了,徐氏一脉已经落寞,当年慈源侯徐文整辛苦支撑起了徐家,到了徐孝德手里现在不过是一介御史,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些起色,自然不想就此断绝了将来。

  徐孝德心中百般猜想,不知其中缘由,也只能去问骊山。

  既然奏章是太府寺的,也是张阳亲自写的,这便要去骊山问问。

  宁静的骊山,在村口的北侧,有着一亩田地,这亩田地中种着不少的瓜果蔬菜,为的就是希望骊山培植作物能够让外人看见,这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太府寺要实行作物多样化,将各种瓜果都种在这里,如此一来便是太府寺的成果,可以让更多的附近的乡民看到。

  从太府寺的角度来看,中原的粮食这几年丰足,如此一来也要扩大作物的多样性。

  有的瓜果可以在旱地上种植,就算是到了干旱的时节,也有作物可以吃。

  作物的多样性既能保证有丰富多样的口粮,可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营养,又是一种粮食储备安全的必需行为,作物越发单一则越发危险。

  一旦遇到灾年单一的作物收成不好,会有很多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导致时局动荡。

  这就是在气候尚好的这几年,骊山主张多种麦子的原因,而黍米骊山很少种植。

  小麦的产量一样不低,而且更容易保存。

  上官仪刚从外面回来,他又去了周边几个乡县查看作物的种植情况,有三个乡县响应得不错,另外几个颇有一种应付的架势。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问起来各家都有各家难处。

  正来到骊山村口,上官仪就见到了等在这里的徐孝德,“徐御史,今日怎么有闲情来骊山了。”

  徐孝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有些事情想来问问县侯,已经告知这里的侍卫。”

  村里的侍卫都是魏王殿下的人,这些侍卫行事向来散漫,等他见到县侯不知道要什么时候。

  上官仪又道:“徐御史且随在下一起入村便好,不用在村口等着。”

  “如此也好。”徐孝德这才走入村子,“其实这里的侍卫与老夫说了,说是慧儿就是县侯与公主殿下的弟子,可以随时入村,但老夫总归不是骊山的人。”

  上官仪无奈摇头,“徐御史与在下入村,稍坐片刻说不定就能见到县侯。”

  徐慧像是早就准备好了接受父亲的责问,得到家中家父来了骊山,便与师父一起相见。

  来到村子里的一处田地边,上官仪正在忙着给葡萄整理支脉,如今的葡萄还没完全长开,今年的夏天说不定能有收获。

  现在葡萄的苗木长得不错,也都长出了嫩芽,看着很是喜人。

  张阳带着徐慧走到近前,此刻的徐慧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衣裳,装束很简单,与李丽质一样喜欢束着马尾辫,发髻干净利落,看着很干净,也很精神。

  笄礼之后,她很少再去穿襦裙,就像是小武与丽质一样,如今时常练习骑射,穿着更像男子。

  先是看看站在张阳身侧的女儿,徐孝德拿着奏章低声道:“县侯,这是何意。”

  徐慧连忙上前一步,“爹爹且听女儿解释。”

  徐孝德在自己女儿面前不好发脾气,这个女儿很优秀,也很有能力,在才学甚至做父亲的都跟不上女儿的想法,只好沉下心听着。

  徐慧笑道:“爹爹,自古以来名门望族皆以取仕为己任,振兴门楣,可爹爹不要忘了,如今天可汗主张科举,如今朝中选用官吏,一直都是经过科举进士及第,不论将来门第有多高也要经过科举才能入仕。”

  徐孝德正色道:“老夫自然明白。”

  徐慧点头又道:“女儿想过,借骊山可以使家中多一份产业,让家中子弟再无衣食之忧,而太府寺也正需要培植茶叶,如此一来江南东道培植茶叶与太府寺的作物培植不谋而合。”

  徐孝德拿出陛下交给自己的奏章,“这么大的事情你该和家里商议的。”

  闻言,徐慧低头索然一叹,眉宇多了一些忧愁,“爹爹,难道我们还要走世家的老路吗?一直以振兴门楣为己任,可如今陛下是如何对付世家的?”

  把握一个时代的信息,把握这个时代最前沿的脉络,便是走在很多人的前面。

  徐慧心里很清楚,如今天可汗一次次给世家施压,将来东海徐氏还要再起复,就不能与那些高门豪族那般继续取仕。

  只有放弃了仕途才能让皇帝放心,不论后世皇帝是谁,一个手中只有银钱的种茶叶大户,谁都会喜欢,若是这个家族还能够社稷施以援手,更是能够得到皇帝的器重。

  从大方向来说,这个想法是没错。

  徐慧又道:“爹爹从入朝为官以来,十多年了有过颠沛流离,也有了如今的安定,若我们家还是继续要走仕途,将来还是会受制于朝堂。”

  “难道我们家从此要做商人了吗?我们祖上乃是慈源侯,难道就要忘了祖宗了吗?”

  徐慧解释道:“爹爹,祖宗之法不过是我们后人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我东海徐氏只是种植茶叶,不会参与经商,只是茶农,不事茶商。”

  徐孝德欲言又止,想要反驳,又觉得心中疲惫不已,正如女儿所言,自家是南陈勋旧,后为前隋的同州县丞,小时候寄人篱下,尝尽了人间冷暖。

  后来天下大乱,徐孝德带着家眷,在河朔一带暂居,那时候的日子很是艰苦,等贞观二年才回到朝中,从一个县丞做到了太子东宫的长史,与张阳一起在东宫为官。

  直到现在成了御史,徐孝德长出一口气,回想一路走来的种种,他抚须不言语。

  这些年一路走来很难,当真很难。

  现在再看慧儿,徐孝德又觉得自己已经不能为这个女儿做主,她很有自己的主见,将来也会与那些只会听从族中安排的望族女子不同。

  张阳请着徐孝德坐下来,“徐御史,你我当初一起在东宫为官,你是个刚直之臣,此事暂且交给小慧的母家去办。”

  看了一眼张阳,徐孝德点头道:“也好也好。”

  他脸上难掩落寞之色,现在作为一个父亲,却已经没什么能够再教这个女儿了。

第六百七十章 太府寺的第一个成果

  慧儿已经长大了,徐孝德年过四十,也不知道还能再教女儿什么,只想她平平安安的。

  徐孝德再道:“有劳县侯照拂,老夫回去之后再与家中送去书信。”

  徐慧上前一步,“爹爹,此事让女儿来办吧,爹爹还要应付朝中的事情,不便分心其他。”

  她用一种很强势的态度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这件事她来办,不用父亲插手了。

  她为家中分忧,完全可以一人当之。

  徐慧又道:“家中齐聃与齐庄兄长向来没有主见的。”

  说起了家中两个儿子,徐孝德没有反驳慧儿的看法,这两兄弟从小到大缺少主见,更多的是从流而为。

  面对现在慧儿的强势与有主见,徐孝德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也就当初自己任御史之后,江南东道的旧亲眷来投效,都已拒绝了。

  徐孝德也明白家中的到了如今根本指望不上这两个儿子,也唯有这个一直在骊山学艺的女儿,有主见也有才略。

  他又与徐慧嘱咐了一番,便又离开了。

  一番长叹,终究还是先让慧儿的母家也就是她母亲的亲眷一家人去办这件事,之后再慢慢地带动以前的旧亲眷加入到这件事当中。

  第二日,徐孝德便写信给了家中,书信过了半月才有回信。

  只是回信来得很快,六月的时候,徐慧拿着家中送来的信件,言语中有叔伯一辈的苛责与质问。

  对此徐慧只是轻描淡写说道:“他们不愿也就罢了,从此分家。”

  小武低声道:“嗯,确实该如此,该舍弃当舍弃,如此决断不下的人,往后只会成为累赘。”

  种植茶叶之事,徐慧只是带动了母家的人,父家人的反对很强烈。

  徐孝德不是一个善于打圆场的人,与其让父亲两头为难,不如再自作主张一次,至此分家。

  对徐慧的决绝,李丽质很吃惊。

  三人是一起长大的,从小时候相伴至今,李丽质很讶异徐慧竟有此等决心。

  李丽质刚练完弓回来,放松着肩膀又道:“这么一来,你就没有退路了。”

  三个半大女孩坐在屋内,低声聊着。

  小武劝道:“此事若不舍弃,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师妹做得不错。”

  本来李丽质还想劝她,又突然笑道:“倒是有些羡慕你,可以说割舍就割舍。”

  身在皇家,李丽质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摆脱不了,又想到那些宗室,“我们就不一样了,小武的父亲是应国公,皇室那边宗室叔伯一大群,也只有你适合与老师那般可以来经营骊山。”

  弟子们都是要继承衣钵的,徐慧的束缚是最少,也是最有机会继承老师衣钵的人,尤其是在经营一道上。

  三人现在可以看骊山的账目,徐慧是最用心,能够帮着老师解决很多经营上的事情。

  现在老师又怀着身孕,师父整日不是忙着匠作就是在耕地,骊山绝大部分的账务都交到了徐慧手中。

  李丽质和小武都看得明白,这是迟早的。

  小武鼓励道:“师妹将老师的家业经营好,我将老师的数术之道学好,将来要将骊山山门的发扬天下。”

  这是小武的目标,而且小武是最有天赋的弟子之一。

  徐慧重重点头,“师姐一定可以办到的。”

  李丽质是骊山的山门首徒,她脸上带着笑意。

  “师姐的志向是什么?”

  看两个师妹齐齐看向自己,李丽质避开目光,“我能有什么志向,还有这么多弟弟妹妹要照顾,皇家宗室这么多的事,哪能有我的立志的机会,又哪儿能轻易立志。”

  小慧与小武立志很容易,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这对李丽质来说这件事很沉重,身为皇家子嗣,她对这个身份有很清楚的认知。

  看着小武与小慧这般立下志向,她笑道:“今天师父说要烤肉吃,我们也帮着去准备一些饼。”

  小武也点头,“师父近来喜欢吃饼。”

  今晚家中吃烤肉,张阳用木签子将肉串起来,将肉放在铁架子上炙烤,小清清目光直勾勾看着肉串的肥肉的油水滴下,咽下口水。

  眼看她距离炉子越靠越近,熊大看不下去,肥硕的身躯扭动着走来,叼起小主人的后襟,将她带离。

  从小到大这一幕屡屡上演。

  听着小清清对熊大的数落,婶婶捂嘴轻笑,熊都是喜温暖的,它小时候被炉子的火烧了一片毛,记得那时是冬季,从此它便不愿意靠近炉子。

  而后它觉得炉子是个危险的地方,只要有明火的地方它都不会靠太近。

  动物也有灵性,尤其是熊大还这么通人性,保护小主人是它的职责,它就要带小主人远离危险的地方。

  关中到了六月,眼看就是一年的夏天,上官仪的葡萄架子有了巨大的成果,葡萄架子上结出了葡萄。

  葡萄很小,比芝麻稍大一些。

  上官仪摘下一颗尝了尝,脸上带着笑意。

  他尝了一颗,又觉得不够甜多半是水土的缘故,这是西域送来的种子。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他觉得可以改变土壤的肥力,来年换上更好的土壤,就能够种出更好的葡萄。

  张阳带着李玥来到骊山的驿馆,今日要去看看身孕如何。

  医馆内一如既往地安静,孙思邈诊脉片刻点头道:“脉象很不错,敢问公主殿下胎动如何?”

  李玥扶着自己的后腰道:“每日都有,有些天三四次,有时候一动就是小半个时辰,这孩子比小清清更闹腾。”

  孙思邈笑着点头,“脉象很好,公主殿下的气色也不错,胎动也正常,随时准备好临盆,多半在七月就要生了,快则半月,晚则一个月。”

  听到这个消息,李玥如释重负,“又是一年,等这个孩子出生,可是一番好等。”

  排在屋外还有不少孕妇,这两年骊山也在大力增加人口。

  本来骊山的人口是不多的,随着大家的生活好起来,这两年每年都有四五个孩子会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