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55章

作者:最终永恒

百合子听了,连忙摇头:“问题是有两个,第一,这种同位素衰变电池体积非常大,暂时没办法小型化,一般只适用于卫星等较大的装置,第二,它依靠元素衰变发电,输出功率是恒定的,难以迅速增加。比如说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对电池瞬间输出功率的要求极大,但瞬间加快核裂变,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如果技术不过关,电池很可能会爆炸……我们还不能控制这方面的问题!”

于易峰皱着眉头想了想,这种同位素衰败电池几十年前就有了,如果真的能改进,也早就改进了。也是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百合子继续说道:“外星科技倒是有相关的造物,但我们还没有摸清其中的原理……”

两人谈着谈着,于易峰越来越感到前方的科技树似乎永无止境……像星辰大海一般广阔,人类目前也只是摸到一些底层。

按道理,人类至少再要发展个几百年或者上千年,才能迈入星空,但现在却被活生生赶出了母星……

不过现在,有了这些外星造物的启发,一年就能赶上正常发展几十年的速度,于易峰已经比较满意了。人们至少能够看到科技树的发展方向。

他打了个饱嗝,有些吃饱了,不过依旧肚饱嘴不饱地啃着海底小龙虾。

这种龙虾是近半年推出的新鲜产品。从夏普山抽取的地下水含有很高的盐分,恰好可以配置海水,养殖一些海鲜。得益于此,诺亚号上的饮食方面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更加美好。

他看了看,忽然伸出手去,将一只小龙虾夹给百合子,“最后一个给你吧!”

其实也没想太多,几乎是下意识的。他们两人相处了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混的实在太熟了,这种行为也算不上什么。

“说起来,激光点燃系统的测试怎么样了?”于易峰坐在座位上,擦了擦嘴巴,随意地问道。

那可是四氢核弹的基础入门,他还是非常在意的,核弹再怎么有缺点,也是人类的大底牌。这种有点原始的武器,威力奇大,是激光、离子炮拍马也赶不上的。

百合子想了想,说到科学问题时,她就变得极其认真,“现在我们的激光系统,能瞬间同时点燃49个直径一毫米的氢球,目前的情况只能到达这个程度。想要进一步地射中一百个以上的目标,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改进时间……”

于易峰直接说手道:“时间不成问题。而且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物资与能源,会进一步加强对各大实验室的扶持力度。说起来,我们的军事实力真的太差了,要不是从飞碟上拆下来几个不错的武器,真的和零没什么两样。”

百合子也表示同意:“其实……也就是装饰品罢了。我们的电能输出功率不够,发生出的炮弹,威力估计连原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果真的想要使用它们,第一,我们需要超级电池,第二,我们要更强大的能源,那就是——可控的核聚变技术!”

说到可控核聚变技术,两个人忽然沉默了起来。

外星飞碟的引擎室、动力室被完全摧毁,人类并没有得到“可控核聚变”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说,这方面的内容很可能要人类自行摸索,这也是能源学家们最为伤感的一件事。

可以预见的,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科技都能够大大地进步,除了……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能源的“终极形态”,核聚变一旦像核裂变一样实现发电,将是颠覆世界的革命性成功,人类在能源方面,再也不用精打细算。因为核聚变的材料,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以目前科技发展的进度,这种能源技术还处于遥遥无期的状态。

“这种技术至少几十年内看不到希望。”于易峰语气有些低沉。他曾经和丁一东、菲利克斯等大科学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短期内没办法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

目前地球上最好的结果是华夏国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

这样的成果,也只是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最初步的一步,距离正式发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于易峰心中微微有些遗憾,要是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就好了。许多外星武器,都是基于核聚变的超大能耗才能正常使用。

“我们认为,可控核聚变技术到目前为止,暂不具有工程可行性,或许等我们的超导技术、冷却技术、磁约束技术上去后才有可能……”

百合子淡淡地说着:“当然,你带回来的那个小球或许是个资料库,可能有相关资料,不过距离解密成功也同样遥遥无期……”

于易峰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第八十一章 大时代开端

没有可控核聚变的资料,也就意味着只能人类自己研究,这也是于易峰感到比较遗憾的地方。

当然,也有部分科学家将希望寄托在于易峰带回来的金属小球上面。那小球到底是个啥,人类目前还搞不清楚,而且解密工作也一直不太顺利。

诺亚号上的密码学家就好像大清朝的工匠,面对一块现代的固态硬盘,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他们的理论知识太少,不知道型号,不知道具体参数,只能够慢慢摸索。

不过于易峰暂时不担心能源问题,按照目前两千万到三千万瓦的能耗,人类储备的铀-235,足够用两百年的。而且现在又发现了几个小铀矿,铀储备量还会增加。

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又点了两杯饮料,作为饭后的甜点,然后开始聊另外一些科技方面的进展。

于易峰发现,抛开那些不顺利的工作,新人类文明的科技几乎是全方位的进步着……

武器方面,除了人类自己制造的核弹外,还在诺亚号外边安装了一些飞碟上拆下来的东西,像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等。虽然威力十不存一,但也算有了超远程攻击的手段。

他们曾经尝试过发射一发离子炮,要求的功率非常大,因为没有超级电池的关系,需要人类的所有核电站齐开,才能勉强亮的起来。

不过超大功率也换来了极大的威力,这发离子炮的威力至少比得上一颗中型的原子弹。最重要的是,它的速度接近光速,是真正的太空武器。

面对真正的星际文明,人类总算是强壮一些的蚱蜢了,至少能伤害到对方,脱离了毫无还手之力的范畴。

毕竟,普通核弹虽然威力大,但是飞得实在太慢了,在星际战争中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飞行路程……这种武器除了短兵相接之外,没什么太大用处。

于易峰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些新型武器研究,他的骨子里还是一名热血军人,总有一种巨舰大炮的情怀。

百合子没有理会他的表情,继续说道:“好了,武器方面大概也就是这些,半年的时间也发展不了很多东西……不过在生物学上,长寿病毒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于易峰抬起头来,他前几天就看过相关报道,不过此刻还是愿意听百合子讲解一番。

“关于长寿病毒,几乎可以确定是飞碟里带出来的东西了,毕竟它的DNA特征和普通火星病毒太不相同了。许多生物学家认为,它的前身,可能是那个肉球剥离出来的某些细胞。”

“这些细胞从母体脱落后,为了适应火星的环境而逐步退化,一直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按这种说法,长寿病毒就成了外星文明的造物!这样的解释其实也说得通,毕竟那个肉球活了这么久,身上的某些细胞肯定有长寿功能……

对于外星造物,于易峰心中还是非常警惕,“关于长寿病毒的研究怎么样?”

“如果这些细胞没有退化,分泌出的长寿因子效果会更好,不过人类反而不敢用了。现在退化下的病毒活性很低,倒是安全了不少……可以说是人类的运气。”

“科学家们还修剪了大量的冗余基因,制作出的药剂,寿命增长的效果在30%-40%左右。”

“安全吗?”这是于易峰第一关心的问题,一想到长寿病毒可能是那个肉球的一部分,心中就感觉怪怪的,或许是他的心理因素作怪吧。

“理论上说,已经足够安全,科学家们已经把看不懂的基因全都修剪掉了,只剩下我们了解的部分。所用基因试剂的主要成分是由催化蛋白以及RNA模板组成的酶,不含其他的遗传物质。”

于易峰点了点头,也就是说,使用了这种药剂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110岁左右。

最关键的是,它能在生物学上带来大量的启发,让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更进一步。或许在以后会有更好的药剂出现……

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他不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去阻止一项对人类有益的科学。在科学家们信誓旦旦的保证下,长寿试剂的第一期人体实验已经开始。

他有些担忧使用这些药剂后,人类会变成另外的生物,毕竟人类的生命科学还太弱了,理论上的安全,并不是真正的安全。特别是那个肉球还有控制心灵的能力,谁知道呢?

“你放心……安全性没有问题。我知道你的担忧,一些试验者在注射了相关干细胞后,依旧是原来的思维波动……属于人类的思维波动!”

“而且,他们的基因链并没有出现改变。”

百合子有些扭扭捏捏地说道,“我没有窥探他们的心灵,只是模糊感知了一下。你不要误会……”

“这样啊!”于易峰笑了笑,忽然就放下心了,“这样就好,谢谢你了!”

原来百合子还有这种功能,这一点倒是不错,至少,外星间谍绝对混不进来……

除了武器以及生命科学,人类进步最大的就是材料科学了!

受到大量外星造物的启发,新材料开始成批出现,弥补了材料史上的空缺:石墨烯、气凝胶、碳纳米管、富勒烯、非晶合金、泡沫金属等等,都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上批量生产!

于易峰深深地为之欣喜着,一想到新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所有的冒险都是值得的!

“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器件一代技术。以往材料学的发展太慢了,大部分科研成果只能用来发论文,到现在终于有了突飞猛进的态势!”

百合子喝完最后一口饮料,淡淡地说道:“因为这些新材料的发明,性能数十倍于以往的旧材料,我们终于有了建造大型飞船的可能性!”

“是啊。”于易峰也点头赞同,“不过大型飞船到没什么必要,我们的诺亚号暂时够用,小型太空梭的研究已经提前开启了!”

于易峰有一种感觉,所有的一切,都仅仅只是开端,一个大时代的开端!

第八十二章 外太空信号

就在科技井喷的大时代刚刚开启时,一件出人意料的事请发生了……

这里是奥尔特星云,太阳系的最外围。

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奥尔特星云是彗星的发源地。距离太阳约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差不多等于一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一。

太阳的光芒在这个距离已经十分微弱,还不如天狼星的亮度,真真正正成为了无数恒星中的普通一员。

速度最快的光,从太阳来到这里也要走上一年多。因此,这里的彗星绕太阳一周要花百万年的时间,只有当它们跑到离太阳几亿千米的距离时,才能被人们看到。

此时此刻,一艘直径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庞大飞船正经过此处,如果有人类科学家站在飞船里边,会惊讶地发现,它的速度超越了光速!

它的表面如同被一个气泡般的薄膜包裹着,光线照到这艘飞船上时,会发生奇特的弯曲现象。它正以远超光速的速度向太阳系飞去!

这种超光速运动,并不违背任何已知的物理定律,其最好的解释,便是“曲率航行”。

曲率航行,通过改变空间曲率地方式让物体前进,其本质是空间的运动。就像一个站在地毯上的人,抽动地毯时,人也会跟着“运动”。不过空间的运动更加抽象也更加复杂,包裹在运动空间中的飞船几乎是静止的,并不违反相对论效应,所以曲率航行理论上可以达到任何速度,甚至——超越光速!

这一直人类幻想中的航天科技,却在这艘飞船中彻底实现。如果让人类科学家看见了,必然会引发一波疯狂的研究浪潮!

超越光速,对于星际文明而言是最好的危险规避方式,因为它会带来信息上的大量混淆。

从各个角度观测超光速飞船,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如果,从超光速飞船运行方向的正后方观测,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它远离的速度依旧是光速。不过此时会产生严重多普勒效应,所有的信号波长变大,频率变低,也就是说,观测的飞船会非常黯淡。

如果从运动方向侧边观测,根据角度的不同,情况会更加稀奇古怪:飞船被拉成了一个奇怪的长条形,而且越来越长,就像一根长面条一般。

如果飞船的速度远大于光速,人们会看到一个个不连续的点,然后这些点慢慢连在了一起,组成一根根长面条。

根据最前以及最后的点,这也是唯一可能“看到”超光速运动的情况。不过这种现象对观察者的角度要求非常高。

如果,观测者站在飞船运行方向的正前方,人们反而……看不见飞船的任何影像!因为它的速度太快,将一切光都甩在了后面!

只有在一段时间后,飞船掠过此处的一刹那,人们会看见一艘飞船从眼前经过,以光速远离。与此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向后倒退的影像,看起来如同倒着播放的录像一样,人们会看见这艘飞船又以光速飞回了原点!

这种情况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并不是时光倒流,本质上,是超光速产生的视差错觉。所有的观测,人们看到都不是飞船本身,而是一个个由光形成的影像。

因为飞船的速度超越光速,所以,当飞船掠过观测者一段时间后,最近发出的光子才会传到人的眼睛里,然后是后边一点的光,然后再是后边一点的光,整个连续的影像看上去就好像飞船在倒退。

种种奇怪的观察结果,让超光速的物体就这样成为了一种幽灵现象,所有以光为基准的观测都是滞后的、不准确的。

因此,这种信息上差错,却是星际文明最好的保护伞!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超光速飞船飞到了哪里,除非……有比光更快的观测手段!

这艘庞大的飞船在奥尔特星云中继续航行了一大段距离,才从超光速飞行的状态中脱出,以一种亚光速的速度飞行着。

这时,才能模糊地看见它的真正面貌,它是一个庞大的黑色椭圆球体,表面坑坑洼洼,时不时产生大量的电火花……甚至,在脱离超光速的一刹那,还产生了剧烈的爆炸!

或是因为如此,它才坚定地飞入太阳系……

这里是太阳系,火星。

负责天文观测的汤姆逊教授忽然检测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波动。

那是一阵有着某种规律的无线电波,非常微弱,他皱着眉头检查着,有些怀疑这阵电波是不是人类文明发出来的。因为它太有规律了,似乎不像是来自宇宙中乱码……

“天文学”作为诺亚号的重点扶持项目,也受到了大量资源的关照。人类甚至计划在诺亚号搭建一个直径一千米的射电望远镜!不过因为人手不足的关系,暂时只是计划当中,还未实施。

当然,小型的射电望远镜早就已经有了,是从月球基地带来的,汤姆逊教授便是这个天文实验室的总负责。

他仔细地琢磨着这一阵无线电波,并不是很长,但有着明显的智慧文明痕迹,其中的六个波动是一致的,还有两个重复波段,看上去像一串信息编码?

汤姆逊和他的学生托马斯不停地试验着,他们尝试了人类各种解码方式,却发现根本没有解不出来。

“没有这种编码啊,奇怪?是一串乱码吗,还加密过的?”汤姆逊教授喃喃自语道,这串乱码好像是来自太空中?

忽然间,他的学生托马斯大叫起来:“老师,又出现了,又出现了!”说到最后,托马斯的两只眼睛瞪大,似乎呆滞住。

汤姆逊连忙往屏幕上看去,只见射电望远镜侦查到了大量的信息编码!这一次可不是上次那样的几段,而是密密麻麻地……七十三页!

七十三页!

两人简直惊呆了,这是什么东西?!

汤姆逊的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虽然没办法为这段电波的发射源定位。但以现在的情报,他可以确定,其来自冥王星以外!

来自冥王星以外的无线电波,而且是有逻辑的?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两个人的心脏瞬间狂跳,托马斯脸色惨白地说道:“外星人来复仇了吗?”

“别瞎说!”汤姆逊嘴上骂了一句,双手颤抖着打了一个简短的报告,上面还附带了一个“极度紧急”的标志!

……

于易峰接到报告的一瞬间,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脑间一晕。在这一刹那,他想到了无数不好的可能,汗水大滴大滴从额头上滴落……

这个信号代表着什么?是外星文明吗,还是外星文明的飞船?

于易峰紧紧咬了一下嘴唇,才勉强恢复了冷静。现在的人类,虽然平平安安发展了大半年的科技,但消化的外星科技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当人类遇到真正的星际文明,必然是被吊打的局面!

或者说……凭借拆下来的外星武器,可以勉强还手那么一两下,然后成为毫无反抗能力的待宰羔羊。

“召开紧急会议!”他连忙按下了舰长室里的按钮。与此同时,他当机立断下达了几则命令。

“天文观测设备开到最大化!”

“关闭所有的无线电、可见光信号,将所有机器人召回!还有……请所有密码学家到场,务必要解开这段编码!”

“……把卡尔文也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