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88章

作者:夜星月语

朱标放下帘子朝着一旁的杭州知府笑道:“杭州如此繁华真是让人欣喜,本宫回京后会亲自在父皇面前为陈知府请功。”

杭州知府陈华道赶忙举手行礼道:“臣不过微末之功,尽了做臣子的本分罢了,岂敢让殿下为臣请功,若让众同僚听说了臣可得被调笑许久。”

朱标打了个哈哈,此人倒是有趣,嘴里说着谦虚的话,但是这神态语气却满是骄傲,听着有点儿欠揍。

朱标笑着与他客套了几句,为人君者岂能没有一点容人之量,姓陈的只要能继续这么治理杭州,莫说语气骄狂了点儿,就是当街撒尿朱标都能笑着夸他有名士风范。

朱标入城的时候是下午了,先是准备去陈知府的府邸之上歇息一下,这也算是一种恩典了,朱标可不会轻易去臣子府上,毕竟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某种的政治意味。

杭州知府可是乐的够呛,连忙打发家丁赶回府安排,朱标则是总忍不住拉开窗帘看向外面,他太喜欢这幅繁华的景象了,若是大明其他城镇都能如此该多好啊。

朱标光是看着心中就忍不住的泛起幸福感、他们父子俩废寝忘食的忙碌不就是为了这样么,朱标看过太多太多贫困破败的州府了,如今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车架直行到了陈府,杭州知府亲自先跳下马车,先是扫了一眼府门前等候多时的家人们,陈家是望族,就算是主家这一脉都有百余口人,如今身份高的都已经出来了。

一旁的仆从连忙摆下踏凳,刘瑾拉开门帘朱标缓步踏了下来,陈知府伸手在旁虚扶,朱标自然没有那么娇弱,不过好歹是人家的心意。

朱标落地后扫了眼陈府,光是大略一扫,就感觉到陈府恐怕比朱元璋当年做吴王时的府邸都要宽阔气派了,门前那一群人也都立刻恭谨的跪拜了下去。

朱标走近就听到整齐的恭迎之声:“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站定伸手虚扶了一下最前方的老妇人说道:“老夫人免礼,其余人也都平身吧。”

陈知府上前扶起老夫人介绍道:“这是臣的老母,想来是听闻殿下屈尊亲来府上欣喜不已出来迎接的”

陈老夫人年纪虽大的气度不凡,拍了拍儿子的手然后冲着朱标笑道:“老身年纪大了但还没糊涂,殿下亲来实在是让我陈家蓬荜生辉,万请殿下莫要客气。”

朱标也温和的说道:“那本宫可就打扰了。”

其余陈家的人也没资格插话,都是小心谨慎的站在一旁陪笑,稍稍客套之后就众星捧月的把太子殿下簇拥了进去。

到了府内朱标也不好肆意打量,堂堂皇太子总不能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直接朝着正堂走去,朱标径直坐在主位后伸手让陈老夫人坐下,其余人也都分别落座。

陪着朱标进城的护卫是常茂和徐允恭,傅忠已经被朱标赶到巴蜀跟随他爹打仗去了,想做朱标的贴身护卫也得有个高品的职位。

朱标先是和陈老夫人谈起家常,陈知府则是领着长子在跟两位王府世子交谈,不过说到底也就是混个脸熟罢了,一起用了一杯茶水后,陈知府就领着朱标到后院歇息去了。

进了后宅一路上都是亭台水榭,加上这个时节盛开的各种绿柳鲜花,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极为唯美的画卷,若论富丽堂皇自然是比不过皇宫,但是这极致的清雅确实宫内少见的。

朱标背负双手笑道:“陈府的这份清雅真是让本宫眼前一亮,真是许未有这般感觉了。”

陈知府在旁捋着胡须说道:“杭州多是如此景色,殿下近年来奔波劳碌就是臣也多有听闻,难得如今有闲时,不如殿下多在杭州游玩几天,也好让臣等尽一份心意。”

朱标摇摇头说道:“若天下皆是杭州这般富丽那本宫自然是要好好玩上几个月,只可以北方中原等地民生凋零,本宫如何有闲心能游玩。”

陈知府躬身抱拳道:“殿下心怀天下实在是苍生之福,不过民生恢复非一朝一夕之功,殿下还当以身体为重,若是国本受损,臣等何以依靠啊。”

朱标忍不住笑了几声,人家说话确实好听啊,即关心了朱标的身体又暗暗的表了忠心,随口交谈着就穿过一道道月洞门,门体无门禁,用作园林建筑中两院之间的隔断,优雅含蓄,往往引人进一步探幽。

月洞门两侧的墙体通常刷成粉白色,并在门的边缘处留有灰色的装饰边。月洞门的上部一般会有一个匾额,书写几个字,使之清雅、诗意。

一扇月门,一段风情,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月洞门后有着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或是闲庭花开,或是叠石疏泉,或是一池春水,或是几片落叶……

朱标赏景却也不往一旁的院内多看一眼,这里是陈府后宅,每个院落都可能是某房的小姐所居的,按理说他们这种世家是绝不会允许外姓男子入后宅的,就是世交来了也是安置在前院客房。

不过太子殿下亲至怎么也可能在前院随便安排个客房招待了,最好的居住条件自然在后院内,而且这也是对太子的一种表态,对陈家来说至关重要。

走到一处院落内,竹林密布小溪清流,亭台错落有致,院子里早有数十名侍女在等候,陈知府指引道:“此院建成以来家中子女多有争执,都想入住此院,但臣想着家和万事兴,岂能为一处院子闹起矛盾,便一直留着未让任何人住进去过。”

朱标听后点点头,陈知府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就接着开口道:“不知殿下是否满意,若是不喜,臣在为殿下安排他处。”

朱标笑道:“那自然是客随主便,何况此处也很好。”

陈知府这才松了一口气笑道:“殿下那里是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是殿下的臣子,这陈府上下的一切自然也都是殿下做主的。”

……

第250章 银票

朱标笑了几声就走进院子之中,难怪清朝的皇帝都喜欢下江南,这实在是太舒服了,哪怕是朱标都想着要不要多住半个月,左右现在朝中也无大事。

朱标在院子中转悠了起来,陈知府到一旁吩咐侍女用心侍候,这些都是陈家的家生子,好几代人都是陈府的奴婢,自然是可信的。

陈知府吩咐完后又找到刘瑾,客客气气的问起太子爷的喜好忌讳,之后他也好安排,刘瑾自然也很满意,沿海的官就是没有人家江南的官会办事儿。

陈知府看差不多了,就走到朱标面前躬身说道:“殿下一路奔波先歇息片刻,等晚宴时臣在来请。”

朱标点点头说道:“那就麻烦陈知府了。”

陈知府连道不敢就退出去了,朱标也确实有些疲惫,一群侍女为过来伺候,各个长的都极为清秀可人,特别是身上都带着水乡女子那股婉约温柔的气质。

小心的伺候朱标沐浴之后,朱标就挥退了她们,自己躺在床上舒服的叹了口气,野外扎营过夜可绝不是舒服的事情。

刘瑾上前跪到床边,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能俯视太子,轻轻的给自家殿下掖了掖被角拿出一张票纸说道:“陈知府给奴婢塞了一张五百两的票号。”

朱标眯着眼睛说道:“好大的手笔,五百两在京都够置办一处侯爵的大宅院了。”

朱标伸手拿起票纸,其用料应该是桑皮纸,上面复杂的花纹,这些花纹通常由多种颜色的染料印制,而且每一张银票上面都有一行小字,字的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字非常小,小到几乎认不出。

银票这个东西起于北宋,元朝时正经由官府发行过,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只可惜最后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

民间大户自己发放的银票就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陈知府给刘瑾的这张面额颇大的银票明显是特意准备的,想来就是为了跟太子身边的贴身太监结个善缘。

朱标随手把银票丢给刘瑾,他是不怕太监敛财的,到底是奴仆,其身家性命本来就在一念之间,放他们手里跟放自己手里没有什么两样。

朱标吩咐道:“让全旭去查一查。”

刘瑾躬身退去,跟守在门口的徐允恭交代几声就出去了,全旭的人都还在前院,徐允恭坐在门前休息,常茂则是领人守在院门前。

朱标翻了个身开始睡觉,银票的事给他提了个醒儿,他得找点儿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了,虽然大明近几年还用不到纸币,但是提前有个准备总是好的,而且也可以钻研一下防伪的工作。

毕竟这件事只能他来做,老朱确实不是这方面的人才,而且老朱发行纸币也不是为了促进经济繁荣,他是为解决财政困难,通过发行此前宋元历史上都曾使用过的纸币,来进行敛财。

当时虽然国家承认的货币形态有白银、元钞以及铜钱三种,但是在实际流通中,铜钱所占的份额最大,且洪武通宝为当时政府官方所发行的唯一货币。

但是作为一种金属货币,铜钱与白银一样,材质粗重,在实际的商业贸易中并不方便携带。明初铸造铜钱不仅缺乏原材料而且劳民伤财,而且在明初,国家财政货币储备较少,再加上连年战争,导致国库空虚,金银等金属货币储备并不足。

这就让老朱同志想起了纸币这个好东西,刚开始就是为了缓解一下货币短缺的困境,也给官员们发点俸禄,可老朱越用越顺手,印钱的快乐谁印谁知道。

大明宝钞发行之初,币值较为稳定,正如史籍所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此后,随着宝钞发行与支出数量的激增,宝钞便持续大幅贬值,每况愈下,逐渐走向崩溃。

其实到底还是通货膨胀,宝钞发行的太多,而商品却只有那点,那自然是价格不断上涨,最后宝钞沦落到连铜币都不如,失去了所有购买力。

其主要问题还是在老朱身上,早在宋元时期,中国已经发展出相当有系统的纸币制度,可是到了明代,不但没有显著的进步,反而出现倒退。

像是元初所发行的“中统钞”就建立了相当有系统的准备金制度,即“丝银本位”制,但明朝发行的大明宝钞就没有建立系统的准备金制度。

老朱同志就是直接印张纸硬说这他娘的是钱,全国官员百姓看着老朱手里三十米的大砍刀,想着这个可是重开日月新天的大皇帝,最后都硬着头皮认下了,宝钞就这么在洪武年间盛行了。

不过那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确实是个狠人,在洪武朝虽然宝钞的价值不稳定,但确实是能当钱用的,你不的不佩服一个人的权威竟然能违背经济规律。

但往后就不行了,朱棣喜欢打仗,打仗没钱怎么办,跟老爹学着印呗,于是大明经济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大量滥发货币,必然使得人们手中的纸币贬值,购买力下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的混乱也使得百姓对于大明宝钞失去了信任。

所以这种事必然得他亲自经手才行,否则实在是没眼看,朱标又翻了个身,强迫自己赶紧睡觉,这事回京再说吧。

大概睡了一个多时辰,朱标感受到有人进屋就醒了,缓了一会坐起身走进屋的刘瑾递上一块温热散发香气的帕子,朱标接过摸了一把脸就起身了。

外面的侍女走进屋内伺候穿戴,其过程一言不发,规矩仪态都很自然,就是刘瑾也感觉很不错,就是放到皇宫里最多学几天就可以直接伺候贵人去了。

等她们退出去后刘瑾说道:“陈知府在杭州风评不错,家中嫡系子弟也都规矩的很,旁系虽有几个不成器的,但犯了事也都被陈知府亲自教训了。”

朱标听后点点头,世家大族能有这样的风评确实很不错了,这样的人朱标用的也能舒心一些,不一会儿陈知府就亲自来请了,朱标端坐好让刘瑾请他进来。

第251章 盛世

陈知府进来后躬身行礼,没有在行大礼,毕竟是在家中,朱标也不以为意,挥手让其起身,陈知府笑道:“殿下可歇息好了,若是还有些劳累那就改在明日在举行宴会。”

朱标站起身说道:“无事,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去吧。”

陈知府感叹道:“到底是殿下英武,臣要是这么南北奔波非得在床上躺半个月不可。”

朱标笑着出了屋子,陈知府背负着双手跟在后面说道:“几日前接到殿下要路过杭州的消息后臣等都是望眼欲穿啊,这接风吸尘之酒宴也是精心准备,就在西湖旁的丰乐楼。”

朱标听后饶有兴致的问道:“可是南宋人林升那句‘山外青山楼外楼’中的丰乐楼?”

陈知府点头捋须说道:“殿下博闻广识,此楼几经损毁几经重建,如今又屹立在西湖旁,其中酒菜确实美味,景色更是动人。”

朱标感觉自己到了杭州后就剩下享受了,陈知府接着介绍道:“今晚不仅有丰乐楼的大厨,整个杭州城二十四家大酒楼的主厨都已在丰乐楼汇聚,虽比不上京中御厨们,但各家的拿手绝活必然不会让殿下失望。”

朱标面上保持微笑,但心中却在吐槽你们太高看京中的御厨了,他们基本都是跟朱元璋多年的老人,做菜的手艺也就是不难吃。

朱标想了想说道:“还是不要太过耗费,如此未免太过了。”

陈知府拉开马车的帷幕扶着朱标上车说道:“殿下无需多虑,臣等薄有家资,能用来侍奉主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朱标也就不再多说了,车架行驶一路通畅,直通西湖,如今华灯初上西湖旁游人众多,看穿戴也都是富商世家子弟,更是多了许多秀美的大家小姐们。

朱标的车架停在一群中年人面前,还不等他下车,那群人就痛快的跪了下去:“臣等恭迎殿下。”

朱标笑着从车架上走了下来,穿着黑色缎袍,金丝滚边,绣着升龙的模样,月白色束腰,墨发被金环束在身后,虽然可以带冠冕,但不是正式场合朱标还是喜欢把长发束在身后。

下了马车站定身子后先看了眼远处的姑娘小姐们,然后才低头看向地上的官员们,估摸着就是这群人的女儿了,看开都想趁着东宫人少把闺女送进去。

朱标伸手让他们起身,陈知府开始在旁介绍,朱标则是点点头就行了,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格让朱标记住的。

陈知府自然也清楚,介绍了几位之后就不再多说了,一群人众星捧月般把朱标带进了丰乐楼。

此楼开设在涌金门外西湖边上,曾用名众乐亭,后来改成耸翠楼,非常后是丰乐楼。与其说丰乐楼是个酒楼,不如说它是一个园林,楼内情况幽静,楼台遍布,石砖砌成的月池、矗立的秋千等在春季时招徕了游人多数。

当然因为今夜朱标的到来里面已经清场了,进去后就看见跪倒的一群人,朱标挥挥手就不再多说了,下面的官员自然会安排好一切。

走上最中间的一座高楼后,围在朱标身边的官员们想当自来熟,跟朱标介绍起此地的景色,朱标都想问问朝廷给你们的那点儿俸禄,攒两年够你们来一趟吗?

怎么好像你们天天在这吃饭一样,不过朱标到底没问出口,人家要是跟陈知府一样祖上传下万贯家财怎么办,还就愿意请同僚免费吃饭,这还犯法不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杭州大体上好就够了,朱标现在无意深究其他了,毕竟还有太多地方破败不堪了。

上了楼下发现丰乐楼的各楼宇之间有飞桥、栏槛还是长廊,款曲雷同、相互勾连,晚上时候,华灯的映射之下,珠帘玉幕、美丽门楣闪灼晃悠,恍如瑶池。

朱标饶有兴致的在上面走着,一旁的官员们说的他也没注意听,难得休息自然是要顺着心意玩了,朱标走了好一会儿才在临近西湖的一处楼台处停下。

不知是因为他来了还是本就如此,西湖岸边有许许多多的灯笼遥挂,照应的西湖宛如一块碧玉,格外美丽。

而楼下则是也有许多人仰视着围栏边的少年,俏丽婉约的名门闺秀们都在盼望着殿下等往下看,看见灯火阑珊处的她,然后一见钟情……

朱标是没有心情看少女了,转身回到屋内,一道道佳肴美酒端上来了,官员们一直都在说着什么,朱标也打起精神应付起来。

随性大家也都知道这是来给太子接风洗尘的,官场上的话没有再多说什么,杭州最好的乐师舞妓也都在旁开始了表演,眼神都直勾勾的看着太子。

江南文气中,酒宴上吟诗诵词的也不少,而且众人也确实不是草包,每个人都颇有意思,虽然不知其人背后如何,但最起码明面上没倒了朱标的胃口。

桌子上一道道佳肴都会先放在朱标的面前,陈知府还是个老饕,无论哪种他都能说出其中的趣事或者做法,的确让人开怀。

第一道菜叫做乾坤鱼头,分量很足,鱼头细嫩,胶凝状的鱼脑醇厚鲜滑;配菜豆腐、香菇、笋片也已吸满了鱼汤的原汁,滋味鲜美,然后就是一道八宝豆腐,选料细碎白嫩,散缀香菇松仁肉末香葱,配料飘香,入口似羹。

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也很不错,据说用的是西湖的荷叶,把炒熟的米粉和肉末掺在一起,用荷叶包起来,上锅蒸即可,一般需要蒸一个时辰左右,肉香米粉糯,食之不忘。

朱标每道佳肴吃几口,这几十道下去也吃饱了,何况这酒就没有断过,官场中的人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好听还有趣,估计扔到魏晋当个名士也毫无压力。

等酒足饭饱后,众官员眼神一交流就说道夜游西湖也是一件美事,话说道这个份上朱标自然也不会反对,一行人出了丰乐楼,西湖岸边不知为何锦衣华服的少年,风姿绰约的婉约美女都汇聚一堂。

朱标走出后各个上前来行礼,少年们或是清雅脱俗,或是骄狂恃才,各有各的特点,闺秀们或是婉约或是大胆明媚,都让朱标眼前一亮。

不知不觉汇聚成了一大波人,朱标有些迷醉,整个人仿佛置身盛世,没有沿海倭寇,没有北方蒙古,没有中原贫苦,没有朝堂斗争,没有外藩来袭。

……

第252章 江南世族

眼前的人都锦衣华服风姿绰约,与朱标在凤阳在沿海所见的人完全不一样,朱标看着眼前的美好,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一群粗布烂衣神情麻木的人。

脑海中天人交战,劳心劳力还是享乐一生,反正结果是一样的,他地位稳如泰山,无论他走哪条路,都可以任性一世,主宰人间百年大局。

朱标叹了一口气,如果他是先到杭州,恐怕一切都不一样了,说到底富贵迷人眼,能有几人愿意为别人劳碌一生呢。

朱标打起精神,这里不仅仅是有杭州的官员子弟,还有不少附近州府赶来的,毕竟太子殿下路过杭州的消息早就穿过来了。

夜游西湖自然是一件雅事,何况还会聚了这么多人,早有画师开始挥笔,这也是文人雅士的习惯,估计明日还有有文章出现,几经能参与这件事的自然都想秀一秀。

而今又没有朋友圈微博,那自然只能通过书画文章来向世人展示自己参与过盛会了,基本古代传世佳作都是这么来的,比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等。

西湖美景数不胜数收,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游玩也别有意趣,灯火通明下俊男美女属实让人赏心悦目,没人会不喜欢美的东西。

又逛了一圈后,官员们俩俩三三的散去,把地方留给少年们,四周很是明亮,恐怕也是为了照顾各家的小姐们,按理说她们可不应该深夜在外。

幸好人多,而且父兄也在一旁,否则可是容易出事的,朱标负手站在一株杨柳旁看着深色的湖水,周围的少男少女们都把视线投在他身上,只不过各有心思罢了。

有人希望能与太子亲近,有人希望能早点回府,还有人想让朱标早点儿滚蛋,毕竟长辈们让各家小姐都出府夜游为了什么,他们也都心中有数。

这其中自然有早就相好的小情侣了,他们可担心着太子万一就瞧中了他们的心上人可怎么办。

这样孩子心气的自然是少数,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更多的时候不过是个附庸品,这些人的身份随便娶一个门当户对的,然后就可以随便纳妾,何须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