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76章

作者:夜星月语

凤阳府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淮西人,也算是勋贵们自留地,一早就官道上等候着朱标的到来了,朱棡郭翀还有李进他们也都在一旁。

一行人给朱标行礼拜见、朱标点点头挥手让他们免礼,然后亲自下马扶起朱棡先跟他说了几句,朱棡已经是楚王了,该给的体面也不能免。

朱标详细的问了问那些百姓的事情,大多都已经安顿下来了,凤阳府自年初就已经着手准备了,有很多废弃的村庄都被修整了一下,百姓们住进去自己休整一下就可以有个避身之所了。

不过现在也已经接近饱和,再想安置百姓就得另建新村了,官员们簇拥着太子殿下到了一处县城之中,朱标也没有拒绝,凤阳与山西不同,此处可是大明的基本盘。

除了护卫朱标的精锐外,其余士卒接着押送青壮到早就准备好的营地,这最后一批肯定是要自己修建村庄的了,让他们休息两天就得开工了。

到了酒楼之中,饭菜还没有开始做,食材都准备好了,但是不经过太子身边人的检查是不可能直接做的,刘瑾伺候朱标落座后就领人去了厨房,朱标挥手让官员们坐下,朱棡坐在他身边。

凤阳府的知府曾是吴王府的幕僚,与朱标也算熟识,所以气氛也比较好,先是客套了一番,太子殿下领着三位皇子为国而民,自然是值得夸赞的。

朱标也都笑着应下了,然后拿指背轻轻敲了下桌子,看向凤阳官员说道:“客套话就先不必再多说了,先把事情都做好,到时候本宫在与诸君把酒言欢。”

风阳知府立刻应道:“臣等必定竭心尽力为殿下分忧,而且安置迁民之事我等也准备许久了,还请殿下安心。”

其余人也都点头,这倒是真的,谁也不想再太子殿下面前丢脸,落下个无能的印象,官员们认真行动起来其效率也不是开玩笑的。

前两批十余万人的移民他们都安置好了,这放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能妥善安置五六万人都算政绩斐了,朝廷都得下令赞扬他们。

朱标自然也清楚这点,不过此时既然是由他执掌,那自然还是要尽善尽美,先是夸赞了他们几句,表示会向朝廷上奏以表彰他们。

风阳官员们也都感觉自己没白忙活,各个都神采奕奕,朱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能让他们自主工作和他在背后拿鞭子抽着去工作,那效果是两回事。

朱标虽然年纪小,但却是太子储君,也算他们半个爹,所以也就不吝啬给这些胡子拉碴的官员们发发糖,让他们乐呵乐呵好好工作。

不一会儿酒菜就上来了,官员们的注意力完全不在这上,朱标就边吃边问问已经被安置百姓的生活,风阳府的安置工作做的确实不错,配合上户部工部送来的物资,只要明年开春能够顺利播种,那这件事就算是成了。

……

第211章 牲畜

吃完饭后,大多数官员都回去处理工作去了,只有高位的一些人陪在朱标身旁,一起商量规划安民开荒的事情。

凤阳知府的意思是既然还有近十万人,与其分散立村,不如统一建立个大些的镇子,如此也好集中人力物力。

凤阳府的地图被摆在桌子上,各村落城镇也得被仔细勾画在上面,原本空荡的村落也都被前面十余万人填满了,虽然还可以再塞进去一些。

但是一个村子的附近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良田沃土也就那么几块,荒地再多不适合耕种也没办法,何况朱标的打算是刺激人口发展,那就得给新生儿都留下口粮,哪怕一村中每户的耕地都不能太少。

看朱标没有意见,凤阳知府就在地图上比划起来,能建立大型城镇的地方也就剩那么两处了,需要地势相对平坦,旁边有耕地有河流,离官道不远适合运输建材,唯一的缺点就是四周没有村落,人烟稀少。

朱标点点头,此事非同小可,表示明日要亲自去实地去看一看,凤阳知府早已亲自跑过两趟了,不过他也不可能拦着朱标。

官员们看朱标有些疲惫了,都懂事的告退出去了,言说明日再来拜见,朱标让刘瑾把他们送出去,屋内就剩下他从京城带来的嫡系了。

朱标打起精神看向张帆,自暴雨之后分别,朱标每日都会记挂那些孤寡妇孺,张帆感受到太子的目光立刻躬身说道:“托殿下的洪福,那些妇孺都平安的到了此地。”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你做的很好,没有辜负本宫的信任,本宫还一直很担心,毕竟那些孩子的身体都太过虚弱了。”

张帆也笑了笑,他为了完美办成此事可没少费心,现在能让太子满意那这辛苦就没有白费,躬身回了几句。

朱标心情舒畅了些,看向朱棡说道:“老三你这次也辛苦了,没累着吧。”

朱棡笑着说道:“真是太不容易,其实臣弟还好,大哥才是真辛苦。”

朱标又对其余人都问了一遍,这些人自南京跟他到山西,现在又走回凤阳,路上朱标对他们的要求都颇为苛刻,到现在就剩下收尾了,应该鼓励鼓励了。

等到天色昏暗了,所有人都退下了,朱标揉了揉脸放松了下面部肌肉,刘瑾心疼的端上一碗鸡汤:“爷,您让他们早点退下就是了,这一路奔波劳累了,何必又跟他们耗费心力。”

朱标看了他一眼,确定只是因为心疼自己才说出这句话,否则朱标还得训斥几句,今日是实在没有力气了。

刘瑾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看着朱标喝完鸡汤后,赶忙出去又端来一盆洗脚水又在里面加了一些太医给的药材。

朱标把脚泡在热水中,舒服的叹了一口气,果然做什么都不容易啊,这一路朱标每日都要操心方方面面的事情,与北伐时还不同,那时朱标只需要管着将军们,士卒们自有军纪管着。

令行禁止就是了,而这一路都是普通百姓,而且大多是目不识丁,这辈子没出过自己村子的都大有人在。

跟他们无论讲什么就是听不懂,朱标刚开始还责令士卒绝不可轻易动粗,对百姓当以安抚为主,结果就是各种鸦飞雀乱,行军都能走散了。

朱标试着改变,但最后发现的就是鞭子确实比道理有用,而且见效极快,朱标最后只能安慰自己,他们已经这样了,这是时代的局限。

第二天一早,朱标领着官员们去了凤阳知府规划的土地之上,实地考察了种种情况终于确定此处确实不错,适合建县城。

得到朱标的批示后,凤阳知府打马会城立刻去安排发动劳役并组织工匠,朱标当先带来的青壮有了用武之地,先是让他们就地伐木,这以后就是他们的新家,自然要由他们干活。

留下徐允恭常茂郭翀等人负责,朱标领着朱棡又去看了一遍已经安顿下来的百姓,说是安顿其实就是有了个破房子而已,还是靠着军中供给粮食,而且村里的耕地多年没有耕种早就荒废了。

朱标看了一圈后,就责令朱棡带着官员士卒,把所有百姓都召集起来,老弱妇孺留在家中收拾,其余人统一干活,房子从村头修到村尾,耕地也是如此,反正现在还没分田。

若是任由他们各扫门前雪,恐怕他们连冬天都熬不过去,必须有组织的办事,官员们肯定是不够用的,朱标只能优先挑出识字的士绅子弟帮着管理规划。

朱标下完命令后自嘲的笑了笑,再怎么打压,该办事的时候还是得依仗人家,朱标也算体会到历代君王的无奈了,离了他们真的是什么都不好做。

凤阳府也开始秋收了,朝廷下令今年凤阳府粮税不必上缴户部,而是留着用于安顿迁民,朱标也懒的考验官差们的良心,直接派勋贵提刀去盯着,谁敢贪一粒粮食,立斩之!

朱标基本每日上午安排差事,下午去各村落走一圈,干活的男人们都好说,给他们吃饱饭后怎么都行,村中的女人们就麻烦了。

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没停过,当地差役跟士卒的矛盾也少不了,还有被选出来管理的世家子弟们,有点权利就想照顾沾亲带故的人。

林林总总的事情,还有县城建材短缺,这也需要朱标想朝廷申请,最近更是不知道牲畜们得了什么病,竟然开始互相传染起来了。

倒下了足足数百头牛,朱标下令只要发现都隔离到一处,它们体温很高,喂什么也吃不下,鼻子里还留出浑浊的液体,眼看都要不行了,太医们是治不了,凤阳府内专门治牲畜看了也没办法。

朱标一狠心下令全杀了,要知道这里光是牛就有上万头,若是都传染了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朱标也不敢冒这个险,只不过心疼是难免的,牲畜太珍贵了。

其余人就更心疼了,看着的百姓都流出眼泪了,傅忠的眼泪也从嘴角流了出来,朱标瞪了他一眼,下令这些肉谁都不准吃。

具体的原因不明,不过这病很明显有传染性,朱标虽然不确定煮熟之后还会不会影响人,但他还是不想冒险。

朱标又严肃的说了几声,身边人的出身也不至于贪图这点肉,朱标皱眉看了看四周的士卒和百姓们,这些人眼睛都在放光。

……

第212章 口舌之欲

这种情况如果不证明牛肉会吃死人,那这些许久没见过荤腥的士卒和百姓定然是不会放过这顿美餐,一头头无力反抗的牛流着泪水被杀死,血腥味儿传出很远。

一旁的张帆上前说道:“殿下,是否下令包围此处,直接烧掉或是等过几日肉臭了也就没人敢吃了。”

直接全烧掉也是个办法,但是牛之所以珍贵,那就是因为它全身是宝,肉不能吃,那还有牛皮,牛筋,牛角等物资,这些都是极有用的。

已经有士卒帮着剥皮抽筋了,朱标让人牵来几条狗,那狗除了耗子这辈子也没吃过别的肉,这会看见牛了自然是都快拉不住了,其余人看着狗吃的欢都心疼不已。

可不一会儿,那几条狗就倒在地上抽搐着死了,百姓们一片哗然,朱标看了看直接下令剥皮取筋后就地销毁牛肉,谁也不能吃。

然后就领着人走了,病牛肉当然没有这么大的威力,那狗是被下了药,朱标思虑后还是不想冒这个风险,虽然也能找几个不怕死的去吃肉试试,但万一这病有潜伏期呢?

当然了死几个不怕死的也无所谓,但这病要是爆发后有大规模传染性,那可就出大事了,现在凤阳因为安置迁民,太多人聚集在一起,传染起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何况朱标还得保证自己的安全,他现在死不起,无论怎么想,为了区区的口舌之欲,冒这么大的风险是绝对不合算的。

现在这么处理就是最好的,本来百姓就对病死的牛心存忌惮,但是迫于没吃过牛肉的诱惑,还是会心存侥幸,现在又有了事实,那就能劝退绝大多数人。

不过没脑子的蠢货比比皆是,朱标这一路深有体会,所以还得找人盯着,务必保证没人吃这些危险的东西。

走在路上朱标对身后的徐允恭说道:“你亲自领人盯着,绝不许任何人吃,尽快销毁。”

其余人不太理解太子殿下为何这么急切,但是随着路上一桩桩一件件小事的积累,他们已经习惯了听从朱标的命令,徐允恭当即领命而去。

傅忠遗憾的擦了擦眼泪,朱标笑了笑说道:“好了,牛吃不到今晚吃羊,多杀一些熬制肉汤,让大家都开开荤。”

其余人立刻打起了精神,朱标负手看向北方,随着北元覆灭,由大明主导的贸易已经开始了,草原别的不说,羊是管够的。

不过朱标却不怎么喜欢吃羊肉,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喜欢吃猪肉……

可惜现在养猪的人家特别少,毕竟猪需要圈养,而且每日都需要伺候,想让它长膘还得喂好的,这年头人都喂不饱自己了,那有功夫养猪。

而且现在朱皇帝得了天下,虽然没有明令禁止杀猪,但谁知道以后,朱标这一路确实很少看见有养猪的人家。

这猪还不像羊,蒙古也那边也不养,虽然羊动不动就是几百只,但非常好管理,只要找一只聪明的狗子,看住那头羊,整个羊群就能走。

对地方个别离群的羊,找一块石头直接砸过去也能把羊赶回去了,但是猪就不一样了,猪虽然长得萌又非常贪吃,但是从来没有谁听说过带头猪吧。

猪群体性很差,用小皮鞭抽它们又容易散群,费尽体力把它们抓回来只怕人也快散架了,猪也跑瘦了……

晚上大规模的杀了一波羊,主要供给的依旧是士卒,百姓们分到的并不多,一个村子就几头羊,分到个人头上,也就是能喝上汤加点碎肉。

朱标额外照顾了下妇孺,青壮们则是多发了大饼,让他们配上肉汤也能吃个饱,士卒将领这边就奢华多了,一人分一大块的肉捧着啃是没问题。

所有人都是理所当然的样子,百姓们同样如此,他们能喝上肉汤都感觉很不可思议了,朱标吃了一点就出了营帐,里面很多人都难得放松一次,朱标也不想在那压着。

走在行营中,士卒们捧着羊肉吃得快活,另一侧百姓们端着肉汤也喝的开心,只不过这一夜所耗费的羊就基本把户部送来的用光了。

在大军另一侧,处理过的牛皮和羊皮堆积如山,朱标的目的也是这个,天冷了,干活时候如果不能保暖,那生病的几率就太大了。

不一会儿郭翀就走了朱标身边,朱标随口问道:“那边都怎么样了?”

郭翀躬身回到:“多亏殿下的恩德,他们都吃得很好,每人都分到了一小块肉。”

朱标笑了笑,能照顾他自然会照顾一下,尤其是对孩子们,郭翀想了想还是说道:“也有百姓对此殿下额外照顾那些孤儿寡母颇有微词。”

朱标笑着问道:“他们不对士卒有微词,大头可都在这?”

郭翀也低头笑了笑:“他们那里敢对士卒不满,无非是看不惯那些妇孺干得好却比他们吃得好,尤其还不是自家孩子吃的。”

俩人都不再说话了,一起在军营中走了起来,刘瑾捧出白虎纹披风给朱标披上,朱标感觉暖和了许多,看了一眼身材单薄的郭翀对刘瑾说道:“本宫还有一件紫貂披风吧,给郭翀披上。”

郭翀赶忙躬身推辞,朱标没有说话,刘瑾就回去取了,朱标又迈开步子走了起立,郭翀跟在身后。

这一路郭翀作为新科进士的领头,并没有做出什么显眼的功绩,但也无任何差错,无论什么任务交给他,总能处理的很妥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就是本事了。

朱标对他还是很欣赏的,虽然面容有碍观瞻,但看久了也就习惯了,不一会儿刘瑾就把披风送来了,郭翀接过后对着朱标的背影躬身行礼,然后披上了这御制的紫貂披风。

真暖和,郭翀瞬间感觉身体回暖了,心里更是有些发烫,看着前方白色的身影,仿佛夜空都璀璨了许多。

走了一会儿朱标随口问道:“等此间事了,你想在京任职还是想去地方?”

郭翀眼睛一亮,殿下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是给他挑选的机会,仔细思考了一下恭声回道:“若是可以,臣想去地方上任职。”

朱标避开脚下不知何人所拉的一坨:“多少人托关系都想留京任职,你怎么想去地方了?”

郭翀说道:“我大明百废待兴,各处都需要官员,既然那么多人都想留京,那臣就不凑那个热闹了,反正在哪里都是为圣上为殿下效力。”

……

第213章 何以为报

朱标听后点点头,无论郭翀到底是如何想的,朱标都很喜欢他这个选择,他虽然是状元,这一路也有些功劳,但在京也最多给个六部从五品的员外郎。

但是外放当个知州或是一府的同知也够了,等过两年无论是转正为知府,还是进京认郎中都可以。这还是看他状元的身份,加上朱标钦命,否则可没有这么好的起点。

朱标想了想说道:“新科进士这一路都是你带的,想必其为人如何,办事之能力是否可行都应该心中有数了,回去择其优秀者五十人上报其名姓给我。”

郭翀领命而去,朱标看着他的背影,心想能力见过了,看看此人的气度吧。这军中全是朱标的眼线,能有什么瞒得过他,这新科进士中谁是人才谁是草包,他一清二楚,他们之间的矛盾亦是如此。

自古文人相轻,他们之间互相看不惯多了去了,郭翀李进之间就颇有矛盾,吴伯宗又看不上张帆,下面的就更乱了,不过有朱标镇着,还没人敢耽误公事。

朱标不在乎他们互相争斗,若这几个人都亲如兄弟才是坏事,要是那样朱标就得亲手往里面放一条鲶鱼了,以此来刺激刺激他们。

政见不同还是有私仇无所谓,但是公事必须办的妥当,若事一方做事另一方就捣乱,为了反对而反对,那也是朱标不允许的。

刘瑾在一旁说道:“爷,夜深了回去休息吧。”

朱标紧了紧身上的披风,转头往营帐内走去,稍稍洗漱之后就睡下了,往后几天朱标亲自监工,十余万的青壮做什么都是极快的,房屋都巩固好了,村口的耕地也梳理一遍。

朱标留下五万青壮开荒,其他人都去帮忙建造县城,说是县城,其实现在建的就是大些的村子,等熬过今年朝廷再派官员发展才能成为县城,朱标不过是打个底子,朱樉和朱棣也快到了,必须加快速度建造栖身之地了。

朱标又下令凤阳府征兆劳役,附近的河道也得梳理一遍,还得引流一些以灌溉农田,秋收已经过去了,百姓正好都没有什么事情,听说是太子殿下在这,而且供饭还有工钱,都来报名了。

凤阳毕竟是帝乡,当地百姓也引以为豪,他们对朝廷对朱标有着极高的信任,毕竟是乡党,朱标也亲自见一些村老,虽然跟朱元璋不是一个村的,但到底是长者,朱标也不会吝啬,自然是哄的他们高高兴兴的。

但凡家中有六十以上的老者朱标都送去了一头羊,对自家父皇曾经住过的村子更是格外给予了照顾,这些事情对朱标来说都是小事。

一天夜里朱标被刘瑾轻声叫醒,朱标瞬间恢复了清醒,他知道刘瑾不会轻易打扰他休息,刘瑾扶着他坐起轻声说道:“毛统领深夜而来,求见殿下。”

朱标说道:“叫他进来吧,对了今夜是谁值守?”

刘瑾赶忙说道:“是常世子,现在也在门外等着。”

“都叫进来”

刘瑾快步出去了,朱标坐在床榻之上,不一会儿毛骧和常茂走了进来,看见朱标后赶忙行礼:“深夜打扰殿下休息,臣万死。”

朱标挥手说道:“好了,你深夜而来有何要事,难道京城出了什么变故?”

毛骧赶忙回道:“京中无事,臣是奉了圣上之命特来给殿下送来此物。”

说完毛骧就从背后的包袱中小心的取出了一个朱标熟悉的木盒,毛骧把木盒高举过头顶,恭敬的跪在地上。

常茂暗叫倒霉,这件事一看就不是小事,圣上赐下什么东西不能光明正大,居然还需要亲军都尉府的毛骧深夜来送,不过一想到自己跟殿下的关系安心不少,跟刘瑾一起垂着头屏气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