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75章

作者:夜星月语

另一旁李家的家主躬身问道:“殿下,敢问此次需要迁移多少人?”

朱标敲了敲桌子说道:“大概二十万人吧,而且最起码要有八成的人是青壮,不拘男女。”

剩下的家主们对视一眼都感觉牙疼,若是只要二十万人那还好说,大家都努努力凑一凑,把殿下伺候高兴就是了,可要这么多青壮就是挖他们的根了。

山西不同他处,大明其他地方无论是百姓还是地主,都被战乱和天灾逼死了,土地空旷无人耕种,山西在王保保的庇护下平安的很,其土地是有主的。

现在朝廷刚刚接手山西,为了保证其繁荣,并没有大规模的剿杀元庭旧臣,对投降者一概宽恕,所以山西虽然百姓众多,但土地却多半都归于这些地主,没有土地的百姓早就成了他们的佃农。

其家生计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他们若是配合,这些百姓自然是无法反抗,人家不给你地种了,早晚是个饿死,走投无路自然只能跟随朱标去凤阳了。

朝廷特地要从山西迁民也是有这层的考虑,否则从江南也能迁民,就是为了削弱山西士族的力量,否则一旦生乱又是一场麻烦。

朱标让那些村老出去就是为此,朱标的目的自始至终都在山西士族的身上,派其他官员来,估摸着双方一通交易,被迁移的多半是老弱病残,或者自有耕地的百姓。

方便这些士族继续吞并土地,唯有朱标在这,其身份地位才震的住场面,三万铁甲精锐配合驻军足以血洗山西,才能这些士族乖乖低头配合,而不是耍心眼儿。

王嵘为首的家主们开始叫苦,什么血脉亲情故土难离都叫了一遍,朱标就是乐呵呵的劝着,就这么过了好一会儿。

朱标才眯着眼睛看了看太原知府,此人原本就是元朝的太原知府,徐达领军攻入山西时,他就是最早投降的一批,作为安抚,朝廷就没有变动他的官职。

太原知府面色一苦,开口帮着劝起来了,这些家主还盯着眼前这点利益,却不知朝廷的真正用意。

这可是在钝刀子割肉,等他们失去手里的青壮了,朝廷随便派几个酷吏就够玩死他们了,现在朝廷还顾及着山西的赋税,不忍心太过逼迫。

到了中午,朱标让请他们在帐中用膳,就是普普通通的大饼加上热菜汤,然后就送他们回去了,总得给人家商量商量的余地,他们不算什么,山西赋税和百姓们才重要。

还是那句话,能商量的就不能想着杀,投鼠忌器怎么来的,为了打死几只老鼠,把自己家的贵重玉器一同打碎,那是傻子才干的事,现在已经不是乱世了,是治世。

马上就要秋收了,这次秋收关系到开春收复巴蜀之地,朱标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弄出大事的,平稳过渡才是王道。

李进走到屋内说道:“粮草都清点完了,目前足够十万人吃一个月。”

朱标点点头,也就是山西能从轻易拿出这么多粮食、靠在椅背上对李进问道:“你觉得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李进想了想躬身问道:“若是其他人来,无论是威逼利诱都有可行之策,唯有殿下无懈可击。”

……

第208章 威逼利诱

朱标忍不住笑了笑:“怎么个威逼利诱之法?”

李进躬身回答道:“世家大族皆有家生子,足以带领青壮佃农反抗,哪怕不足以抵抗朝廷,但也足以闹出事端,官员为了求稳自然只能与他们商量。”

然后李进接着说道:“而且学生看此处官吏多半也是世家出身,只要消极抵抗就足以让朝廷派来的官员寸步难行,种种困难之下唯有妥协。”

朱标摇摇头:“虽有些困难,但若真心办差并不是无法克服,背靠朝廷又何须忌惮山西一地。”

李进接着说道:“威逼不过是开胃菜,只要打消了朝廷官员的锐气,他们自然会主动低头,送上合其心意的礼物。”

朱标敲了敲桌子问道:“什么叫做合其心意的礼物。”

李进躬身回答:“贪财者送其金银,爱色者送妙龄少女,好名者助他成名。”

“若是三者皆不爱呢?”

“那就寻其困惑,或是其亲属之疑难,尽心竭力为其解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人乎。”

朱标听完后点点头,看着李进说道:“听闻你祖父原为元庭中书省辅官,最后因贪污包庇同党被斩首,导致你家道中落,可有此事?”

李进身形晃动了一下,但还是应道:“确实如此。”

朱标笑问:“但本宫也听说你祖父为官清正,在当时朝野颇有贤名,是被何所破?”

李进抬头看了朱标一眼:“臣祖父不爱财不好色亦不图名,唯有臣父自年少身体虚弱,多有病症到最后命不久矣,枢密院主官遍寻名医治好了臣父的病……”

朱标听着也有颇多感受,这也就是为何那么多早年励志为国为民的少年,经过宦海沉浮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

相当一个清官,不是说不爱财不好色就能行的,下面总有办法敲开那一丝缝隙,相当清官可比贪官难上百倍千倍,就像李进的祖父,难道要拒绝那个名医给他儿子治病吗?

官场上你收了人家的东西,自然就有了把柄,往后也就破罐子破摔了,最后落得凄然的下场。

朱标看了看李进问道:“若是你处于你祖父的情况,你当如何处置?”

李进跪倒在地上没有说话,朱标笑了笑,李进还是太年轻,这时候无论说的话自己信不信,都应该要捡好听的说,那有这么做的。

不过朱标也并没有苛责什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而是问道:“既然有这么多方法,为何你说本宫无懈可击呢?”

李进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自己真是蠢的可以,刚才他陷入了自己的回忆之中,竟然连最起码表忠的话都没有说,若是殿下介意,他这一生都别指望能有所作为了。

李进干忙打起精神回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将是殿下的,何况区区财色,殿下要的他们给不起。”

朱标眯着眼睛随口说道:“那本宫是想要什么呢?”

李进回到道:“殿下所望必然是国泰民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还有……

一旁进来倒水的刘瑾看了一眼高谈阔论的李进,摇摇头,殿下的心思什么时候轮到你猜测了?

跪在地上的李进正在说着,猛的听见桌子被拍响的声音,他立刻停下嘴里的话,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朱标冷冷的说了句:“滚出去。”

李进心神一颤抖慌忙的退了出去,刘瑾凑上来给朱标倒上茶水,李进太年轻了,骤然被殿下看重,竟敢随意揣测说出太子的心思。

为人臣子当然要揣测上位的心思,但绝不是让你说出来,而是应该默默体悟默默配合,而不是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李进区区一个新科进士无官无职,哪里轮到他在太子殿下面前高谈阔论了,朱标喝了口茶也神色也平缓了下来。

敲打一下李进不过是小事,这家伙最近有点飘,虽然确有才干,但还是要多多打磨一下,朱标转头让刘瑾去吩咐徐允恭,让他领两千人去大同搬运一些煤炭过来,马上入秋,也得准备一下了。

至于世家其实自朱标亲自出马,他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了,就像李进说的,朱标要的他们给不起,他们给得起的朱标又看不上,而且官员们或许会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

但朱标怎么可能怕,只不过他是不想碰坏了瓷器罢了,若是他们真不配合,朱标家大业大也不是损失不起几个盘子。

这些道理他们也懂,所以再经过几天的扯皮也就能定下了,正如朱标所料,第二天他们就表示愿意配合,只不过希望能把自己亲族都留下,佃农名单都可以交给朝廷。

朱标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削弱士族才是朱标的主要目的,必须分化其庞大的宗族,否则他们有人有地,还怕招不到佃农吗?

那朱标不是白来了一趟,所以很多事他不方便去说,那就只能是楚王殿下出马了,贿赂不了太子就打算贿赂楚王,毕竟楚王以后就藩肯定需要钱。

只可惜朱棡都拒绝了软硬不吃,无奈之下也只能遵从朝廷的意思了,希望太子殿下能给他们留条生路。

那天夜里朱棡赶回大营,给自己大哥行过礼后感叹道:“这些家伙是真有钱,大哥你怎么不让我宰他们一笔。”

朱标靠在椅背上说道:“东西哪里是那么好收的,人情往来一有,哪怕刚开始没有什么,以后也难免偏私,何况这次还带了这么多新科进士和勋贵子弟,给他们立了个坏榜样,往后还拿什么管。”

朱棡还是心疼的咧了咧嘴,朱标摇摇头,能让堂堂皇子楚王殿下都这么心动,可想而知是多么动人的贿赂了,若是朱标不在朱棡抵挡得住吗?若是其他官员来此能抵挡得住吗?

任重而道远啊,朱标敲了敲桌子惊醒尚在做美梦的朱棡;“他们都答应了?”

朱棡点头说道:“不答应能怎么办,大哥你都开始召集山西驻军了,他们现在生怕答应晚了,太子殿下就要大开杀戒了。”

朱标笑了笑:“有他们配合那一切就都好做了,否则咋们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抓过去,青壮早就跑光了。

……

第209章 大移民

朱棡点点头说道:“他们已经答应主动帮朝廷号召并且组织聚拢青壮,明日就开始。”

朱标吩咐道:“让新科进士和勋贵们都跟着去,帮着记录安排也罢,总之让他们参与进去。”

朱棡一挠头:“大哥,他们都没有什么经验,恐怕会耽误不少事。”

朱标不在意的说道:“迁民不止这一趟,总得让他们熟悉熟悉,往后也好有个经验参照。”

朱棡听后就领命下去了,具体的迁移比列也就商量制定好了,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青壮优先,上无高堂优先,残疾者可多留人照顾……

用来号召的优惠福利也很多,比如朝廷会负责他们一路的伙食,并且给他们分发棉衣已备过冬,到了地方还会帮他们安家置办农具,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

最关键的福利就是会分给他们牲畜,包括牛羊,这可是历代都没有的,也幸亏朱标覆灭北元打劫了草原,否则在大明一头牛可比人金贵多了。

往后几天朱标大营就剩下了万人守候,其余人都分散到了山西各地,配合当地的官员和士绅收拢百姓,朱标则是领着人扩建营地,这里要聚拢数量众多百姓,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朱标定下的是凑够五万多人就安排一波送走,否则挖足够二十万人拉屎的坑都是大问题,山西驻军也都渐渐向朱标靠拢,也将是由他们负责运送迁民。

朱标这三万精锐主要还是为了护卫太子,震慑山西士族,光靠他们可押送不了二十万百姓,没错就是押送,愿意配合的百姓还是还是少的,哪怕有士绅官府的安抚规劝。

近半个月后,大营聚集了六万百姓,每夜都是哭声震天,朱标也是烦心的很,可又拿他们没有办法,你强行迁移人家,还不让哭一哭了?

这些也就算了,问题是山西现在谣言四起,百姓互相都传言这是朱皇帝听了术士的话,认为山西有龙气,如果不杀进山西人,这皇位是坐不久的,这才心急火燎的把他儿子派来,把他们抓起来,到最后挖一个大坑全活埋了。

朱标听说后也很无奈,这百姓们大字不识几个,偏偏造谣传话的本事是一等一,这种谣言山西境内基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恐怕这也有士族暗中捣乱的原因。

有些百姓带着家小逃入了山林之中,还有整个村子在村老的号召下拿着草叉锄头反抗,这些消息天天都有,百姓愚昧莽撞,但哪里能抵挡军队呢?

朱标已经下令以制伏为主,绝不可轻易杀死百姓,并且让他带来的精锐作为督军监管,否则以驻军的素质,杀性一起屠村都干的出来。

这还是士绅们配合的结果,否则以他们在地方上的名望足以让此事更加复杂,朱棡郭翀吴伯宗等人都聚集在大营之中。

朱棡开口道:“大哥人数差不多了,大营都满了,而且明天还有源源不断的百姓过来。”

朱标点点头看向众人,最后指定朱棡和吴伯宗说道:“老三,这第一批尤为重要,里面的青壮也多,要小心管理,我给你三千精锐还有两万的山西驻军,你要谨慎行事。”

朱棡经过这一路成熟了不少,而且其楚王的身份也足够让路上的地方官员尽力供给粮食,他们能顺利先到凤阳也好打下底子。

外面的哭声又隐隐约约的响起来了,朱标叹了口气:“等出了山西就好了,你们也宽容一些,不要过分苛责,要优先照顾妇孺。”

朱棡和吴伯宗躬身应诺,第二天一早他们就领着人出发了,顿时哭嚎之声响彻军营,那些士卒烦躁的呵斥他们,若不是太子殿下看着,早给这帮杂碎几鞭子了。

朱标负手看着他们被推搡着向外走去,刚开始的押解过程中,一批批男女老幼被反绑着双手,在官兵的押解下上路了,远离山西后才会松开。

朱标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这无疑是极不人道的,但这也是必须所做的,否则那些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地域如何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一旁的人想要去劝慰几句,被朱标抬手制止,他无需任何人安慰,这是他所要承担的,无论是尊荣还是百姓的怨望。

到午时又开始有哭嚎的百姓被送到大营之中,新科进士和勋贵们也都投入到了新的忙碌当中,这些人都是娇生惯养的,当然不愿意伺候泥腿子。

不过常茂傅忠可不会惯着他们,管理的活不愿意做那就去挖茅坑,搬粮食做饭,反正就得干活。

半个月后又是聚集了六七万人,朱标从刚开始夜不能寐也习惯了他们的哭嚎之声,依旧是那个策略,优待妇孺青壮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第二批朱标让郭翀李进负责押送,给了三千精锐和三万驻军押送,把生病的妇孺都留了下来,安置到军营一角隔离治疗,也幸好这次带了不少太医,否则这么多人聚集,一旦传染起来可出了大事了。

现在天气转凉,秋天已经到了,大营再次装满这次迁民也就算结束了,朱标也将亲自把他们送到凤阳安置。

这段时间山西各地官员和士绅都来拜见过朱标了,连张威都来送了一次东西,张氏怕他受凉,赶忙做了衣服披风等厚些都衣服,虽然这些刘瑾都准备好了,但朱标还是挺高兴的。

徐允恭也运送煤炭向凤阳出发了,朱樉朱棣两兄弟也终于完成了任务,倒在他们兄弟俩手下的官员数不胜数,本想着终于干完了,能到大哥这轻松一下。

结果当晚就因为哭嚎声发了火,实在是搅得人心烦,其余人却是早就习惯了,百姓愚昧加上各处流传的谣言,是他们惶恐不已,哪怕是朱标亲自去安抚作用都不大,根本就不信你,人家晚上该哭还是哭。

每日都有新的百姓被押解进来,由半个月后仔细请点了人数,算上已经送走的,大概共有二十一万人。

朱标又拿起另一份记录,目前因反抗疾病逃跑等种种意外死去的百姓也有数百人,还有十余士卒被百姓袭击身亡,还有五十余名士卒因罪被明正典刑,这份记录永远都不会内其他人知道,朝廷也不会认。

……

第210章 凤阳府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哪怕有军纪约束,士卒中也总有暴戾之徒,很多事明正典刑也无法挽回,毕竟太子也无法让人起死回生。

第二天山西各地的官员士绅也都来了,这次事情完成的还算顺利,朱标也要给他们一个情面,也就跟他们好好的吃了一顿。

他们现在也是没办法了,宗族被分割,地里的佃户也被迁走,他们这世家大族就剩下个空壳了,往后面对朝廷不过是摆在案板上的鱼肉。

朱标安抚了一下,在席上隐晦的指点只要配合,朝廷不会为难他们,官员们调任其他地方,只要为官清正,就可职位不变甚至会升高半级,士绅们卖些土地,不妨去做做生意,朝廷会有政策扶持。

他们自然是不情愿但那有什么办法,要么造反要么服从,可光凭山西一地恐怕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就会被朝廷镇压,他们的下场唯死而已。

朱标也不在意,该指点的他也指点了,若是非要往死路上走,谁也拦不住他们,第二天朱标就领着庞大的队伍出发了,官员们百里相送,依依惜别。

十余万人的队伍自然是慢的不行,而且队伍拉的太长了,老弱妇孺走的本来就慢,何况都大包小包的带着家当,那些世家的旁支子弟更是准备许多。

大概走出山西境内后,朱标就下令分割队伍,他得领着青壮当先赶到凤阳,在入冬前准备好房屋耕地等事宜,否则耽误开春的春耕,这些人又得吃朝廷相当大的一笔粮食。

妇孺老幼还有残疾病患者都留在最后,不必急着行军,而且一路上还可以继续吸纳流民乞丐孤儿,朱樉和朱棣这一趟没有白走,各地的粮食大概都补齐了,所以是够用的。

于是在两个臭弟弟绝望的眼神中,朱标把因为跟自家丈夫分开而嚎哭妇孺都交给了他们俩,脱离噪音源后朱标忍不住在心中感叹,还是自家人好用。

青壮们男丁自然没那么多好哭的,而且这一路上的饭菜也让他们知道了,太子爷不是要找地方活埋他们,于是就配合多了。

而且都是农户庄稼人,既然迁民之事定了,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田地的问题,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虚的,唯有把地给他们,让他们把粮食种出来,养活了一家老小才是真的。

所以他们比朱标还急着要去凤阳,分队之后,行军速度果然快了一大截,半个月的功夫就赶到了凤阳,距上次来这已经有好几年了,那时朱标还只是吴王世子。

而今已经是大明皇太子了,骑在马上的朱标突然想起来什么,抬手捏了捏眉心,都到老家了,无论如何都得去祭祀一趟祖先,否则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吩咐人先去准备祭祀的牲畜。

凤阳可不是后世中小小的县而是府,在明初大概范围为今天淮河两岸,包括宿州(除砀山、萧县)、淮北、淮南、蚌埠、阜阳、亳州、六安的霍邱、滁州的定远、明光、凤阳、天长,以及江苏的泗洪、盱眙。

凤阳府作为朱元璋的家乡,又是淮西集团的诞生地,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淮西勋贵都致力于让它富强起来,但是凤阳经过天灾人祸,人力的匮乏已达到想象的极致于是朝廷才决定先移民至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