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82章

作者:夜星月语

朱标例行检查之后就率众回宫了,工部众人相送,等太子的仪驾远去后才挺起腰杆傲然的看向周边五部衙门的同僚们,储君极看中工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也意味着他们这原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衙门终于能有显摆的了。

一路回返谨身殿向自己父皇见礼后就回到自己专属的座位上坐下了,殿内燃着龙涎香,略带甜美的琥珀香和芳润的木质香。

朱标坐下一闻便能感受出这是上品,离极品还差着一些,估摸着应该是高丽或者占城进贡而来的,极品龙涎香的味道是千变万化,最常见的是浓郁强烈的琥珀甜香、芳润木香、果香。

“内帤里面不是还有挺多极品的,父皇怎么用上这等的了。”

老朱随手放下一份批阅完的奏章说道:“咱闻着都差不多,就不浪费那最好的了,你喜欢都搬到东宫库里去吧。”

朱标笑道:“儿臣那边也有,南洋诸国除了正常进贡的贡品外,还另外送了儿臣不少礼物,高丽那边更是,都要比一年朝贡的份额高了。”

这是真的,自朱标去年同南洋使臣说过愿派遣大明靖海侯率水师帮助他们抵御倭寇扫荡海域之后,一波又一波的礼物就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有许多朱标都看不上,但还是有点好东西的。

至于高丽就更不必说了,当今高丽王的生死荣辱都在朱标一念之间,高丽世家之首李仁任也是再三来信表忠,礼品自然是更是多的夸张,估计都把王室老底儿都掏出来了。

朱元璋随意的点了点头,自家到了这个地步再如何受用都不算什么,不过他也早就过了贪图物质享受的年纪了,如何将基业稳固,如何安定天下恢复民生,如何完好的传递给儿孙才是他如今所思所想的。

“又去工部了?上次说的那什么水泥出来了没?”

朱标接过刘瑾递来的奏章道:“出来了,倒也简单,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后再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成粉就是了,只不过量产烧制的话会产生大量尘土,制造的匠人恐怕会患上肺脏之病。”

朱元璋闻言神色不变:“让工部想想办法,若是真没法子就用俘虏的倭寇。”

“还没用完吗?竟能挺过了冬天,真是不易啊。”

前两年起在靖海侯的率领下沿海水师抵御倭寇,节节获胜自然也就俘虏了不少倭奴,本打算按照惯例斩首示众以安民心的,但被朱标叫停,送到工部治下的各处矿物采矿练煤。

不得不说奴隶是好用,如果是朝廷征发的徭役劳工用起来要小心这个顾及那个,总不能逼的他们聚众闹事,钱粮安抚都是必须的,劳作也有个度。

而被俘虏的倭寇就好办了,完全无需顾忌,往死里用就对了,去年能在入冬前赶至那么大批量的平民炭供给北方边军就凭的不计代价的损耗倭奴。

不过能俘虏的倭寇毕竟是少数,战场上也不可能特意留手抓活的,所以用一点少一点,朱标还以为都死光了呢。

“儿臣已经命工部制造口罩了,就是类似面帽一般的东西,用于遮盖口鼻,水泥制出后无论是用于修路还是巩固水坝、城墙都有益处,成效应该远胜于现用的了糯米水搅和石灰浆。”

其实钢筋混凝土才是王道,有了水泥混凝土好弄,只是钢筋就无可奈何了,大明一年的铁产量才多少,当下政策是朝廷库存铁量少,急需用铁则在指定的铁矿区开炉冶铁,库存铁量多足够使用则停罢官营铁冶,听任百姓在这些矿区自行采炼,朝廷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征收铁课。

朱标看了看手中的奏章,正好是广平府知府的奏报,言说磁州临水镇产铁,元时这里一年可以收铁百万斤,建议朝廷照旧办理,驱逐冶炼商号收归国用。

这般奏言其实不少,但老朱向来认为民得其利,则利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利源塞而必损于民,所以一直不答应。

朱标放下奏章道“儿臣还是以为铁制应该改动了,朝廷加大管控也有利于限制铁器外流,民间自行炼铁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好管控了”

朱元璋摇头道:“此事不必再提,咱心里有数。”

朱标摇摇头不再说话,虽然朝廷铁制现在有问题,不过朱标翻看了历代的产铁量,其实从去年起大明就已经超过了先前所有王朝鼎盛时期的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已经是在不断的创造记录了。

既然没陷于停滞就说明问题还不严重,朱标也就不再同自己父皇争论利弊了,皇帝终归是皇帝,总不至于成为儿子的提线木偶,朱标也不会那么狂妄。

潮州盗发据揭阳潮阳二县,潮阳卫指挥佥事王友等率兵讨之,斩伪元帅三人,获贼众一千一百六十余人,马百匹牛千头余党悉定。

朱标批复着令兵部按例封赏将士,命刑部御史台派人前往潮州彻查此案,看是蓄意造反还是官逼民反,还要看地方卫所是否有杀良冒功之嫌。

礼部奏请下月大祭,朱标批复准祭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堭旗纛诸神,顺便命礼部祭祀文庙武庙。

批复命户部特送辽东卫军士战袄凡五千六百七十五件,令出即发不得延误。

高丽国王遣其密直副使韩邦彦奉表贡金龙舡台、双盏莲花台、双盏金龙头、镫银龙头镫、六面壶、玳瑁刀鞘笔鞘、细布文席豹皮之属。

户部上奏,大同府云内州大旱,朱标批复悉免所负盐粮,减赋税徭役,命户部官员前往实地考察。

礼部奏报,西蕃十八族千户包完卜癿等来朝进贡,献宝马二十匹,镶金弯刀玛瑙玉石若干,朱标批复赐文绮朝服靴袜,着礼部接待,圣命有诏方得进觐。

大大小小的事宜诸多,朱标批复的得心应手,看似都不怎么重要,但其实朝政运转就是看这些细小支持,朱标批复的简单,但一字一句都会被人揣摩,下达到地方就是他想要的结果了。

……

第541章 双刃剑

到傍晚父子俩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交谈着一些地方上的问题,还有北方军权交接的事宜,宋国公冯胜以及赶赴,顺利的话下个月常遇春就返京了。

到时候冯胜以及预备封王的曹国公李文忠将接替常遇春的兵权镇压北方蒙古,等明年再让中山王徐达去巡视一遍也就齐全了。

其实现在地方军头林立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在朱元璋从统军大帅这位置上退下来以后,军头这种事有利有弊,好处是战斗力大多可以保证,上下一心,坏处就是士卒校尉们只识将令不识皇令。

这也是乱世之中的特有风气,老朱自己就是这么起家的,当年郭子兴和他老朱的将令那个在军中更好使务用多言。

现在朱元璋做皇帝了,可下面那些将领们还是用着老一套,义气当先而非能力,如此自然能收拢一批心腹,上面有上面的山头下面有下面的小山头,错综林立。

作战时无所谓,但现在局势转向安定,天下大体承平,朝廷不得不肢解一下了里面的山头了,必须要错开打乱,否则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可就悔之晚矣了。

“可惜老二老三年纪还是小了点,要不就简单多了,现在就指着一个李文忠还是不够啊。”

朱标叹了口气道:“老二老三老四还有些资历,但想要降服这群骄兵悍将彻底收回兵权还是差点儿意思,再等几年局势缓和了再说吧。”

乱世出身的将领没有一个会愿意放弃自己立身之本的,他们都清楚有兵权在手,任谁都得给三分薄面,若是光杆司令那说话就同放屁一样。

徐达常遇春等顶层统帅还能看清局势,下面掌者一部兵权的勋贵们就差多了,更下面的将领们那就别提了,甚至都把麾下兵马当成自家私军了,想着父死子替呢。

动兵权很容易引起反弹,毕竟动的是他人的根本利益,好在只要局势稳定,以开国皇帝的恐怖威望足以镇压一切不满,但兵权到底还是要分配下去的,交由谁代理就是个问题了。

朱元璋自然是更相信自己儿子们的,朱标其实也一样,几个弟弟他都有绝对的信心能够压住,兵权交由他们过一遍,其实非常合适,未来收回来的时候也方便,毕竟那就是皇族内部的事情了。

到时候甚至都不用朱标开口,朝中那帮文臣都会主动推动这件事,在外藩王拥兵自重怎么想都是巨大的威胁,无论忠奸都不希望头顶上再多一把刀。

这就是宋元留下的烂摊子啊,文官贪腐奢靡成风,武将骄纵拥兵自保成性,这两者都对江山社稷大不利,对君主集权也是大的阻碍。

“卫所尤其是西南卫所的指挥使们都改动一动了,提一级让他们入京营任职,府军卫金吾前卫羽林右卫的将校们也是时候放出去历练了。”

朱元璋捋着下巴上的短须道:“那边的暂且不急,咱已经给常遇春去了密信,往后这江山社稷之主也会有他常家的血,是时候让他出老力了。”

“要啃就先啃最难的那块硬骨头,北方卫所都顺调换了,西南各地卫所也就没胆子敢闹事了,正好此次大捷的封赏兵部还没定好,一起下去阻力也会减小一些。”

朱标点点头道:“那我再给表哥去封家书。”

“嗯,这件事你不要提,咱会安排御史台和兵部提议,再让大都督府主动推动。”

大明现今最强的势力就是武勋集团,包括并不限于淮西集团,可想而知朝廷想要刨他们根基会有多大的反噬风波,硬碰硬得不偿失,只能靠政治妥协慢慢化解。

所以在前期天家不仅要站在中立位置,甚至还要在明面上偏护武勋们才对,否则一旦失控那就把如今的大好局面弄乱了。

不奢求彻底解决,但至少在诸位皇子们到地方就藩前要解决一般,这么长的时间内也可以筛出谁是别有用心之徒,谁是左右摇摆求官求爵位之人了,再往后就有各自的章程应对了。

这也是每个王朝必须经历的问题,开国了最大的敌人就不是外界了,而是夺得天下的那柄双刃剑,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赵匡胤算是解决的不错的了,但他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的后果也显而易见,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商量完后父子俩一起出了谨身殿,溜溜哒哒到了武英殿后面,那块去年才开的耕地上几名皇子正在埋头苦干,不仅是老二老三老四,还有一个被罚的老七。

见皇帝和太子到了,一旁的太监宫女们赶忙下跪行礼,四名皇子也要跪迎,但只见自己父皇大袖一挥道:“少来这套,都给咱继续干,今年咱就要尝尝儿子亲手种的粮食,要是偷懒导致收成不好,哼!”

“诺!”

年纪大的三个到底是练过的,小七可就不行了,小脸累的惨白,手中的工具也是颤颤巍巍,见自己父皇来了也不敢停下,红着眼睛继续跟着哥哥们干。

“七弟,是读书累还是耕地累啊?”

听到自己长兄的话朱榑赶忙可怜巴巴的回答道:“回禀皇兄,臣弟骄纵顽劣不识民生艰难,妄为天家皇子,如今已经知错了。”

“那可还敢顶撞先生,不做习业了?”

“不敢了,臣弟若再犯任凭父皇皇兄处罚。”

“好,那皇兄就替你向父皇求求情,但要记住你说的话,再犯也不用父皇惩罚你,你直接到东宫领鞭子吧。”

朱标义正严辞的说完后向侧前方的老朱躬身施礼道:“小七年幼无知,如今得了教训改好就是善莫大焉,还请父皇宽恕他吧。”

朱元璋看了眼自己小儿子手心处被磨出的血泡冷哼道:“还不谢谢你皇兄。”

一听自己父皇原谅他了,朱榑的委屈顿时憋不住了,呜呜的跪下身抹着眼泪吭叽道:“儿臣谢过父皇宽恕,谢过皇兄……”

本来还有些心疼的老朱一看儿子这副模样就有些嫌弃了,咱在你这个岁数什么苦没吃过,要都是这么哭唧唧早就哭死了。

朱标挥挥手让老七的贴身太监扶走他,等走远了朱标才对老朱说道:“八九岁的年纪,娇生惯养长大的,骤然吃这种苦头自然是有些委屈的。”

老朱没有什么反应,前头还在埋头苦干的三兄弟嘴角不屑的弯下,老七真是没用,就是父皇现如今国政繁忙自小打少了,我们七八岁的时候三天两头被吊起来揍,都没这么哭过。

朱元璋冷着脸道:“那就是他娘教的不好,挺大的小子了,干点农活就委屈的不行,咱老朱家不用种地才几年,这本就忘的这么快?”

“传令,削减达定妃两个月的份例,让她每日都到皇后那伺候!”

兄弟几人一听这话就知道自己父皇是真生气了,朱标倒还好,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而下面还在耕地的三兄弟就不成了,他们挨几句骂倒也无所谓了,但实在不想因自己的事牵连自己母妃受罚。

朱元璋自顾自的解开衣袍甩下龙靴赤脚踏入了耕地之中,随手拿过一旁的锄头就开始翻起地,丝毫不顾一旁太监们伏地跪求圣上以龙体为重的话。

朱标见状也没别的能说的了,也是脱下厚重的朝服下地跟着干了起来,朝服庄重典雅没错,但也是真的束手束脚,想穿住就得挺直腰杆,脚下也只能迈方步,想下地干活非摔跟头不可。

……

第542章 见微知著

种地是个辛苦活儿,但最难的其实不是劳作,而是辛勤劳作了也攒不下什么家底儿,一场天灾人祸就什么都没有了,小农经济就是如此脆弱。

经营规模狭小,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经不起风吹浪打,朝廷沉重的租赋和徭役、士绅豪商的盘剥必然就会导致土地兼并的发生,最后结果就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但这又是封建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的基石,至少目前来说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天下承平未久,贸然动王朝根本必生大乱。

朱标心不在焉的耕作着,任谁都能看出来,不过也没人敢多嘴说什么,就连老朱也是如此,因为都知道他不是偷奸耍滑的人,定然是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毕竟装模作样干一会儿并不算多难的事情,太子殿下自幼苦读年长些后北伐南巡什么累没有受过,这已经是朱标多年经营的固有印象了。

一直到四周都燃起宫灯老朱才作罢,随手丢下锄头坐到地上拍了拍脚上的泥土自己穿上了靴子,起身便离去了。

大半的宫女太监赶忙跟上,簇拥着皇帝向后宫方向走去,一众皇子这才松了口气,朱标拍了拍手看向一旁从后宫赶来的小太监。

“奴婢奉命替定妃娘娘七皇子殿下叩谢太子殿下大恩……”

朱标皱起眉头挥手道:“知道了,老七也不小了,往后要多管束,父皇最厌恶的便是皇子骄纵跋扈,要引以为戒。”

“奴婢定然将太子殿下……”

后面的话朱标也懒得听,更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他已经是有儿子的人了,忌讳就多了,根本不想同后宫的妃嫔有任何瓜葛。

达定妃特意派人来谢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根本没有什么必要,估计是她看着儿子哭唧唧的回去感觉皇帝动怒了惊慌无措下想来讨好朱标。

达定妃身姿妙曼早些年颇得老朱恩宠,不过其乃是陈友谅妃嫔出身,这就让她底气不足了,残花败柳之身侍奉天子,若不是运气好生育了两个皇子,加上马皇后宽仁,恐怕早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朱标领着三个弟弟走到一处亭台,里面摆着一个水盆正蒸腾着热气,朱标将手放进去舒服的叹了口气,然后拿过一旁的黄玉般的肥皂摩擦了几下,在手中弄出泡沫后再放入水中清洗了一遍。

肥皂上个月就出来了,草木灰,猪油,盐,水,酒,原材料不算难得,制造工序也不算难,相比现有的胰子皂角来说效果要强许多。

不过再如何也不是平民百姓享用的起的,朱标目前也没下令大规模制造,只是宫中御用,最多赏赐给大臣们一些,物以稀为贵,也算体面。

朱标洗过后才轮到老二老三他们,三兄弟也不谦让争先恐后的围了上去,大哥事没干多少活儿,手不脏,他们可就不一样了,手指缝里都能抠出二两黑泥。

晋王朱樉用肩膀撞开自己两个弟弟道:“还有没有点儿规矩了,长幼有序不懂?都到后面等着去。”

齐王朱棣牢牢占住一个位置冷笑道:也不知道是因为谁我们才落得这不田地,若是还有点自知之明,这个时候也该到最后面排着。”

楚王朱棢手最快趁着他们说话的功夫都已经快洗完了,但嘴里还是叫着:“先生教的兄友弟恭都忘了,大哥你看看他们俩!”

等这三个家伙洗完盆底儿都积了一层泥沙,好在已经有另外两盆热水端上来了,朱标面无表情的看了眼刘瑾,眼中稍有不满。

四位皇子在这儿,没道理这热水上的这么慢,皇宫内还能短了皇子们这点水?

分明是刻意安排的,能让几个皇子贴身太监不敢作声的,也只有刘瑾这个太子的贴身太监了,想要彰显君臣之别,长幼尊卑次序。

刘瑾不敢看自家殿下的眸光,躬着腰低下了头,目光下垂看着眼前的地面,不过眼神中并没有丝毫后悔之色,有些事就得是该做的,如果谁都不做,那如何才能衬托出殿下的宽怀仁德。

一旁的三兄弟都不是蠢的,只不过都是故意装傻充愣罢了,被自己大哥敲打敲打也不是什么坏事,左右他们已经躺平了。

朱标开口道:“父皇怎么也是要吃到你们种的粮食,辛苦一点到夏收吧,之后为兄在替你们求情,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你们也不用困在这里了。”

三兄弟眼睛一亮,赶忙围了过去,朱标嫌弃的甩了甩袖子,这三个干了一天尤其是方才在老朱眼皮子底下,那可真是卖命干的,都干出了一身的男人味。

三兄弟这时候则是毫不理会自家大哥的抗拒,舔着脸凑了上来,老二当先说道:“大哥,我也能出去吧,别他们俩走了把我一个人留下,我自己了干不完这么多活儿。”

老三立马就不乐意了:“二哥,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两个陪你受着无妄之灾这么久还不够,你怎么还想拖我们俩后腿。”

朱棣更是叫道:“大哥,别让老二出去,他死不悔改,昨日我还听说他又往房里纳了一个宫女!”

朱标闻言眉宇一扬,好家伙,老二才是真汉子,腿都要被打断了还死不悔改,真是不怕老朱的棍子了?

朱樉身子一颤拉着朱标的袖子可怜巴巴的说道:“大哥,你别听老四血口喷人,我现在可规矩了,那个原本就是我的人……”

朱标打量了一下朱樉的脸色,感觉还是比较健康红润才放下心来,其实皇子多要几个女人不算什么,只要是别蠢到把自己身子挥霍掉,谁家爹会嫌弃儿子拱的白菜太多?

上次那是老二太过了,瞧着都要精尽人亡的地步老朱才气急的,否则他才懒得搭理自己儿子为老朱家开枝散叶的事情。

但老二这个人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朱标还是皱眉警告了他几句,看他连连求饶保证才舒缓了眉头。

“你们两个大婚之期就在今年,可别再惹出什么乱子,否则父皇那边要打母后那边要管教,就是我这儿也有的是折腾你们的法子,知道了没!”

朱樉跟朱棢点头应诺,朱棣则是在旁看着笑话,他的婚事定的最早,不过长幼有序,怎么也得哥哥们都成婚了才轮到他,今年肯定是不成了。

“月末去紫金山转转,你们皇嫂会把那几个都叫上,都穿戴好了,那是往后要跟你们过一辈子的正妻,到时候规矩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