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19章

作者:夜星月语

随着车驾准备好,沐英就拜别离去了,就是乘坐太子车驾想要深夜出宫也要经过层层检查,估计沐英想回府休息还得要半个多时辰。

朱标也起身回东宫,踏出武英殿就有一群提着灯笼的宫女太监默默行礼,然后井然有序的把太子簇拥在中间,前前后后灯火通明,伴随着夏季夜晚特有的蝉鸣蛙叫行走在宫闱之间。

按说太子行进都是可以乘撵的,不过朱标觉得自己成日忙于公务,能多走动走动也是好事,就一直没有这个习惯,明月高照,清风徐徐,本来就不困的朱标更精神了。

刚才回返谨身殿取衣服的刘瑾从后面跑上来给朱标披上一件玄底绣金纹龙蜀锦披风说道:“夜里湿气重,还是要小心受凉,对了,爷明日出行可有要带在身旁伺候的奴婢?”

刘瑾自从得知自己不能跟着出行后就一直担心得很,生怕自家殿下在外吃不好穿不暖其余的奴婢伺候不尽心。

这么多年了,就是北伐他都没离开过殿下身边,不过他也知道,太子妃这边更为紧要,容不得一丝差错。

朱标随口说道:“这次是要先回乡祭祖,你看着安排两个小太监跟着就行。”

刘瑾想了想说道:“那就刘安和福贵吧,他们俩对殿下也是忠心耿耿,定然会尽心伺候,奴婢也能放心了。”

“福贵?”朱标知道刘安是刘瑾的义子,平日里管着东宫的茶点膳食,也算是心腹,至于富贵他可真没有印象。

刘瑾解释道:“福贵就是曾经冲撞过爷的那个小太监,爷宽宏仁慈不仅没有治罪与他,还把他安置到东宫伺候,奴婢本来也是极不喜欢他,搓磨几个月后发现他还是个知道感恩的……”

刘瑾这么一说朱标就想起来了,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况还是颇有感触,朱标笑道:“本宫记得那小太监不是叫赵安么,怎么又叫福贵了。”

刘瑾陪笑道:“进了东宫自然是要改名的,爷没赐名姓,那就要先起个小名,奴婢想着他既然有福气被爷特意放置在东宫伺候,可谓是得遇天贵,所以就先这么叫着了。”

朱标笑着摇摇头:“福贵叫着未免太俗气了些,嗯,明日是要回淮西老家,就给他赐下个淮字,加上原本的名字,赵淮安。”

朱标说完后抬头看了看漫天的繁星,他如今也只能靠着这点恶趣味怀念那个繁华璀璨的世界了,隔着几百年的光阴,再也没机会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看电影了。

刘瑾心中顿时吃味儿,淮字在他眼里可是珍贵的很,若是殿下也赐给他多好,那可是天家帝乡的代表,刘淮瑾或者刘凤瑾也行啊。

不过这时候当然不能表现出来刘瑾立刻回话道:“爷起的名字果然比奴婢起的雅致一百倍,不过奴婢倒也没起错,他果然是有福之人,否则怎么能得到殿下亲自赐名的荣耀。”

朱标低下头瞧了瞧神态有些后悔的刘瑾打趣道:“怎么,号称内监之首的刘公公,还会眼热一个小太监?”

刘瑾赶忙陪笑道:“那能,奴婢只是想着回去好好嘱咐他们殿下平日里的用度习惯,省的他们伺候不周。”

朱标负手走在路上:“安心办差,做好本宫吩咐的事,其余的不用多想。”

跟在后面的刘瑾眼睛一红:“奴婢晓得。”

回了东宫后朱标也没去打扰常洛华,在一旁的宫殿内歇下,落灯后刘瑾又默默的守了好一会,确定自家爷睡下了,才让其余的小太监接替,而他自己回屋后则是命人将刘安和福贵叫来。

刚才朱标打趣的话其实也没错,刘瑾身为太子的贴身大太监,平日里专门伺候他的小太监也有五六个,都是他的干儿子。

刘瑾回到自己房内坐下歇息,很快就有一个长相颇为机灵的小太监端着热茶喝点心过来伺候:“干爹,您跟着太子爷辛苦一天了,快用些茶点吧。”

刘瑾笑呵呵的应下,刚吃几口就有人端着洗脚盆过来伺候,等刘安和福贵过来的时候,刘瑾都已经换上轻便的里衣等着了。

刘安和福贵匆忙走了进来,刘安在前富贵在后,身位相差半步,回话也是刘安为主:“儿子拜见干爹。”

刘瑾默默的看了他们一会儿,看的刘安和福贵都有些发抖了,想着自己近来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可应该没有啊。

刘瑾见差不多了才开口道:“明日圣上和殿下要离京出巡,咱家奉殿下之命留守东宫,但爷身边不能没有人伺候,平日看你们俩做事勤勉,对爷又都是忠心耿耿,所以咱家就举荐了你们俩个随形伺候。”

刘安立刻磕头道:“儿子拜谢干爹提携之恩,出巡路上一定尽心竭力伺候殿下!”

福贵也是激动不已跪在地上就开始磕头,刘瑾见状眼底才柔和了许多但还是里寒声说道:“也亏得殿下至尊至贵,竟然还记得你们俩是谁,如此天恩厚德要铭记在心,这路上你们俩不可疏忽大意,每日的早晚气候寒热都要细细体会,走到哪里都要带好让爷更换的衣服,爷多久未进茶水膳食也要算好,就是没有吩咐也要把茶点送上。”

“到了地方上,若是有官员携女眷而来,不可随意收纳银财就放人,若是有人送上奇珍异宝也一定要问过殿下,别自觉是为君着想就擅自作主,若是让咱家听到你们犯了这些错处,就是殿下仁慈不予追究,回宫后咱家也要你们的狗命!”

……

第359章 一言改命

刘瑾的话立刻让俩人从喜悦之中惊醒,在东宫规矩森严,太子爷和太子妃高高在上,平日里根本就接触不到,真正管理他们的就是刘瑾。

刘安立刻磕头道:“干爹放心,儿子跟了您这么多年,定然不会给您丢脸!”

福贵也是磕头道:“定然尽心伺候殿下,绝不敢受贿,请公公放心!”

刘瑾点点头看着福贵语气转暖:“咱家给你起的名字倒也没错,福贵福贵,真是有福之人,回来的路上殿下听闻你原名赵安,赐给你一个淮字,往后你就叫赵淮安了。”

福贵一听整个人都被着巨大的惊喜砸懵了,赵淮安,往后他遇见谁都能挺起腰杆子报名了,因为这是皇太子亲自赐下的名字,对他们来说这是无上的荣光。

刘安则是羡慕嫉妒的只咬牙,先前他在福贵面前还是高人一等,因为他姓刘,东宫大太监刘瑾的刘,就是太子爷和太子妃都记得他的名字,可这个臭小子竟然有天大的福气被被太子殿下赐下了一个字,还是淮字!

东宫这些奴婢里面,唯有自己干爹刘瑾和云锦暖玉大小双儿四位姑姑是殿下赐名,其余的都没有这份体面,这个整日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赵淮安凭什么?

刘安咬牙抬头看向自己干爹,赵淮安如果起势对干爹也没有好处,殿下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多一个人就是分薄一份恩宠,干脆趁他没起势压死这个赵淮安。

可一抬头就看干爹用一种奇妙的眼中等着看他的反应,那个极为陌生,刘安心中一惊,顿时也忘了嫉妒,埋下头不敢言语。

刘瑾见自己干儿子的反应后眸子中闪过一丝不屑,嫉妒在这个深宫院内再正常不过了,一层层的权力的阶梯压下来,底层的永远嫉妒的瞧着自己上面的那一层,妃嫔们如此奴婢们也是同样如此。

可嫉妒是嫉妒,如果就光凭着嫉妒去做那些不自量力的事情无异于是取死惹祸之道,对赵淮安得赐名姓羡慕嫉妒刘瑾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有恨,因为赐名的太子爷,做奴婢的只有顺从主人的份,起了歪心思那就是不忠。

刘安是他的干儿子没错,可又不是亲儿子,他们俩相差才四五岁而已,只不过是依着历代宫里的老规矩,大太监收干儿子培养顺手的人才,刘安如果不值得培养,刘瑾随时都能把他打发了。

这时候赵淮安已经泪流满面了,哽咽的朝着承乾殿方向叩头,他当初可是把太子爷撞倒了,他一条贱命冲撞贵人凌迟处死都为过,可太子爷仁厚不仅没治他的罪,反而屈尊降贵给他擦了眼泪让他到东宫伺候,如此厚恩本就该让他以死相报,如今还给他赐了名字……

刘瑾满意的看着赵淮安的动作,知恩图报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欣赏的品性,拉一把往后也有善缘,总好过白眼狼。

刘瑾又起身取出几张银票和四块大银锭,分成两份摆在桌面上:“圣上和殿下出行也没有定下行程,咱也不清楚之后的情况,这些银子你们拿上。”

刘安定下心神后赶忙说道:“儿子身边也有些积蓄,不敢要干爹的钱。”

刘瑾摆手道:“这可不是给你们花的,殿下出行没有带银子的习惯,咱们做奴婢的自然要提前预备好,万一殿下要买点东西,你那点积蓄不够怎么办?难道还能腆着脸跟殿下说,没银子?”

刘安一听想到那个场面顿时收下了一份银子,他瞧了瞧另一份,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因为殿下赐名,这些银子都应该是他这个嫡系保管,而今就是自己干爹也得给赵淮安一份体面了。

赵淮安擦干眼泪也接下那份银子说道:“奴婢定然好好保管,绝不会自用。”

刘瑾点点头,然后就细细的嘱咐了一会儿太子爷的生活习惯,从如何伺候穿衣洗漱到晚上守夜的规矩都交代了一遍,刘安和赵淮安都认真的听着,这可是万金不换的经验。

等差不多了刘瑾才吩咐道:“明日一早就要启程,你们回去睡上三个时辰,然后就再到这儿来,到时候还得准备殿下出行可能会用到的东西,你们亲自整理了用的时候才能快速找到。”

俩人千恩万谢的出去了,不过此时俩人之间却是没有身位差距了,刘安走前还会特意等等还在拭泪的赵淮安,刘瑾默默的看着俩人提着灯笼并肩而行的身影渐渐远去。

第二天一早,朱标起身后暖玉侍候他穿衣洗漱的时候还嘟嘴说道:“殿下又要出门了,要不带上奴婢侍候吧,刘瑾不去都没有人照顾您了。”

朱标笑道:“这次是有正事,要先去凤阳老家,一路上也没什么玩的,你跟着也什么都耍不到。”

暖玉委屈的应了一声,朱标笑意满满的掐了掐他软嫩的脸蛋:“好了,本宫答应开春后带你去紫金山踏青,当你好好玩个够。”

暖玉的大眼睛瞬间就睁圆了:“那也要带上云锦姐姐她们,那时候太孙也该出生了,不知道能不能一起跟着去玩。”

朱标又逗了她几句,然后才去到正殿用膳,常洛华也已经穿衣洗漱过了,大双儿扶着她坐下说道:“太子妃等爷等了好久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奴婢们劝了好几回。”

常洛华看着走过来的朱标歉意的说道:“本来该等殿下回来的,没想到还是睡了过去。”

朱标拿起筷子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去趟凤阳老家祭祖罢了,你月份也大了,往后可不能熬夜,想什么时候睡就赶紧睡下。”

常洛华答应了一声,小夫妻俩开始用膳,等吃的差不多了,刘瑾领着俩人进来,那两个当即跪倒在地大礼参拜。

刘瑾恭敬的说道:“殿下出行的物品都整理好了,奴婢特意领他们俩过来拜见。”

常洛华自然知道刘瑾会留在东宫看顾她的,于是瞧了瞧那两个小太监,刘安她是认识的,毕竟是平日里主管膳食的太监,而另一个就只是眼熟了。

第360章 天子出巡

那小太监见太子妃打量赶忙膝行一小段磕头道:“奴婢赵淮安,参见太子妃。”

常洛华一听就看向朱标,淮字特殊,不是下面奴婢敢自取的,一旁的刘瑾解释道:“这还是昨日夜里殿下赐下的名字。”

常洛华闻言点点头看向那个幸运的小太监说道:“如此你们两个一路上要好好侍奉殿下,回来后自有厚赏。”

俩人当即应诺,常洛华又细心的嘱咐了几句,朱标这时候也用完了早膳,放下筷子笑着说道:“又不是出远门,何况还是跟随圣驾出行,你就不要操心了,还是紧着自己的身子吧。”

说完话朱标起身穿上一件月白云锦薄葛衣,正适合夏季穿着,轻便舒适透气,不过到底是男子服饰,比不得女子的薄纱裙。

常洛华靠上来亲自整理自己夫君的领袖柔声说道:“正值暑夏,殿下在外得小心,莫要中暑了。”

朱标看着怀有身孕的妻子眸子里闪过温情:“我已经嘱咐过太医了,隔日便来请脉一次,你若是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无需顾忌昼夜,立刻让刘瑾去请太医,我已经给他留下了手谕无人担敢阻拦。”

常洛华拉过他的手放在已经有些样子的小腹上:“臣妾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俩人稍稍腻歪了一下,朱标就转身出东宫而去了,刘安和赵淮安刚忙跟上,至于朱标日常所用的东西都安放在车驾上了,而车驾一早就被赶到宫门口等候了。

朱标径直走向坤宁宫,刘安行礼后赶忙越过他走到最前面清路,省的殿下撞见早起遛弯的后宫妃嫔们。

一路直达坤宁宫,朱标又乖乖的听了自己母后的一顿叮嘱,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己父皇则是饶有兴致的喝茶瞧着。

看差不多了老朱才开口劝了几句,马皇后这才放过儿子,转头看向自己夫君突然说道:“我想着是不是也跟着去一趟,这么多年了,一直也没个机会去到爹娘陵前磕头上香……

还不等朱元璋回话,她自己就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哎,算了,洛华有了身孕,让我去我也不安心,恐怕刚出城就要回来了,还是等下次吧。”

老朱点点头说道:“那就明年吧,明年咱一家老小都去一趟,开国五年也是时候大祭了,那时候咱朱家也就有了第三代,子孙昌茂让祖宗们看了都跟着乐一乐,也好保佑我大明国运昌隆,百姓安居乐业。”

说完话朱元璋就直接朝外走去,朱标跟自己母后拜别后赶忙跟上,正朝着宫门口走的时候就被一群文官拦下:“圣上留步,圣上留步,您这是要往何处去,臣等听闻圣上要领着太子殿下离京出巡,这太危险了,请圣上三思啊!”

后面的朱标抬手遮了遮刺眼的阳光,心想这又要磨蹭好一会了,也幸亏大多数御史现在还在刑部大牢,否则墨迹到天黑都走不了。

天家无私事,宫里的消息本来就很难瞒住,何况宫门口天子仪仗和护卫亲军都明明白白的摆在哪里,官员们自然察觉到皇帝要有大动作了。

朱元璋看见他们也是无奈:“咱要领着太子回凤阳祭拜皇陵,朝政暂且由左相胡惟庸主持,朝中诸务也劳烦众位卿家尽心处理,军国大事则发急报送到咱手中。”

吏部侍郎躬身说道:“圣上祭拜皇陵也该由礼部安排章程,然后让太子殿下领着众位皇子代圣上前往祭拜,国朝事务繁重,一日都离不开圣上啊。”

中书省官员也是拱手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就是圣上思念皇考妣准备亲去祭拜,也该留下太子储君监国,如何能二君同出,臣等叩请圣上三思。”

其余官员也是这个意思,圣上最好不去,实在要去臣等也拦不住您,但您怎么也得把太子储君给我们留下,否者这有个万一,那就是天翻地覆之局,他们可不敢冒这个风险。

不一会儿胡惟庸就领着一大帮人来了,大太阳底下一群官员又是一阵的哭嚎,大家也都清楚,皇帝主要还是想去先义惠侯坟前解释,然后再名正言顺的处死刘春,以保证肃清吏治的继续进行。

心虚的官员们自然不想看到刘春被出死,毕竟刘春一死,那些巡查的御史钦差们肯定就明白了皇帝的决心,定然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抓他们的把柄。

不过老朱心意已决,墨迹了一会后就直接命甲士隔开官员,径直上了车驾,一直和稀泥的朱标也赶紧跟上,拉开礼部尚书拽着他衣袖的手:“老尚书快放手吧,不过是去凤阳一趟,不会有问题的。”

上了车后父子俩摸了一把头上的汗珠,看皇帝和太子都不漏头了,本来还哭哭啼啼的官员们瞬间安静了下来,努力也努力了,剩下的也没法子了。

出了宫门后,就看见人山人海的天子仪仗了,旌旗招展,华盖翩翩,鼓乐喧天,气势恢宏,光是随行鼓吹乐队就有八百余人人,乐器以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笛、箫、笳长鸣和中鸣、大横吹、筚篥等为主。

这还仅仅是陈列仪仗的一部分,更为庞大的护驾仪仗则是在城门外等候,而玉辂、大辂、马辇、金辇、步辇等较大的随行车驾也都在京城外等候。

朱元璋的御驾一到,最前头的张威领着引驾旗队先行,日月龙旗之后天王旗2面,十二星辰旗12面,天下太平旗1面,五方龙旗5面,金鸾金凤旗各1面,狮子旗2面,迎风招展,沿途百姓跪伏在道路两旁。

司马车驾、辟恶车驾、记道车驾、靖室车驾、象车鼓吹、式道侯开道依次行驶,大批步兵、骑队、校尉、廷尉、护驾将军以戟楯、刀楯、弓矢、鼓吹护驾。

其实自开国以后,这套仪仗还是第一次用出来,朱元璋这期间倒也出过京,但都是嫌弃仪仗队伍庞大,来去缓慢行动不便,就一直是轻骑护驾而去。

而这次就是要做给天下人看的,自然要慢点走,让事情都发酵一下,仪仗自然是越大越好,刘春所犯之罪都已经被传了出去,本就是罪大恶极,添油加醋的传到后面简直就是天怒人怨了。”

第361章 归属不强

朱标端坐在车驾上,微微侧目穿过侧帘的缝隙看见外面跪伏着的百姓,有些年纪尚幼小的孩子好奇的不行,偷偷摸摸的抬眼张望,看见什么都一幅赚到了的小模样。

而那些百姓也差不多,有人呵斥就跪的严实,没人管那就也偷偷摸摸的瞧上两眼,都知道这是朱皇帝的出行仪仗,朱标突然笑着说道:“父皇,您说下面百姓当中,会不会有人有汉高祖以及楚霸王的志向呢?”

朱元璋也乐道:“这天底下那个不想当皇帝老子,无非就是干做梦,或者是真去造反的区别罢了,咱就不信当年就刘邦和项羽看秦始皇眼馋,只不过到最后成气候的就他们俩罢了。”

俩人谈笑了一会儿,朱元璋突然从袖袍里掏出一份奏章甩给儿子:“标儿,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看着吧,这世上有的是野心勃勃之人,今早咱又接到北方急报,宁夏府、延安府、平凉府三府之地同时爆发叛乱,造反逆贼足有万余众,咱看其中又是有弥勒教和摩尼教的身影。”

朱标摇头说道:“真是愚蠢,区区万余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动摇的了我大明根基,到最后坑害的还是被迫卷入其中的百姓。”

朱元璋听着外面的庄重威严的鼓声说道:“他们也是着急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在手,随着我大明民生恢复百姓安居,他们能鼓动百姓就会越来越少,到最后难逃覆灭,所以想趁着北方初归,百姓对大明的归属不深,不断掀起叛乱,朝廷杀的越狠他们越开心。”

朱标一听就明白了,燕云十六州丢失了数百年,北方百姓其实对中原朝廷的归属早已不那么强烈了,数百年那是多少代人了,而大明收复燕云才短短几年的功夫。

朱标打开军情急奏,大概看过一遍后就确定这确实是有预谋的叛乱造反,都是以当地颇有名望的士绅之家为主,在同一日夜里突然聚众袭击防守薄弱的县城,杀了县令之后强行征兵抢粮。

然后又集中兵力攻打延安府城,可惜就他们那点兵力,袭击县城还有戏,攻打有守军高墙的府城不过是笑话罢了,当即就被打退,损兵折将后分成两股各自逃亡流窜。

朱标皱着眉头轻声说道:“一股向北逃往河套地区,一股向南流入陕西,这两个地方目前都是我大明掌控薄弱之地,这些邪教残党其心可诛!”

河套地区地广人稀,虽然有不少新设立的卫所,但都是紧贴着边境的,时刻防备北方蒙古,现今瓦剌那边正蠢蠢欲动,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而陕西那边正值干旱,本就有不少极小规模的叛乱起伏,朝廷为了安抚其他受灾百姓,一直是少派兵多运粮,那些人恐怕是想借灾情煽动更大的规模的叛乱。

不过那也不是区区几千人的乌合之众能掀起波浪的,河套那边常遇春接到消息,自然就会派遣骑兵追剿,何况李文忠也差不多到了,任谁得到消息都能随手剿灭。

而在去往陕西那波也不足为虑,陕西内虽无大军,但朝廷早在一旁的西安府部署了两万精锐,防的就是陕甘地区可能兴起的叛乱,毕竟凡有天灾就会有百姓造反求活,朝廷早就习惯了。

造反者到底不过是邪教残党和地方士绅罢了,乌合之众难免受到眼界的限制,他们的路数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把戏,哪里有灾荒就往哪里逃,想着滚雪球越滚越大,可他们忘了现如今对面的是欣欣向荣的大明,不是腐朽的元朝了。

只是苦了沿途百姓,造反叛乱的百姓原先肯定也是活的不好的,但他们对同样身份的穷苦百姓不会有丝毫怜悯,弱者总是挥刀向更弱者。

“父皇可传旨下令了?还是早早剿灭的为好,本来那边旱灾就比较严重,这可真是天灾人祸不断。”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你也说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恐怕现在都已经被地方剿灭了,大明现如今大体上是欣欣向荣的,民心思定,就是让咱再去领投头造反都没有活路,更别说他们了。”

“现在咱是想着到底该如何安抚北方百姓,南方现在叛乱越来越少,就是有那么一两股,地方自己就能剿灭,根本拉不起千余人的队伍,而北方却是依旧还能出现万余人的叛乱。”

朱标点点头,随着经济政治中心南移,加上燕云十六州等地被割裂几百年,北方如今确实是有点儿脱离,对大明的归属感不强,但是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时间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