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118章

作者:夜星月语

就算他们成家立业后退出锦衣卫,朱标也会根据他们在锦衣卫中所立的功劳安排到其余部门之中,作为天子亲军职任朝廷的紧要官职,毕竟再如何他们的忠心也要高于大多文官。

锦衣卫这种部门绝不能是父子相继,也不能留任何老人让他们结党营私,必须时刻保持组织的干净以及思维的纯粹,所以全旭那边从没停下收拢孤儿,就是为了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

朱标正想的功夫,朱元璋已经把那一小摞子奏章看完了,今日的绝大多数繁琐朝务奏报都留在了中书省,只有事关军国要事的奏章才会被小太监战战兢兢的送到谨身殿。

随后父子俩就各自靠在椅子上休息,俩人平日都在一起,没什么话要特别交流的,也不好出门闲逛或者再让中书省送来奏章,毕竟老朱上午才昏倒过一次。

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谨身殿内,光影之中灰尘起起伏伏,俩人都不知不觉的眯眼睡了过去,四周都是静悄悄的,唯有刘瑾不时轻手轻脚的走进来替换冰鉴。

而常洛华早就被马皇后带回坤宁宫休息了,一两个时辰前还吵乱的皇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或许只有某些嫔妃还在自己的宫殿内气愤的拿伺候的宫女太监发火吧。

父子俩在谨身殿呆到了傍晚,等太医又来请过一次脉后,圣上昏倒之事才算平稳度过,朱元璋径直坐上龙撵去往坤宁宫休息,朱标则是顺势告退回东宫休息。

回到东宫后饿了半天的朱标传来御膳拉上同样刚回东宫的常洛华一起坐下:“明日我就要和父皇离京了,还不能确定何时回来,你留在宫里安心养胎,不要胡思乱想。”

常洛华点头说道:“正让母后猜着了,我回宫前母后就说父皇可能因为义惠侯要去凤阳老家一趟,不过倒是没说连殿下都要去。”

朱标也没解释:“你不就不要操心了,我会把刘瑾留下伺候,这样东宫事物也就有人帮你处理,你要是无聊就去母后那走一走,或者请岳母进宫说话,左右我和父皇都出去了,岳母就是留宿也没什么。”

常洛华乖巧的点头然后情不自禁的伸手摸了摸自己小腹,朱标见状眼神也骤然温和了许多,四个月了,真想不到自己这个岁数竟然就要当爹了,虽然还不知道男女,但终究是自己的血脉。

这时候膳食也都摆好了,刘瑾布菜之后朱标就大口吃了起来,饿的时候果然吃什么都香,这一天他就吃了几块点心,茶水倒是没少喝,但终究是不顶饱。

他身体还处于突飞猛长的发育期,一顿饭不吃就饿得慌,消化的也很快,一碗饭下肚才舒服的呼出一口气,这才又开始细嚼慢咽。

常洛华眉眼弯弯的陪着他吃了半碗,她的食量也在上涨,不过人家是一天吃六七顿,自然不会太饿。

常洛华放下羹勺说道:“刚才接到家里的信儿,说是爹给哥哥定下了一桩婚事。”

朱标闻言笑道:“常茂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定下了,女方是哪家的?”

常洛华回答道:“三書六聘还没走呢,不过爹好像确实很中意,亲自来信催促娘亲派人过去相看,听闻是保定知府于明远的嫡女,今年正是及笄之年。”

朱标闻言放下筷子,自己太子妃貌似不太满意,想了想说道:“于明远此人是前元进士出身,品行不错能力也颇为出众,只不过他家身份是有些低了,常茂到底是开平王府世子,你若是不满意我给岳丈去信就是了。”

常洛华赶忙说道:“爷说的什么话,我一个嫁出去的哪里还能管得了娘家的事儿,只不过是实在不清楚这于家的根底,怕这是爹爹是被人灌酒应承下来的婚事。”

第355章 沐英回归

朱标笑了笑,其余庶子的也就罢了,常遇春怎么可能拿自己嫡长子的婚事开玩笑,常茂往后可是常家的承爵之人,就算承不了开平王的王爵,但顶级国公的爵位是必然有的。

如今主动去跟一个知府联姻,恐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知道常茂的年纪可不小了,同代的徐允恭傅忠等人早就成婚了,唯有他一直拖到现在,原本京中还有消息说常家是要跟宋国公冯胜家联姻,可等常洛华跟太子定下之后就突然消散了。

可见常遇春也是感觉到自家如今鲜花着急烈火烹油之势了,有意的要消弱常家的势力,否则万一影响到外孙的地位就坏事了,毕竟无论是圣上还是太子估计都不会愿意看到外戚强盛。

为了往后这坐江山的人身上也有常家一半的血脉,常遇春没有什么舍不得,更何况就是娶了冯胜的女儿又如何,他们又不是要造反,联姻也没有太大必要,就是为了兄弟情,也可以让庶子娶个他家的庶女,意思意思就行了。

朱标换位思考了一番也就知晓自己岳丈的想法了,看着还有些担忧的常洛华说道:“岳丈自有考虑,何况娶妻娶贤,于明远为人正派,家教应该也不错,其嫡女不会太差的。”

常洛华听到这儿才松了口气,能让太子爷觉得为人品行都不错,那于家前途定然是光明的,常洛华原本还是担心于明远毕竟是地方文官,万一牵扯到什么贪污之类的罪名上,那可就是坏事了。

至于于家嫡女如何倒是不怎么重要,常言道高嫁女低求媳,再厉害的女人进了婆家又能如何,还不是得伺候一家老小的吃喝,动不动还要给婆婆立规矩,想到这儿常洛华又忍不住欣喜了起来。

自己入宫后婆婆疼爱有加,只有刚入宫那一个几天象征性的立了两天的规矩,往后就再也没有了,要知道民间可是有连着立好几年规矩的,媳妇都被婆婆搓磨的不成样子了。

朱标也没看懂自己太子妃为何情绪转变的如此之快,但还是拉着她在院子里走了几圈,刘瑾等人小心的跟在后面。

常洛华此事又回过神想起自己夫君明日就要出门了,心情又低落了下来,朱标刚哄了两句就看见一个小太监步履匆匆的走过来,不过他也没资格直接禀报太子殿下,走到刘瑾身旁说了几句话。

刘瑾又问了两句,然后躬身上前说道:“爷,平西侯回京了。”

朱标听闻后说道:“竟然赶上了,立刻传他入宫。”

刘瑾先是应诺一声,然后迟疑的说道:“爷,平西侯虽说算是皇亲,但终究是外男,奴婢以为深夜请入东宫不太合适。”

朱标一听也有道理:“那就请到武英殿吧。”

刘瑾这才干脆的应诺而退,朱标转身对常洛华说道:“这两天你挑些礼物送到平西侯府,有空了也叫冯氏来说说话,沐英是我的心腹,往后也有大任,迎来往送不要疏忽。”

常洛华认真的应了一句然后说道:“看来爷是真的信重平西侯,就是那些国公都没让殿下这么特意嘱咐过。”

朱标笑道:“沐英是父皇母后的养子出身,自小就与本宫情谊深厚,自然是跟旁人不同的,何况他是真有心智的,在大都督府磨砺了两年,往后由他镇守一方本宫才会安心。”

常洛华心中颇为吃味,然后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竟然在吃一个男人醋,赶忙催促道:“殿下快去吧,臣妾明日就会准备。”

朱标颇为奇怪的瞧了她一眼然后就朝着武英殿走去,这武英殿属于前宫,跟后宫还有好几道关卡,值守的近卫亲军众多,有朱标的命令沐英才能通过前宫门到武英殿。

至于通往后宫的路,别说沐英了,朱标都不可能轻易通过,必然是要惊动皇帝跟皇后的,可以说入夜后后宫里面带把的只有老朱和几个六岁以下的皇子。

至于老二老三他们早就搬到西侧前殿了,白日想进后宫拜见自己亲娘都不容易,毕竟他们年长了,有些小妃嫔跟他们的岁数都差不多大,自然要避讳。

至于什么皇帝深夜突然想起个事,披上个衣服就召见大臣是不可能的,除非独自睡在前殿,否则还要赶到前殿,否则皇帝敢召见,大臣们还不敢进呢,皇族血脉纯洁高于一切,无人敢疏忽大意。

朱标负手走到武英殿,一路上遇到了十几波巡查的禁军精锐,暗中的那就更多了,朱标迈步跨过门槛,武英殿灯火通明,太监宫女齐齐躬身相迎,早朱标出东宫的时候就有太监急忙把太子要驾临武英殿的消息传达了过来。

朱标坐着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刘瑾才领着沐英匆忙赶到,沐英跨过武英殿的门槛,看见高坐上位的太子殿下后整个人都振奋了一下。

大步上前下拜道:“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

朱标笑意满满的站起身虚扶道:“起身吧,真是好久未见了,若是再晚回来一天你我恐怕又要错过了。”

沐英站起扬起俊秀的面庞,整个人充斥着难以言喻的傲气和谦和,很难想象如此矛盾的气质竟然能和谐的共存在一个人身上。

沐英笑道:“殿下去凤阳迁民的时候臣留在京城处理大都督府的公务,殿下刚要回来臣就奉命巡视西北边疆,确实是许久未见了。”

俩人相视而笑,在朱元璋当年的诸多义子之中沐英都算是最小的了,朱标出生后沐英也还是留在后方跟在马皇后身边,所以沐英确实可以说是看着朱标长大的。

朱标在朱元璋的那些义子当中也是最喜欢沐英这个小哥哥,年幼时不能出后宅内院,朱标整日无所事事,憋得慌自然是要拉着人玩的,不同于玉儿奶娘等奴婢,她们只会哄小孩儿。

沐英自小待朱标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弟弟,但又多了一丝对少主的尊敬,那时尚无一丝权力的朱标对此自然是极为欢喜的,毕竟是沐英啊……

第356章 匪寇祸患

今这一天朱标的心情都不怎么愉快,毕竟演戏也是费功夫的,何况这原本的计划突然被韩琦那个老夫子搅乱,平白多了几分波折。

不过这时候见到沐英真是让人神清气爽,朱标笑着招呼道:“快坐下吧,按说你一路奔波劳碌,应该让你先回府休息,有事明日再做商量,只是时不我待,明日一早本宫就要和父皇离京了,有些话到时候也来不及交代了。”

沐英说不上风尘仆仆但眉宇间的疲惫也是显而易见的,盛夏之季来回奔波可是辛苦事,沐英听到这儿才开口问道:“臣为外臣本不该多过问宫闱之事,只是臣下午就到了城外驿站,本想着日渐黄昏,不如明日一早再入京叙职,却惊闻圣上在早朝上因为义惠侯之子刘春犯法而悲痛昏厥,这才不顾昼夜快马加鞭赶回京城,不知现在圣上龙体是否安好?”

这可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日早朝上的事情,到下午就连京城外的驿站都有风言风语了,不过也应该也是有亲军都尉府推波助澜的功劳。

朱标坐回椅子上没有当即回答,刘瑾立刻就领着一群宫女太监走了出去,知晓后面的话不适合让这些人听到,毕竟宫里难有什么秘密。

等人都出去了朱标才说道:“父皇身体康健,不过是给先义惠侯一个交代罢了。”

沐英确定了心中所想之后松了口气,策马回京的路上他也大概猜到了,只不过毕竟是涉及龙体,于情于理他都不能歇在驿站了,沐英坐到一旁的鸂鶒木麒麟大椅上说道:“如此就好,刘春罪大恶极,圣上对贪官污吏本就是铁面无私,如今却因为他悲痛昏厥,臣路上听闻沿途百姓们对圣上重情重义多有赞叹,不过他们还是希望严惩刘春。”

朱标点点头说道:“父皇对先义惠侯之恩铭记于心,无论如何也得先去凤阳祭拜过后再处置刘春。”

沐英也是感叹道:“圣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当年刘英在圣上身边做亲卫的时候,圣上就对他照顾有加,纵有小错也从不苛责,逢年过节都有赏赐,就连我们那些义子都瞧着眼热。”

俩人又说了几句闲话,然后朱标就敲了敲椅子说道:“前几日开平王妃来替蓝玉求情了,说他成日醉酒度日,再这么下去不是要醉死就是要憋疯了,念着太子妃有孕在身,本宫也不好太过推脱。”

提到蓝玉这个混世魔王,沐英也是剑眉一皱叹道:“臣巡边离京之前还特意去跟蓝玉聊过,劝他收心养性等候时机,没想到……”

朱标无奈的摇摇头:“蓝玉这个家伙也就是这样了,不过放他自己出去恐怕是要惹出杀头的祸患,本宫想着由你为主将,领三千精锐扫荡境内的山匪河寇以及那些煽动起义的邪教。”

沐英想了想说道:“无论是山匪河寇还是邪教残余都不过是藏头露尾的乌合之众罢了,臣只需一千精锐和地方官府府衙差役的配合就足够剿灭他们,只是蓝玉……”

就像沐英所说,那些确实不过是乌合之众,平日里都是给徐允恭常茂等勋贵小将带兵见血用的,他们都能轻易把他们打的抱头鼠窜,那就更不用说沐英和蓝玉这两个大明军方中青代的领军人物亲自出马了。

朱标摆摆手说道:“蓝玉骄横不服管教,能让他服气的人不多,同辈之中更是只有你一人,他现在只是七品武将,你就当先锋用着吧。”

沐英一见朱标都这么说了自然也不会拒绝:“臣领命,定然不负殿下所望,蓝玉与我也有同袍之谊,我的话他也还能听进去一些。”

朱标摆脱了个大麻烦顿时轻松很多了,别看蓝玉平日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可朱标也是生怕这个混蛋那天突然抽风干出什么让人无语的事情,京城天子脚下,出了什么事都不好解决。

随后朱标就谈起希望他们这次出巡剿匪的目标,现如今大明的情况越来越好了,商业也逐渐繁华,南来北往的商队也是日益增多,只是途中的风险过高,大规模的商队还好,小一些的却是根本不敢出州府做买卖。

就是因为沿途山匪水寇太多,劫道谋财害命,许多小商贾都是血本无归,还有更多的就是连命都没有了,地方官府对此也都是视而不见,毕竟死的又不是他们的治下之民,何况死的还是商贾之流,那就更不值得费心了。

朱标说道:“江南世族有不少买卖,你们若是需要诱饵可以去跟通政使司陈佑宗商量,他自然会给你们安排。”

沐英想了想回答道:“这劫道的买卖早些年臣也领人做过,不过那时劫得都是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军需粮草,哪里适合劫道可能藏有山匪,臣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有心剿灭他们不是难事。”

“何况能去落草为寇的多是小人,只要许以钱财利益,不难把控,有了内奸,里应外合之下可以轻松剿灭,其实地方官府要是真有心也不是剿灭不了,恐怕是有些微末小吏收了匪寇的贿赂,官府一组织剿匪他们通风报信,这才让匪寇猖狂至今。”

朱标点头道:“这也是为何特意要让你们去的原因,疥癣之疾也是时候改解决了,拿下匪寇后刑讯逼供出他们勾结的官吏,一同明正典刑,当然你一定要注意审查,不可错杀无辜,要是让蓝玉那家伙做主,恐怕他都能把整个县衙的官吏都杀光。”

沐英想了想忍不住笑了笑,蓝玉确实做的出来,寻常县府官吏在他眼里恐怕连人都算不上,图个方便都杀了也不会让人意外。

“还有一事要请示殿下,寻常匪寇好处理,明正典刑即可,但有举村举寨暗中为寇的该如何处理?杀之恐怕御史言官们又会疯狂弹劾了。

朱标一愣没听懂,还有暗中为寇的说法吗?

沐英解释道:“穷乡僻壤无所依靠,其中百姓单靠男耕女织根本不能维持生计,所以就出了很多邪路,少许外来的行人商队不小心入了村,夜里就会被杀光。”

……

第357章 法不责众

沐英继续讲道:“他们与山匪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不会举旗造反,也不会光明正大的拦路抢劫,一般都是以诱骗讹诈为主,把路人商贾引进村中再做处置。”

“不过他们杀性很大,寻常山匪还想着细水长流,唯有他们习惯斩草除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村老老小小的惹来官兵根本逃不掉,还不如永绝后患,左右民不举官不纠,就是真有人来查,全村统一口径谁也没奈何。”

朱标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穷也不是犯法的理由,树挪死人挪活,朝廷早就号召过那些偏僻村落的百姓迁移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耕种,当地官府会有政策扶持,可偏偏就是有人守着老本不肯挪窝儿,不动也行,竟然还敢杀人越货。

朱标微微眯了眯眼睛说道:“一经发现,无需劝降,杀光所有敢于反抗者,若是确定其村确实罪恶滔天,那就把男丁都杀光或者用于充当奴隶诱饵,总之不用特意留活,至于老弱妇孺押送到凤阳开荒三年。”

沐英有些惊讶的看向朱标,他原本以为太子只会嘱咐杀掉村中首恶,然后把其余人强行迁移,没想到竟然如此决绝。

沐英起身说道:“殿下,臣不是替他们求情,只不过他们明面上到底还是大明子民,如此大规模杀戮是瞒不过去的,恐怕对朝廷的名望有损,也会给那些邪教残党口舌之柄。”

朱标沉声说道:“本宫知道他们为什么遮遮掩掩,为什么都干上山匪的勾当还想着当大明的子民,不就是想着法不责众,哪怕事情败露了,朝廷碍于流言蜚语也不敢杀戮过重,可这一套在圣上在本宫这里是行不通的!”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他们既然喜欢劫杀旅人,那就应该承受律法之惩戒,不可能因为他们出身低贫人多势众就予以法外开恩,他们的身份能有刘春特殊吗?他们的数量难道能比天下的贪官污吏还要多吗?圣上都没有对这两者网开一面,那他们又何德何能呢?”

沐英深呼一口气:“殿下英明,臣拜服,此行定然不负殿下所望!”

朱标眼中汹涌的杀意缓缓平复,他对百姓向来是宽和的,倒不是针对哪家哪户,而是真心的希望所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比如迁民之事,甚是繁琐,而且得到的名声也不会太好,而今凤阳迁民对他多有怨言的也不少。

但他想着迁民要持续十几二十几年,开个好头打个榜样,可以让后面负责迁民的官吏有个仿照的章程,被迁百姓也能尽快的休养生息,也就认真的去做了。

虽明面上没人敢说什么,但他知道背后无论是官吏还是被迁百姓对他都不会有感激之情,官吏们觉得原本几鞭子的事情让太子领导的窝窝囊囊,被迁百姓也只会怨恨太子强迫让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凤阳这个穷地方。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涉及人数只要过了三位数,那其中定然各种各样的人,若是再多那更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不值得惊讶。

那些习惯性杀人越货的村寨,不可能是这几年才有的,恐怕都有许多年的历史了,收成好他们就是良民,收成不好他们就是土匪,唯一不变的就是骨子里的劣根性,他们祖上吃过了肉,自然知道那比草美味多了。

沐英和蓝玉虽然是东宫党羽,这件事一做成那在文官那边名声也就臭了,上奏弹劾的肯定少不了,当然他这个太子也同样逃不了。

就是沐英蓝玉把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那些御史们也会说太子御下不严,竟然让臣下干出这等有伤天和之事,那些百姓纵然有罪,也当押送入京由刑部大理寺审理宣判……

这也是为何朱标下令不用特意留活口的原因,到了京城在各方表态之下,事情就又复杂了,法不责众确实是自古以来的习惯,加上文官们有意希望借此得到名望,恐怕到最后只会杀几个首恶。

至于那些往死的路人商贾谁会在乎呢,官员们只会互相吹嘘自己从杀伐的兵锋之下救出了一村无辜的妇孺老少,或许胡惟庸等务实的官员不会做,但御史以及那些下品的官员都很乐意。

与其如此,还不如痛痛快快的解决,大不了就是被喷几天,朱标做出决定后就平静了,也准备承受些许的后果。

别看这件事听起来很大,死的人也多,但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刘春案,因为那些村寨百姓确实犯了罪,而朱元璋开国之初就说过乱世用重典,剿灭造反村寨的时候屠村也是常态。

而刘春案则是牵扯到了皇家,刘春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皇亲国戚还要难以处理,毕竟皇亲国戚错了圣上按律处置众人众人只会叫好,而刘春如果直接被处死,那么众人只会说皇帝忘恩负义。

毕竟孝道大于天,皇帝也逃不脱这华夏千年以来的最高约束,在古代亲亲相隐是正道,你大义灭亲那是寡道,汉朝时候你为孝道杀人不仅可能无罪,还可能会被授予官职,这都不仅有一个两个例子。

虽然到了明朝已经不在提倡如此之孝,但刘继祖对朱元璋赠地埋葬父母之大恩,按理足够庇护刘春不死,皇帝毕竟是有能力这么做的。

不过有趣的事情就来了,无论朱元璋如何选择,都会有一波人支持也会有一波人反对,实在是难解之局。

随着朱标和沐英的谈话,夜色渐深,还是门外的刘瑾大声咳嗽几声朱标才反应过来,看着沐英说道:“明日之后又是数月不得相见,竟然忘了你一路奔波还未休息。”

沐英笑道:“殿下客气了,臣身强体健并未觉得疲惫,何况能与殿下相谈要是臣心中也甚为欣喜之。”

朱标朝门外吩咐道:“用本宫车驾送平西侯回府。”

刘瑾立时应诺,沐英刚要推辞,朱标就摆手道:“你我虽为君臣,但我心中却是拿你当做兄长,这点小事就不必客套了。”

沐英一听心中难免欣喜,眸光一定,杀伐之事就由他和蓝玉背下就是了,大不了多做些布置,文官儿也不能替罪大恶极之人求情吧?

……

第358章 恶趣味

沐英如此一想,突然觉得带上蓝玉也是好事一件,这家伙的名声早就臭了大街了,一出事儿只要旁边有蓝玉,那基本大家都会默认为是他又犯病了。

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们,早就对蓝玉不满了,也就是蓝玉被贬为城门职守后才消停了些,否则每日上奏弹劾蓝玉那可是御史台的保留项目。

当然了,只要蓝玉在京,那御史言官们被敲闷棍或者其儿孙被敲闷棍也是京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双方你来我往早就有仇了,所以这件事只要带上蓝玉,那么估计他和殿下这边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了。

如此一想蓝玉实乃吾之挚友,当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