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他们的前辈们,钱三强、陆光达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老一辈科学家和技术大拿们则焦急的站在小镇的入口。
“来了没有?”
“说是下午三点到,这马上三点,怎么还没来?”
“马上要到,又不是现在就到。你急什么。”
“你不急,我五年没见过我孩子了,他们还记不记得我都不知道了。我夫人会怎么怪我,我都不知道呢。”
“我妈都八十了,就我一个孩子。托地方上的同志照顾了三年多了,我老娘天天问地方上的同志,我是不是牺牲了。哎,人生多悲秋,我现在就想着老娘死前能给她尽尽孝。不要她西去了我连奔丧都没法……”
“哎……”
一众科学家和上了年纪的技术大拿们纷纷叹口气。
陆光达看着表,又看看小镇外唯一的道路,他一言不发,显得很冷静。
但是他频繁看表的动作却在出卖他内心的想法。
当时间来到三点零五分,一众科学家都快要等不住的时候,小镇的路口处,几台大巴车缓缓驶来。
许鹿希带坐在大巴车,遥遥的看着近在咫尺,但感觉又远在天涯的小镇。
她和陆光达已经分别了五年了。虽未成婚,但是两人的感情却早已深厚。因为邓、许两家上一代便交好,陆光达与许鹿希的父母都是当年旧中国处于最黑暗时期的探路者。他们和当时很多的人一样,不知道新中国的前路在哪,都在不断的摸索。
邓父在北大、清华教哲学,许父在北大教法学。
两人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和志向,成为了好友。也带着两家成了通家之好。少年时许鹿希就见过陆光达了。那时两人还是半大的孩子。当时许鹿希很不喜欢比她大一些的陆光达。
因为陆光达少年聪慧,家人每每谈及他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夸他。
当然,许鹿希也是一个很聪慧的女生。她的聪慧放在普通人里已经是足以傲视群雄的那种聪慧了。奈何对比的对象是陆光达。
这是个能让老师教授说【陆光达这次考试得了一百分,仅仅是因为卷面只有一百分】的人。
许鹿希骨子里是一种有些傲的女生,是那种外种柔内刚,带着三分傲骨的女生。她少年时期总想着和陆光达比一比,因为陆光达比她大。所以她每到陆光达所在的年级时,便会自觉不自觉的把陆光达这个年级做到的事情翻出来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比他强。
但是吧,有的事情真的是有天赋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和人比那什么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许鹿希少年时期的傲骨,总是被陆光达打击的体无完肤。虽然说陆光达完全不知道这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去许家做客,许家妹妹就会准备一堆难题来问自己。
若是平常安稳时节,事情便该如话本小说里的爱情故事一样发展下去。
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少女倾慕于少年哥哥的才华,并在家人的支持之下两人郎情妾意,成婚办喜。
可惜,抗日战争打破了一切本该平静的美好。中国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一直到战争结束的1945年,回到北京大学担任助教的陆光达在教室里发现了一张熟悉的脸。
故事,又继续了。
两人的故事到这里本该平稳的继续下去。
他们本该漫步在未名湖边,聊一聊哲学,说一说绘画,谈一谈音乐。偶尔或许会做个数学题解闷。
金秋时节去爬爬香山,冬雪时分去故宫博物院看红墙绿瓦映白雪。
然后在长辈的撮合之下,理所当然的成婚。
本该是走到这一步的,甚至于陆光达的姐姐和许鹿希的母亲都准备好两人合力推一推,直接把陆光达和许鹿希的事情彻底定下来的。
郎有情,妾有意,本该是天作之合。
陆光达却因一封调令,人间蒸发没人知道他去了哪,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
一年只有几封信来报平安。对自己做的是什么,他只字不提。只是在几封信的末尾潦草的字迹问许鹿希是否安好。
那笔迹似乎是临时加的,又似乎是有千斤之重。他歪歪斜斜的写着,莫要误了许鹿希的人生幸福。
他后半生怕是无法再与她伴游来名湖,再爬香山看红叶了。
人生之路很长,希望许鹿希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自己这一生怕是要托付给祖国的伟大事业了。
而其实内心早就有了决定,心有所属的许鹿希却有着自己的主义。
等。
这就是她的主义。
就像是小提琴的木材需要等三十年才能成材制作一样。她也要等到陆光达回来那一天。
现在她轻轻抚摸小提琴,内心激荡。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团圆(下)
大巴车缓缓停下,陆光达从没有和此刻一样急切。在同事眼里,他总是风度翩翩不疾不徐。
在下属眼里,他总是一副大家风范,就这么一个人,他今天却有些着急。
在他周围其实也是着急的同事们。他们从大巴车上等待着自己的亲人、爱人们一下车。
“老徐,我在这呢。快点来帮我拿下东西……”
“娘啊,你慢点,慢点……”
“爸爸~!爸爸~!”
各种声音都在这里交会。有分别多年伴侣重逢。
有终于得见父母,原本害怕不能为老人养老,而现在得以圆满的喜悦。
还有离开父母多年的孩子,再次相逢的哭泣。
搞物理学的老江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双儿女怯生生的躲在母亲身后。
“过来,让爸爸抱抱。”
面对老江的话,两个小朋友仰着头看着妈妈,有些怕怕的问道:“妈妈,这个叔叔是谁啊?”
妻子看着老江,没有说话,但是夫妻已经双眼含泪。
搞化学的小陈从车上接下自己的母亲。
“儿啊,你慢点,慢点。妈妈老了,跟不上你了。去年我的膝盖就坏了,走不得什么路了。”
原本因为母亲到来的喜悦,现在这刻小陈却沉默了。
“妈,你信里为什么没告诉我。”
“嗨,地方上的政府同志都和我说了,说我儿子在干大事。我不能拖你后腿啊。而且地方上的同志不也安排我住院治疗做手术了吗?这拐杖还是街道办的小王亲自做的哩。”
陆光达从他们身边走过,看过他们的悲欢,他也有自己的悲欢。
当他穿过人群,看见在人群中清丽的站着,背着小提琴包,带着一个大箱子。
就像是那一年在北大,两人阔别多年后的再一次重逢一样。
有的东西堵着陆光达的喉咙,让他有的东西想要说也说不出来。他胸口堵的慌。所以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走到许鹿希面前,他张嘴笑了。
随后拎起那个大箱子,简单的说了句:“跟我走吧。”
许鹿希背着小提琴包跟在他身后道:“好啊。”
这一声好啊,就已经确定了很多事。
本时空之中,现在的陆光达和许鹿希还未成婚,陆光达就被调走了。而许鹿希等了他好几年,现在终于等到了一个成果。
小镇建成后,总理特别过问过陆光达的婚姻状况,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许鹿希。总理就问了一句:“你们两情相悦,为什么不成婚呢?我看你们在一起很好嘛!”
这一句话算是把事情给定下来了。
李锐远远的看着这一切,今天团圆的人很多。有陆光达,有陆光达,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他们在和家人阔别多年后,终于可以再会了。
“人生总是有很多不圆满,但是总要努把力,让人都能尽量圆满一点啊。”李锐淡淡的说着。
“你说对吧,老冯。我听说你还有女儿和老婆,怎么不接过来?”
站在李锐身边的正是冯石。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他这位现场总指挥的使命终于轻松了一点。
他也有空来北京,到新的曙光小镇认认路。毕竟之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冯石来回协调。
毕竟仅仅是原子弹成功一次不算什么。之后还有原子弹的小型化、武器化、大当量等各种试验,还要准备之后的氢弹试验等等。
老冯的担子不轻的。
听闻李锐的话,老冯抽了根烟,随后淡淡的说道:“我老婆现在在广东那边当校长当的好好的,就不要让她打申请回来了。那边的学校办的刚有一些起色,好不容易把女童入学率搞上来了。让她巩固一下。”
“至于我闺女。她有自己的事业,不用我这个当爹的操心。”冯石抽着烟说着。
看起来是真的一点都不操心的模样。
他转过头来看向李锐道:“倒是你,你没有相中个对象?都这么多年。”
“我都忙死了,而且我上哪去接触姑娘啊。”李锐摆摆手,这还真不是托词,又不是贤者,还真的能对异性一点幻想都没有?
穿越前李锐也是交过好几任女朋友的。虽然都没走进婚姻的殿堂就都分了。但是该懂的不该懂的,他可是都懂的。
但是也正如他所说的,自从来到这个时空之后,他就异常的忙碌,基本上可以说是每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难得碰到有空闲可以休息的时间,李锐就只想睡觉,或者是稍微运动一下,缓解一下自己心里的疲劳。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认识女孩子再去谈恋爱呢?再说了,这个时空的女生和自己从前时空的女生还是有蛮大差别的。
和她们谈恋爱,恐怕对自己来说确实是有一点困难。
但是冯石却是笑了:“你讲这些都是虚的,咱们基地里这么多适龄的女同志呢,最多也就比你小个几岁,都是20来岁的年轻同志和你不是正相配吗。”
李锐闻言却只能笑着摆摆手。没错,基地里年轻的女同志倒是不少,毕竟当初招技术员的时候就考虑到男女比例的问题,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如果在工作中双方还能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就直接能在基地里解决他们的终身大事了。这对国家对个人来说都是好事。
不过李锐自己觉得自己估计是老大难。他摆摆手,觉得这事儿还是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就是你别和组织上打什么报告,让组织上给我牵头搞什么相亲啊。”李锐走之前专门和冯石打了个招呼,他最烦这种事了。
虽然穿越了,但是有的性格是改不了的。
比如说李锐不喜欢现在国企和政府单位里面那种各种事情全包。生老病死也就算了,谈恋爱结婚还包就有些过分了。
不过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等到以后自由恋爱的风气开放了之后,李锐觉得应该会好的。不着急,虽然自己的地位以后自由恋爱估计也够呛。
李锐摇晃着脑袋走了。
冯石抽着烟也摇了摇脑袋,随即他把目光转向小镇公园那边。
化名为白灵的女儿冯媛正和一群同事乐不可支的玩着滑板呢。
“二十多的人,还是一点都不稳重。”冯石烟抽的更凶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战争的阴霾
坂本龙英从中国回来了,回到了日本北海道共和国,他为这个刚刚成立的政权带来了极好的消息。
那就是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国庆节期间。中国和苏联以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确认了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合法地位。
承认其为一个主权国家。这一点对于刚刚成立的日本北海道共和国来说可是太重要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可是真正的强敌环顾啊。
日本国内自不必说了,自从北海道起义以来,日本国内已经从最开始的懵逼状态彻底反应了过来。
他们再也不是以葫芦娃救爷爷的方式,一个一个的派部队去送了,而是开始调集重兵向北海道方面准备进行进攻。
并且在新闻上对其宣传,这是新时代的征夷战争。
因为北海道这个地方其实自古以来并不是属于日本的。
这个地方属于虾夷人,在日本幕府时代。天皇是吉祥物,实际上日本的最高掌权人是大将军。
而这个大将军指的就是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所需要征服的蛮夷,指的便是虾夷。
实际上一直到1954年为止,日本实控北海道的历史也不过才百余年。而在这百余年的历史之中,还有大部分时间是将北海道作为放养状态的。
日本中央对这里的实际管控能力其实很弱。原时空之中,日本对北海道进行大开发,也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经济开始腾飞了,黄金10年才开始有余力对北海道进行开发建设。
因为当时日本全境都处在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情绪之中,并且日本很快就进入到了高收入时代。北海道的雪景和温泉成为了日本非常著名的景色。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了日本对内对外的旅游宣传和国家形象宣传之一。
这样才带着北海道进入到了发展时代。
而本时空这个时期的北海道对于日本政府来说,依旧是属于有些鸡肋的地方,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地理位置。
控制这个地方就可以在边境问题上恶心恶心苏联,当然现在这个时代日本还没有能力去恶心苏联,但是原时空后世日本恶心俄罗斯的事情可是没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