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7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没有加薪的原因有很多。有因为朝鲜战争的失败导致了美国虚耗了大量的物资。

  还有因为日本北海道起义再次牵扯美国的经历。

  再加上东西柏林的问题。

  还有最近几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崛起。虽然说占据的份额确实不高,但是中国有个很恶心人的李锐啊!

  之前的《揭秘》节目几乎毁掉了美国的肉制品产业,还有化妆品和保健品以及奶制品等等。

  还有中国每一次都刚好卡在美国某些高科技产品出来前半年左右推出类似产品打狙击。

  不管是之前的便携式收音机,还是电视台回放录像设备,还是其他什么的。

  这些东西中国总是快那么一小步出来。然后用卡得美国企业很难受的价格再卖。

  本来中国卖自己的东西,又能关美国什么事情呢?毕竟中国美国现在相互之间是没有贸易渠道的,对吧?

  可是谁让麦克阿瑟总统对那些资本家太放纵了呢。星牌半导体现在是什么路数大家都知道了。纯纯一个美国贴牌的皮包公司,主要生产全是中国。

  说是给美国国民增加幸福度,彰显我们作为资本主义大国的形象,社会主义有什么高科技产品,我们也应该有。但是星牌半导体的存在纯纯是在给中国送钱啊!

  送钱也就罢了,它还挤压着国内的其他半导体公司破产啊!

  作为一个买办公司,你们自己赚钱还不够,还要压制国内产业发展,你们太过分了啊!

  其他的产业也差不多如此。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是让美国最近两年经济爬升放缓的主要原因。在冷战时期,很多东西都是不进则退的。

  在后世,经济放缓没什么。但是在冷战时期,这样是不行的。这不是比烂的时代。

  资本主义所推崇的滴捐效应在这种时候是不好用的。因为大资本家要优先保住自己的利益。

  基辛格等人已经感受到了寒意开始蔓延。如果任由麦克阿瑟和胡佛这样的人继续在位置上,他们这些权力怪物可不会在乎国家的死活。只会在乎他们自己的好坏。

  而基辛格代表的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其后面是广泛的官僚集体,以及对贪得无厌的胡佛和麦克阿瑟感到厌恶的人。

  其中有多少高层人物?不好说,基辛格没有和赫克托尔仔细聊。但是赫克托尔很怀疑,艾森豪威尔可能也是推手之一。

  在去除权力怪物这件事上,每个集团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的人是为了国家,有的人是为了个人。

  就像是艾森豪威尔,他可能已经发现了,最开始他的打算是避开朝鲜的烂摊子。等麦克阿瑟接手。他应该是一届都干不完的。

  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家伙居然能找到两个基本盘。看架势,中期大选应该可以过,甚至下一届选举都可以过。

  以出卖美国利益为前提,他能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消减。

  所以艾森豪威尔也有些按捺不住了。甚至于赫克托尔在内心猜想,西柏林事情烂成这样,是不是艾森豪威尔故意为之。

  不主动派遣大量航空力量支援西柏林,让CIA的事情搞得很烂,让FBl的胡佛抓住机会做借口。然后把整个事情推到一个看似对胡佛很有利的位置。

  让权力侵蚀那个老怪物的心,让权力欲把他的脑子搞混。让他做出一些人利令智昏的事情。

  最后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以此来反噬胡佛本身。

  毕竟胡佛和麦克阿瑟是坚定的盟友。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麦克阿瑟几乎是饮鸩止渴的和胡佛合作。不断的给FBl放权。甚至默许他可以倾吞CIA了。

  赫克托尔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只是这话没法说。没有人可以这样质疑国防部长。

  总之权力斗争这件事很复杂。

  麦克阿瑟和胡佛的贪恋权力,也算是他们的去死之道了。当然,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现在基辛格所在的群体,对麦克阿瑟和胡佛的态度还算是比较温和,毕竟政治的问题最好用政治解决。而不是物理。

  所以轻易不会让麦克阿瑟坐上敞篷车,也不会让胡佛遭遇神经病枪手。但是他们打算让麦克阿瑟在中期大选中失利,他们已经在暗中筹备这么干了。

  而至于拉拢他这个司法部长,他们是希望能把胡佛弄下去,而他这个司法部长站在他们一边,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利的事情。

  赫克托尔没有拒绝基辛格的拉拢。但同时他也在深刻怀疑另一件事。那就是这件事真的能和基辛格等人期望的一样,以一个皆大欢喜的方式收场吗?

  “你们不请神经病枪手,他们可不好说。”赫克托尔在家里喃喃道。

  他沉吟了许久,一直到半夜两点他做了简单的化妆后出了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凡事都要按照最坏的计划去打算啊。自己不能当待宰羔羊,至少必要的时候需要有反制的手段。

  能对付神经病枪手的,也只有神经病枪手了。

  ……

  美国那边政治局势暗流涌动。这是网咖带来这个时代的重要影响之一。

  不过对于李锐来说这还真不是他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最眼前的事情反而是网咖内一众技术人员们的生活问题。

  从1950年调集技术员们入网咖,其中在里面待的最长的技术员已经有四年了。

  现在曙光厂和破晓基地开始向北京外搬迁,搬迁到一个更隐秘,更方便管理的地方。

  无法搬走的网咖还留在这,还有一部分人留在这。

  而现在河北那边的一处深山里,李锐正颇为满意的看着眼前建设起来的小镇。

  整个小镇三面环山,而且进出有多个检察岗。

  这些年的发展,原本的网咖所在地早已不堪重负了。人员也好,设备也好。早就没地方放了。

  最开始技术员们进来的时候,李锐秉持着来的都是国家精锐,未来也是一方骨干,所以尽可能提供优握的待遇。

  比如说宿舍两人间,保证厕所位和人员配比恰当。淋浴喷头至少能保证洗漱高峰期能两人一个喷头等等。

  但是发展到1954年,基地的面积显然不够用了。大量的资料和设备侵占了空间。人员数量也变多了。

  现在的技术员有的都是六人拥挤在一个房间里了。

  厕所更别提了,基本上早晚高峰期都要排队,要是不错峰上厕所,很有可能会憋不住的。

  洗澡也是问题、晒衣服也是问题。

  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差不多得到解决了。

  因为出现在李锐眼前的是一个设施完备的小镇。一个足以容纳八千人在此工作生活的小镇。

  小镇有电影院,有自己的医院,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一栋栋红砖修葺的宿舍楼整齐划一。甚至在小镇内还有一个自己的花园公园与一个室内游泳池。

  并且还有学校、幼儿园等。为什么要有这些?因为李锐和中央打了报告,并且和主席等人开了许多会议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共识。

  那就是科学家的配偶和需要父母照顾的子女,或者是需要子女赡养的父母,如果通过政审,并且愿意的话可以前来此地居住。

  这一次,带着网咖回来改变了很多事情的李锐,希望再改变一些事情。

  元时空的新中国没有能力这么做,但是本时空有能力了。李锐希望尽可能的不要再出现【为国尽忠,便不能床前尽孝】【七尺之身已许国,再难许卿】的故事了。

  李锐不想再后世拍摄那么多煽情动人的科学家故事了。

  忠、孝、情,我全都要!

第三百六十二章 团圆(上)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呀真高兴~”

  在前往曙光小镇(官方名称为:国家综合科技研究院)的路上,在网咖里干活的技术员们开心的唱起了歌。

  今天是个很开心的日子,网咖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搬迁了。除了必要人员之外,所有人和设备都搬走、前往曙光小镇。

  这样分担一下网咖的压力,也可以继续加强网咖里各项技术在本时空的落地。

  毕竟有很多东西,现在不抓紧搞起来,以后就落后了不好搞了。

  虽然网咖提供了很多技术指导,并且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

  但是有的东西还是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积累的。就像是材料学的各种试验。虽然说后世有不少结果,但是其中的工艺和详细参数是所有国家都不会公布的。

  每一种材料,每一种处理工艺都需要自己反复试验得到结果才行。

  李锐就知道一个故事,元时空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带式录音机在中国风靡了起来。国内也开始仿制随身听。以当时的技术来说,随身听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玩意儿了,国内很多工厂都可以做。

  但是当时国内仿制的随身听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使用寿命很短。所以到九十年代初期,一台国产随身听的价格可以压到一百块钱以内了。

  但是松下、索尼等日本品牌随身听卖一千多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真不怪当时的老百姓崇洋媚外,主要是当时国产随身听一个磁头的使用时间大约就两三百个小时,有的还更短。如果听歌听的多,长时间使用并且不注意清洁,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坏了。

  而更换磁头这种事,当时除了大城市可能可以维修外,其他小城市的修理工根本干不了。

  同理,一样容易坏的是随身听附带的国产耳机,很多时候听两个月就只有一边有声音了,或者是出现噼里啪啦的异常响声,要么就干脆直接坏了。

  而同期索尼的随身听虽然一千多听着很贵。但是一台机器,即便是不怎么清洁也可以用五六年。算起来其实还省钱。

  为此,中国当时的半导体产业公司们还联合一起开了会。研究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大家一开始以为是我们磁头用的材料不行,于是大家在磁头上堆料。但是堆料把成本拉高了,却依旧无法达到和索尼磁头一样的使用寿命。想要使用寿命长,就要进口索尼或者松下的磁头。

  明明我们用的基础材料已经比索尼的好了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技术攻关一直搞到98年,上海研究材料的研究院终于给出了答案:我们的热处理不行,热处理磁头材料时的温度低了,回温快了。就这么一个问题,导致我们磁头寿命不足。

  最后得到这个答案的一堆厂家都痛惜的拍大腿。因为答案知道的太晚了,九十年代末了,人家都开始推光碟随身听了。磁带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所以磁头处理是我们做不到吗?还真不是,上海的研究院给出答案后,国内很快就能生产合适的磁头了。

  这就是在材料学上欠下的债,因为没有海量的数据支持,我们企业工厂在生产某些产品的时候就无法第一时间找到最合适的材料。最后的生产只能是事倍功半。

  网咖可以抄近路,直接抵达答案。但是材料学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答案,更多的需要在试错路上的一组组数据。因为今日认为无用的东西,在其他地方未必无用。

  很多品类都有类似的故事。

  比如说引擎的密封橡胶圈,你不会做的时候一个卖你三五百,还不一定有货。想要买?要配货的!你要再买一堆别的才行。

  等你会做了,一个成本只要五毛钱。

  这方面中国交的学费和智商税太多了。

  不仅仅是李锐知道,网咖里很多技术员们都知道。

  各种材料、热处理、切削加工工艺等等等等,一堆需要大量试验才能得出完整数据的东西之前一直没位置完全展开。现在可以展开了,大家都很高兴。

  等到大巴车停在小镇之后,技术员和科学家们下了车。大家都高兴坏了。

  “哇!大家看啊,这个车间真大!冲击设备也放好了!还有疲劳测试的弯折机器也准备好了。再也不用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排队等地方用了。”

  材料学的技术员们兴奋的看着新的车间。

  热处理工艺技术收集的技术小组也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新工作场所。

  “这里好啊,这么多架子。以后做对照组的东西好放了,不用害怕占用别人的空间了。”

  几大食堂众多炊事班和炊事员们则对全不锈钢制作的后厨显得异常开心。

  “呵!这大灶台,这不锈钢水池!瞧瞧还有啥。”

  “班长,班长你来看啊,这机器还冒着凉气呢!”

  “傻小子,这玩意儿叫冰柜。好啊,这么多这么大的冰柜,好啊。以后夏天咱们能给咱们的科学家和技术员冻绿豆冰解暑了。”

  除了工作的地方,很多技术员尤其是女技术员特别关心一件事,那就是澡堂的问题。

  从前网咖里面的空间有限,澡堂太小了。有的男人糙一点,抹布蘸水擦全身就当洗澡了。虽说新中国的这帮女技术员和科学家都不是娇气的人,但是如果有条件,大家还是想要在冬天的时候有个大澡堂子泡个热水澡暖暖。特别是女性在冬天特别容易冻手冻脚,血液不畅。尤其是坐着工作一天,下了班能去泡个澡的话,感觉整个人就像是重新活过来一样。

  而新的曙光小镇显然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了。毕竟现在这个年头,想要让每个宿舍都有在冬天洗澡的能力,那可是太难了。夏天洗个冷水还行,北方冬天洗澡需要的保暖条件在现在很难普及到每家每户。

  所以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小镇特别建设了两个大澡堂,夏天只启用一个,冬天需求量上来再启用两个。

  于敏和他的同事们逛着小镇,大家脸上都带着一种幸福的笑容。

  “欸,于敏。你说这里是真好啊。这街边一个个路灯,这整齐的楼房。还有这柏油路。啧啧,要是什么时候咱们国家所有的小镇,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就好了。”

  有同事在旁边说着。

  于敏推了推自己的眼镜,他环视四周,曙光小镇很漂亮,即便以后世的审美来看都是很漂亮的地方。对于后世人来说,有一种朴素年代的美。

  整齐的红砖房,道路两旁的绿植整齐的路灯。主商业街上的影剧院、杂货店和餐厅等等。

  在这里生活工作就更像是换了个城市,而不是和之前在破晓基地那一方小天地一样。

  “会的,咱们国家当然会的。我们原子能研究所必须要加紧研究的脚步。我们的同志之前研究了原子弹,我们搞氢弹,不光要搞武器。我们还要搞核能发电呢!”

  于敏看着漂亮的小镇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有很多后世公园常见的健身设备和娱乐设备,很多技术员和科学家已经在里面玩的不亦乐乎了。

  “我们要把核能用在更多的事情上。如果有一天,我们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那我们就有可以达成之前李主任所说的共产主义了。”

  年轻的于敏和他的同事们信心十足。对着未来充满了希望。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