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5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主席说话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派官腔,也不会过度拿捏腔调。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有的时候脏话脱口就说出来了。尤其是在非国事的场合上和老百姓讲话,他都会尽可能简单易懂,而不是强行搞些中译中的鬼话。

  “我们中国现在穷,不是因为搞共产主义穷,我们现在是因为生产力落后,生产技术落后,所以才穷,这和共产主义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只有我们搞了共产主义,把我们的力量集中起来,才能够发展我们的生产力,突破我们的劳动上限!”

  “老百姓别的不懂,但是饭碗里的米饭他们是最懂。锅里有没有米,盘子里有没有菜。几天能吃一顿肉,什么时候能吃一条鱼,这些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

  “你们这些科研人员做的事情很重要啊。没有你们,我们中国老百姓想要吃饱饭是很困难的。我期待你们能够做出更好的良种,找出更科学的农耕方法。并且将之推广到全国开去。配合上我们的化工产业的进步,农业机械的推广,让我们老百姓切切实实的能够端好手上的饭碗,每天都有这么好吃的大米饭,大白面馒头!”

  主席当时在湛江农科院的讲话袁降平记忆犹新。

  当时他把自己的手掌都拍红了。他和他的同伴们都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一次酒后,他和自己那位种菠萝的学长大声的吼道:“中国人挨饿的历史,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结!我们要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得饱!锅里有米,菜里有肉!”

  当时那位种菠萝的学长也喝了半瓶广东五加皮。和袁隆平一样,也是喝了个半醉,他站起来,跟着袁隆平一起吼道。

  “小袁说的好!你好好种粮食,我好好搞水果。这菠萝弄好了,咱们还有好多课题要做。我们要在中国南方建成一个大大的果园。”

  “香蕉,荔枝,龙眼,西瓜!我要在我退休之前,让所有中国人想吃什么水果就吃什么水果!”

  “我要让哈尔滨的工人也能吃到产自于广东的香蕉、荔枝!我们要生产各种水果加工制品,卖到全中国、卖去全世界!”

  “好!你说的好,咱们干了这杯,明天继续努力!”

  在夜幕下,一群农业技术人员在丰收时喝得醉醺醺。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已经开始慢慢看见了成果。多年积压的情绪终于可以得到爆发了。

  张福并不清楚这些农业科技人员到底在这几年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但是他知道袁隆平的那个米饭可真好吃,而就在主粮展台的旁边正是各种副食品的展台。

  如果说那些带包装的深加工副食品显得有些高大,让张福觉得有些距离的话。

  那么站台上那些肆意飘香的水果,则让他食指大动,也让北京市民们口水直流。

  新鲜的菠萝,刚刚催熟的香蕉,犹如紫宝石一样的葡萄……还有许多张福只看过图片,没见过事物的水果

  这次他都一看见了。没有犹豫,他和其他的北京市民一样,加入了抢购的大军之中,这些产自于南方热带的水果在北京可不容易见到。

  相比于什么时候都能去买的深加工食品,张福觉得这个时候买一串新鲜的葡萄给曹文清吃的话,她肯定记忆更深。

  然后再买一挂香蕉给爸妈吃吃看。

  至于自家的那4个兄弟。等会儿散场的时候留上一毛钱给他们买炸糕就好了。小屁孩懂什么,能吃炸糕就不错。

第三百三十章 来自北海道的代表

  “真的是辛苦你了,坂本先生从日本千里迢迢来这么费周章为我们带来这些东西您实在大客气了。”

  在北京有一处专门为招待外国工程师和技术员以及使领馆成员而设置的外国人居住地。也即是亮马河那一带。原石空中那使领馆区一片。

  诺玛·简(玛丽莲梦露)来到中国之后就是生活在这片区域。而在这片区域中,除了这些外国使领馆成员以及援华的技术员和各种专家外还生活着重信房子和她的母亲。

  自从重信末夫决定要在日本搞革命并且和野板参三联合到一起,搞一个有理论指导的赤军之后。

  重信末夫就把自己的女儿和妻子送到了中国,因为自己在日本做的事情过度的危险了,她们留在自己身边很危险不说还会成为自己的弱点。

  很容易被日本政府抓住把柄。把她们送来中国对自己对他们都好,安全系数也更高一点。

  现在重信房子已经开始在中国念书了,原时空中的赤军女领袖,现如今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不得不说,小孩子学习语言是比大人快多了,她的妈妈还不怎么会说中国话,仅仅只会几句非常简单的问候以及买东西要多少钱这些普通用语。房子已经能用带着北京腔的口音和小伙伴们在学校里互相骂街了。

  生活在北京的重信末夫妻女,已经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她们甚至觉得在这过得比在日本好多了。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对她们有优待。更重要的是她们真的能够感受到这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她们也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当北海道事变之后。重信房子的母亲抱着她激动的在房间里转圈。并且告诉房子:“我们日本很快也会成为和中国一样的国家了,爸爸心中要建立的理想国度已经踏出第1步了!房子你高兴吗!”

  重信房子重重的点了点头。小女孩只是小,并不是笨。她幼年在日本时候的生活可不算是多么让人愉快的回忆,她还记得那些开着卡车在东京街头到处乱窜撞死人的美国大兵,还有街边因为买不起粮食,而被活活饿死的日本老百姓。

  每到冬天的时候,东京各个大桥的底下都挤满了无家可归的人跟那儿抱团取暖。

  中国也确实不是那么完美,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至少有一点,这里的政府在管着他们的人民,一切都在慢慢改善,虽然重信房子还太小,无法理解这一切。

  但是很多东西她是可以看得到的。

  而这次来拜访他们家的,正是在北海道革命中带领着很多山中村落跟日本军队打游击,消耗其有生部队的坂本龙英。

  而他来中国的目的也非常简单。他是代替黑田士郎来送刀。

  就是那把砍下朝香宫鸠彦王的虎阵。这把刀意义非凡。重信末夫和黑田士郎等赤军内部的高层都一致认为将其作为中国建国五周年的贺礼特别合适。

  刚刚成立的北海道共和国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只能够借朝香宫鸠彦王的脑袋来献一献礼了。

  还真别说,这个礼物大家都挺喜欢的。从主席到总理再到军委的各个领导,一直到下面普通老百姓贩夫走卒都觉得这个礼物特别好。

  坂本龙英带着这么贵重的礼物来了中国,自然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热情接待。

  在拜会了主席和总理等人之后,坂本龙英特别来看望重信末夫的妻女,并且带来了日本产的羊羹当为礼物。

  羊羹这种东西最早是产自于中国唐朝的羊肉糕,当时有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后带回日本。

  但是当时的日本贵族信奉不吃肉。认为食肉不洁,所以将制作羊肉糕改为了用赤豆豆沙制作的甜品。

  除了借鉴了制作羊肉膏的凝固手法外,日本的羊羹和当时中国传过去的羊羹已经大相径庭了,算是名不副实了。

  不过这玩意儿在日本算是一种非常高档的点心了。因为日本少糖。这种很甜的羊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够享受。

  其实不仅仅是封建时代,一直到原时空的后世,日本人还非常迷信羊羹这种甜品。有的商家将其进行营销宣传包装后普普通通的豆沙糕类的羊羹在日本能卖上天价。

  一小盒羊羹的价格要比吃上一整只烤羊腿还要贵了。

  坂本龙英从日本带来这样的礼物,算得上是非常有心了,但是重信房子吃了一口之后摇摇头说道:“不好吃。还没牛街卖的驴打滚和年糕好吃。”

  坂本龙英的笑容有些凝固。这孩子说话也太实诚了。之前外交部门人员请他吃饭的时候,他也尝过中国生产的点心确实比自己买的这个洋羹好吃多了。

  但是这样说出来也太伤叔叔的心了。

  还是重信房子的母亲出来打圆场:“房子不爱吃这么甜的东西,在中国现在甜食太多了。他们生产的糖感觉好像越来越多了。这边的领导人又对我们特别关照,每个月都会给我们一些点心票,让我带房子去买那些点心吃。房子现在吃腻了。”

  坂本龙英嘴角抽了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现在日本的产糖量还是很低的。糖制品大量依赖于进口。价格可不便宜。反正普通老百姓想要吃糖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重信房子这边好像说的吃糖变得很容易了一样。

  房子这话倒也没说错。生物酶解法制造的糖浆。其制造的甜味要比同等分量的白砂糖显得更甜。这是果葡糖浆的特性。

  现在哈尔滨那边生产的糖浆,除了满足苏联的需求之外,已经开始大量供给国内市场了。

  现在这方面已经进入到了快车道。

  从不生产糖浆到生产第1万吨糖浆。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1万吨生产到100万吨糖浆,这又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当有100万吨糖浆的产能之后,想要生产第2个100万吨的糖浆那就不是那么难了。

  坂本龙英只能默默的看着重信夫人将他带来的羊羹收好。

  人家非常客气的向自己招呼了她们家里购买的中国点心。

  有山楂膏,驴打滚,红豆年糕等。还真别说,吃起来是比自己的羊羹好吃。

  “坂本先生真的是辛苦你了,你要有空的话不如去看看那个展览吧。”重信夫人觉得自己这样做好像有些让坂本龙英没面子了,所以她只能扯开话题。

  “那个工农业展吗?我正有此意。”

  坂本龙英点点头:“在我们赤军内部,其实还是有一些同志们在怀疑我们跟随中国的脚步会不会走错,因为从体量上来看苏联才是更适合当大哥的人。”

  赤军内部对追随什么主义还是有分歧的。一部分认为应该追随中国,另一部分认为应该追随苏联。

  两者都有各自的理由,都说的很有道理,难分对错。

  坂本龙兴这次来中国献礼,同时也有带着赤军内部看看中国的意思。

  跟着他一起来的有十几名成员,一半认为应该追随中国,另外一半则认为应该追随苏联。

  在拜访完重信房子一家之后,坂本龙英和十几名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代表成员。在中国外交人员的带领下,在公共开放日时一起挤入了王府井的这场盛会展览。

  一进去便是目不暇接的感觉,不管是各种摩托车,中国自产的汽车,还是农业机械设备等。这些无不彰显了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发力而且取得了成果。而到了数控机床的部分,他们当时是挤在张福后面的。

  这群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代表成员们,看着台上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都在惊叹于中国的数控机床技术。

  那些欧美记者脸臭臭的表情,还有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惊叹的表情。他们都一看在眼里。

  尤其是苏联工业代表,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中国在这方面谈合作的事情,更是让他们感觉惊诧。

  原来苏联也需要中国的帮助!

  而在之后的展台中,他们也通过外交人员的翻译,听到了袁隆平所说的话,尝到了产自于中国的大米。

  对于日本人来说,纯白的大米饭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生命线。千年来,日本人都将能吃上大米视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让这群来自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成员奋力的拍巴掌。

  而在农业展台旁的那些热带水果则更是让人感到惊讶。

  他们中的一些人透过新闻报纸知道中国生产的菠萝卖到了苏联,甚至卖到了德国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旋风。

  但是毕竟没有亲眼见过。而现在他们见到了,不管是各种热带水果,还是在寒冷地区可以生长的苹果,梨等常见水果。

  中国生产的这些水果,好像比他们日本的更大更甜。外交人员帮他们买了一些回来,当场让他们尝试。这些成员在吃过这些水果之后,都忍不住惊叹于这些水果的美味。

  而当他们走进展会大楼,看着琳琅满目的百货和热情购物的北京市民们,他们中那些支持紧跟中国脚步的成员们有一种取得胜利的表情。

  而那些认为应该支持苏联的成员们则面露思索。

  而到了3楼,他们和张福一起挤在金陵电视厂的展台视听室里,观众们获得5分钟的观影权。

  看着55寸的巨大电视,他们分明看到了人群中的一些苏联专家和技术员,也发出了震惊的低呼。

  还有售价仅仅380元人民币的黑白电视,日本北海道共和国代表团的成员,都掏出了自己的钱包,想看看自己够不够钱,能不能买一台带回日本。

  而那些更便宜的收音机,更昂贵的便携式收音机和随身听,以及娱乐用的家用HiFi设备不仅仅是震撼了北京市民,也震撼了那些援华的苏联专家和这些日本北海道共和国代表团的成员们。

  而4~6楼中国还展示了短波无线电设备。更先进的单人用无线电,战地用无线电以及渔船用无线电等各种设备。

  以及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并没有建厂生产,仅仅作为技术展示的微波炉设备,小型冰激凌制造机等等设备。

  这些设备展示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技术力,更像是在勾引那些潜在的买家们,希望他们多多掏钱,赶紧把它们买回去。

  就像是那些苏联技术员,就对微波炉设备和家用冰激凌生产机非常感兴趣。

  这些东西都深深的震撼到了这群来自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成员。

  他们从上午一直逛到了下午整个展览散场,他们都不愿意离去。

  尤其是他们真的看见了那些北京市民可以购买到这些东西,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国力的展示和炫耀。

  就像是现在他们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孩,手上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许多他今天购买的东西。

  他可能没多少钱,大概只有一块多人民币的样子。所以买的都是那些便宜的小东西。

  最昂贵的大概就是那些放在篮子上面怕被压坏的水果。

  这群日本北海道共和国的代表们坐在商场外的台阶上,看着他将一小串葡萄递给了一个清秀的女生。女孩吃着葡萄和男生嘻嘻闹闹,女孩坐上他的自行车后座两人缓缓离去。

  “真好啊。”

  坂本龙英感慨一句:“年轻的男女就该这样。男孩给女孩买一串葡萄,女孩摘下第1颗喂给男孩。两人嘻嘻闹闹,开开心心。这才是国民们应该过的生活呀!”

  “现在你们对我们跟随中国的脚步还有疑问吗?”

  他话问的是代表团中那些认为应该追随苏联脚步,而不是跟着中国走的成员。

  现在这些人默然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的一些信念开始动摇了,在中国实地看了之后,他们甚至觉得中国是一个更加值得追随的对象。

  “好了,既然你们都没有疑问的话,那么在后天我们向伟大的毛主席和全中国人民举行的献刀仪式,所有人都必须恭恭敬敬整齐划一,明白了吗?”

  “明白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与人

  “把这些东西都放好来。快点,快点。”

  李锐亲自指点着工人和技术员们在还在建设的国家博物馆门前架设好各种仪器

  他和宣传部门的大伙正在憋一个大活。那就是要搞一场现场直播。

  全国第一个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几日正式开始试播放了,配合着金陵电视厂发售的电视机,他们也必须要成立电视台来播放节目,不然老百姓买了电视台也没用啊。

  中央电视台要赶在十一国庆之前一切调试完毕,这即是对建国五周年的一个献礼,也是对李锐的一个考验。

  因为主席他们可是很信任李锐的,把宣传部门全权放手交给李锐区处理的。不管是他主抓的金陵电视厂,亦或者是对电影部门和新闻社、出版社的整顿等等。

  中央可是完全放权给他的,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李锐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成绩来。

  不仅仅是剔除旧文人,还要树立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培养新时代的新知识分子。

  电视是个很重要的途径,特别是电视传播。现在中央电视台创建了,班子架构和元时空有了很多变化。

  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做好本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拿到话语权和新时代知识和三观的传播更是李锐等人的责任。

  而现在,对他构建新中央电视台来说,考验的时刻到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