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5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他觉得不虚此行,自己算是满载而归了。当然他的同行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命了。

  有些人想要找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兑换人民币,结果那些记者也表示自己没钱,他们的人民币还要买商品呢。

  媒体开放日算是个福利了,他们不用在公共开放日那天和全城百姓一起拥挤着来购物。今天买东西不排队啊,还不赶紧把想要的东西买起来。

  里面的百货已经花完他们的钱了,外面的大型工业产品一看就不是给私人消费的东西。他们也就无所谓了,只是好奇这些大型工业产品到底是什么,会有什么惊喜。

  但是大李却只是神秘的笑道:“这恐怕不行,它们还需要调试和安装。这需要等到公众开放日才能让你们看了。”

  ……

  曹文清跟着学校里的老师随着大卡车一起来到王府井大街的第一百货前的临时展台。

  她颇有些好奇的看着那群几十米外的外国人,她这辈子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外国人扎堆,真有意思。

  不过还没等她多看呢,老师就招呼她一声:“曹文清,过来帮我看看水平。你眼神好,站远一点,看清楚。我们要垫木头把数控机床运下来了。帮我们看着两头,不要磕了碰了。”

  “哦,好叻!”曹文清欢快的答应一声,转头投入自己的工作,不再去看那些外国人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骄傲地

  “你吃慢点,没人和你抢。”母亲桂花看着大儿子张福狠吞虎咽的吃着早饭,她忍不住念叨一句。

  咱家有张祥这个钢铁工人当顶梁柱,每个月赚的钱不少了。自己也在街道办有个工作,每个月虽然不多吧,但是也有二十来块钱。反正没有饿着过这些孩子。

  张福着狼吞虎咽的样子弄得好像有好几天没有吃饭一样,要是被邻居看到,还要说自家不给孩子饭吃呢。

  父亲张祥不满的敲了敲桌子:“吃有吃相,你吃的和头猪一样,像什么样子。”

  “哦。”张福这才放慢了吃早饭的进度。

  老张家的早饭不错,红薯、小米、大米一起熬了一锅粥。还有小咸菜下饭。大米小米粥是润嗓子的,吃饱主要靠红薯。这算是一种省粮食的吃法。

  不过这种吃法一家人都挺喜欢的,因为红薯甜甜的,熬在粥里是真的蛮好吃的。

  张家几个小子都吃的满脸开心的。

  “张福,你暑假的时候学校安排你们去工厂里实习的两个月工资,上次我去学校的时候你们老师给我了。”张祥不急不换的喝着粥,时不时的丢个咸咸的宝塔菜到嘴里咂摸一下滋味。

  “每个月的实习工资是15块,加一起是三十块。过两天我休息了你和我去趟银行,我们去开个户,你把这三十块存起来。”

  “话说在前面,钱虽然是你赚的。但是你要花的时候得和我或者你妈打招呼,说拿钱是干嘛得。别把钱都给乱花掉了。”

  张祥有着这个时代父母难得的开明,这是工厂里三不五时组织员工学习而学到的。他也有这个时代父母的忧心和责任感。生怕张福有了几个小钱就乱花,要是和社会上不三不四得人交了朋友,那就更不好了。

  “哦。”张福低低得应了一声,小口小口得喝着粥。他的几个弟弟羡慕的看着哥哥,觉得他现在就能赚钱好厉害。

  张福犹豫了半天,他还是开口道:“爸爸,我想要五块钱。”

  “嗯?”张祥看了儿子一眼,这年头五块钱不少了。都够他和几个老兄弟下馆子有荤有素的好好搓一顿,还能打半斤散装汾酒过过好酒的瘾了。

  几乎是下意识的张祥就开口道“你开口要这么多钱干嘛?”

  张福正在想要找借口呢,他最小的弟弟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张财非常口快的说道:“我知道!我昨天看见哥哥买了炸糕给一个姑娘吃,他没给我吃!”

  张福眼神要吃人一样瞪着张财,张财被哥哥的气势压住,但还是弱弱的说着:“你就是没给我吃嘛……”

  “你以后都别吃了!”张福低声道,语气有些吓人。张财一下就被吓哭了。

  张祥一筷子敲在张福脑袋上,这下可用力了,一下子就敲了一个包出来。

  “你别吓唬弟弟,和我说说姑娘是怎么回事?”

  “爸,没有的事……”

  “你不说,行。到明年九月,你一分钱零花钱都别想要了。桂花,别给张福钱,听到了吗?”

  “行,当家的。”

  张福一听快哭了:“爸,我自己还赚了三十块呢……”

  “呵,想要?和我说清楚怎么回事。”

  “没什么,就是我的一个同学,叫曹文清的女同学。我昨天去王府井那边去帮我们学校老师布置会场,我去看她……不,我是说我去看学校老师他们来着。她没带饭,忙了一下午。我就给她买了个炸糕来着。”

  张祥眼睛半眯着,成年人了啥不知道啊。自家小子这点花花肠子还想再自己眼前耍花样?骗得了谁啊。指定是看人家姑娘漂亮,心动了呗。

  倒也不奇怪,十五六七的年纪正是怀春的年纪。自己当初和娶孩子他妈那年,自己也才十六岁。

  桂花插话道:“曹文青是上次我开家长会时,那个老师全校表扬过的女孩吗?”她的眼睛亮亮的。

  张福点点头:“嗯呢。”

  “嘿。”桂花笑了起来:“行啊,你挺有眼光啊。妈给你拿钱去……”

  “给他五毛就够了。”张祥阻止老婆要给孩子五块钱的举动。

  “五毛钱能买很多炸糕了。那个曹文清和你学校老师一人一个都有了。”

  “爸爸!我今天学校放假,我要去看工农业展,五毛钱都不够买展会上的东西的。”

  “一块。”

  “爸!”

  “一块五,不能再多了。桂花给他拿钱。”

  张祥说出了最后决定,只能给张福一块五。几个弟弟的学校今天还要上课,张福的中专放假是因为很多老师都要去工农业展帮忙,只能给他们放假了。

  这个年代的父母对孩子早恋什么的,其实态度没有那么坚决。除了一部分高知份子家庭对这方面管教比较严之外,其他很多家庭都是顺其自然的。

  因为这个年代很多父母自己都是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娃了。甚至于张福当初在初中成绩好的时候,胡同里还有人想要和张家订娃娃亲呢。而且当时桂花对此也不抗拒,也就是张祥坚决表示不行。

  桂花拿了一块五毛钱给了张福,张福拿着钱就准备骑车走呢。

  张祥叫住他:“注意影响啊,你这个年纪别和姑娘走太近,什么都要等毕业再说知道吗?”

  “哦!”张福跨上自行车。

  几个弟弟追出来:“哥哥,给我们带些好吃的回来呗!”

  几个吃货已经开始流口水了,一块五可以买很多小零食了。

  “你们几个可以,这个小叛徒不行。”张福一指张财,然后跨上自行车一溜烟而去。

  ……

  今天的王府井大街人潮汹涌。因为建国五周年的工农业展今天开放了。大家都看了报纸,报纸上的新闻把这个展览一夸再夸,都快吹上天了。

  把老百姓的心都勾的痒痒的。

  张福随着人潮拥挤进入展会,他之前已经偷偷来过了,用给曹文清送饭吃的理由。

  他知道该怎么走,但是却走不动。因为人潮太多了,明明今天还是星期五呢,怎么感觉全北京的人已经都来了呢?

  现在该怎么走已经不是张福说的算了。人潮拥簇着他,人潮往哪儿移动,他就只能往哪移动了。

  轰隆~

  伴随着一阵引擎的喧闹声,他被人潮拥簇到了外面临时会场的场摩托车展台。多亏之前闪电250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大热卖,现在闪电摩托车厂的规模已经不断扩大了。

  旗下的摩托车也不再仅仅只有闪电250一款了。依托于这台250摩托的平台,他们打造了更多的工具用通路车,包括给邮政用的运输用摩托,市区通勤的普通摩托,以及使用250平台的农用三轮。

  还有排量更小,价格更低,性能更可靠的50CC代步通勤车。这车完全跑不快,最大时速35公里。而且车子看着又小又瘦。但是前面的弯梁上却有置物架,前兜也有置物架。后座可以安装座椅,也可以在座椅上选装置物架。

  如果全装上置物架,那么运载能力超强。

  关键是这台摩托车价格便宜很多。如果选的是那款什么都没有,置物架和后座垫全都自己想办法加装的那款(终极丐版),价格可以拉低到800块人民币。

  这个价格已经是中国老百姓省吃俭用可以存到的钱了,唯一的麻烦是现在北京加油还不是很方便,虽然这两年加油站和路上跑的汽车都多了。

  “可惜了,这车真好。我也买得起,就是加油不知道行不行?”

  “嗨,应该行。我朋友在油料部门工作,他们说北京打算十一月开始,适当的开放个人购买油票,需要有驾照和车本,每人每月限量五升油。听说是大庆那边又扩产了。”

  “真的?”

  “真的!这车不是说两点五升油就能跑一百公里吗?五升油还不够你跑的?”

  “两百公里,够了够了,平时我那舍得跑它啊。但是要有事儿,它可比自行车快多了。行,我这攒了两年的钱这会要一口气花出去了。”

  张福被拥挤到摩托车的展台上,看着这些北京市民们热情的抚摸着摩托。

  好多人跨上去又下来,反反复复的,脸上露出笑容又有些不舍。这是好东西,但是还是贵。但是总是有人会买,而更多的则是公务部门和企业进行采购。

  尤其是农用三轮,邮政部门和农业相关部门、以及很多工厂内部转运都用得上。

  不少工厂代表正拉着摩托车厂代表聊着下订单的事情呢。

  张福又被人群拥挤向前,下一个展台是一汽的。展台上他们正在展示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一汽之光。北京市民发出的惊讶不亚于长春市民。

  而雄壮威武的重型卡车和中型卡车更是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围观。

  “国产的大汽车啊!”张福也忍不住发出感叹。如果有相机的话,他也很想和这大卡车合影,这大卡车一看就充满力量感。

  还没好好看这个卡车呢,他又被人潮拥挤着继续走着。

  下面的展台是拖拉机厂的展台,重型拖拉机、轻型拖拉机。依托于拖拉机平台做的收割机和插秧机等等。

  张福觉得眼睛不够用,同时也觉得人潮太快了,他们拥簇着自己不停留,好几个展台自己都没看清楚。

  但是很快他知道人潮为什么速度那么快了,因为他远远的就听见一些外国人在讲着外语。他仗着人比较瘦比较灵活,好容易穿插过人群缝隙一路向前。

  好不容易拥挤到了人群最前面,这是他们学校帮着搞起来的展台。而在这个展台上,一台数控车床、一台数控铣床正在加工着铝件。

  而在机床前,一群外国人小心翼翼的拿起两个铝件。两个铝件是凹凸配合的。

  当他们将铝件缓缓合上的一刻,那群老外发出了:—卖糕的!—妈妈咪呀—哈拉少!等各种张福听不懂的语言。

  张福知道他们为什么震惊,因为两个工件结合在一起后几平看不出接缝就好像是一块完整的铝块。只有用手仔细抚摸才能摸到一丝缝隙。

  张福看了看那些老外,又看了看站在机床旁边一脸骄傲的操作机床的曹文清。

  姑娘也发现了他,她笑了起来,冲他眨了眨眼睛。

第三百二十七章 搞点技术

  来自苏联代表团的基洛丰弗不可置信的打量着手上的这两个铝块件。

  作为前来庆贺中国建国五周年的代表团,苏联派出了所有代表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团队。

  因为在向所有人展示中国的工业产品之前,中国方面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和莫斯科取得了联系,并且向斯大林同志进行了沟通,中国将会以建国五周年为契机,向斯大林赠送一台高级汽车和一台高档电视机和全套的家庭影院系统。

  斯大林不是一个多么贪图享受的人。不过他确实爱看电影,彩色电视这种东西中国人的信函里吹的天上有地下无的。包括那个李锐部长还特别在信里保证,这一定是斯大林同志会非常喜欢并且没有见过的好玩意儿。

  这话说的好像有些过了。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领袖,斯大林什么没见过?

  但是李锐以中国一个中央部级干部的身份做保,这还是勾起了斯大林的期待。

  中国的巨型彩电和整个家庭影院系统并没有引入苏联专家,苏联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少的了解。

  但是在汽车工业方面,苏联是和中国有深入合作的。本时空的红岩CQ261和解放141的技术攻关中苏联专家出了不少力气。

  中国也不藏私,这两台平台的技术苏联专家在技术合作中就学会了。毕竟没有富有经验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员的从旁合作,一汽想要啃下这这些技术可能还要在晚上几年。

  耽误下来的时间可比让苏联人学会两个卡车平台重要。而苏联专家在和中国专家攻关红岩和解放两大平台技术时,也深刻的发现了这两套技术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

  它秉持了苏联一贯喜欢的皮实耐造的风格,并且加了很多人性化的东西比如说液压转向助力,说出来别人都不信,都五十年代了,这玩意儿苏联人居然一直没设计在卡车上!

  元时空之中,中国五十年代进口了大量的苏联嘎斯和其他卡车,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驾驶员每天都要和卡车掰手腕。一天下来能累的腰酸背痛的。

  每个卡车兵都有两条麒麟臂。一直到元时空六十年代,中苏彻底交恶,中国无法再从苏联进口汽车,也不再有学习苏联汽车技术的机会了。中国开始和法国勾勾搭搭,从法国进口了卡车。成为了红岩CQ260的原始模板(CQ261是在260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中国卡车兵惊喜的发现,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玩意儿叫转向助力机构啊。

  然后卡车兵们纷纷想要去开法国卡车,苏联卡车成了大家最不爱开的东西了,因为太累了。

  而红岩CQ261平台设计好的地方自然不止是一个转向助力机构了。还有车身悬挂系统,承重系统,大型柴油机动力传输结构等等。

  这些东西让苏联专家惊叹。他们不断的写信回国,申请让更多的同行来一起研究。这事儿还惊动了斯大林,因为斯大林一直心系苏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斯大林喜欢汽车,当然他没有元时空的那位苏勋宗那么喜欢,苏勋宗一次带着美国总统飙车把美国总统吓得三魂七魄出窍。

  但是机械嘛,小手工匠人出身的斯大林还是很喜欢的。

  在50年的时候,他就特别关照过苏联相关的汽车部门负责人,并且非常严厉的质问道:“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能配得上我们国家的汽车?”

  斯大林做事风格大家都知道的,于是乎汽车部门负责人当即开始发奋图强从美国弄来了台卡迪拉克当年的顶级豪华车,然后一比一原装复刻手工敲了一台再把卡迪拉克的发动机装进去当作献礼车给伟大的斯大林同志。

  纯纯的欺负斯大林同志没空关心世界汽车市场里复杂的车型,连车壳外形都不带变的。

  而巧合的是李锐送去苏联给斯大林同志观赏的各种影视节目中刚好有一个介绍五十年代汽车的节目。

  斯大林那天晚上十一点,和往常一样准备了一小杯葡萄酒,让人打开他的私人放映室,准备看看全世界不同的汽车。好巧不巧就看见了卡迪拉克那款和一模一样的献礼车。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